书名: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
:19元
作者:(奥)车尔尼
出版社:人民音乐
出版日期:2003-07-01
印刷日期:2014年2月北京23次印刷
ISBN:9787103027325
页码:55页
开本:8开
卡尔·车尔尼(1791—1857),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自幼随父学习钢琴,后师从贝多芬学习。他潜心研究前人的钢琴教学方法,15岁时已成为知名的钢琴教师。1816至1823年,他经常在家中举办学生演奏会,贝多芬会前来指导。车尔尼一生写下了大量钢琴练习曲,经过长期实践的考验,这些练习曲已成为钢琴教学中的必修教材。车尔尼的练习曲既继承了古典时期作曲家的传统规律,又有浪漫主义的气息,同时他的练习曲对训练手指的灵活、独立性都极具成效。同时,车尔尼的练习曲还充满了音乐性,有如歌的行板、富有表情的连奏、渐强渐弱的练习,更有漂亮的华彩乐章。
车尔尼是贝多芬得意的学生,又是李斯特的老师。由于他所处的时代,使得他的作品既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又和浪漫主义有密切的联系。车尔尼的有些练习曲,甚至可以说是为学习浪漫派作品做准备的练习曲。因此,学习车尔尼练习曲,不论对演奏古典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都有极大的帮助。
大音符排版,保护视力,适于初级阶段的教学识谱训练。重难点单列,解析详细,提供学生练琴的捷径和方法,文字精练,标示清晰,便于解决教学中出版的各种问题。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篇幅适中,不像有些练习册厚得让人望而生畏。它更像是一套精炼的“体能训练计划”。我发现,在练习完这套曲子中的几首核心段落后,再去尝试一些需要快速反应的古典乐章,会发现手指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都有了显著提升。我曾经在准备一个巴赫的赋格练习时,遇到快速的对位转换总是跟不上。后来,我把其中几首与赋格结构相似的练习曲作为“热身项目”,进行高强度训练,结果在巴赫的演奏中,那种原本需要刻意去“找”的音符,几乎是肌肉记忆般自然地浮现出来了。所以,我把它视为一个“技术加速器”,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台”。唯一的不足可能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目录里的名称可能过于专业化,不太直观,但对于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人来说,这种专业性正是其权威性的体现。
评分坦白讲,我个人对这类纯粹的技术练习曲一直持有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缺乏“美感”。然而,当我真正沉下心来尝试用它来提高我的连贯性时,我发现我错了。这套练习曲的“美”是隐藏在结构之中的,它是一种动态的美,一种运动中的平衡。举个例子,有一组特别考验手指独立性和均匀度的音阶练习,如果处理得当,听起来就像一条光滑流动的丝绸,每一个音符都是这块丝绸上的完美经纬线。但如果有一根“线”松了,整个画面就全毁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极度细致的、渐进式的技术梯度。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难度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不同维度上的拓展,比如从单纯的手指运动,到结合手腕的转动,再到手臂的整体支撑。我非常欣赏这种由浅入深、逻辑严密的编排方式,它不像有些练习册那样随意堆砌难点,而是非常有目的性地引导你完成技术体系的构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朴实无华的,一看就是老牌出版社出品的风格,纸张质量尚可,不像有些盗版书拿到手就散架。不过,我个人对于这类练习曲的“哲学”思考倒是挺多的。它不像肖邦练习曲那样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和诗意,它更像是冷峻的、科学的训练手册。每一次练习,我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机器人在校准零件,而不是一个艺术家在进行创作。这种“去人性化”的训练方式,对于我这种容易分心的学习者来说,反而是一种优势——它让你专注于机械运动的精准度。但是,我也发现,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时间久了会产生一种枯燥感,仿佛在走一个没有终点的迷宫。我试着给其中一首曲子加入了自己想象中的“故事线”,比如想象自己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速度的提升对应着体力的分配,这样稍微能缓解一些单调。总的来说,它是一把非常锋利的“雕刻刀”,能帮你把浮躁的技巧打磨掉,但如何注入音乐性,这本书本身并不会直接告诉你,这需要学习者自己去挖掘和填充。
评分我对这套练习曲的评价是,它非常“吃”钢琴的触感。我平常练习用的是电钢,感觉效果平平,换到了一台机械结构良好的立式钢琴上,立马感觉完全不同了。每一个音符的颗粒感、声音的透射度,都被这套练习曲的要求放大了。特别是涉及到跨度和快速的分解和弦部分,如果你在键盘上的重量分配不对,声音就会像散沙一样,没有聚拢感。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落,要求非常均匀的十六分音符,我发现我的左手大拇指总是偏重,导致整个段落听起来像在“拖泥带水”。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不直接告诉你怎么解决,而是通过设置这样的技术难点,让你不得不去反思自己按键的物理过程。这让我花了不少时间去调整坐姿和手臂的支撑点,感觉自己像是在重新学习如何“站立”在键盘上。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技术瓶颈难以突破的演奏者来说,这套曲子简直是“救命稻草”,它强迫你把目光从音符本身,转移到声音的形成过程。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又爱又恨,简直是钢琴学习者的一场“修行”。当初冲着“流畅练习曲”这几个字去的,想着能让我的指法更灵活,没想到它带来的挑战远超预期。练习册的排版还算清晰,但有些曲目的标记,比如力度变化和触键方式的指示,感觉还是比较笼统,需要自己花大量时间去揣摩车尔尼本人的意图。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攻克其中最前面几首,发现这套曲子并不是那种听起来华丽炫技的曲目,它更像是在打磨内功。比如有些看似简单的音阶跑动,速度稍微上去,手腕的放松度就成了大问题,稍微一紧,声音立刻变得僵硬刺耳。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流畅”背后的艰辛——流畅不是快,而是连贯且毫不费力。我记得有一首特别强调连奏的练习,我反复录音对比,总觉得某个音符的发音不够饱满,调整了无数次指尖触键的角度,才找到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把你的技术短板暴露得一览无余,逼着你去解决那些老生常谈但又至关重要的基本功问题。如果你期望快速出效果,那可能会失望,但如果愿意沉下心来,把它当作一面镜子来审视自己的演奏习惯,收获绝对是巨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