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宏章家庭教育 学习品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幼儿园的教师指导
定价:29.80元
作者:宏章家族教育研究所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656067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孩子次睁开眼,就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懂得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就要首先拾起知识这把钥匙,来揭开这个世界上的无穷奥秘。如何让生龙活虎的小家伙爱上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本书从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及品质两大领域进行生动的阐述,帮助父母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当中积累经验,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品质。
本书由宏章家庭教育研究所编著。
目录
部分 学习态度检验标准
1.衡量对周围世界具有好奇心与兴趣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2.衡量做事积极主动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3.衡量乐于想象和创造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第二部分 学习行为与习惯检验标准
1.衡量学习活动中表现专注的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2.衡量做事有的坚持性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3.衡量有的计划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4.衡量能够思考自己做过的事并从经验中学习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温暖又带着专业气息的蓝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通常对教育类书籍不太感冒,总觉得内容会枯燥乏味,但拿到这本书时,我感觉它在试图跟我建立一种更亲近的连接。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看得出装帧是很用心思的。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到内容细节,但从初步的翻阅来看,文字的排版非常清晰,小标题和重点内容的标注都很到位,这对于一个日常工作繁忙的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教育书的字体小得让人头疼,这本书的字体大小和行距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而且,我注意到书里似乎穿插了一些插图或图表,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感觉它们的设计风格是偏向现代和活泼的,而不是那种老旧的教科书风格。总的来说,这本书从物理形态上就传递出一种“我们是来认真做事的,但也会让你读得舒服”的信号,这种初步的好感度,是很多同类书籍望尘莫及的。它让我想立刻找个安静的下午,泡杯茶,好好沉浸进去,而不是把它束之高阁,当作“有空再看”的摆设。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氛围,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感”,这对于一本教育指南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特质。很多育儿书读完之后,非但没觉得轻松,反而会增加新的焦虑——“我做得还不够好”、“我错过了那个关键时期”。但这本书似乎在努力打破这种“完美父母”的枷锁。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传达出一种强烈的信念: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弹性的过程,允许犯错,鼓励尝试。它似乎巧妙地平衡了“科学性”与“人性化”的需求,既有基于研究的支撑,又不失对家庭生活节奏的尊重。它不是要求你把生活变成一个严格的实验室,而是鼓励你在现有的生活轨迹中,找到那些微小的、可以被优化的“教育瞬间”。这种不强迫、重理解的姿态,让我觉得这本书可以成为一个长期的伙伴,而不是一个偶尔翻阅的“急救手册”。它提供的更多是一种思维框架的升级,而不是临时的技巧速成,这一点,让我对后续的深入阅读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从我快速翻阅的几页来看,这本书似乎非常注重“情境化学习”的价值。它没有停留在空泛地谈论“兴趣培养”,而是深入到了如何在家中创造一个支持探索的环境。比如,我似乎看到了一段关于如何利用日常的厨房用品来激发孩子对物理原理的好奇心的描述,这完全颠覆了我过去那种“培养兴趣需要购买昂贵教具”的固有观念。它强调的不是物质投入,而是家长观察和引导的“质量”。书中似乎提供了一些非常细致的“提问范例”,这些范例的妙处在于,它们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和发现。我特别期待能仔细研究这部分内容,因为我常常发现自己很容易就急于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做”,而这本书似乎在教我如何退后一步,成为一个更好的“旁观者”和“提问者”。这种将理论融入生活细节的能力,是衡量一本教育类书籍含金量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表现,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的感觉是极其真诚和接地气的,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我翻到其中一个章节的开头部分,作者似乎在用一种分享者的姿态,而非说教者的口吻来陈述观点。他/她似乎非常理解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在面对孩子成长期那些层出不穷的困惑时,内心的焦虑和无助感。用词上,避免了大量晦涩难懂的教育学术语,即便是一些专业概念,也会用非常生动形象的生活例子来解释,比如,他/她可能会拿做饭、搭积木或者下雨天来比喻某种心理发展阶段,这种代入感极强,让我瞬间觉得“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使得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有趣起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具体情境时的细腻,那种对孩子真实情感的捕捉,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人忍不住想去核对一下自己家孩子是不是也正处于那个阶段。这种“共情式”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工具书,而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又非常理解我的前辈促膝长谈。
评分这本书的逻辑架构设置得非常巧妙,它似乎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可操作的学习路径图。我注意到,书中的内容被划分成了几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之间都有明确的递进关系,读起来不会有“跳跃感”或者“知识点堆砌”的困扰。特别是它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特点的分析,做到了既有宏观的理论框架,又不失微观的实践指导。例如,在谈到某个特定能力培养时,作者似乎会提供一个“观察点清单”,然后紧跟着给出“可以尝试的活动方案”,最后还有一个“常见误区提醒”。这种“是什么—怎么做—要注意什么”的结构,非常适合需要立即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的家长。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对于“过程重于结果”这一理念的贯彻,书中似乎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引导家长如何放下对短期成绩的执念,转而关注孩子在探索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投入度。这种深层次的观念重塑,比单纯教你几招“哄娃技巧”要宝贵得多,它触及到了教育的本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