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曼施坦因傳:第三帝國“閃電殺神”的輝煌與沒落
定價:45.00元
作者:(法)皮埃爾·塞爾芬 孔秀雲 鳳凰含章齣
齣版社:江蘇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21419475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部現在市場上罕有的關於帝國名將曼施坦因的生平傳記。專傢執筆,內容:本書作者係法國當代軍事史學傢,曾在法國的軍事學院任教20年,預備役上校軍銜。他還是法國電視二颱的“軍事顧問”,並與其他報紙、電颱、電視颱等多傢媒體進行閤作。版本稀有,譯文流暢:本書的譯者旅居歐洲多年,翻譯水平精深,所以這個版本的曼施坦因傳實為不可多得的稀有版本,值得廣大讀者閱讀和收藏。
內容提要
本書由軍事史學傢執筆,結閤大量的檔案、迴憶錄和真實老照片,勾勒齣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傑齣的軍事將領——曼施坦因的生平傳記。曼施坦因與古德裏安、隆美爾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三大名將。與後兩者相比,曼施坦因又被稱為“陸軍中的*強大腦”“德國的頭號戰略傢”,無論是西綫還是東綫,從入侵波蘭,到閃擊法國;從蘇聯廣袤國土上的塞瓦斯托波爾到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剋,曼施坦因永遠是德軍曆次大型戰役中的中心人物。但隨著德軍的節節潰敗,第三帝國的覆滅,一代名將曼施坦因終究逃不過被罷黜乃至俘虜的命運。
齣身於普魯士軍事貴族傢庭的曼施坦因為何甘願被綁上的戰車?被譽為“軍事戰略天纔”的他為何終究沒有躋身於第三帝國*權力層?被士兵廣為愛戴,甚至令敵人都贊嘆不已的他,為何卻被希特勒厭惡至極?在戰場上殺敵無數的他,為何能被提前釋放並在死後依然享有軍事榮譽的葬禮?且看本書娓娓道來。
目錄
1 帶著軍人肩章齣生
2 鋒芒初現
3 德意誌國防軍的蕭條年
4 在新的軍事反應堆中心
5 在波蘭的牛刀初試
6 一個惱人的鼕天
7 魔鬼般的大鐮刀收割行動
8 “巴巴羅薩計劃”
9 剋裏米亞之戰
10 塞瓦斯托波爾元帥
11 為元首救場的人
12 伏爾加河上的“古希臘悲劇”
13 在哈爾科夫的振奮和暫時的延緩
14 “堡壘計劃”
15 東綫後的戰火
16 失勢
17 死而復活
作者介紹
法國當代軍事史學傢、當代衝突研究專傢,曾在軍事學院任教20年,預備役上校軍銜。他還是法國電視二颱的“軍事顧問”,並與其他報紙、電颱、電視颱等多傢媒體進行閤作。齣版有《貝當神話》《現代化戰爭》《鴕鳥情結——論法國的失敗》等著作近10部。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資料搜集工作量簡直是驚人的,這從它提供的詳實細節和多維度交叉驗證中可以清晰地看齣。它不僅僅是重復前人已經挖掘齣的史料,更是在一些關鍵的曆史節點上,提供瞭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和解讀。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帶有爭議性的軍事決策時所展現齣的審慎態度,他並沒有急於下定論,而是將所有可獲取的證據碎片拼湊起來,構建齣一個盡可能接近真相的圖景。這使得讀者在閱讀時,能夠獲得一種極強的信服力,感覺自己正在觸摸曆史的真實脈絡。那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得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通俗曆史讀物,更像是一部精細打磨的學術研究成果,但同時又保持瞭極佳的可讀性,沒有讓人感到晦澀難懂。對於任何一個渴望深入瞭解二戰東綫戰役和德軍軍事思想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提供瞭遠超預期的信息密度和解讀深度。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拿捏得爐火純青,它沒有像許多曆史傳記那樣陷入枯燥的年代羅列,反而將人物的命運與宏大的戰爭畫捲緊密交織。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仿佛能透過字裏行間感受到那個時代鋼鐵洪流的轟鳴與硝煙彌漫的緊張。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帶入到那些關鍵的戰役現場,去體會決策層麵的權衡與取捨,那種置身事外的旁觀者視角,在關鍵時刻又被無情地拉迴曆史的洪流之中。最令人稱道的,是作者對復雜人性的刻畫,他沒有將筆下的主角簡單地塑造成一個完美或全然邪惡的符號,而是呈現瞭一個在特定體製下,展現齣超凡軍事纔能,卻又不得不與曆史的巨輪一同前行的悲劇性人物。那種掙紮、那種精明、那種深不可測的戰略思維,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讓人在驚嘆其軍事天賦的同時,也不禁對曆史的偶然與必然産生更深層次的思考。這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手法,使得厚重的曆史題材讀起來也充滿瞭畫麵感和緊張感。
評分如果從曆史研究的嚴謹性角度來看待,這本書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它並非簡單地復述已知事實,而是對許多傳統認知提齣瞭富有挑戰性的修正意見。作者似乎花費瞭大量心血去甄彆和解構戰後那些帶有明顯政治目的的口述曆史,力圖還原齣更接近事實的決策鏈條。這種“去神化”的過程是痛苦但必要的,它揭示瞭精英階層內部的權力運作、相互掣肘乃至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深遠影響。通過對多個情報來源的對比分析,讀者可以看到一個指揮官的決策是如何在理想與殘酷的現實之間被不斷扭麯和修正的。這種對曆史建構過程本身的審視,極大地提升瞭該書的學術品味,讓它成為瞭一份值得反復研讀的、關於權力、纔能與時代局限性的深度文本。它教會我們,真正的曆史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教科書式陳述。
評分這本書對戰爭殘酷性的描繪,是直擊人心的,它沒有美化戰爭,也沒有迴避那些光環背後的血與火。盡管聚焦於一位“勝利者”的視角,但字裏行間透露齣的,是對人力、物力巨大消耗的深刻反思。特彆是一些描寫後勤補給綫、士兵士氣變化,以及鼕季作戰環境的段落,讀來令人心悸,能真切地感受到前綫士兵所承受的非人煎熬。作者似乎很清楚,再高明的戰略傢,其最終的執行者都是鮮活的生命,這種對“人”的關注,使得這部傳記顯得尤為厚重。它不僅僅是在探討軍事理論的成敗,更是在審視在極端環境下,人類決策的局限性與代價。這種對宏大敘事中的微觀痛苦的捕捉,讓這部作品擁有瞭超越純粹軍事分析的道德和人文深度,令人讀後久久不能平靜,深思良久。
評分文風的轉換處理得極為巧妙,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絲毫沒有斷裂感。在描述宏大的戰略部署和復雜的政治博弈時,作者的語言顯得沉穩、冷靜,充滿瞭智力上的交鋒感;然而,一旦進入到對具體戰術細節或個人心境的描繪時,筆鋒又會變得犀利而富有洞察力,捕捉到瞭那種瞬間的決斷與壓力下的心理波動。這種張弛有度的文筆,極大地豐富瞭人物形象的層次感。我常常在讀到某個精彩的戰術布局分析時,由衷地贊嘆作者的軍事洞察力,緊接著又被角色在重大挫摺麵前錶現齣的堅韌或絕望所打動。這種敘事的雙軌並行,讓讀者既能進行理性的分析,又能進行感性的共鳴。它成功地將一部嚴肅的軍事曆史作品,轉化為一部充滿人性光輝與陰影的史詩敘事,這在同類題材中是相當罕見的成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