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杨梅病虫害及其安全生产技术
定价:60.00元
作者:戚行江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116153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杨梅病虫害及安全生产技术》一书全面分析了杨梅的生产情况、病虫害概况,详细介绍了75种杨梅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安全防控技术,系统讲述了杨梅的安全生产技术。涉及的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此书的发行和推广,既可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理论依据,又可为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等的杨梅安全生产实践提供应用指导,对提升杨梅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果品安全生产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戚行江,男,汉族,浙江省诸暨市人,1963年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8月分配到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从事果树科研与示范推广工作,1988年—1989年赴日本进修学习,2000年—2002年由省委组织部下派至舟山市定海区任科技副区长,2003年回院园艺所工作。并任园艺所副所长. 现任浙江省农科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员,全国杨梅生产协作组主持人,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园艺学会会员,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中农绿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的杨梅研究专家。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对于任何一种农产品,了解其“市场流通与品牌建设”的环节,都至关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论述,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我原本以为,杨梅采摘下来之后,就是简单的包装和销售。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背后复杂的产业链和精密的市场运作。书中对杨梅“冷链物流与采后商品化处理”的介绍,让我认识到了保持杨梅新鲜度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从采摘后的快速预冷,到精密的包装设计,再到全程可视化的冷链运输,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学问。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杨梅品牌故事的挖掘与传播”的分析,它强调了通过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来吸引消费者,提升产品附加值。书中列举了一些成功的杨梅品牌案例,分析了它们是如何通过文化融入、情感连接等方式,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这让我意识到,一盒美味的杨梅,不仅仅是果实本身,更蕴含着生产者的一份心血,以及一个品牌的价值追求。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杨梅产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市场洞察。
评分我一直对杨梅的起源和发展史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内容恰好满足了我这方面的求知欲。书中关于杨梅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的章节,简直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我了解到,杨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古代就已经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果实,并且在诗词歌赋、书画作品中屡屡出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书中详细考证了杨梅的野生起源、早期驯化过程,以及它如何随着人类的迁徙和贸易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将这些看似枯燥的史料变得鲜活生动,仿佛带领我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亲眼见证杨梅的演变。除了历史,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杨梅的“营养价值与健康功效”,这让我对这种小小的果实有了更深的敬意。它不仅仅是美味的享受,更是大自然馈赠的健康宝藏。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杨梅中抗氧化物质的研究内容感到新奇,这让我对今后多吃杨梅有了更充分的理由。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杨梅的科普读物,更是一部关于杨梅的文化史诗,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这种我喜爱的水果。
评分这次购书的体验远超我的预期,我原本只是抱着了解杨梅产区最新发展动态的心态,没想到这本书在“生产技术”这一块的内容让我眼前一亮,可以说是非常有前瞻性和实操性。其中关于杨梅高产栽培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传统种植模式之外的新思路。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品种杨梅的特性,以及根据这些特性进行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比如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施肥、以及修剪技术的不同侧重点等等。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生态友好型”杨梅生产的章节,作者在其中阐述了如何通过构建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来降低对化学投入品的依赖,同时又能提高杨梅的品质和产量。这一点对于我这个关心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书中列举了许多实际案例,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强大力量。我甚至还学到了一些关于授粉技术和疏果技巧的小窍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能对杨梅的最终产量和商品价值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种植一棵杨梅树,乃至一片杨梅林,都需要精密的科学计算和细致的生态考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种下去,收上来”。
评分这本书简直太令我惊喜了!作为一名对自然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对杨梅这种水果情有独钟,不仅因为它酸甜可口的味道,更因为它背后蕴含的生长智慧。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朴实而专业的味道,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一探究竟。虽然我对病虫害防治这些技术性内容了解不多,但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作者并没有堆砌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原理和传播途径。比如,书中将蚜虫比作“绿色的小蚂蚁”,将灰霉病形容成“给杨梅穿上了一层灰色的外衣”,这些描述瞬间就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让我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些“不速之客”。更重要的是,书中不仅仅停留在“告知”层面,更注重“指导”。在讲述完各种病虫害的识别之后,它会立刻接上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而且这些措施都非常注重环保和安全,这一点让我非常赞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章节,它让我了解到除了化学农药之外,还有那么多温和有效的方法来保护杨梅的健康生长。读完这些内容,我感觉自己对杨梅的生长过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更加期待将来能品尝到真正健康、无污染的杨梅了。
评分作为一个对园艺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总是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水果种植的实用知识。这本书在“杨梅的整形修剪与果实品质调控”这部分的内容,对我来说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我之前也尝试过对一些果树进行修剪,但总觉得不得要领,要么剪多了影响结果,要么剪少了影响树形。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讲解,简直就是一份“教科书”级别的指南。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生长阶段的杨梅树,应该采取怎样的修剪策略,比如幼树的培养、成年树的更新修剪,以及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的区别等等。书中配有大量的示意图和实景照片,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每一个修剪动作的意义和目的。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科学的修剪和管理,来优化杨梅果实的糖度、酸度、着色等关键品质指标。这让我意识到,想要吃到风味更佳、品质更优的杨梅,精细化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我甚至从书中学习到了如何通过控制树冠的通风透光性,来有效预防某些病虫害的发生,这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