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TD-SCDMA产业十年发展历程
定价:98.00元
作者:中国电子报社,TD-SCDMA产业联盟组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121065200
字数:211500
页码:2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从1998年标准的提出到2008年试商用,TD—SCDMA产业已经走过十年风雨历程,实现了从标准到技术、从系统到终端、从芯片到核心软件、从关键元器件到配套装备的产业整体性突破。TD-SCDMA产业发展的十年,是不同凡响的十年,是艰苦探索的十年。本书从不同角度全面回顾了TD-SCDMA产业十年发展的风雨历程,展示了国人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和辉煌成就,适合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及科技领域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人士阅读,也可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经典案例读本。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命名结构和组织方式,让我隐约感到它可能采用了时间轴推进和专题剖析相结合的叙事结构。一个“十年历程”的梳理,需要极强的逻辑线索来串联起技术迭代、市场竞争、政策松动与收紧等诸多变量。我设想,或许前半部分会详细介绍技术标准的提出与核心技术攻关,而中后部分则会侧重于产业化落地后的市场博弈,比如与同时期其他制式在频谱分配、终端支持、用户体验上的对比和竞争。一个好的行业回顾,必须能让初学者理解其技术逻辑,也能让资深人士找到新的洞察点。我期待它能够清晰地阐释,TD-SCDMA在特定阶段所解决的那些“卡脖子”问题,以及它为后续的4G乃至5G技术发展在人才培养、产业链协同经验方面留下了哪些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不只是一本关于一个“过去”的技术书,更应该是一本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经验鉴戒的教科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拿到手里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配合上封面那略带磨砂的触感,立刻就让人感受到它内容的厚重与专业性。封面的色彩运用非常讲究,主色调是沉稳的深蓝色,点缀着代表科技与未来的银色线条,简洁而不失大气,透露出一种对技术发展历程的敬畏感。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阅读其内部的文字内容,但仅仅从书脊的设计和字体排版上,就能看出出版社在细节上的极致追求。书脊的标题清晰有力,层级分明,即便是随意摆放在书架上,也显得井井有条,便于查找。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常常是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行业深度报告的标志之一,它暗示着内容绝非泛泛而谈的表面文章,而是经过了严谨梳理和精心打磨的成果。对于一个长期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脉络的人来说,光是捧着这本书,就仿佛已经开始了一段回顾与思考的旅程,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是很多当代出版物所欠缺的宝贵品质。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机构“中国电子报社”本身就带有一种行业权威性和官方背书的色彩。这让我对内容的准确性和资料的详实程度抱有极高的信任。电子报社作为长期深耕于信息产业报道的一线媒体,其积累的新闻素材、采访底稿以及行业数据库无疑是极其丰富的。因此,我推测这本书在数据支撑方面会做得非常扎实,比如可能包含详细的设备出货量图表、网络覆盖率的季度变化曲线、以及关键技术指标的历年对比分析。这种数据驱动的叙事方式,对于技术分析者和战略规划者来说,是构建严谨论证的基础。我尤其期待它能用图表和数据清晰地展示TD-SCDMA技术从蹒跚学步到大规模商用的关键拐点,用硬数据说话,而非仅仅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这种详尽的、可量化的历史回顾,才是真正有工具价值的行业文献。
评分从书名中“十年发展历程”这几个字,我联想到了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国家在信息技术自主可控方面的决心与努力。TD-SCDMA不仅仅是一个通信制式,它更像是一面旗帜,代表了中国科技界寻求突破和建立国际话语权的尝试。因此,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超越纯粹的技术参数罗列,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宏观经济和政策导向。这本书或许会清晰地勾勒出,面对成熟的国际竞争者时,国内企业是如何进行技术储备、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支撑一个全新标准的商业化运营。我希望看到关于知识产权布局、初期市场培育的补贴政策、以及与国际标准组织(如3GPP)的复杂互动等方面的论述。如果这本书能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其发展中的弯路与教训,并将其提炼为可供未来技术发展借鉴的经验,那么它的价值将远远超越一个单纯的行业编年史。
评分我一直关注着我国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重大节点,特别是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准制定过程。这本书的出版信息,尤其是作者团队的构成——“TD-SCDMA产业联盟”的参与——立刻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这表明本书的内容绝不是基于二手资料的拼凑,而是融合了产业核心参与者的第一手经验和集体智慧。我可以预见到,书中必然会详细剖析从技术概念孕育到标准落地,再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它或许会揭示那些在幕后决策的关键会议细节、那些充满争议的技术路线选择的辩论过程,以及产业联盟在推动技术成熟过程中所承担的巨大协调压力。这种由内而外的叙事视角,对于理解一个复杂技术标准如何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市场环境下成功“突围”,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视角。它不只是记录历史,更像是对那段波澜壮阔的产业博弈史进行一次深度的“内幕挖掘”,非常期待能从中窥见那些鲜为人知的战略布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