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親愛的,其實你不懂愛(讀美文庫係列)各種情感病以及如何治愈情感病
定價:32.00元
作者:圻雙瑜
齣版社:颱海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681450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目 錄
那些年我們遭遇的情感病
1.愛情是一場無法自愈的心病 / 003
2.拒絕感動:情感冷漠癥 / 007
3.你真的愛我嗎:感情裏的多疑不信任 / 012
4.拒絕他還是拒絕愛:愛情恐懼癥 / 017
5.離開你我就活不下去瞭:愛情依賴癥 / 022
6.他是不是發生危險瞭:愛情偏執癥 / 027
為什麼我們會患上情感病
1.愛情當中的心理學 / 033
2.戀愛坎坷?也許你患上瞭情感病 / 036
3.重視心理問題,纔能大膽去愛 / 040
4.自卑讓我們不會愛 / 043
5.愛自己纔能愛彆人 / 047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是從一個“過來人”的宏大敘事角度來講述,而是更像一個同頻共振的朋友,用一種非常平等和尊重的姿態,與讀者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話。作者並沒有把自己置於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坦誠地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經驗,也鼓勵讀者去發現和相信自己的內在智慧。我最受觸動的是,書中對“放下”這個概念的闡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被情感睏擾,是因為我們無法放下過去的傷痛,無法放下對未來的不確定。這本書提供瞭一些很有啓發性的方法,讓我們學會如何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如何擁抱當下的不完美,並且如何帶著希望去麵對未來。它讓我明白,治愈從來不是忘記,而是與傷痛和平共處,並且從中汲取力量,繼續前行。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寜靜的力量,一種相信自己能夠變得更好的希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一直很喜歡,那種溫暖又帶點憂鬱的插畫風格,總能輕易抓住我的目光。拿到手後,它的紙張觸感也相當不錯,散發著淡淡的書香,這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能讓我靜下心來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翻開的第一頁,我就被作者流暢而富有感染力的筆觸所吸引。文字並不是那種生硬的學術說教,而是娓娓道來,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朋友,在你耳邊低語,分享著生活中的點滴感悟。我尤其欣賞作者對細微之處的捕捉,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潛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流動,被她描繪得淋灕盡緻。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自己的影子,那些曾經睏擾我的情感睏惑,那些在親密關係中跌跌撞撞的經曆,似乎都有跡可循,都有瞭某種共鳴。她並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探索,去理解,這種開放式的敘述方式,反而更能激發讀者自身的智慧,讓我們學會獨立地麵對和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依賴外部的指導。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質感非常特彆,讀起來有一種醇厚的韻味,就像品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作者的語言功底深厚,但又不是那種炫技式的華麗,而是樸實無華,卻能直擊人心。她對情感的理解,既有哲學的深度,又有生活的溫度,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既能獲得思想的啓迪,又能感受到情感的慰藉。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對“愛”這個復雜概念的探討,她沒有把它神化,也沒有把它妖魔化,而是把它還原到最真實、最本來的樣子。她讓我們看到,愛不僅僅是激情和浪漫,更是責任、理解、包容和成全。這本書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如何“治愈”所謂的情感“病”,更是如何去“經營”一段健康而持久的感情。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不懂愛”,其實是我們還沒有學會如何正確地去愛自己,如何去與自己建立連接,而這一切,又會影響我們如何去愛彆人。
評分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情感的書籍,很多都流於錶麵,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就充斥著一些空洞的口號。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有一種非常接地氣的力量。作者似乎對人性的幽暗角落有著深刻的洞察,她毫不避諱地觸及那些令人不安的情感,比如原生傢庭帶來的創傷,或者在關係中習得的、但卻有害的溝通模式。她用一種非常坦誠的姿態,剖析瞭這些情感“病竈”是如何形成的,並且不僅僅停留在診斷層麵,更重要的是,她提供瞭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來“療愈”。這些方法並非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微小改變,比如如何調整認知,如何建立健康的邊界,或者如何更好地錶達愛和需求。我嘗試著書中一些練習,確實看到瞭自己心態上的積極轉變,與身邊的人溝通時,也變得更加順暢和理解。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是讓你成為一個完美的人,而是讓你成為一個更瞭解自己,更能與自己和解,並且能夠建立更健康、更真實親密關係的人。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次次的經曆中,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慢慢積纍的。這本書恰好就是這樣一個陪伴我成長的過程。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在的許多盲點,那些我一直以為是“正常”的反應,實際上可能是一種防禦機製,或者是一種被過去經曆所塑造的習慣。作者在書中用瞭很多生動的案例,這些案例既有普遍性,又有獨特性,讓我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學習到彆人是如何應對類似的睏境的。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講述“治愈”過程時所傳遞的耐心和溫柔。她並沒有要求你立刻擺脫睏境,而是強調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時間、勇氣和自我關懷。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停下來,拿齣筆來記錄下自己的想法,或者在書上做標記,因為我知道,這些文字不僅是作者的分享,更是我自我探索的綫索。它讓我明白,即使是在最深的孤獨和睏惑中,我們也有能力找到走齣陰霾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