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你會教孩子嗎:是教齣來的
定價:25.00元
作者:鄭繼超
齣版社:九州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1-09-01
ISBN:9787801146731
字數:
頁碼:28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你會教孩子嗎:是教齣來的》孩子一生的命運其實就掌握在你的手中。為人父母。可貴者在於發展孩子天賦的內在力量,使其不怕挫摺,勇於挑戰,在社會上能盡其纔,達到他應有的地位,這就是教育的終目的。
每個父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功,但是成功的定義很廣,而且重要的是,孩子必須通過父母親的正確指導。纔能順利地將自己的潛能發揮齣來。因此,身為傢長的我們,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培養齣的孩子,就成為首要條件。
其實,教養本身並不睏難,透過專傢的成功經驗。從瞭解孩子的特徵到順勢引導,甚至給予孩子正確觀念的建立等等,都是傢長所不可忽略的重點。運用一本實用的教養參考手冊,對於傢長來說,更顯得重要。
內容提要
教育孩子,應該施以愛的教育,一味打罵,將造成孩子頑強固執的偏狹個性。但父母也不能把孩子視同“寶物”,為他做好每一件事。這對他也並無好處,隻會造成他的懦弱與依賴,反而害瞭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的,不要因錯誤的一句話,毀瞭孩子的自信心;不要讓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誤瞭孩子的一生;不要使溺愛,成為孩子一生的絆腳石;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父母都是深愛他的。
目錄
章 學會做個高智商的父母
1.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傢庭環境
2.你的語言傳遞著你的價值觀念
3.你是否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
4.改變你的語調敞開你的心扉
5.與孩子討論比訓話更重要
6.不要將孩子推嚮抵製的邊緣
7.不要過多乾涉孩子的事情
8.父母的決定要言齣必行始終如一
9.不要把孩子逼上梁山
10.不要再嚮孩子說那些忌語
11.不要強迫孩子做事
12.不要“慷慨”許諾
13.學會創造性地“對付”孩子
14.學會給孩子留點麵子
15.不要把談話引嚮對立
16.給孩子以成長需要的愛
17.什麼時候該說些什麼
第二章 讓自信陪伴孩子成長
18.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19.不要打擊幼兒的自信心
20.不要挖掘溫柔的“陷阱”
21.接受鼓勵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內容
22.怎樣鍛煉孩子的勇氣
23.美國孩子為什麼膽大
24.鍛煉孩子的勇氣對於父母自身的勇氣也是個考驗
25.鼓勵孩子積極參加有挑戰性的運動
26.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磨練
27.要增強孩子對失敗的承受力
28.告訴孩子怎樣麵對挫摺
29.不要心痛孩子吃苦
30.怎樣培養孩子的意誌力
31.怎樣幫助孩子延遲滿足
32.怎樣讓孩子玩齣名堂
第三章 如何對待孩子的挑釁行為
33.怎樣理解孩子的攻擊行為
34.孩子為什麼會無理取鬧
35.為什麼孩子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
36.父母要學會從與孩子的衝突中撤離
37.用自然結果法解決與孩子的衝突
38.利用自己的解決與孩子的衝突
39.孩子當眾發難的處理方法
40.用堅決的行動製止孩子的鬍鬧
41.有時忽視也是一種力量
42.要學會不進行責罵來引導孩子
43.尋找疼愛與規訓之間的平衡
44.灌輸獨立意識擺脫孩子的“糾纏”
第四章 讓孩子成為學習高手
第五章 讓孩子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第六章 做父母的基本功
作者介紹
文摘
不嚮孩子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隻習慣於道貌岸然地對孩子進行訓導,卻要求孩子嚮自己暴露一切,這種不平等的企求,當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孩子們到瞭年齡便不願嚮父母吐露心事,而隻好去和同齡人交流想法。同齡人的經曆有限,經驗往往膚淺,思想也不成熟,孩子們雖在一起有過所謂更深的交流,但大傢都被同樣的問題睏擾,相對來說並得不到多大的提高,而父母卻因不平等的待遇失去瞭與孩子進行交流、引導的機會,這對孩子的心裏發展是一種妨礙和傷害。
父母嚮孩子敞露內心,錶現瞭對孩子的尊重與依賴,加強瞭與子女的情感聯係。這種交流在孩子逐步成熟時尤為重要。十幾歲的年齡是孩子們的黃金年華,但也是多事之鞦,父母與子女間在感情上有這樣密切聯係的,就容易溝通,從而有效地避免少年期容易遇到的問題,而要使孩子順利成長,父母與子女間的這種關係是需要長期、有意識地培養纔能獲得的。
當孩子開始詢問:“爸爸你為什麼不高興?是不是工作上有瞭麻煩?”之類話的時候,做傢長的就應該認真考慮一下是否該與孩子認真談一談?那麼談多少,怎麼談?如果我們輕易一語搪塞地對孩子說:“沒有什麼,很好。”或“不關你的事,快去玩你的去吧!”那我們可就一下子將孩子對父母那善良而美好的關心推開瞭!等於將一顆關懷他人的心冷酷無情地擋在門外瞭!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的事與我無關,凡隻要不關我的事,都不要管。這就是父母不讓孩子有愛心和責任心,就等於公開嚮孩子傳授並灌輸瞭“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那種自我的腐朽意識和觀點。可見這樣做的話,日後我們也就沒有理由去抱怨自己的孩子不關心父母瞭。
序言
這本書,坦白說,拿到手的時候,我心裏是有點打鼓的。書名《XX》本身就帶著一種直擊靈魂的拷問,那種“你到底懂不懂”的壓力感撲麵而來。我本職工作是個軟件工程師,平時跟邏輯和代碼打交道慣瞭,對“教育”這個領域,總覺得心裏沒底。我自己的孩子剛上小學,正是從幼兒園的散養模式過渡到需要規則和引導的關鍵時期。我一直在尋找那種能把復雜教育理念掰開揉碎,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講明白的書。市麵上關於育兒的書籍汗牛充棟,大多要麼是過於學術化,充滿瞭教育學名詞,讀起來像啃磚頭;要麼就是過於雞湯,讀完熱血沸騰,閤上書本第二天迴傢依然故我。我最怕的就是那種空泛的口號式教育,比如“多陪伴”、“多傾聽”,這些誰都知道,但具體怎麼做?在孩子哭鬧不休、冥頑不靈的時候,你該采取什麼具體的策略?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樸實,沒有花哨的插圖,反而給我一種“乾貨滿滿”的期待感。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實用的、可操作的工具箱,而不是空洞的理論指導。我特彆關注的是書中關於情緒管理和規則建立的部分,因為這正是我目前傢庭教育中最頭疼的兩個環節。
評分從文風上看,這本書的語言是那種帶著生活沉澱感的。它不像某些流行的育兒指南那樣,用大量生硬的心理學定義來堆砌內容,而是大量運用瞭生活的碎片、教育中的小插麯,甚至是作者自己犯過的錯誤來佐證觀點。這種敘事方式,讓讀者感覺更像是收到一位經驗豐富、洞察力敏銳的朋友的私信,而不是一份官方報告。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在腦海中重演自己過去與孩子相處的某個瞬間,然後對照書中的分析,猛然間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比如,書中談到錶揚時要具體化,不要隻說“你真棒”,而是要指齣孩子付齣的努力細節。這看似微小的調整,卻極大地改變瞭孩子對自我價值的認知。這種注重細節的引導,遠比那些大而無當的理論來得有力。
評分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改變,是從一個“結果導嚮”的教育者,逐漸轉嚮一個“過程關注”的陪伴者。在過去,我關注的是作業是否按時完成,分數是否達到預期,孩子是否“聽話”。讀完這本書後,我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所展現齣的主動性、他的情緒反應以及他嘗試解決問題的策略上。它沒有提供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完美育兒公式”,因為作者深知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它提供的是一種思考框架,一種基於尊重和平等的溝通哲學。這本書更像是一把鑰匙,它開啓瞭我認識自己、理解孩子的另一扇門。它讓我意識到,教育不是一個修補缺陷的過程,而是一個共同成長的旅程,而我們做傢長的,首先要做的,是修煉好自己的心性。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重讀,並在不同階段都能從中汲取新知的實用指南。
評分拿到這本書後,我首先被它那種非常坦誠的敘事風格吸引住瞭。作者似乎並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高高在上的“專傢”位置,反而更像是一個過來人,帶著一點點自嘲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在娓娓道來。這讓閱讀體驗非常輕鬆,沒有那種被說教的壓迫感。我記得書中有一段描述瞭傢長在麵對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的那種瞬間爆發的情緒,那種混閤著失望、焦慮和不甘的復雜心情,作者描繪得入木三分,簡直就像在偷窺我的生活。這種“感同身受”是很多嚴肅的教育類書籍所缺乏的。它沒有一味地指責傢長的“不完美”,而是巧妙地引導讀者去審視自己教育行為背後的深層動機。我開始思考,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其實投射的是我們自身未被滿足的願望,或者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這種內省的深度,讓我意識到,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先學會教育自己。我開始嘗試在孩子提齣無理要求時,先暫停三秒鍾,不是去想該怎麼反駁,而是去理解他當下最核心的需求是什麼。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精妙,它不像傳統教材那樣僵硬地劃分階段,而是圍繞幾個核心的教育主題展開,比如“傾聽的藝術”、“界限的設置”和“鼓勵的效能”。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界限”問題時的平衡感。在我過去的認知裏,要麼是嚴厲的威權式管教,要麼是完全放任自由,兩者之間似乎沒有中間地帶。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溫和而堅定”的路徑。它解釋瞭為什麼孩子需要界限,以及界限如何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而不是束縛。書中舉例的場景非常生活化,比如孩子在超市堅持要買一個昂貴的玩具時,作者提供瞭一套不傷感情、又能堅持原則的對話腳本。我立刻在下一次類似情境中嘗試瞭其中的一個變體,效果齣乎意料地好,衝突的烈度明顯降低瞭。這說明書裏的方法不是空中樓閣,是真正經過實戰檢驗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