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养,源自父母的修养

孩子的教养,源自父母的修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昕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父母成长
  • 儿童心理
  • 教养方法
  • 自我修养
  • 情绪管理
  • 沟通技巧
  • 正面教育
  • 性格培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电子工业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6438
商品编码:29506416737
包装:平塑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内容介绍

如今中国社会越富裕,消费力越来越强,但常常给人"富而不贵”的印象。他们不排队,争先恐后;他们在博物馆美术馆大声喧哗;他们在凯旋门大声议论"香榭丽舍也不过如此”;他们听任小孩在外国地铁车厢里面拉屎;对机场工作人员呼来喝去,花了钱就好象就是大爷;在爱琴海的邮轮上,所有的外国孩子都安安静静看书聊天,独独中国孩子不停去买冰淇淋蛋糕,而最后又剩一大堆在桌子上不收拾……我们可以语言不同,我们可以文化不同,我们可以有不一样的肤色和传统,但是,无论我们生在哪里,都要拥有最基本的公共素养。也是我们家长最应该进行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是我们未来国民素质的一部分。本书j将这些公共素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做人的底限,也是行为规范的全世界都通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的任何行为,以不影响他人为基本准则,这是对人的起码要求;第二部分是自我形象,谈孩子们的穿衣吃饭等行为礼仪;第三部分是"落落大方,与人为善”,这是绅士淑女的一部分,做到这些,需要孩子们付出更多额外的努力。

 

 

 

 

目    录

写在前面:有些事情,父母要比孩子先知道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父母 /2

选对家庭教养方式,让孩子带着好家教出门 /4

 

PART1 公共素养的基础——教养孩子从最低限度开始

Lesson 1 在公共场合做到这些,让孩子可以更自信地走出家门

01 小声一点,在公共场合不喧哗 /8

0 2 想拍照,先问一问是否允许 /12

03 忍一忍,在公共空间不吃东西 /15

0 4 注意自己的口气,别喷到别人脸上 /19

0 5 观看影视表演时别突然起身、大声交谈 /22

0 6 在公共场合时让手机安静一会儿 /26

0 7 排好队,没有什么值得争抢的 /29

0 8 “红灯停,绿灯行”要说到做到 /32

0 9 关门时顺便看一看身后 /35

10 羞羞的事情要避开公众,比如大小便 /38

 

Lesson 2 在众人面前做到这些,让孩子走到哪儿都受欢迎

11 做客、聚会时,别总是玩手机 /41

12 不在他人面前说悄悄话 /44

13 别太沉默,也不要喋喋不休 /47

14 有时候,聆听比发言更重要 /50

15 边吃边说有些失礼 /53

16 指指点点不是好习惯 /56

17 停,不要再抖腿了 /59

18 别在众人面前下蹲,尤其是女孩子 /62

19 无论做什么都不作弊 /65

20 收到不喜欢的礼物 /69

 

PART2 孩子有个好形象——怎么吃、怎么穿、怎么做,“礼”遇好习惯

Lesson 3 吃饭、穿衣有讲究,让孩子干净又有礼貌

21 再饿、再好吃都要细嚼慢咽 /74

22 别在餐桌上敲敲打打 /77

23 在餐桌上不要俯身够食物 /80

24 吃饭期间避免去洗手间 /83

25 可以吃得很高级,但一定不要浪费 /86

26 让衣物保持整洁,尤其是领口、袖口 /89

27 让服饰尊重当下的场合 /92

28 尽可能穿合身的衣服 /95

29 女孩别穿得太暴露 /98

30 穿裙子要注意这些细节 /101

31 注意自己的口气,别喷到别人脸上 /104

32 戴什么还要看衣服,饰品别太多 /107

 

Lesson 4 仪容、行为很得体,孩子乖巧又可爱

33 有一双干净的手 /110

34 让头发和身体保持干净 /113

35 打喷嚏、咳嗽要避人 /116

36 当众挖鼻孔、擦眼屎一点也不可爱 /119

37 吃完饭记得漱漱口 /122

38 站姿也是有情绪的 /125

39 坐下时放好双腿 /128

40 先下后上、先出后进、长辈先行 /131

 

PART3 气质修养源自内心——男孩绅士、女孩优雅

Lesson 5 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让人家称赞“好贴心的孩子”

41 这样打招呼更惹人爱 /136

42 接受帮助后,真诚地说“谢谢” /140

43 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143

44 体恤他人,不要只顾自己 /146

45 乘坐电梯时,乐意为他人按键 /150

46 乘扶手电梯,留出左边的位置 /153

47 尽量往里走,把入口留给后来者 /156

 

Lesson 6 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孩子的情商指数就能明显提升

48 绅士、淑女常把这些词挂嘴边 /159

49 用欣赏的眼光、宽容的心态对

待他人、他物 /163

50 爱撒娇不代表可爱 /166

51 去做客,不要喧宾夺主 /169

52 吃饭时的忌口问题 /172

53 别成为传递坏消息的人 /175

54 学会退一步,等一会儿没什么 /178

55 像尊重家人一样尊重服务业人员 /181

56 人过无痕,不留签名和垃圾 /184

 

 


前     言

在世界上,一提及中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然而随着经济日趋发达,如今中国社会越来越富裕,国民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但整体的国民素质却令人堪忧。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博物馆、美术馆内,孩子们大声喧哗、随意照相;在公共场合,父母任凭孩子在众人面前撒泼打滚、随地大小便;在餐厅、机场,小孩子对工作人员吆三喝四;在豪华的游轮上,一些中国孩子旁若无人地追逐喧闹,留下一大堆食物垃圾……每当遇到这种事情,作为同胞的我都会感觉十分尴尬。

    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世界正在逐步走向大融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我们不难预见,未来的世界将会跨越国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应该具备一个基本的交往方式。我们的孩子若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如何尊重他人,这是人性中最基本的东西,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作为世界公民的基本素养,是我们未来国民素质的基础。

许多时候,孩子的言行需要父母给予正确的引导。那么,具体来说应该怎么做呢?为此,我专门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从公共素养最主要的三大方面入手,分别对公共素养的基础、让孩子有个好形象、培养孩子的内在修养做了全面、细致的讲解。书中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受大众关注的问题,包括孩子在公共场合的一些行为规范、在大众面前的行为礼仪、日常吃穿与仪容仪表的细节问题、人际交往的言行举止等。我将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与心得全部写在了这本书中,希望它能帮助每一位家长朋友解决具体的教养问题。

我相信,没有哪个父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人讨厌,被人说“没教养”。我衷心地希望,从我们手中走出去的孩子,能够成为受大众欢迎的人,成为国家新一代的希望。愿每一个孩子,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世界的尊重。



作者介绍
陈昕 长期致力于儿童成长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著有《儿童安全120》《儿童职业启蒙120》《儿童成长120》《注意力!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嘿!宝贝儿,别这样》等畅销书。

关联推荐
本书虽然以培养儿童公共素养为主,但完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
目录
写在前面:有些事情,父母要比孩子先知道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父母 /2 选对家庭教养方式,让孩子带着好家教出门 /4 PART1 公共素养的基础——教养孩子从最低限度开始 Lesson 1 在公共场合做到这些,让孩子可以更自信地走出家门 01 小声一点,在公共场合不喧哗 /8 0 2 想拍照,先问一问是否允许 /12 03 忍一忍,在公共空间不吃东西 /15 0 4 注意自己的口气,别喷到别人脸上 /19 0 5 观看影视表演时别突然起身、大声交谈 /22 0 6 在公共场合时让手机安静一会儿 /26 0 7 排好队,没有什么值得争抢的 /29 0 8 “红灯停,绿灯行”要说到做到 /32 0 9 关门时顺便看一看身后 /35 10 羞羞的事情要避开公众,比如大小便 /38 Lesson 2 在众人面前做到这些,让孩子走到哪儿都受欢迎 11 做客、聚会时,别总是玩手机 /41 12 不在他人面前说悄悄话 /44 13 别太沉默,也不要喋喋不休 /47 14 有时候,聆听比发言更重要 /50 15 边吃边说有些失礼 /53 16 指指点点不是好习惯 /56 17 停,不要再抖腿了 /59 18 别在众人面前下蹲,尤其是女孩子 /62 19 无论做什么都不作弊 /65 20 收到不喜欢的礼物 /69 PART2 孩子有个好形象——怎么吃、怎么穿、怎么做,“礼”遇好习惯 Lesson 3 吃饭、穿衣有讲究,让孩子干净又有礼貌 21 再饿、再好吃都要细嚼慢咽 /74 22 别在餐桌上敲敲打打 /77 23 在餐桌上不要俯身够食物 /80 24 吃饭期间避免去洗手间 /83 25 可以吃得很高级,但一定不要浪费 /86 26 让衣物保持整洁,尤其是领口、袖口 /89 27 让服饰尊重当下的场合 /92 28 尽可能穿合身的衣服 /95 29 女孩别穿得太暴露 /98 30 穿裙子要注意这些细节 /101 31 注意自己的口气,别喷到别人脸上 /104 32 戴什么还要看衣服,饰品别太多 /107 Lesson 4 仪容、行为很得体,孩子乖巧又可爱 33 有一双干净的手 /110 34 让头发和身体保持干净 /113 35 打喷嚏、咳嗽要避人 /116 36 当众挖鼻孔、擦眼屎一点也不可爱 /119 37 吃完饭记得漱漱口 /122 38 站姿也是有情绪的 /125 39 坐下时放好双腿 /128 40 先下后上、先出后进、长辈先行 /131 PART3 气质修养源自内心——男孩绅士、女孩优雅 Lesson 5 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让人家称赞“好贴心的孩子” 41 这样打招呼更惹人爱 /136 42 接受帮助后,真诚地说“谢谢” /140 43 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143 44 体恤他人,不要只顾自己 /146 45 乘坐电梯时,乐意为他人按键 /150 46 乘扶手电梯,留出左边的位置 /153 47 尽量往里走,把入口留给后来者 /156 Lesson 6 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孩子的情商指数就能明显提升 48 绅士、淑女常把这些词挂嘴边 /159 49 用欣赏的眼光、宽容的心态对 待他人、他物 /163 50 爱撒娇不代表可爱 /166 51 去做客,不要喧宾夺主 /169 52 吃饭时的忌口问题 /172 53 别成为传递坏消息的人 /175 54 学会退一步,等一会儿没什么 /178 55 像尊重家人一样尊重服务业人员 /181 56 人过无痕,不留签名和垃圾 /184

《静水流深:品味为人父母的修炼之道》 在人生的浩瀚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多重角色,而“父母”这一身份,无疑是最为深刻、也最具挑战性的一个。它不仅仅意味着繁衍后代,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种生命的传承,一种灵魂的契合。当我们呱呱坠地,成为父母的父母,一个新的旅程便悄然开启。然而,有多少人在踏上这条充满未知与惊喜的道路时,能够清晰地看见前方的风景?又有多少人在一路摸索前行中,不曾感到迷茫与无助? 《静水流深:品味为人父母的修炼之道》并非一本简单照搬理论的书籍,它更像是一位智慧长者,一位经验丰富的旅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的真诚分享。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也不贩卖焦虑的锦囊,而是邀请您一同走进一段关于“成为父母”的内心探索之旅。这本书将带您深入审视那些隐藏在日常育儿琐事背后的真正力量,那些影响孩子一生轨迹的隐秘源泉。 第一章:反观内照——认识那个站在孩子面前的自己 我们常常将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分析他们的行为,诊断他们的不足,却很少将这份审视的目光转向自己。然而,教育的起点,往往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这第一章,我们将深入剖析“父母”这一身份的内在意涵,探寻我们为何会成为今天的样子,以及这些内在的特质将如何投射到我们的育儿方式上。 “我”是谁?——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的烙印: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烙印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童年经历、父母的教育方式,甚至家庭中的互动模式,都在不经意间塑造了我们对亲子关系的认知和期待。我们会一起回顾那些影响我们至深的童年记忆,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是如何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埋下了情感的种子。这并非是为了追溯过去的错误,而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情感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在新的人生篇章中做出更觉知的选择。 情绪的漩涡——理解并管理我们的情绪: 育儿是一场情绪的马拉松。当孩子哭闹不止,当叛逆期的孩子挑战我们的底线,当我们疲惫不堪时,情绪的巨浪随时可能将我们吞噬。这一章节将深入探讨父母常见的情绪困扰,如焦虑、恐惧、愤怒、内疚等,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识别、接纳和管理这些情绪。我们将学习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如何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关怀来重建内心的力量。 价值观的基石——我们传递给孩子的,究竟是什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声地向孩子传递着我们的价值观。然而,我们是否真正清楚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观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决策中的?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积极、健康、充满力量的价值观,以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递下去。这包括对诚实、善良、责任、尊重、独立等基本品质的理解与实践。 自我认知的盲点——挑战那些限制我们的信念: 许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局限性浑然不知,这些“盲点”像无形的墙壁,阻碍着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可能是“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的自我辩护,可能是“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的习惯性思维,也可能是对孩子过度保护或过度放任的矛盾心理。我们将学会如何辨识和挑战这些限制性的信念,打破思维的藩篱,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育儿的挑战。 第二章:静默的力量——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呼唤 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急于“教导”和“纠正”,却忽略了倾听。孩子并非一张白纸,他们自带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需求、感受和想法。这一章节,我们将放下说教的姿态,学会真正地“听”,听孩子未说出口的话,听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聆听的艺术——不只是听见,更是听懂: 真正的倾听,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积极倾听的技巧,如眼神交流、点头回应、复述确认、不打断等,来营造一个安全、信任的沟通氛围。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学会如何去理解孩子话语背后的情绪,例如,当孩子说“我讨厌学校”时,是厌倦了学习内容,还是遇到了社交困难,抑或是感觉不被理解? 看见背后的需求——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无论多么不符合我们的预期,背后都有其原因。哭闹可能是因为疲惫、饥饿、不安,发脾气可能是因为受到挫折、感到被忽视,甚至是对成人世界的不解。我们将学习如何像侦探一样,去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并将重心从“纠正行为”转移到“满足需求”上。 共情的温度——与孩子一同感受世界: 共情,是与孩子建立深刻情感连接的桥梁。当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们的困惑与痛苦时,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将学习如何表达共情,例如,“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因为……”,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 尊重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 许多父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天赋和个性。我们将学会如何去欣赏和接纳孩子的独特性,尊重他们的差异,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展自身潜能的环境。 第三章:润物无声——营造一个滋养孩子成长的土壤 教育并非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而更像是一场细雨,默默地滋养着生命。本章将着眼于如何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富有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成长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 爱的语言——不止是“我爱你”: 爱是育儿的核心,但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口头上的“我爱你”,我们还需要学习用行动去表达,例如,花时间陪伴、认真倾听、给予支持、肯定鼓励。我们将一起探索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爱的语言,让爱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 规则与界限——自由与约束的平衡: 规则和界限并非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为了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和责任感。我们将学习如何制定清晰、合理、可执行的家庭规则,并以一致性的方式执行。同时,我们也将强调规则背后的逻辑和重要性,让孩子理解遵守规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榜样的力量——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直观的榜样,我们所展现出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将深深地影响孩子。我们将探讨如何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榜样”,例如,如何处理冲突、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如何尊重他人等。 独立成长的空间——放手,也是一种爱: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需要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去学习。我们将学习如何适时放手,给予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他们去挑战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第四章:时间的馈赠——品味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育儿不是一场急于求成的比赛,而是一段充满惊喜和感动的生命旅程。当我们将目光从“结果”转向“过程”,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珍贵。 看见孩子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里程碑: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惊喜。我们将学习如何去发现和欣赏孩子每一个细微的进步,例如,学会了新的技能、掌握了新的知识、展现了新的品格。这些小小的里程碑,是对孩子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父母付出的最好回报。 享受当下——不让遗憾成为未来的“过去式”: 许多父母在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忽略了与孩子共处的当下。我们将鼓励大家放下手机,放下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去感受他们的童真,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创造属于彼此的美好回忆。 从错误中学习——不止是孩子,父母也一样: 育儿的路上,没有人能做到完美。我们会犯错,孩子也会犯错。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以开放的心态,从错误中学习,不断调整和成长。我们将学习如何面对自己的不足,如何与孩子一同反思,并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亲子关系的深化——在理解与尊重中走向成熟: 随着孩子的成长,亲子关系也在不断演变。我们将探讨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理解和尊重,让亲子关系成为彼此生命中最坚实的后盾,以及最温暖的港湾。 《静水流深:品味为人父母的修炼之道》是一本邀请您与自己对话、与孩子对话、与生命对话的书。它倡导的是一种内在的觉醒,一种深刻的体悟。它相信,当父母的内在得以滋养,当父母的心灵得以修养,孩子自然会在静默中汲取养分,在爱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这本书,献给所有正在这条充满爱与责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学习的父母们。愿您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与力量,并在与孩子的相伴中,品味到生命最深沉的幸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就足以让人深思,"孩子的教养,源自父母的修养"。光是这个书名,就仿佛在我心中投下了一颗石子,荡漾起层层涟漪。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而充满挑战的工程,需要耐心、智慧,甚至是无穷的爱。然而,这本书却将焦点从孩子本身,巧妙地转移到了父母身上。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不禁开始审视自己,审视我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我是否真的做到了“修养”?我的言行举止,我的情绪控制,我的待人处事,这些点点滴滴是否都在无形中塑造着我的孩子?我开始想象,如果父母自身能够拥有更高的修养,是否就能更自然、更有效地引导孩子走向正途?这种“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听起来如此深刻,又如此贴近生活。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具体地阐述父母修养的重要性,又会提供哪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从而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孩子。这种对未知内容的期待,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真诚的语气,与我进行了一场关于亲子关系的深度对话。书中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观察和深刻理解之上。它让我明白,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孩子的“问题”归咎于孩子本身,却忽略了问题的根源可能就埋藏在我们自己身上。作者并非否定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而是强调父母的“内在力量”才是孩子成长的“定海神针”。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它们真实而 relatable,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也看到了身边其他家庭的缩影。这种共鸣感,让我感到不再孤单,也更有勇气去面对自己在教养上的不足。这本书没有提供一蹴而就的“秘籍”,但它教会了我一种思考方式,一种看待亲子关系和自身修养的全新视角。它更像是一盏引路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让我知道,要成为孩子更好的榜样,首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教养”一词的理解。过去,我总以为教养是孩子需要学习的一套规则和行为规范,是外在的约束。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真正的教养,其实是孩子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的源泉,恰恰在于父母自身的品格和修养。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并非在“教”孩子,而是在“养”孩子,而“养”的根本,在于父母自身的“涵养”。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宏观的理念到具体的实践,都给了我非常深刻的触动。我开始反思,我是否在无意中将自己的焦虑、急躁甚至是不成熟的一面传递给了孩子?我是否真正做到了在孩子面前保持一个平和、包容、有原则的态度?这本书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我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答案,去修炼自己的内心,去提升自己的格局。这种“内求”的方式,让我觉得更加踏实和有效。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的指南。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坐下来,静静思考了很久的书。它的文字并不华丽,但每一个字都饱含力量,直击人心。书名《孩子的教养,源自父母的修养》,看似简单,却道出了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我曾经也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各种育儿方法,希望找到最有效的“招式”来应对孩子成长中的种种挑战。然而,这本书却提醒我,外在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内在的根基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为人处世,父母的情绪稳定性,这些无形的东西,对孩子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价值观。我意识到,我可能一直在忙于“管理”孩子,却忽略了“经营”自己。这本书让我明白,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自己要努力成为那样的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个词在回响:“觉醒”。它就像一股清流,冲刷了我长期以来对亲子关系的一些固有认知。我一直以为,教育孩子是一场“攻坚战”,需要不断地去“纠正”、“引导”、“塑造”。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更温和、更具智慧的方式,将我引向了另一个方向——从父母的“修养”出发。它让我意识到,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最真实的状态。我们的焦虑、我们的不耐烦、我们的狭隘,都可能在孩子身上显现。而当我们开始注重提升自身的修养,当我们学会内观、自省、成长,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能为孩子营造一个更积极、更健康、更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这本书没有给我具体的“操作手册”,但它给了我一种“心法”,一种让我从“管”到“养”,从“外求”到“内求”的转变。它让我明白,最好的教养,源于父母自身最美好的品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