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羽毛球竞赛规则(2010)
定价:20.00元
售价:14.6元,便宜5.4元,折扣73
作者:中国羽毛球协会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810519878
字数:
页码:170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羽毛球竞赛规则(2010)》是根据世界羽联新的羽毛球规则翻译和修订的。鲁钢、冯平善、林传潮、郁鸿骏、刘代娣、刘国珍、刘小峰、陈扬、赵小矛、刘茜、郑三粮和张浩然等同志参与了翻译、修订和审定工作。
如有本规则以外的新规定,以中国羽毛球协会颁发的文件为准。
部分 羽毛球竞赛规则(中文)
规则
1 场地和场地设备
2 羽毛球
3 球速的检验
4 羽毛球拍
5 设备的批准
6 挑边
7 计分方法
8 交换场区
9 发球
10 单打
11 双打
12 发球区错误
13 违例
14 重发球
15 死球
16 比赛连续性、行为不端及处罚
17 裁判职责和申诉受理
18 双打发球站位图解
附录
1 场地和场地设备的变通
2 礼让比赛
3 其它计分方法
4 裁判员临场规范用语
5 残疾人羽毛球竞赛规则,35
6 公制与英制对照表
7 《羽毛球竞赛规则》索引
对临场裁判人员的建议
1 引言
2 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3 对裁判员的建议
4 裁判员工作的基本要求
5 对发球裁判员的要求
6 对司线员的要求
7 裁判员记分表
第二部分 羽毛球竞赛规则(英文)
11.1发球区和接发球区
11.1.1 一局比赛开始和每当一方获得发球权,都应从右发球区发球。
11.1.2 每局开始的首先发球员或首先接发球员,在该局本方分数为0或双数时。都应在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11.1.3 每局开始的首先发球员或首先接发球员,在该局本方分数为单数时,都应在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11.1.4 其同伴的站位与其相反。
11.1.5 站在发球员对角发球区接发球方的运动员为接发球员。
11.1.6 除规则12和14规定的情况外,发球都应从左右两个发球区交替发出。
11.2 击球顺序和场区站位
一回合中,发球被回击后,发球方的任一运动员和接发球方的任一运动员可在其场区的任何位置交替击球,直至死球(规则15所述)。
11.3 得分和接发球
11.3.1 发球方胜一回合(规则7.3所述),发球方得1分,原发球员继续发球。
……
部分 羽毛球竞赛规则(中文)
规则
1 场地和场地设备
2 羽毛球
3 球速的检验
4 羽毛球拍
5 设备的批准
6 挑边
7 计分方法
8 交换场区
9 发球
10 单打
11 双打
12 发球区错误
13 违例
14 重发球
15 死球
16 比赛连续性、行为不端及处罚
17 裁判职责和申诉受理
18 双打发球站位图解
附录
1 场地和场地设备的变通
2 礼让比赛
3 其它计分方法
4 裁判员临场规范用语
5 残疾人羽毛球竞赛规则,35
6 公制与英制对照表
7 《羽毛球竞赛规则》索引
对临场裁判人员的建议
1 引言
2 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3 对裁判员的建议
4 裁判员工作的基本要求
5 对发球裁判员的要求
6 对司线员的要求
7 裁判员记分表
第二部分 羽毛球竞赛规则(英文)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虽然整体风格偏向于传统和朴实,但其清晰度绝对是顶级的。我得说,很多技术手册或规则集,为了追求“便携性”而牺牲了阅读体验,字体小得让人头疼,图例模糊不清。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即便是那些复杂的站位图示,线条也清晰锐利,即便是最细微的站位差异也能一目了然。而且,它对术语的定义部分做得尤其出色,如果一个术语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别,它会用不同的颜色或标记来区分,这一点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或者初次接触正式规则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记得有一次半夜研究一个关于“持续性犯规”的条款,本来已经准备放弃,但翻到专门的索引页,用极快的速度定位到了相关解释,那种流畅感和高效性,让我不得不赞叹编辑团队的用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高效率的学习工具,而不是束之高阁的装饰品。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出乎我的意料,它竟然有一种近乎古典文献的庄重感和精确性,读起来就像是在啃一块需要细细品味的硬骨头,但回报是丰厚的知识结构。我原以为规则书都会采取那种简洁明了、如同操作手册般的语言,但这本书显然走了另一条路。它大量的运用了那种带有学术性的修饰语和长句结构,每一个名词的定义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打磨,力求达到“一字不差,一义不谬”的境界。我记得有一次,我特意去查阅关于“双打换位”的细微规定,书里对不同局势下,两人站位和移动时机的描述,简直如同精密仪器的操作指南。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可能会构成一定的阅读障碍,需要反复回看和理解,但对于那些想要彻底掌握这项运动精髓的人来说,这种深度和密度恰恰是他们所需要的。它迫使你慢下来,去思考每一个规则背后的逻辑和历史演变,而不是囫囵吞枣地记住“是什么”,而是真正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沉浸式的、近乎钻研的阅读体验,是我在其他体育类书籍中很少体会到的。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最初买这本书是抱着“扫一眼关键点”的心态,毕竟规则嘛,不就是发球不能踩线、球落地就算失分吗?结果,我完全被它庞大的体系和细节的深度给震慑住了。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仅仅是指导比赛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羽毛球运动的“法律汇编”。我发现,很多我们日常训练中习以为常的动作,比如挑球后的跑位调整,或者接发球时身体重心的分配,其实都隐含在对“合法击球”和“合理移动”的规则界定之中。书里对器材标准的描述也极其详尽,从球网的高度到球拍的拍面尺寸限制,甚至连羽毛球的重量和飞行轨迹标准都有明确的数据支持。这让我对这项运动的“科学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天赋异禀”,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对规则的精准理解和身体对规则限制的完美适应之上的。这种由内而外的对运动本质的解构,非常令人着迷,让我对每一次挥拍都多了一层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体育迷的福音,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热衷于深入了解运动背后规则的人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原本以为自己对羽毛球的了解已经算得上是深入了,毕竟从小到大看了无数比赛,也自己下了不少场球。然而,真正拿起这本书翻阅后,才发现自己过去对“出界”、“界内”的判断,对“发球”的细节要求,乃至那些在比赛中一闪而过的技术犯规,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功夫。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严谨,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条目,而是将复杂的规则置于具体的比赛场景中进行阐述。比如,关于网前球的处理,它不仅说明了什么情况下算违例,还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这种对“法理”的解释,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我尤其欣赏它对那些容易产生争议的判罚点所做的详尽解释,引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让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变得清晰可见。对于裁判员、教练员以及立志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圣经”。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比赛的专业视角和严谨态度,让我在观看比赛时,不再是单纯的“看热闹”,而是真正地在“品味”比赛的每一个瞬间。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对“精神层面”规则的强调,这部分内容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规则书只会关注“可执行的”物理限制,比如你能不能碰到网,你的球够不够高。但这本书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体育道德、尊重对手和裁判的义务。它把“尊重”这个概念,拆解成了具体的行为规范,比如在对手受伤时应有的礼仪,比如如何恰当地对裁判的判罚表示异议(或者说,如何“不”表示异议)。这种将竞技性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的叙事方式,让这本书的层次感瞬间提升到了一个哲学高度。它提醒我们,羽毛球不仅仅是分出胜负的工具,更是一种文明的交流方式。读完这些章节,我感觉自己不仅学会了如何“打好球”,更学会了如何“做一个体面的羽毛球参与者”。这对于培养下一代运动员的品格,其意义不亚于教会他们如何发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