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智库丛书:战后德国经济与社会结构变化研究
定价:38.00元
售价:23.6元,便宜14.4元,折扣62
作者:王涌,陈琪,陈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19219802
字数:
页码:18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战后德国经济与社会结构变化研究》主要以问题为线索,揭示和把握了德国从战后一直到今天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出现的变化、起因以及其间的关联。时间跨度上从1945年一直到2008年。全书主要依循国外,尤其是德国本土的新研究成果,其中既有学术方面的新成果,也有德国和欧盟官方公布的有关数据资料,进一步披露战后德国在社会结构上所处的状态。
目录
导言
上篇:经济发展变化
章 两德经济发展的不同道路及其成败
一、西德的新自由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之路
二、东德的中央计划经济道路
三、成败分析
第二章 民主德国经济失败原因探析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二、非经济方面的原因
三、外部方面的原因
第三章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中两股势力的抗衡与作用
一、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建设期
二、以调控为主导的社会建设期
三、兼顾失重的发展困难期
第四章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
一、20世纪50-60年代经济腾飞中的文化因素
二、20世纪70-80年代社会均衡期的文化演替
三、统一后德国经济发展的文化瓶颈
第五章 两德统一后经济发展的迟缓和困境
一、科尔时期的经济道路
二、施罗德和默克尔时期的发展困境
三、当前德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第六章 战后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变化的意义
一、经济与政治两种不同方式的同步
二、德国经济模式的建立
三、经济发展的社会结果
四、新出现的变化
下篇:社会结构和阶级构成的变化
第七章 民主德国社会发展的几个问题研究
一、社会结构变化
二、社会的平等与不平等
三、人口外流问题
四、统一后东部地区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
第八章 战后联邦德国阶级(阶层)构成的变化
一、社会阶层的构成
二、历史变化——三个结构图
三、变化背后潜伏的事实
第九章 战后德国社会变化的三个层面
一、就业
二、人口
三、教育
第十章 战后德国中层社会的形成及其意义
一、中间阶层的崛起
二、中层社会的成因
三、联邦德国社会中层的特点
四、社会中层的意义
第十一章 战后两个德国社会的现代性维度
一、人口状况
二、外来移民
三、家庭组成
第十二章 战后德国社会结构的国际比较
一、人口与家庭
二、教育
三、就业结构与收入
四、社会不平等与社会保障
五、社会文化与价值取向
结语
作者介绍
王涌,男,江苏扬州人,留德博士、博士后,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德语系责任教授,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国家外文局项目各1项。在外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德国问题及德语文学与文化研究论文数十篇,多篇被主流学术媒体、网站转载。在内地及港台地区出版译著多部,大多再版或数次再版。
文摘
序言
导言
上篇:经济发展变化
章 两德经济发展的不同道路及其成败
一、西德的新自由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之路
二、东德的中央计划经济道路
三、成败分析
第二章 民主德国经济失败原因探析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二、非经济方面的原因
三、外部方面的原因
第三章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中两股势力的抗衡与作用
一、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建设期
二、以调控为主导的社会建设期
三、兼顾失重的发展困难期
第四章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
一、20世纪50-60年代经济腾飞中的文化因素
二、20世纪70-80年代社会均衡期的文化演替
三、统一后德国经济发展的文化瓶颈
第五章 两德统一后经济发展的迟缓和困境
一、科尔时期的经济道路
二、施罗德和默克尔时期的发展困境
三、当前德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第六章 战后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变化的意义
一、经济与政治两种不同方式的同步
二、德国经济模式的建立
三、经济发展的社会结果
四、新出现的变化
下篇:社会结构和阶级构成的变化
第七章 民主德国社会发展的几个问题研究
一、社会结构变化
二、社会的平等与不平等
三、人口外流问题
四、统一后东部地区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
第八章 战后联邦德国阶级(阶层)构成的变化
一、社会阶层的构成
二、历史变化——三个结构图
三、变化背后潜伏的事实
第九章 战后德国社会变化的三个层面
一、就业
二、人口
三、教育
第十章 战后德国中层社会的形成及其意义
一、中间阶层的崛起
二、中层社会的成因
三、联邦德国社会中层的特点
四、社会中层的意义
第十一章 战后两个德国社会的现代性维度
一、人口状况
二、外来移民
三、家庭组成
第十二章 战后德国社会结构的国际比较
一、人口与家庭
二、教育
三、就业结构与收入
四、社会不平等与社会保障
五、社会文化与价值取向
结语
拿起一本智库丛书的书,我自然会关注其方法论的严谨性。研究战后德国的经济复苏,绝非易事,因为它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收集、跨学科的理论借鉴,以及对复杂历史语境的精准把握。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展示出扎实的实证研究基础。例如,在分析经济结构时,作者是如何量化衡量中小企业(Mittelstand)在稳定就业和创新方面的核心作用的?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统计,更应该是对这种商业文化的深入理解。同时,对于国际关系这一维度,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西德如何通过加入欧洲共同体(EC)这一战略步骤,来确保其经济成果的安全性,并将其深度嵌入到西方法权体系之中,从而避免重蹈军国主义的覆辙?这种“以外部约束保障内部稳定”的策略,是德国模式的精髓之一。我希望作者能用清晰的逻辑链条,将这些看似分散的经济政策、社会共识与地缘政治选择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聚焦于特定国家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深度学术专著总是抱有一种敬畏又期待的心情。这本“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智库丛书”的定位,预示着它不会满足于泛泛而谈的历史概述,而是会拿出硬核的论证来支撑其观点。我尤其关注它对“社会结构变化”这部分的挖掘深度。我们都知道,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阶层流动性的变化,战后的德国,从传统的工业精英到新兴的技术官僚阶层,权力与财富的分配机制肯定经历了剧烈的重构。这本书会不会探讨这种结构性调整对德国政治版图的影响?比如,传统保守势力的衰落与中左翼政党力量的崛起之间,是否存在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基础?再者,在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国家权力是如何介入到家庭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我希望能看到对“福利国家”的批判性审视,即这种看似完美的制度,在长期运行中暴露出了哪些内部的张力或结构性的矛盾,尤其是在面对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挑战时,这些战后奠定的结构是否展现出了足够的韧性或僵化。期待它能提供一些超越主流叙事的、更具思辨性的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真是引人入胜,光是“战后德国经济与社会结构变化研究”这几个字就让人浮想联翩。我一直对二战后欧洲的复兴之路抱有极大的好奇心,特别是德国,这个曾经的战争机器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如此惊人的经济奇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腾飞”(Wirtschaftswunder)。这本书想必会深入剖析支撑这场转型的那些核心要素。我期待它能清晰地梳理出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莱茵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过程,以及工会与雇主之间那种微妙而又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是如何塑造了战后德国的劳资关系范本。更进一步说,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解读社会结构层面的变迁的。从一个被彻底打碎的旧秩序中,一个新的、更加民主化、更注重福利的社会是如何艰难地搭建起来的?这不仅仅是GDP数字的增长,更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深刻重塑。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鲜活的个案研究,比如战后一代人对纳粹历史的态度如何影响了他们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以及东西德合并后,这种历史的张力又是如何在新德国的社会结构中留下印记的。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体验相结合的分析,才能真正让我们理解那段复杂而关键的历史时期。
评分坦白说,我对德国的战后史有一种特殊的关注点,那就是其“去政治化”倾向——即通过将核心议题(如经济管理)交给技术官僚和专业机构处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开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这本书对这种现象会有怎样的解读?这究竟是一种成熟的政治智慧,还是一种对历史责任的回避?社会结构的“去意识形态化”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短期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谐,但长期来看,这种对公共讨论深度的压缩,是否也为后来的社会矛盾积累了潜在的爆发点?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触及了德国社会在文化和身份认同上的微妙转变。从一个强调民族统一性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接受多元化移民社会的历程,中间经历了哪些社会结构上的摩擦和调整?这些社会层面的“软性”变化,往往比硬性的经济数据更能反映一个社会真正的健康状况。
评分这本书的命名中包含“政治学”和“国际关系”,这让我相信它不会仅仅停留在社会经济史的层面,而是会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政治哲学和国际秩序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战后德国的稳定,是冷战格局下东西方力量平衡的关键一环。作者是否会深入探讨西德在美苏对峙中的那种“亦步亦趋”的谨慎外交策略,以及这种外部压力如何反过来塑造了其内部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路径?例如,为了获取盟友的信任,德国必须在政治上表现出极度的克制和对民主原则的绝对遵从,这种外部强加的规范,最终是如何内化为德国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论证德国模式的“范本性”——它的成功究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偶然产物,还是可以被其他面临重建挑战的国家所借鉴的普适性经验?这种对理论价值的探讨,才真正体现了一本“智库丛书”应有的深度和格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