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对象:
新手父母
内容介绍:
“家庭育儿难题系列”图书在“育儿”方面力求精细,具体到“育儿难题”,一本书搞定一个育儿难题。本书专注于宝宝辅食添加,全面讲解关于辅食添加的知识,包括制作辅食的工具、为什么要添加辅食、到底多大添加辅食、宝宝可以添加辅食的信号和原则、早产儿添加辅食按实际月龄还是矫正月龄、市售辅食PK自制辅食、6-18个月宝宝的辅食食谱及相关注意事项、辅食结构及搭配、用餐习惯的培养等,还专门用一章的篇幅介绍了让妈妈烦恼的常见问题,比如拒吃辅食、挑食偏食、顺利添加辅食后突然不接受辅食、攒肚或便秘、不喂就不吃,等等,总之涵盖了关于辅食添加的几乎所有问题,你能想到的,你需要的,这里都有。
目录:
10/辅食制作工具篇
12/让辅食添加更轻松的“7大神器”
15/妈妈,这些辅食知识你要先看哦
16/为什么要添加辅食
17/宝宝到底多大添加辅食好
18/宝宝可以添加辅食的五大信号
19/辅食质地随生长发育逐渐改变
20/婴儿营养米粉是宝宝的第一餐
22/开始时,每次喂1~2勺就好——辅食的量
24/用勺子和碗喂食,而不是奶瓶
25/不要将配方奶作为宝宝的辅食
26/添加辅食后要给宝宝喂水
3 0 / 从单一辅食慢慢过渡到混合辅
食——辅食的搭配
32/辅食调味要以宝宝的味觉发育需求为准
33/添加辅食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大便
34/市售辅食PK自制辅食
36/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宝宝良好的用餐习惯
39/跟着月龄加辅食,吃嘛嘛香
40/6个月:流质、半流质食物最适宜
40/让宝宝顺利接受流质辅食的小窍门
41/辅食的量不宜多,餐次不宜密
42/添加的辅食要注重补铁
42/根据宝宝贫血的程度制定补铁计划
44/6个月宝宝辅食推荐
47/7~9个月:半固体食物也能吃
47/可以给宝宝添加更多种类的食物了
48/辅食性状转为半固体
48/辅食可以成为独立的一餐了
49/让宝宝自己把握吃多少
50/辅食要关注钙、铁、锌的补充
51/7~9个月宝宝辅食推荐
54/10~12个月:开始吃小块状食物
54/这个阶段宝宝可以这样吃
55/喂养方式开始向幼儿期过渡
55/保证宝宝的奶量
56/避免宝宝吃得太多、餐次太密
57/关注钙质以及脂肪类食物的补充
58/10~12个月宝宝辅食推荐
61/13~18个月:细加工的大人食物都能吃
61/宝宝不肯吃固体食物怎么办
62/营养搭配开始变得重要
63/之前不能吃的食物多数可以尝试了
63/可适当添加调味料了
64/保证每天摄入500毫升奶
65/13~18个月宝宝辅食推荐
69/易消化、好口味的辅食,我更爱吃
70/选择新鲜营养好食材,宝宝才爱吃
74/天然调味料让辅食更美味
78/自制花样零食,健康又营养
83/鸡蛋的百变做法
86/多花心思,给宝宝不爱吃的食材变身
88/鱼肉越做越美味
92/制作肝类,清洗去味是关键
96/豆制品营养棒,宜常上餐桌
98/面面也卖萌,自制创意面点
102/自制酸奶,给宝宝增加“酸口味”
105/合理配餐,我会长得更棒
106/辅食不能取代奶成为主要食物
108/让宝宝一次性吃饱,避免少食多餐
110/辅食结构要合理
111/辅食搭配要与宝宝的营养需求同步
113/辅食吃不腻,食物造型帮大忙
118/食材颜色巧搭配,让宝宝食欲大增
121/餐餐不重样,营养更均衡
122/巧妙处理食材,防止营养流失
124/给宝宝添加健康小零食的三个原则
129/会让妈妈烦恼的几个常见问题
130/妈妈不喂饭,宝宝就不吃
132/吃饭时不咀嚼,总是“囫囵吞枣”
134/喜欢“含饭”,半天不咽
136/不爱喝白开水
138/厌奶
140/拒吃辅食
142/顺利添加辅食后,突然不接受辅食
144/偏食、挑食
146/对某些食物过敏
149/攒肚或便秘,好几天不拉“臭臭”
152/总是放屁
154/腹泻
158/营养不良、体重过轻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家的那个小家伙,自从开始添加辅食后,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食物鉴赏家”。他对外面的各种泥糊状食物总是表现出极大的抗拒,稍微有点不合心意就立刻吐出来,弄得我手忙脚乱,简直怀疑人生。我试了市面上所有推荐的辅食书,什么“科学喂养”、“营养搭配”,听起来都一套一套的,但真正用在实践中,效果甚微。直到我无意中翻到这本,一开始我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里面的很多理念和操作细节,真的是直击我的痛点。它没有用那些高深的术语,而是非常接地气地描述了宝宝在不同月龄对食物口感和味道的微妙变化。比如,它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改变食材的烹饪时间和搅拌的细腻程度,来模仿宝宝熟悉的母乳或配方奶的质地,这一点我以前完全没有意识到,总觉得辅食就是把东西打碎就行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提供了一些“伪装”技巧,比如将宝宝不爱吃的蔬菜巧妙地融入到他喜欢的口味中,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比强迫喂食有效多了。自从我开始尝试书中的一些方法,我儿子竟然真的开始主动张嘴了,虽然过程依然曲折,但那种进步感,简直让我热泪盈眶。这本书给我的不仅仅是食谱,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和科学的实操指南,让我这个新手妈妈终于找回了一点点掌控感。
评分我个人对这本书的“安全教育”和“突发状况处理”部分给予最高评价。作为新手家长,我最大的恐惧就是万一孩子被噎到或者出现过敏反应怎么办。市面上的很多书籍只会轻描淡写地说“注意观察”,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小型的急救手册,而且是专门针对辅食场景的。它详细列出了哪些高风险食物应该在哪个阶段引入,以及引入后的观察周期和方法。最实用的部分是,它直接给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图解和口头指导,语言清晰、步骤明确,让我在阅读时就仿佛接受了一次实战培训。虽然我一直希望永远用不上这些知识,但拥有这份“心理保险”,让我喂食时更加从容。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辨别不同程度的食物过敏反应,以及何时应该立即就医。这种对安全性的高度重视,让我觉得作者是真正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为了追求花哨的食谱而牺牲严谨性。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辅食,更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更负责任、更沉着冷静的喂养者。
评分老实讲,我是一个对烹饪流程有强迫症的人,我需要精确的步骤和明确的指引,而市面上很多育儿食谱都是那种“随性发挥”型的,看完后心里更毛。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到位,它的食谱部分简直就是一份工业级的操作手册,但用词又很亲切。比如,它对“打磨细腻度”的描述达到了微米级别,告诉你不同阶段的宝宝需要什么样的颗粒感,甚至给出了如何利用不同型号的搅拌机来达到特定效果的技巧。我以前总是凭感觉来决定加多少水,结果不是太稀就是太稠。这本书里明确区分了“流动状”、“半固体”和“泥状”的实际操作标准,配上图文说明,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而且,它在食材的选择上也特别强调了“源头控制”,不像有些书只是泛泛而谈,这本书会具体到告诉你如何挑选有机蔬菜,以及哪些常见的食材在初期需要特别注意去除的“刺激性”部分。这些细节上的极致把控,让注重卫生的我倍感安心,也让我意识到,原来辅食的成功不仅仅是量的问题,更是质的精细管理。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味觉敏感期”的深度剖析。我以前一直以为,宝宝的味觉和成人一样,喜欢甜的、抗拒苦的,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加点水果泥来“美化”那些绿叶蔬菜的味道。这本书却提出了一个完全颠覆性的观点:在特定阶段,让宝宝接触到食材的原味,包括那些略带苦涩的天然味道,是建立长期健康饮食习惯的关键。它不是鼓励你去做“黑暗料理”,而是教你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风味叠加”来训练宝宝的味蕾,而不是依赖“掩盖”。比如,它推荐用高汤来取代清水炖煮,让蔬菜在吸收鲜味的同时,依然保持其本身的特性。这种“正面引导”的思路,彻底改变了我对辅食添加的功利性看法。我开始把喂食看作是给孩子进行一场味觉的启蒙教育,而不是简单的完成任务。书中还有一些关于如何应对“辅食倦怠期”的章节,提供了大量的“换汤不换药”的思路,避免了重复制作同一种食物,保持了餐桌的新鲜感,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容易陷入思维定势的妈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完全是从宝宝的“主观感受”出发来构建喂养体系的。我之前看的那些书,大多是站在营养师的角度,告诉我这个阶段需要多少毫克铁、多少单位的维生素,读起来就像在背化学公式,让人压力山大。而这本书的作者似乎能真正“读懂”宝宝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它花了很大篇幅去分析宝宝拒绝进食时的那些细微信号,比如转头、抿嘴、推开勺子,并给出了对应的情绪安抚和策略调整。我特别欣赏它强调“享受过程”的理念,而不是被“吃光碗里”的KPI绑架。这让我开始放松下来,不再把喂辅食变成一场战争。有一章专门讨论了“环境对食欲的影响”,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家餐桌上总是播放着吵闹的电视动画片,反而让宝宝分心,影响了他的咀嚼和吞咽意愿。自从按照书中的建议,把喂食时间变成一个安静、充满互动的温馨时刻,宝宝的进食时间虽然没缩短多少,但明显更专注、更少哭闹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也很有趣,读起来不枯燥,更像是邻家经验丰富的老妈妈在分享她的“秘籍”,实用性强到让人想把里面的每一个建议都抄下来贴在厨房墙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