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2015
定价:36.0元
售价:26.3元,便宜9.7元,折扣73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11621078
字数:19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通过分析农业科研单位国际交流合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农业科研单位应树立全球化思想,积极利用好全球资源,适应对对外交往的新常态。结合国际交流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国际型专家队伍,完善和建立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和做好援外项目合作以及加强引智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归口管理全院的国际合作及交流工作。目前下设四个处:综合处、国际组织处、国家合作处和交流服务处。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和中国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合作领导小组秘书处挂靠院国际合作局
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因为它指向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交流。我非常期待了解书中关于“理论”的部分,它是否能为理解农业科技在国家间的传播和融合提供一套清晰的分析框架?我好奇作者是如何构建这个理论体系的,是否借鉴了现有的国际合作理论,又加入了哪些中国式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实践”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丰富鲜活的案例,展示中国农业科技如何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作用。例如,书中是否会提及中国在杂交育种、病虫害防治、或者精准农业等领域的独特优势,以及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将其推广?我期待看到那些关于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联合研发等方面的具体描述,它们能让我感受到中国农业科技的“走出去”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农业科技,更是关于中国如何以科技力量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中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暗示着作者试图为这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梳理。我尤其关注的是它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书中是否会从理论的高度,探讨国际合作的动因、机制和影响?例如,在理论层面,作者是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国际合作,如政府间合作、企业间合作、以及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而在“实践”层面,我期待看到具体的研究案例,它们是否能够印证并丰富理论的探讨?比如,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中国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如何将本土的创新成果推向国际市场?是否会分析合作中可能遇到的文化差异、知识产权保护等实际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本好的学术著作,不仅要能提供深刻的理论洞见,更要能以翔实的案例,展现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价值,这本书的标题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感觉里面肯定充满了智慧的火花!我一直对中国农业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很好奇,尤其是科技合作这块。想象一下,那些在实验室里辛勤耕耘的科学家,他们如何将中国的创新理念与国际的先进技术相结合,共同解决全球性的粮食安全难题,这本身就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史诗。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绘这种跨越国界的协作画面的,是冰冷的理论分析,还是充满了生动案例的叙事?书中会不会提到具体的合作项目,比如在非洲推广的杂交水稻技术,或者在东南亚引进的精准农业设备?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了解的。毕竟,书名中的“理论与实践”四个字,就预示着它不会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会深入到具体的实践细节中,去展现中国农业科技如何“走出去”,又如何“引进来”,最终为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读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经验,甚至是一些关于未来农业科技合作方向的独到见解。
评分对于一本探讨“中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书,我最感兴趣的是其“实践”层面所能提供的具体洞见。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国科学家在异国他乡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与当地研究人员交流技术;国际先进的育种技术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或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农业机械如何走向世界,服务全球农民。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这些合作背后的真实故事,包括遇到的挑战、克服的困难以及最终的成就?我希望它能避免空泛的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具体的项目、具体的国家、具体的合作模式。比如,书中会不会提及与哪些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合作最为密切?合作的重点领域是哪些?是生物技术、智慧农业、还是可持续农业实践?这些细节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它们能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中国农业科技在国际舞台上的真实影响力,以及这种合作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了一种“顶层设计”的视角,仿佛可以窥见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在国际交往中的宏观战略和深层逻辑。我好奇的是,作者是否能够抽丝剥茧,将那些看似复杂交织的国际合作关系梳理得井井有条?它会不会像一张地图,勾勒出中国农业科技合作的版图,标注出重要的参与者、关键的合作领域以及潜在的合作模式?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对“理论”部分有深入的探讨,例如,作者是如何界定“中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理论框架的?是否存在某种独特的中国视角,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合作模式?而“实践”部分,则更是勾起我的好奇心。我渴望了解具体的合作案例,它们是成功的典范,还是带有警示意义的教训?书中会不会分析这些实践背后的驱动因素,是国家政策的引导,还是市场需求的牵引?亦或是科研机构间的自主对接?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预感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可能是一份关于中国农业科技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定位自身的深度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