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王映海传戴氏心意拳精要
定价:198.00元
售价:144.5元,便宜53.5元,折扣72
作者:王映海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304881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戴氏心意拳第五代传人王映海口传心授其孙王喜成主持编写
本书为《百家功夫丛书》之一。山西祁县戴氏心意拳是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戴隆邦创立,原只在戴氏一族内传授,后由戴魁传出。本书口述者王映海15岁师从戴魁学艺,修炼七十余年,是当代戴氏心意拳的集大成者。俗语云:“只见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 戴氏心意拳招法古朴,练法独特,击法凶猛。第六代传人王喜成偕弟子系统整理了该拳丹田功、身法步法手法要义、技击艺术,并亲自示范,指导分析,画成图解,配以练用法光盘,以期众多武术爱好者一睹这神秘拳法的真容。
传承 1.戴氏心意拳的历史和传承历史概要戴氏心意拳传承者2.武艺的传承——武德和技艺的修养戴隆邦授拳规矩3.学习武艺的心得——二勤、三知、二戒习艺二勤习艺三知习艺二戒武艺的磨炼内外相见合一家
基础理论 1.阴阳五行理论与戴氏心意拳阴阳学说阴阳交感互藏的条件和要素阴阳学说与中医学戴氏心意拳中的阴阳交感互藏戴氏心意拳中的阴阳关系天地人三才合一养气法养生效果2.戴氏心意拳基础理论戴氏心意拳的特征练功介绍
身法1.锻炼丹田丹田功概述预备姿势丹田功练法2.产生劲力的条件之一“身法六要”身法与劲力身法六要
步法1.搬丹田 68歌诀解说虎步虎步练习的三阶段熊行步寒鸡步寒鸡步的劲力解析2.产生劲力的条件之二“三节” 90何为三节三节的妙用三节的作用三节合一3.身法和步法要义戴氏心意拳要义解析束钻抖擞刹的发劲力学束钻抖擞刹的步法体现
手法1.手法的基础摘要六合势2.基本手法双把拨浪鼓手
五行拳1.阴阳五行和五行拳 阴阳五行说五行拳和内五行、外五行2.五行拳劈拳崩拳躜拳炮拳横拳
四把 1.四把的动作说明及用法四把四把用法2.产生“劲力”的条件之三六合武术掌握阶段丹田养成的四个阶段
用法 1.十大形 龙形用法马形用法鹰形用法熊形用法2.其他用法白鹤亮翅用法捉边炮用法躜拳用法搂把用法
磨手 要领练法技击练习王映海技击集
学艺问答录
心意拳拳谱
王映海(1926—2012年),乳名桃园,人称桃园师傅。山西省祁县东观镇(原晓义乡)北堡村人氏,戴氏心意拳的第五代传人,武术家。王映海师从心意大侠戴魁先生,潜心修炼七十余年,是当代戴氏心意拳的集大成者,其弟子遍布世界。王喜成,1978年生,山西省祁县东观镇北堡村人氏,王映海之长孙,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王喜成自幼看爷爷和父辈们练拳,便模仿他们的身姿和手势,7岁便开始一点一点地习练戴氏心意拳。通过十几年的钻研与练习,他对功法要领、拳理讲义的认识与理解都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我对内容本身的期待,更多是基于其名字所暗示的精深武学哲理。初翻目录时,便被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结构所吸引,它似乎并不急于展示那些花哨的招式,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心意”二字的阐释上,这才是真正区分流派高下的关键所在。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拳理时,大量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精炼语句,并结合现代的理解进行了独到的诠释,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使得原本深奥的理论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可操作性。尤其是一些关于“周身一家”和“内壮外用”的论述,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被细化到了每一个发力环节和呼吸配合的微妙之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闭目冥想,试图在自己的身体内部去捕捉作者描述的那种“气机鼓荡”的感觉。这种深度的、偏向内修的论述,对于那些只追求外形模仿的习武者来说,或许会感到枯燥,但对于真正想探究武学本质的人,无疑是一座富矿。它要求的不只是眼力,更需要一颗沉静的、愿意探寻根源的心。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和论证脉络,展现出一种非常独特、近乎诗意的理性美。它不像许多武术书籍那样采用强硬的指令式语言,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构建好的认知体系。文字中流淌着一种对传统文化和武学精神的深深敬意,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而非单纯的技能学习。比如,在谈到心法与技法关系时,作者插入了一些关于古代士人修身养性的片段,巧妙地将武术提升到了个人品格塑造的高度。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使得理论的支撑更加坚实,也让读者在学习动作的同时,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规范和处事态度。阅读这样的作品,你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种拳术,更是在学习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如何与自身、与世界达成和谐共处的方法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力量,是许多速成手册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作为一个多年涉猎武术典籍的读者,我深知一本真正优秀的作品,必须具备持久的生命力和不断被重新解读的价值。这本著作的魅力正在于其内在的开放性。它没有给出最终的、僵死的答案,而是铺陈出了一套严谨的框架和一套深入骨髓的思考方式,鼓励读者基于自身条件和领悟,去填充和发展这套体系。我预见到,即便是多年以后重读此书,我也会因为自身阅历和功夫精进的不同,而对同一段文字产生全新的体悟。这种随着个人成长而不断深化的阅读体验,才是衡量一部武学经典是否成功的试金石。它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本可以陪伴你走过数十年习武生涯的“活字典”。它要求你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实践,再去反思,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才是真正的道传薪火,历久弥新。
评分从排版和注释的详尽程度上来看,这套书的编撰团队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每一张图解的清晰度都达到了近乎教科书的标准,人物的动作捕捉得极其到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状态,以及身体重心的转移,都通过精妙的线条勾勒了出来。更值得称道的是那些随文的批注和旁白,它们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你身边亲自指导。对于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关键步骤,作者没有采用含糊其辞的描述,而是辅以大量的对比和反例分析,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在理解上的难度。我特别喜欢那种在图示旁边用小号字体标注的“过来人经验”或“常见误区”,这些经验之谈,往往是书本知识无法直接传达的,它们弥足珍贵,是无数次实战与打磨的结果。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充分体现了编者对“传授”二字的郑重态度,他们不仅是知识的记录者,更是技艺的引路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古朴的气息,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书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触感细腻,油墨的印制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图文,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这对于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尊重。装帧的细致之处,比如边角的烫金处理,虽然低调,却彰显了出版方对内容本身的珍视。拿到手后,我特意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同类书籍,它们大多在视觉呈现上流于平庸,要么过于现代缺乏韵味,要么印刷粗糙让人不忍卒读。而这本,仿佛就是用心雕琢出来的艺术品,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物件。从拿到快递包裹的那一刻起,拆开时的那种仪式感,就预示着里面装载的绝非等闲之物。这种对物理形态的极致追求,让我对其中蕴含的精神内容也充满了更高的期待,它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读者:这里面的东西,是经过时间沉淀,值得我们慢下脚步去细细品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