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棋王经典中局(第二辑)
定价:46.00元
作者:张弘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96309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张弘编著的《象棋棋王经典中局(第2辑14届全国冠军胡荣华2届全国冠军柳大华)》是“象棋棋王经典丛书”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选取胡荣华和柳大华两位棋王征战谱中*精彩的30盘对局,并就棋局*精华与高潮的部分加以评述。这本书介绍的是胡荣华和柳大华的经典中局。读者通过对棋王经典中局加以研习,必会在大局观、战略战术、临场应变、经验教训、比赛心态等方面有所感悟与提升。
内容提要
目录
胡荣华经典中局 部分 人物介绍 第二部分 传记故事 第三部分 棋路历程 第四部分 经典中局 局 杨官磷负胡荣华——1960年全国象棋个人决赛 第二局 季本涵负胡荣华——1962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三局 胡荣华胜杨官磷——1964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四局 胡荣华胜王嘉良——1965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五局 陈新全负胡荣华——1965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六局 钱洪发负胡荣华——1978年江苏、上海、甘肃、广东四省市象棋赛 第七局 蔡福如负胡荣华——1978年江苏、上海、甘肃、广东四省市象棋赛 第八局 胡荣华胜李来群——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 第九局 傅光明负胡荣华——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 第十局 王嘉良负胡荣华——1980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十一局 杨官磷负胡荣华——1982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十二局 王嘉良负胡荣华——1982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十三局 胡荣华胜臧如意——1983年恒顺杯象棋邀请赛 第十四局 赵国荣负胡荣华——1983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十五局 胡荣华胜于幼华——1983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十六局 胡荣华胜赵国荣——1984年昆化杯象棋大师赛 第十七局 黄勇负胡荣华——1984年第三届三楚杯象棋名手邀请赛 第十八局 胡荣华胜吕钦——1986年第六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十九局 吕钦负胡荣华——1987年第七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二十局 阎文清负胡荣华——1992年蓬莱阁杯全国象棋男子精英赛 第二十一局 胡荣华胜李来群——1992年宝仁杯世界顺炮王争霸赛 第二十二局 胡荣华胜吕钦——1997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十三局 胡荣华胜吕钦——1999年中华灵芝宝杯第十九届全国象棋冠军赛 第二十四局 胡荣华胜于幼华——200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十五局 陈富杰负胡荣华——2003年银荔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二十六局 王斌负胡荣华——2006年第五届威凯房地产杯大师排位赛 第二十七局 胡荣华胜汪洋——2008年首届九城杯象棋超霸赛 第二十八局 洪智负胡荣华——2011年第三届句容茅山·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二十九局 王斌负胡荣华——2011年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 第三十局 胡荣华胜赵鑫鑫——2013年第五届句容茅山·余坤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柳大华经典中局 部分 人物介绍 第二部分 传记故事 第三部分 棋路历程 第四部分 经典中局 局 柳大华胜徐天利——198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局 柳大华胜李来群——1981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三局 柳大华和杨官磷——1982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四局 柳大华胜言穆江——1984年昆化杯象棋大师邀请赛 第五局 陈信安负柳大华——1984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六局 柳大华胜郑新年——1985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七局 陶汉明负柳大华——1991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八局 蔡忠城负柳大华——1993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九局 柳大华胜金波——2005年启新高尔夫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十局 王斌负柳大华——2006年启新高尔夫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十一局 柳大华胜吕钦——2007年届来群杯象棋名人战 第十二局 柳大华胜黄仕清——2008年惠州华轩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十三局 张强负柳大华——2008年惠州华轩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十四局 柳大华胜陶汉明——2008年第三届杨官磷杯全国象棋公开赛 第十五局 谢岿负柳大华——2009年惠州华轩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十六局 柳大华胜郑一泓——2009年九城杯中国象棋年终总决赛 第十七局 张申宏负柳大华——2010年北武当山杯全国象棋精英赛 第十八局 柳大华胜郑惟桐——2010年北武当山杯全国象棋精英赛 第十九局 洪智负柳大华——2010年北武当山杯全国象棋精英赛 第二十局 柳大华胜吕钦——2010年第二届句容茅山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二十一局 柳大华胜洪智——2010年第二届句容茅山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二十二局 柳大华胜蒋川——2010年第五届后肖杯象棋大师精英赛- 第二十三局 许银川负柳大华——2011年第三届句容茅山·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二十四局 程进超负柳大华——2011年伊泰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二十五局 柳大华胜王天一——2011年伊泰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二十六局 赵国荣负柳大华——2011年届重庆黔江杯全国象棋冠军争霸赛 第二十七局 柳大华胜李鸿嘉——2012年伊泰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二十八局 卜风波负柳大华——2013年游戏天下棋弈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二十九局 柳大华胜王天一——2013年第二届重庆黔江杯全国象棋冠军争霸赛 第三十局 柳大华胜吕钦——2013年第二届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作者介绍
张弘,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初级教练员。1998年考入黑龙江省体校象棋专业,进入黑龙江省象棋队训练。数次代表黑龙江队参加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其中2001年获得全国团体锦标赛甲组第五名。多次获得黑龙江省象棋赛前三名,2013年获哈尔滨市和谐杯象棋精英赛冠军。2002年调入当代体育杂志社《棋艺》编辑部工作,现任首席编辑。2006年始,兼任黑龙江省棋牌训练管理中心象棋教练,负责省内青少年培训教学工作,培养出了多名全省象棋少年锦标赛冠军。著有《中国象棋大师之路自学丛书》(合著)、《名师教象棋丛书》(合著)。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大气的色彩搭配,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磨过的作品。我本来对这种类型的书籍抱有那么一丝丝的保留意见,总觉得理论性会不会太强,读起来会比较枯燥,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给吸引住了。他似乎不是在堆砌那些高深的术语,而是在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口吻,将那些复杂的概念一点点地剖开,展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关于市场细分的章节,作者引入了几个非常贴近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我立刻就能理解抽象的模型是如何在商业世界中发挥作用的。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如何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再是雾里看花。而且,书中对于数据分析工具的介绍也非常详尽,即便是像我这样并非专业出身的读者,也能跟着步骤尝试操作,这种实践性强的编写风格,大大提升了阅读的价值。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相当用心,重点内容都有加粗或用不同字号标出,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眼睛很舒服,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着实让人称赞,它绝非市面上那些浅尝辄止的“速成指南”。作者显然在相关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长期的观察。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企业战略转型的论述部分,他没有简单地给出现成的公式,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面临变革时的内在驱动力和外部阻力。书中对“组织惰性”的分析尤其精彩,作者引用了几个历史上的失败案例,清晰地指出了僵化管理体系如何扼杀创新。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停留在批判层面,而是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微调方案。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每一点时,都会辅以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这些视觉化的工具极大地帮助理解了复杂的因果关系链条。读完这些内容,我感觉自己对宏观经济环境与微观企业决策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有了更加成熟和辩证的认识,不再是非黑即白地看待商业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大众传播的亲和力。很多经济管理类的书籍动辄就抛出一堆晦涩的经济学术语,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耐心地与你交流心得。例如,在探讨供应链优化时,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同指挥一支交响乐团”,这个比喻瞬间让复杂的物流协调问题变得生动起来。此外,书中对新商业模式的探讨非常前沿,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或服务业,而是深入分析了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的管理挑战。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每一章末尾设置的“反思与行动”环节,它鼓励读者停下来,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对接。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让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成为了一个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评分当我合上这本书,第一个感觉是脑子里仿佛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知识重构”。以往零散地了解到的各种管理概念,现在因为这本书的系统梳理,终于串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风险控制与合规性的那一章。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合规风险日益增加,这本书没有用陈词滥调来搪塞,而是深入剖析了建立“内生性合规文化”的重要性,强调自上而下的承诺与基层员工的执行力同样关键。作者对不同司法管辖区监管差异的梳理非常细致,这对于有国际业务布局的管理者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实操指南。书中引用的权威研究报告和案例都标注了出处,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负责任的态度。这本书的厚度虽然不薄,但每一页都充满了干货,没有丝毫的注水成分,这种对知识纯粹度的坚持,在同类书籍中是相当罕见的。
评分这本书在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方面,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关于“做什么”的指南,更重要的是关于“如何思考”的范本。作者的思维框架非常清晰,他教会我们如何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个商业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比如在评估投资回报率(ROI)时,书中强调了长期价值和短期绩效的平衡艺术,这对于很多急于求成的管理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提醒。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思维工具箱,而不是一套固定的答案。每当我遇到棘手的管理难题时,我都会不自觉地回到书中的某个章节,重新审视作者提出的分析框架,往往能从中找到新的突破口。这本书的价值是长远的,它更像是一本可以常备在案头,随时翻阅、每次都能获得新启发的“工具之书”,而不是读完就束之高阁的“故事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