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苏莹莹主编的《汉语小词典》(马来语版)是一部初阶汉外外汉双向词典,主要为母语为马来语的具有初级汉语水平的汉语学习者编写。全书汉语―马来语部分收词4000条左右,包含了《汉语水平考试(HSK)考试大纲》和中国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中的高频词。马来语―汉语部分收词4300条左右,均为马来语中的核心词、基本词和常用词。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内页的字体选择让人看了心里发毛,尤其是那些生僻字的标注,小得像蚂蚁爬过,我得眯着眼睛才能勉强辨认。而且,很多词条的释义过于简略,有时候一个词条的好几个意思,它只给出了一个最表面的解释,对于一个想深入学习汉语的马来西亚读者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我翻阅了一些日常交流中很常见的短语,发现它们的翻译也显得非常僵硬和不自然,完全没有考虑到马来语的表达习惯。更别提纸张的质量了,摸上去粗糙得厉害,油墨的味道还挺冲,放在床头看一会儿,那股味道就熏得我头晕,感觉设计者在制作这本书的时候,对读者的阅读体验几乎是零考量。这样的印刷质量和内容深度,让一本工具书的实用性大打折扣,我真的希望下一版能对这些基础问题有所改进,否则,它真的只能放在书架上落灰,偶尔翻一下当作“存在证明”而已。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与中文使用者打交道的商务人士,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它能快速帮我解决一些紧急的词汇查询问题,但事实证明,这本书在“小”这个字上做得太过火了。它的收录范围非常有限,很多我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专业术语和新兴的网络用语,在这本“小词典”里根本找不到踪影。这使得我在遇到复杂语境时,还是得依赖手机上的在线词典,这本书的厚度和重量,似乎只配得上最基础的入门学习者,对于需要更高阶词汇支持的人来说,它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而且,它的检索系统也设计得不够人性化,查找起来总觉得不够顺手,如果我只记得一个词的中文大概发音,想要定位到它,往往需要花费比预期更长的时间,这极大地影响了阅读和工作效率,一本词典如果不能快速定位信息,它的核心价值就丧失了一大半。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与其实际内容的价值严重不符,我不得不承认,我感觉自己买了一个“概念”而非“工具”。从马来西亚本地的角度来看,市场上已经有其他更全面、更新颖的汉英(或汉马来语)词典可以选择,它们在词汇量、例句的丰富性以及文化背景的解释上都做得更为出色。然而,这本《汉语小词典(马来语版)》似乎停留在多年前的知识体系中,缺乏对当代汉语发展趋势的跟进。例如,关于一些现代社会现象的词汇,它完全没有涉及,这让我在和年轻一代交流时,常常因为词汇的脱节而显得格格不入。每一次使用它,都像是在回顾一段过时的语言知识,而不是在学习一个鲜活的、不断进化的语言系统。对于希望紧跟时代步伐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价值实在太有限了,更像是一件收藏品而非实用品。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语言学上的严谨性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疏漏。我注意到,某些词语的词性标注存在混淆,尤其是在区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时候,给出的解释往往不够精确,这对于初学者建立正确的语法认知是非常不利的。此外,一些例句的构建,虽然在语法上或许勉强成立,但其语境设置非常生硬和刻意,读起来完全不像是真实的对话场景,更像是为了凑够例句数量而机械堆砌的文字。这种虚假的语境示范,不仅误导了读者如何自然地运用这些词汇,更降低了学习的趣味性。作为一本肩负教学辅助责任的工具书,这种基础性的错误和不成熟的例句设计,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它反映出编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审核不严或经验不足的问题。
评分拿到这本词典时,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成为我系统学习汉语的一块坚实基石,毕竟它是专门针对我们马来西亚读者群体的“定制版”。然而,实际体验下来,我更像是在翻阅一本不够友好的参考手册。它的排版逻辑混乱,不同类型的信息(如拼音、解释、词性)混杂在一起,没有形成清晰的视觉层级,导致每次查找都像在进行一场“寻宝游戏”,效率低下。如果说一本好的词典应该是学习过程中的得力助手,那么这本词典更像是一个偶尔需要被“应付”一下的负担。我更倾向于那些设计简洁、信息结构清晰的工具,它们能让我的学习流程更加顺畅和愉快。这本书的设计似乎更偏向于“完成任务”,而不是“优化体验”,这一点非常令人失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