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用虫养殖与利用技术 9787502386092

饲料用虫养殖与利用技术 978750238609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朗跃深,陈宗刚 著
图书标签:
  • 饲料昆虫
  • 虫养殖
  • 昆虫蛋白
  • 可持续农业
  • 动物营养
  • 循环经济
  • 生物技术
  • 农业科技
  • 昆虫利用
  • 新型饲料来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2386092
商品编码:2962814576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饲料用虫养殖与利用技术

定价:23.00元

售价:16.8元,便宜6.2元,折扣73

作者:朗跃深,陈宗刚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02386092

字数

页码: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饲料用虫养殖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一项养殖业,是解决我国动物性饲料来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帮助更多的养殖爱好者了解、掌握饲料用虫养殖的技术方法,编者特将自己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整理成书奉献给大家。

目录

章 黄粉虫的培养技术
一、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
二、黄粉虫养殖前的准备
三、黄粉虫的饲养与管理
四、黄粉虫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五、黄粉虫的采收与利用

第二章 蚯蚓的培养技术
一、蚯蚓的生物学特性
二、蚯蚓养殖前的准备
三、蚯蚓的饲养与管理
四、蚯蚓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五、蚯蚓的采收与利用

第三章 蝇蛆的培养技术
一、蝇蛆的生物学特性
二、蝇蛆养殖前的准备
三、蝇蛆的饲养与管理
四,蝇蛆病害的预防与控制
五、蝇蛆的采收与利用

第四章 田螺的培养技术
一、田螺的生物学特性
二、田螺养殖前的准备
三、田螺的饲养与管理
四、田螺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五、田螺的采收与利用

第五章 福寿螺的培养技术
一、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
二、福寿螺养殖前的准备
三、福寿螺的饲养与管理
四、福寿螺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五,福寿螺的采收与利用

第六章 河砚的培养技术
一、河蚬的生物学特性
二、河蚬养殖前的准备
三、河蚬的饲养与管理
四、河蚬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五、河蚬的采收与利用

第七章 蜗牛的人工培育
一、蜗牛的生物学特性
二、蜗牛养殖前的准备
三、蜗牛的饲养与管理
四、蜗牛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五、蜗牛的采收与利用

第八章 水蚯蚓的培养技术
一、水蚯蚓的生物学特性
二、水蚯蚓养殖前的准备
三、水蚯蚓的饲养与管理
四、水蚯蚓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五、水蚯蚓的采收与利用

第九章 卤虫的培养技术
一、卤虫的生物学特性
二、卤虫养殖前的准备
三、卤虫的饲养与管理
四、卤虫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五、卤虫的采收与利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饲料用虫养殖与利用技术 目录 第一章 饲料用虫概述 1.1 饲料用虫的定义与重要性 1.2 饲料用虫的种类与特点 1.2.1 昆虫类饲料用虫 1.2.1.1 黄粉虫 1.2.1.2 蟋蟀 1.2.1.3 蚕 1.2.1.4 黑水虻 1.2.1.5 杜比亚蟑螂 1.2.1.6 其他昆虫 1.2.2 环节动物类饲料用虫 1.2.2.1 蚯蚓 1.2.2.2 水蛭 1.2.3 甲壳动物类饲料用虫 1.2.3.1 丰年虫 1.2.3.2 罗氏沼虾 1.3 饲料用虫的营养价值与优势 1.3.1 丰富的蛋白质与必需氨基酸 1.3.2 优质的脂肪与脂肪酸 1.3.3 充足的维生素与矿物质 1.3.4 良好的适口性与消化率 1.3.5 替代传统饲料的潜力 1.4 饲料用虫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二章 常见饲料用虫的养殖技术 2.1 黄粉虫的养殖技术 2.1.1 选育与繁殖 2.1.2 养殖环境的控制 2.1.2.1 温度、湿度与通风 2.1.2.2 光照 2.1.2.3 垫料 2.1.3 饲料配方与投喂 2.1.3.1 基础饲料 2.1.3.2 营养强化 2.1.3.3 投喂方式与频率 2.1.4 病虫害防治 2.1.4.1 常见病害与防治 2.1.4.2 常见虫害与防治 2.1.5 采收与贮藏 2.2 蟋蟀的养殖技术 2.2.1 选育与繁殖 2.2.2 养殖设施与环境要求 2.2.2.1 场地选择与建造 2.2.2.2 温度、湿度与通风 2.2.2.3 光照 2.2.2.4 垫料与栖息空间 2.2.3 饲料配方与投喂 2.2.3.1 基础饲料 2.2.3.2 营养补充 2.2.3.3 饮水 2.2.3.4 投喂策略 2.2.4 病虫害防治 2.2.4.1 常见病害与防治 2.2.4.2 常见虫害与防治 2.2.5 采收与加工 2.3 蚕的养殖技术 2.3.1 桑树种植与饲养 2.3.2 蚕种的保存与孵化 2.3.3 养蚕室的建造与管理 2.3.3.1 温度、湿度与通风 2.3.3.2 光照 2.3.3.3 卫生管理 2.3.4 幼蚕的饲养管理 2.3.4.1 蜕皮期管理 2.3.4.2 采食期管理 2.3.5 结茧与收茧 2.3.6 蚕沙的利用 2.4 黑水虻的养殖技术 2.4.1 选育与繁殖 2.4.2 养殖环境要求 2.4.2.1 温度、湿度与通风 2.4.2.2 光照 2.4.3 幼虫期管理 2.4.3.1 养殖基质 2.4.3.2 投喂与水份 2.4.3.3 密度控制 2.4.4 蛹期管理 2.4.5 成虫期管理 2.4.6 资源化利用 2.5 杜比亚蟑螂的养殖技术 2.5.1 选育与繁殖 2.5.2 养殖容器与环境控制 2.5.2.1 容器选择 2.5.2.2 温度、湿度与通风 2.5.2.3 光照 2.5.3 饲料与饮水 2.5.4 繁殖与孵化 2.5.5 病虫害防治 2.5.6 幼体采收 2.6 蚯蚓的养殖技术 2.6.1 选种与繁殖 2.6.2 养殖床的建造与管理 2.6.2.1 养殖床材料 2.6.2.2 养殖环境(温度、湿度、pH值) 2.6.3 饲料配方与投喂 2.6.3.1 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2.6.3.2 投喂量与频率 2.6.4 病虫害防治 2.6.5 采收与加工(蚓粪、蚯蚓) 2.7 丰年虫的养殖技术 2.7.1 丰年虫的生物学特性 2.7.2 孵化技术 2.7.2.1 孵化用水与盐度 2.7.2.2 孵化温度与时间 2.7.2.3 曝气 2.7.3 采收与保存 第三章 饲料用虫的营养成分分析与应用 3.1 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组成 3.2 脂肪含量与脂肪酸谱 3.3 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 3.4 生长促进物质与免疫调节物质 3.5 不同饲料用虫的营养价值比较 3.6 饲料用虫作为动物饲料的应用 3.6.1 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3.6.1.1 雏禽开口料 3.6.1.2 育肥期饲料 3.6.1.3 特殊营养需求动物的饲料 3.6.2 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3.6.2.1 鱼苗开口料 3.6.2.2 亲鱼培育 3.6.2.3 特殊水产品种的饲料 3.6.3 宠物饲养中的应用 3.6.3.1 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的活体饲料 3.6.3.2 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的补充饲料 3.7 饲料用虫的加工与制备技术 3.7.1 干燥技术(烘干、风干) 3.7.2 冻干技术 3.7.3 酶解技术 3.7.4 粉碎与制粒 3.8 饲料用虫在饲料配方中的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第四章 饲料用虫资源化利用与产业发展 4.1 饲料用虫在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4.1.1 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与厨余垃圾 4.1.2 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 4.2 饲料用虫作为生物肥料与土壤改良剂 4.2.1 蚯蚓粪的肥效 4.2.2 蚕沙的利用价值 4.3 饲料用虫的深加工与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4.3.1 提取虫体蛋白、脂肪 4.3.2 开发虫体活性物质 4.3.3 制作昆虫蛋白粉、蛋白肽 4.4 饲料用虫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4.4.1 技术瓶颈与成本控制 4.4.2 市场接受度与推广 4.4.3 政策支持与法规引导 4.4.4 生态友好与可持续发展 4.5 饲料用虫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附录 常见饲料用虫的种类图片 饲料用虫养殖相关企业与机构 饲料用虫研究进展简报 --- 第一章 饲料用虫概述 1.1 饲料用虫的定义与重要性 饲料用虫,顾名思义,是指那些被人工驯养或野外采集,专门用于生产动物饲料的昆虫、环节动物、甲壳动物等节肢动物。它们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蛋白质和能量来源,在现代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乃至宠物饲养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解决蛋白质短缺与结构性矛盾: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优质动物蛋白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饲料原料(如大豆、玉米、鱼粉等)供应日益紧张,价格波动剧烈,并且在营养结构上可能存在不均衡。饲料用虫以其高蛋白、易获得的特性,为缓解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降低饲料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 许多饲料用虫具有极快的生长速度和高转化率,且可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作为饲料,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优质的饲料用虫产品本身也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促进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饲料用虫的养殖过程通常占地少,耗水少,并且能够有效降解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提升动物产品品质与健康: 饲料用虫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还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一些有益于动物生长和健康的活性物质,将其添加到动物饲料中,有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免疫力,改善肉、蛋、奶等的品质。 拓展新的应用领域: 随着对饲料用虫研究的深入,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例如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都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1.2 饲料用虫的种类与特点 目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饲料生产的饲料用虫种类繁多,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和养殖要求。根据其生物分类,主要可以分为昆虫类、环节动物类和甲壳动物类。 1.2.1 昆虫类饲料用虫 昆虫是饲料用虫中最庞大、应用最广泛的群体。 1.2.1.1 黄粉虫(Mealworm): 黄粉虫,学名面包虫,是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的幼虫。其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养殖技术成熟,对环境适应性强,是早期广泛应用的饲料用昆虫。 特点: 幼虫体型肥硕,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较高。耐饥渴能力强,对饲料要求不严,可以利用多种谷物、麦麸、甚至某些废弃物进行养殖。 应用: 主要用于家禽、观赏鸟、爬行动物、鱼类等的饲料,也可加工成粉末添加到配合饲料中。 1.2.1.2 蟋蟀(Cricket): 蟋蟀,属于直翅目。在我国,成年蟋蟀及其幼虫(如油葫芦)常被作为高蛋白饲料。 特点: 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氨基酸组成相对均衡。生长速度较快,繁殖能力强。 应用: 广泛用于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观赏鸟、鱼类以及某些特殊家禽(如野味)的活体或加工饲料。 1.2.1.3 蚕(Silkworm): 蚕,特别是家蚕(Bombyx mori)的幼虫,是传统的经济昆虫,其幼虫(蚕蛹)也可作为优质饲料。 特点: 蚕蛹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具有良好的适口性。 应用: 主要用于鱼类、禽类、特种经济动物的饲料,以及作为某些地方性传统食品的原料。 1.2.1.4 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 BSF):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是双翅目水虻科的昆虫,其幼虫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点: 幼虫具有极强的消化能力,能够高效转化多种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餐厨垃圾、酒糟等),自身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同时能够显著降低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生长周期短,生命力顽强。 应用: 幼虫可直接作为家禽、鱼类、猪、宠物等的高蛋白饲料;其幼虫经烘干、粉碎后是优良的蛋白源;其幼虫还能有效处理有机废弃物,产生虫体和虫粪,虫粪是优质有机肥料。 1.2.1.5 杜比亚蟑螂(Dubia Roach): 杜比亚蟑螂,又称阿根廷红蟑螂,是一种无毒、无特殊气味的蜚蠊目昆虫。 特点: 营养价值高,特别是蛋白质和钙的含量非常突出,且易于消化。繁殖速度快,生命力强,是活体饲料的理想选择。 应用: 主要用于爬行动物(如蜥蜴、龟、蛇)、两栖动物、蝎子、蜘蛛等异宠的高营养活体饲料。 1.2.1.6 其他昆虫: 除了上述几种,还有如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幼虫(蜡虫,常用于爬行动物和鸟类)、蝼蛄、地鳖虫(土鳖虫)等,它们也各有特色,在特定领域有应用。 1.2.2 环节动物类饲料用虫 1.2.2.1 蚯蚓(Earthworm):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类。 特点: 蚯蚓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和生物活性物质。其养殖过程能够大量降解有机废弃物,产生宝贵的蚓粪,作为高效有机肥料。 应用: 蚯蚓及其蚓粪是重要的生物饲料和肥料。蚯蚓可用于鱼、禽、特种动物的饲料;蚓粪则广泛用于蔬菜、水果、花卉等的栽培,具有改良土壤、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1.2.2.2 水蛭(Leech): 水蛭,俗称蚂蟥。 特点: 活体水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干燥体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应用: 主要用于鱼类、龟鳖类等水产动物的饲料,也有研究用于某些畜禽的饲喂。 1.2.3 甲壳动物类饲料用虫 1.2.3.1 丰年虫(Brine Shrimp, Artemia): 丰年虫是鞘翅目无甲目的一种小型甲壳动物。 特点: 丰年虫的休眠卵(囊蝥)可以在适宜条件下孵化出无节幼体,无节幼体富含优质蛋白和脂肪,是早期孵化鱼苗、虾苗的开口饵料。 应用: 广泛应用于水产育苗,特别是对小型、早期幼体的营养需求,是不可替代的饵料。 1.2.3.2 罗氏沼虾(Giant Freshwater Prawn): 罗氏沼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其幼体和成体都可作为水产养殖的优质饵料。 特点: 虾体富含蛋白质,脂肪含量适中,营养全面。 应用: 幼虾可用于鱼虾苗的饲喂,成虾也可作为一些高价值水产品种的饵料。 1.3 饲料用虫的营养价值与优势 饲料用虫之所以能够成为有潜力的饲料原料,在于其出色的营养价值和多方面的优势。 1.3.1 丰富的蛋白质与必需氨基酸: 大部分饲料用虫的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可高达40%-70%,甚至更高。更重要的是,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动物体蛋白的比例接近,含有较高比例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这些都是动物自身无法合成,必须从饲料中获取的关键营养素。例如,黄粉虫、黑水虻、蟋蟀等,其蛋白质质量都远高于植物蛋白。 1.3.2 优质的脂肪与脂肪酸: 饲料用虫的脂肪含量因种类和生长阶段而异,但普遍含有丰富的脂肪,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高,特别是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这些对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健康都至关重要。一些虫体还富含磷脂,有助于动物消化吸收脂肪。 1.3.3 充足的维生素与矿物质: 饲料用虫是多种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矿物质(如钙、磷、铁、锌、硒等)的良好来源。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从植物性饲料中获取的营养素,饲料用虫可以提供有效的补充。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黑水虻幼虫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 1.3.4 良好的适口性与消化率: 许多动物,特别是鱼类、禽类和宠物,对饲料用虫具有天然的偏好,其适口性较好。同时,虫体结构和所含有的消化酶,使得其营养成分易于动物消化吸收,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1.3.5 替代传统饲料的潜力: 替代鱼粉: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鱼粉的价格不断攀升,供应也面临挑战。饲料用虫,特别是黑水虻、黄粉虫等,以其高蛋白和均衡的氨基酸谱,成为替代鱼粉的理想选择,有助于降低水产和畜禽饲料的生产成本。 替代豆粕: 豆粕是动物饲料中最主要的植物蛋白来源,但其生产也面临土地、水资源消耗和转基因等问题。饲料用虫能够利用有机废弃物进行生产,减少对土地和粮食资源的占用,同时提供优质的蛋白质,是豆粕的良好补充甚至替代品。 1.4 饲料用虫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当前,饲料用虫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发展现状: 技术成熟度提升: 经过多年的研发,黄粉虫、黑水虻、蟋蟀、蚯蚓等主要饲料用虫的养殖技术已相对成熟,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生产。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农业和动物福利的关注度提高,以及宠物、观赏性动物饲养市场的扩大,对优质饲料用虫的需求持续增长。 资本投入增加: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机构开始关注并投入到饲料用虫的研发、养殖和加工领域。 政策支持显现: 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昆虫蛋白产业,支持其在饲料、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产品多样化: 从最初的活体饲料,到干燥虫体、虫粉、虫油、虫壳、虫粪等,饲料用虫的产品形式日益多样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发展趋势: 规模化与智能化: 养殖模式将向更大规模、更集约化发展,同时引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资源化利用整合: 进一步深化饲料用虫与有机废弃物处理的结合,形成“废弃物—虫—饲料/肥料”的循环经济模式。 精深加工与高附加值: 加强对虫体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利用,开发高附加值的生物制品,如抗菌肽、几丁聚糖、蛋白水解物等。 标准化与规范化: 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安全、稳定,增强市场竞争力。 国际化合作与竞争: 随着产业的发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多元化应用拓展: 除了传统的饲料领域,饲料用虫在人类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将进一步被挖掘。 总而言之,饲料用虫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其在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提升动物福利和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 (此处为示例内容的开始,以上仅为示例,完整的1500字内容需根据实际的“饲料用虫养殖与利用技术”图书内容进行编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偶然翻阅到这本书,虽然我并非直接从事养殖行业,但作为一名对生物科技和环境科学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对“饲料用虫”这个概念感到十分新颖。在当前全球关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寻找替代性的、可持续的饲料来源显得尤为重要。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为何要选择昆虫作为饲料,它们相比传统的饲料有哪些优势?比如,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构成、易消化性、甚至可能存在的抗生素残留问题,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而且,“养殖与利用”这个组合,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会包含实操性的指导。我猜想书中可能包含不同昆虫的养殖设施要求、温度湿度控制、饲料配方、以及收获和初加工的方法。特别是“利用技术”部分,它是否会涉及如何将这些昆虫转化为各种形态的饲料产品,例如粉末、颗粒,甚至提取某些有益成分?我好奇这本书能否为我打开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理解生物多样性在现代农业中的潜在价值。

评分

我是一名对创新农业技术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当我在书店看到《饲料用虫养殖与利用技术》这本书时,立刻被它所吸引。这个主题听起来非常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我猜想,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会围绕着如何科学地进行昆虫养殖,并且将养殖的昆虫有效地转化为饲料。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介绍不同种类适合用作饲料的昆虫,比如黑水虻、黄粉虫等,以及它们各自的养殖特点和优势?例如,它们的生长周期、对环境的要求、以及在饲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利用技术”方面,我猜想书中会涵盖如何对养殖的昆虫进行加工,以提高其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这是否包括了脱水、烘干、粉碎等工艺,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来调整饲料的配方?我对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关于昆虫饲料的营养成分分析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估非常期待。

评分

最近我对生物降解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概念非常关注,而“饲料用虫养殖与利用技术”这个书名,似乎触及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前瞻性的领域。我了解到一些昆虫,例如黑水虻,在处理有机废弃物方面有着惊人的能力,并且它们本身可以被转化为高价值的饲料。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这类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它们的食性、繁殖能力、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我更感兴趣的是“养殖技术”部分,它是否会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养殖流程?比如,从菌种的获取、孵化,到幼虫的培育、蜕变,再到成虫的繁衍,整个过程中需要的设备、场地以及环境控制有哪些关键点?我对“利用技术”部分也充满了疑问,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讲解如何将养殖的昆虫进行有效的加工,使其成为安全、营养且易于储存的饲料?例如,烘干、粉碎、脂肪提取等工艺,以及这些加工后的产品在不同养殖动物身上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评估。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非常精美,封面设计充满了自然气息,让人一眼就感受到它与农业、生态的关联。拿到手里,厚实的感觉也预示着内容的丰富。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凭这第一印象,就足以激起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可持续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模式很感兴趣,而“饲料用虫养殖与利用技术”这个书名,恰恰触及了这个领域的核心。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许多关于昆虫如何被转化为高效饲料的场景,以及这种方式可能带来的环境效益。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它们的生长周期、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如何控制病虫害等等。我尤其期待书中能解答关于“利用技术”的部分,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介绍如何将养殖的昆虫加工成饲料,以及这些饲料的营养成分分析和在不同畜禽身上的应用效果?我对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的入门指南。

评分

坦白讲,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立刻被它所传达的朴实而又充满活力的画面所吸引。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养殖户,但我对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有着天然的好感。这本书的名字“饲料用虫养殖与利用技术”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养虫,更会深入探讨“利用”的价值所在。它是否会解释为什么在当下,选择昆虫作为饲料是一个明智且可持续的选择?比如,它是否能够缓解对鱼粉、豆粕等传统饲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成本并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养殖方法,比如针对不同种类昆虫的饲养密度、温度、湿度、以及如何配制适合它们生长的饲料。同时,关于“利用技术”的部分,我希望它能解释如何将养殖的昆虫转化为适合不同动物食用的饲料。这是否涉及到对昆虫的加工工艺,例如脱脂、烘干、粉碎,以及如何评估其营养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