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会唠叨的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
定价:29.8元
作者:(韩)崔永旼 ,千太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121134746
字数:195000
页码:2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没有唠叨的熏陶就没有爱迪生、爱因斯坦、比尔·盖茨
唠叨的父母成功的孩子
惊人教育效果就隐藏在唠叨里
内容提要
这些话你是否每天跟孩子喋喋不休:“还玩游戏,快去看书!”“跟你说了多少次,怎么又打架”“叫你三遍了,还不来吃饭”。
为什么反复很多次也不能有效果想让孩子听话懂事,你该怎么唠叨
作者集20年教师生涯之经验,独创“唠叨教育法”。只要你掌握了书中的唠叨技巧,就能让你不用喊叫、不用斥责,三言两语,轻轻松松改变孩子的精神面貌,变得乖巧、懂事、爱学习!
目录
作者介绍
崔永旼小学教师。既是一位好丈夫也是一位好爸爸,对自己的学生更是疼爱有加。他说:“如果有来生的话,我还想成为一名教师。”
朴美珍童话作家、剧作家、图书馆馆长。这是一位为了给女儿讲有趣的故事,而开始儿童文学创作的母亲。先后在儿童文学专业杂志上发表过《奶奶的婚礼》、《我的朋友德九》、《转吧,铁环》、《花猫长大了》等作品。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理论框架非常扎实,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实践指导性。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只停留在抽象的哲学层面。相反,作者非常注重“工具”和“方法”的输出。比如,书中提供的“一周家庭会议脚本”和“目标分解卡片”,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带回家应用的小道具。我特别是对“关于长期目标的唠叨”那一部分深有感悟。很多父母会因为看不到短期效果而放弃对孩子长远规划的引导,觉得“说了也没用”。但这本书提出了“微习惯的持续灌输”理论,即把宏大的目标拆解成每天只需五分钟就能完成的小任务,然后通过日常的、持续的提醒(是的,就是那种温和的唠叨),慢慢固化成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这种耐心的、马拉松式的育儿观,让我彻底放下了“立竿见影”的执念。它让我明白,父母的责任是播种和浇水,而不是瞬间催生果实。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馈赠,就是重新定义了“耐心”的重量和价值,让我有信心去面对未来漫长而充满变数的育儿之路。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颇具匠心,逻辑层次非常清晰,让人很容易吸收消化。它没有回避亲子关系中的敏感话题,比如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和自我意识觉醒。很多育儿书在谈到这些阶段时,往往会让人感到无力,因为父母的传统经验似乎不再奏效。然而,这本书却提供了一种“换位思考”的工具箱。它详细分析了为什么孩子在特定年龄会对父母的建议产生抗拒,并提出了“把唠叨转化为建议清单”的实用技巧。我尝试着把那些我原本会脱口而出的批评,先写下来,然后用更客观、更少情绪化的语言重新组织,效果立竿见影。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变化,更是心态上的转变。它教会我如何将“控制欲”转化为“赋能感”。此外,书中对父母自我成长的探讨也十分深刻。它强调,一个内心平和、自我价值稳定的父母,才能输出真正有力量的“唠叨”。如果父母自己焦虑不安,那么所有的叮嘱都只会变成负能量的传递。因此,这本书的价值是双向的,它既是教孩子如何成长的指南,也是引导父母如何修炼自身的宝典。
评分这本关于育儿的书,真是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以为,父母的唠叨就是一种负担,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噪音。但这本书的观点似乎在挑战这个传统观念。它没有直接给我一套“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一些深入的案例分析,引导我去思考,那些看似“唠叨”的背后,到底隐藏着父母怎样的爱与智慧。比如,书中提到了一种“积极倾听式的唠叨”,这种唠叨不是指责,而是持续的、有建设性的引导。我记得有个章节详细描述了如何将日常的叮嘱转化为一种双向沟通,而不是单方面的说教。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与孩子的互动模式。我总觉得只要把话说清楚了,孩子就应该明白,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沟通的艺术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它强调了重复和一致性的重要性,这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尤为珍贵。孩子需要稳定的、可预期的反馈,而那些我们认为的“唠叨”,或许正是这种稳定性的体现。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份育儿的“使用说明书”,只不过这份说明书需要我根据自己的孩子去定制和调整。它让我明白了,如何把“碎嘴子”的艺术,变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真正成就孩子长远的发展,而不是眼前的顺从。
评分我必须赞扬作者在语言风格上的细腻处理。这本书读起来,完全没有一般育儿书籍那种严肃刻板的感觉,反而带着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它更像是一系列精心编排的家庭情景剧,让你在阅读中辨认出自己和孩子的影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情绪的复述”这一章节。过去,我总是忙于纠正孩子行为的表象,却忽略了行为背后的情绪。这本书用非常生动的例子说明,如何通过复述孩子的情绪(“我看到你因为这个没做好感到很沮丧,对吗?”),来打开沟通的大门,而不是急着去说“你应该怎么做”。一旦情绪被接纳,那些原本令人火大的“唠叨”就自动被稀释了。这是一种非常高阶的沟通技巧,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耐心。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以为的“唠叨”,很多时候只是孩子渴望被理解的信号被我们误判了。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真正听见孩子心底的声音,从而让我们的交流从“互相指责”转变为“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改变是颠覆性的,直接提升了家庭的幸福指数。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具有代入感,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反而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友在分享心得。作者巧妙地把韩国家庭的文化背景融入其中,这使得那些关于“界限感”和“责任心”的探讨更加落地有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适度放手”的阐述。它不是鼓励父母完全撒手不管,而是教我们如何识别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用一种“看似唠叨,实则支持”的方式陪伴。比如,关于做家务和学习规划的部分,作者描述了一种“倒U型介入法”,即在初期过度干预以建立习惯,中期逐步退后,最后只在关键时刻进行点拨。这种循序渐进的策略,比我过去那种“一下子全放手”或“一直抓着不放”的方式,显然科学得多。阅读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在脑海中模拟应用这些方法,发现它们竟然能有效缓解日常的亲子冲突。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成就一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无数次微小、持续的正面互动之上的。这本书提供的,是心法,而非招式,这一点非常高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