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围棋中盘攻防技法/围棋实战技法丛书
定价:28.00元
售价:17.4元,便宜10.6元,折扣62
作者:马自正,赵勇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33771966
字数:
页码:2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盘是战斗的过程,充满了攻与防、强与弱、生与死、胜与负的对抗,没有明确的套路可以保证棋手获胜,中盘之战结果的好坏综合体现了棋手在计算的深度和宽度上的素质。宽度上主要包括形势判断、战术运用、选点、棋子取舍等,深度上主要包括死活、对杀、手筋、棋形、先后手、劫材等。
《围棋中盘攻防技法/围棋实战技法丛书》力求将中盘的技战术归类,对每类的主题从计算宽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总结,精心提炼出有关中盘作战的经典问题,并给出标准处理手法,以便棋友在训练中不仅能了解和体会围棋高手的中盘思路,而且还可以通过实战,有意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不断提高处理中盘的能力。
内容提要
《围棋中盘攻防技法/围棋实战技法丛书》详尽讲解中盘的形势判断、战术运用、选点、胜负手、棋子的取舍,以及死活、对杀、手筋、棋形修整、先后手、劫材选取等攻防要领,拓展中盘计算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中盘发力的强度!
目录
篇 基础常型
1.简明获利
2.厚积薄发
3.弱形追究
4.内外呼应
5.逆向思维
6.紧抓弱点
7.正确次序
8.驱赶之策
9.后中有先
10.行棋步调
11.整体攻击
12.强行封锁
第二篇 打人
1.高低有别
2.打破平衡
3.选择时机
4.釜底抽薪
5.顺水推舟
6.创造条件
7.平常心态
8.相机取舍
9.间不容发
10.特种部队
第三篇 攻击
1.切割战术
2.掌握流向
3.决不手软
4.攻击要点
5.缠绕攻击
6.入腹争正面
7.全盘协调
8.缓攻之策
9.攻击效率
10.味道之旅
第四篇侵消
1.进退自如
2.深浅适度
3.适当控制
4.选择
5.柔软一点
6.此涨彼消
7.建立堡垒
8.推进战略
第五篇 腾挪
1.不即不离
2.勒令转身
3.经典出头
4.组合套路
5.劫处逢生
6.腾挪要碰
第六篇 治孤
1.贴身缠斗
2.避重就轻
3.防守反击
4.出头要快
5.叩石问路
6.手筋发力
7.护住弱点
第七篇 厚势
1.令人不安
2.驱赶方向
3.一剑封喉
4.兑现投资
5.宏大构思
6.主导流向
7.远程作业
第八篇 弃子
1.弃内取外
2.连环滚包
3.沧海桑田
4.死而不僵
5.铜墙铁壁
6.诱饵战略
7.风卷残云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篇 基础常型
1.简明获利
2.厚积薄发
3.弱形追究
4.内外呼应
5.逆向思维
6.紧抓弱点
7.正确次序
8.驱赶之策
9.后中有先
10.行棋步调
11.整体攻击
12.强行封锁
第二篇 打人
1.高低有别
2.打破平衡
3.选择时机
4.釜底抽薪
5.顺水推舟
6.创造条件
7.平常心态
8.相机取舍
9.间不容发
10.特种部队
第三篇 攻击
1.切割战术
2.掌握流向
3.决不手软
4.攻击要点
5.缠绕攻击
6.入腹争正面
7.全盘协调
8.缓攻之策
9.攻击效率
10.味道之旅
第四篇侵消
1.进退自如
2.深浅适度
3.适当控制
4.选择
5.柔软一点
6.此涨彼消
7.建立堡垒
8.推进战略
第五篇 腾挪
1.不即不离
2.勒令转身
3.经典出头
4.组合套路
5.劫处逢生
6.腾挪要碰
第六篇 治孤
1.贴身缠斗
2.避重就轻
3.防守反击
4.出头要快
5.叩石问路
6.手筋发力
7.护住弱点
第七篇 厚势
1.令人不安
2.驱赶方向
3.一剑封喉
4.兑现投资
5.宏大构思
6.主导流向
7.远程作业
第八篇 弃子
1.弃内取外
2.连环滚包
3.沧海桑田
4.死而不僵
5.铜墙铁壁
6.诱饵战略
7.风卷残云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极强的“实操性”。它并非高高在上地讲解理论,而是紧密结合大量的实战棋例,将抽象的攻防理念具象化。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弃子”技巧的章节。弃子,在围棋中是一种看似“吃亏”的手段,但运用得当,却能换来更大的利益。书中通过几个精彩的实战棋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弃子来破空、治孤、甚至发动反击。这些棋例的选取都非常典型,并且每一步的攻防转换都做得极其细致,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弃子背后的逻辑和价值。 我记得其中有一个棋例,对手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根据地”,看似铜墙铁壁,难以撼动。我方棋手看似只能无奈地看着对手经营。然而,书中却展示了一种巧妙的弃子战术,通过看似“白白送死”的几颗棋子,成功地削弱了对方的根据地,并且在中腹制造出了有利的形势。这个棋例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围棋的妙处,往往隐藏在那些看似“愚蠢”的招法背后。更重要的是,书中的讲解不仅仅是展示了棋局,还详细分析了每一步棋的得失,以及弃子之后的连带效应。这让我不仅仅学会了“弃子”这个招法,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弃子”背后的哲学,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实战思路中。这种将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 truly useful,可以立即应用到我的对局中,而不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评分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在“情境”的营造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那种将棋谱孤零零地摆出来的书,而是通过对棋局发展过程的细致描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地置身于一场真实的对局之中。尤其是关于“攻防转换”的章节,让我印象深刻。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将攻击和防守看作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实际上,在瞬息万变的棋局中,它们往往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书中通过几个非常经典的棋例,详细地展示了如何在看似不利的局面下,通过巧妙的“借力打力”,将压力转化为机会,实现从被动防守到主动进攻的华丽转身。我记得其中有一个棋例,我方棋形被对方围堵得非常严实,看似毫无生路。然而,书中却通过一种看似“放弃”的手段,引诱对方深入,然后抓住对方的破绽,一举扭转了劣势。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书中得到了非常生动的诠释。它让我明白,围棋的博弈,不仅仅是棋子的强弱,更是一种心理的较量,一种对局势的敏锐洞察。读完这一章节,我感觉自己对“攻防转换”的理解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不再是简单地选择“攻”或“守”,而是能够根据局势的变化,灵活地在两者之间切换。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棋手建立起一套“系统性”的攻防思维。很多时候,我们学习围棋,都是零散地学习一些招法,或者是一些定式。但是,真正的围棋高手,一定是拥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攻防体系的。而这本书,恰恰能够帮助我们构建起这样一套体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棋筋”和“棋势”的讲解。棋筋,是棋局中最为重要的棋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棋势,则是指棋局整体的走势和力量对比。 书中通过大量的棋例,展示了如何保护自己的棋筋,如何攻击对方的棋筋,以及如何利用棋势来引导棋局的发展。它让我明白,围棋的博弈,不仅仅是棋子的得失,更是一种对“势”的掌控。当你的棋势占优时,即使出现一些小的失误,也能够被整体的力量所弥补。反之,如果你的棋势处于劣势,即使下出一些巧妙的招法,也很难扭转局面。通过书中对“棋筋”和“棋势”的深入讲解,我感觉自己对围棋的理解更加宏观和系统了,不再拘泥于局部的得失,而是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棋局的走向,从而在实战中更加自信。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网络对局中徘徊、技术上进步缓慢的棋手来说,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语言,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围棋中盘攻防的精髓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切断”和“连接”的攻防解读。围棋的胜负,很多时候就取决于棋子之间的“关系”,是断还是连,直接决定了棋局的走向。书中通过一些非常直观的棋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通过巧妙的“切断”来瓦解对方的棋形,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连接”来巩固自己的阵势。 我记得其中有一个关于“断点”的章节,讲解得非常到位。书中列举了多种常见的“断点”形态,并详细分析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攻击对方的断点,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断点。更重要的是,书中还强调了“断点”并非孤立的,而是与整个棋局的攻防形势息息相关。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断点,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就会引发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甚至导致局面的崩盘。通过书中对这些“断点”的深入分析,我才真正体会到围棋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魅力。它让我学会了更加审慎地审视棋盘上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不再仅仅关注棋子的得失,而是更关注棋子之间的“联系”和“隔阂”,从而能够更主动地把握棋局的主动权。
评分这本书在“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围棋中盘的攻防,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棋手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而本书,通过对大量经典棋例的剖析,让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劣势中寻找机会,如何在优势中保持警惕。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弃子”和“腾挪”的讲解。这些都是在极端情况下,需要棋手具备极强心理素质才能施展的技法。 书中通过详细的棋例,展示了如何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它让我明白,围棋的博弈,不仅仅是棋子的强弱,更是一种心理的较量。当你的心态崩塌时,即使棋子再好,也可能因为失误而功亏一篑。通过书中对这些“心理战术”的讲解,我感觉自己对围棋的理解更加成熟了,不再仅仅关注技术层面,而是能够从心理层面去提升自己,从而在实战中更加沉着冷静。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围棋中盘攻防技法》,我原本是抱着一种略带忐忑的心情。毕竟,围棋的中盘,如同棋局的心脏地带,是生死存亡的枢纽,也是最考验棋手综合实力的阶段。市面上关于中盘战术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详尽,又不失实战指导意义的,却寥寥无几。然而,当我沉浸其中,随着作者的思路一同探索那些错综复杂的棋形,感受那刀光剑影般的攻防转换时,我惊喜地发现,这并非一本仅仅罗列棋谱、讲解定式的枯燥教材。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士,带着你穿越迷雾,一步步剖析那些看似无解的局面,揭示隐藏在毫厘之间的胜负关键。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意图”的强调。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棋局,只是死记硬背招法,却不明白为何要下这一手。而这本书,恰恰从棋手的“意图”出发,去解读每一次攻防的动因,去理解每一颗棋子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下”,更告诉你“为什么这么下”。例如,书中在讲解某个复杂的“模样”扩张时,并没有直接给出“破眼”的招法,而是先分析了对方扩张“模样”的潜在威胁,以及我方通过防守能够获得的利益,然后再引出具体的应对手段。这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让我对中盘的宏观判断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某个招法,而是能够根据局势的走向,主动地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意图”,去引导棋局的发展,而不是被动地应对。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我提升实战水平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在“局部的处理”方面,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的细致。围棋的胜负,往往就体现在那些你死我活的局部战斗中。而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我太多的启发。我尤其喜欢其中对“眼位”和“实地”的攻防讲解。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争夺眼位时陷入僵局,不知道如何下手。而本书通过大量的棋例,展示了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依然能够灵活地做出最有利的选择,无论是制造眼位,还是破坏对方的眼位,都做得非常精妙。 我记得其中有一个关于“劫争”的章节,讲解得非常透彻。劫争,是围棋中最复杂、最微妙的攻防手段之一,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本书并没有简单地讲解劫争的规则,而是深入地剖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劫争,以及如何在这种极端复杂的局面下,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它让我明白了,劫争不仅仅是棋子的得失,更是对整个棋局势态的判断,以及对对手心理的揣摩。通过书中对这些“局部战斗”的细致讲解,我感觉自己对围棋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不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战略层面,而是能够更加关注那些决定胜负的“细枝末节”,从而在实战中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这本书在“计算力”的培养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围棋中盘的攻防,往往需要极其精确的计算。而本书,通过大量的棋例,以及深入的分析,有效地帮助我提升了自己的计算能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死活”的讲解。围棋中的“死活”问题,是检验棋手计算力的最直接的手段。 书中通过一些非常经典的“死活”棋例,详细地展示了如何进行精确的计算,如何预判对方的招法,以及如何找到最有利的应对手段。它让我明白,精确的计算,是围棋攻防的基础。没有精确的计算,即使有再好的策略,也可能因为一步的失误而功亏一篑。通过书中对“死活”问题的深入讲解,我感觉自己对围棋的理解更加扎实了,不再仅仅依赖于直觉,而是能够通过严谨的计算,做出最有利的选择,从而在实战中更加自信。
评分这本书在“应变能力”的培养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围棋中盘的攻防,最考验棋手的应变能力。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局面,需要迅速地做出反应。而本书,通过对大量经典棋例的剖析,让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在各种突发情况下,迅速地做出最有利的判断和选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破空”和“治孤”的讲解。 书中通过详细的棋例,展示了如何在各种不利的局面下,通过巧妙的手段,实现“破空”或者“治孤”。它让我明白,围棋的博弈,不仅仅是棋子的得失,更是一种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和灵活应变。当你的应变能力不足时,即使棋子再好,也可能因为无法及时调整策略而陷入被动。通过书中对这些“应变策略”的讲解,我感觉自己对围棋的理解更加灵活了,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套路,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策略,从而在实战中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这本书对于提升棋手的“大局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过于纠结于局部的得失,而忽略了整个棋局的发展。这本书,恰恰能够帮助我们跳出“局部思维”,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棋局。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根据地”和“空”的攻防解读。学会如何构建坚实的根据地,以及如何有效地侵消对方的空,是围棋中盘战术的核心。 书中通过大量的棋例,展示了在不同的局面下,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有利的根据地经营方式,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侵消手段,削弱对方的空,同时为自己争取空间。它让我明白,围棋的胜负,最终体现在“空”的多少,而“根据地”的经营,则是获取“空”的最直接的手段。通过书中对“根据地”和“空”的深入讲解,我感觉自己对围棋的理解更加立体和全面了,不再仅仅关注棋子的得失,而是能够从“空”的角度去审视棋局,从而在实战中更加游刃有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