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中文工具书
定价:48.00元
售价:36.5元,便宜11.5元,折扣76
作者:刘晓军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675642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编中文工具书 》是中文系为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中文工具书》的配套教材,目的在于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及部分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提供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参考书目,并培养学生动手查阅资料以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目录
讲综合类工具书
一、书目提要
1.《汉书·艺文志》
2.《隋书·经籍志》
3.《崇文总目》
4.《郡斋读书志校证》
5.《遂初堂书目》
6.《直斋书录解题》
7.《四库全书总目》
8.《增订书目答问补正》
9.《清代禁毁书目(补遗)》
10.《读书敏求记》
11.《贩书偶记》(附《贩书偶记续编》)
12.《中国丛书综录》(附《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续编》)
13.《中国善本书提要》(附《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
14.《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5.《敦煌遗书总目索引》(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
16.《同书异名通检》(增订本)(附《同名异书通检》)
二、丛书类书
1.《十三经注疏》
2.《四库全书》
……
作者介绍
刘晓军,2007年6月博士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2009年6月从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进入华东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昆山市文化发展基金一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三部,发表CSSCI论文二十余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说实话,刚翻开的时候,我有点被它的厚度震住了,那种沉甸甸的感觉,让我立刻意识到这不是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小册子。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传统的、干巴巴的工具书,充满了枯燥的定义和索引,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更像是一部编纂精良的知识地图集。作者在梳理那些庞杂的中文信息和规范时,展现出了一种令人佩服的条理性和洞察力。比如,它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义辨析,简直是庖丁解牛,精准到位,让我这个自诩中文还算不错的人,都忍不住要反复琢磨那些细微的差别。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虽然内容密度很大,但通过合理的留白和清晰的字体选择,使得长时间阅读的疲劳感大大降低。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专业术语解释后的拓展阅读建议,这些指引像是通往更广阔知识领域的秘密通道,让我每次查找完需要的资料后,总能带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发现离开。它不是那种你只在需要查一个字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的书,更像是一个在你书桌上安静待着,但随时准备好为你提供深度支持的幕后英雄。那种踏实感和可靠性,是很多数字工具无法替代的。
评分我入手这本工具书的初衷,其实是冲着它在某个特定领域的权威性去的,但使用下来,它的价值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逻辑链条清晰得令人叹为观止。作者似乎对中文的内在演变有着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罗列现有的规范,更是在某种程度上“预见”了未来可能出现的语言使用上的灰色地带。我发现,它在处理一些新兴的网络用语或者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语言现象时,并没有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给出了非常审慎和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框架。这在很多老派的工具书中是看不到的。有一次我为了撰写一份严肃的学术报告,需要核对一些古已有之的成语典故的出处和现代语境下的准确含义,这本书提供的参照系非常可靠,每一个注解背后似乎都有着扎实的文献支撑,让人信服。它不像那种只告诉你“是什么”的书,它更愿意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探究根源的态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它不是一本书,它是一套完整的、可追溯的语言研究方法论的载体。
评分坦白讲,刚接触这类工具书,总会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总觉得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简直像是一位耐心十足的导师在牵引着你。它的语言风格,虽然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但在解释复杂概念时,却大量运用了生动的类比和生活化的场景来辅助理解。我记得有一次我卡在一个语法规则上很久想不通,翻到这本书的相应章节后,作者用了一个关于交通规则的比喻,一下子就让我茅塞顿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知识点变得平易近人。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标注,这对于我们理解古典文献或者进行历史文本的校对工作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是一个静止的参考点,而是一个动态的、能反映语言生命力的载体。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有了一种质的飞跃,不再是死记硬背规则,而是开始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脉络。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对细节有近乎偏执要求的人,尤其在处理公文和对外交流材料时,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都可能引发严重的误解。这本书,可以说是完美契合了我这种“细节控”的需求。它的细致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任何关于引文格式、注释规范、甚至是最微小的书写习惯差异,它都有详细的说明和图例。我曾带着一个困扰了我很久的关于特定符号使用范围的问题去查阅,原本不抱太大希望,结果它不仅给出了标准的用法,还引用了多个权威机构的对比文件来佐证其合理性,这种详尽到位的处理,让我对其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它就像是一个语言领域的“质量检测中心”,任何我产出的文本,都习惯性地要经过它这道关卡才能最终定稿。这种高度的可靠性和对标准的坚守,使得它在我的工具箱里占据了一个不可撼动的核心位置,是任何电子数据库都无法完全取代的实体锚点。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或许在于它潜移默化中重塑了我对“规范”的理解。过去我认为规范就是死板的教条,而现在我意识到,真正的规范其实是建立在对语言本质深刻理解之上的艺术。这本书的编纂者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去平衡实用性和理论深度,使得它既能满足日常工作中的快速查询需求,又能为深入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即便你只记得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一个不确定的用法,通过它巧妙的交叉索引系统,最终都能被导向正确的位置。每次使用这本书,都像进行了一次微型的学术考察,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它并非那种一次性阅读完毕就束之高阁的藏书,而是那种需要长期陪伴、反复翻阅,并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提供不同层次反馈的智力伙伴。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对语言精炼和准确性的极致追求,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字素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