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好父母的12堂课 |
| 作者 | 王淑俐 |
| 定价 | 19.60元 |
| 出版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5602139 |
| 出版日期 | 2010-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222Kg |
| 内容简介 | |
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书。作者虽然是教育博士,但也是从做了母亲且经历了惨败之后,才逐渐了解教育的真谛,且更加敬畏教育的影响力,让作者对何谓“正确的教育”不敢掉以轻心。 |
| 作者简介 | |
| 王淑俐,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台北教育大学、科技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校兼任教授,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工作坊课程讲座、“教学辅导教师培训”讲座及文化复兴总会“生命教育推行委员会”讲座主讲人,“教育和平工作团”发起人和温世仁基金会“阅读教学”推动人。个人专长:情绪管理与压力纾解、创意生涯与时间管理、教学技巧与评价、教育及学校行政沟通、阅读与写作教学、沟通与口语表达训练、激励技巧与自信重建、教师与父母说话效能。 |
| 目录 | |
| Lesson 01 这改变非一夜之间 |
| 编辑推荐 | |
|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用对方法,平凡的父母也能教出不凡的孩子!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爸妈量身定做的!我记得刚开始带孩子那会儿,每天都感觉像是在走钢丝,生怕自己做错什么决定,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时,简直手足无措。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更像是邻居家一位经验丰富、说话又温柔的大姐姐在给你支招。我尤其喜欢它对于“倾听”这个主题的处理,它不仅仅是让你“听见”孩子在说什么,更深层次地教你如何去“理解”话语背后的需求和感受。有一次,我儿子因为玩具坏了而大哭不止,我一开始还想着用道理去跟他讲,结果越说他越来劲。后来我冷静下来,试着用书里教的方法,只是静静地蹲下来,抱住他,轻声说:“我知道你现在很伤心,因为你最喜欢的玩具坏了。”那一刻,他的情绪奇迹般地稳定了下来。这种“共情”的力量,真的比任何说教都有用。这本书教会我的,不是一套僵硬的规则,而是一套灵活的、能根据孩子不同阶段和性格特点进行调整的育儿“心法”。它让我从一个战战兢兢的执行者,变成了一个更有自信、更能享受育儿过程的陪伴者。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觉得育儿是一场“修仙”之旅的父母们,它绝对能让你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前行的方向。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儿童心理学概念,转化成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剧场”。我以前总觉得,教育孩子就得像上课一样,得有明确的步骤和奖惩机制,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强调的“界限的艺术”,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书中通过几个经典的家庭场景模拟,清晰地展示了“温和而坚定”到底意味着什么。比如,关于睡前拖延的问题,它没有简单粗暴地说“不许磨蹭”,而是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仪式感”建立流程,同时确保父母在执行时语气的一致性和非批判性。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以为的“叛逆”或“不听话”,其实是孩子在试探我们设定的规则是否可靠。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不是按年龄段划分,而是按核心的家庭互动主题来组织,所以即使是隔了一段时间再翻阅,也能迅速找到对应的问题进行巩固。它更像一本工具箱,里面装的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真正实用的“软工具”,而不是那些用完就扔的“硬标尺”。对于追求高质量亲子关系的父母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革命性的,它让我们把焦点从“管教孩子”转移到了“优化亲子关系”上。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实在是太有感染力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那样充满专业术语和冰冷的统计数据,反而像是一位老友在深夜里,掏心窝子地跟你聊育儿路上的那些挣扎与成长。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冲突解决”那一章时所采用的叙事手法。她并没有把父母塑造成永远正确的圣人,而是坦诚地展示了成年人在压力下也会犯错,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有效的“修复”。书中关于“道歉的力量”的论述,对我触动极大。以前我总觉得,作为家长,道歉是示弱的表现,会削弱权威。但这本书明确指出,真诚的道歉不仅不会损害权威,反而能教会孩子责任感和同理心。我尝试着在一次因为工作压力而对孩子发火后,按照书中的建议,平静地向孩子说明我的感受,并为我的失控道歉。结果出乎意料,孩子不仅原谅了我,还主动跑过来安慰我。这种相互尊重的氛围,是任何强硬手段都无法建立起来的。这本书真正做到的,是用爱和智慧,重塑了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让爱成为沟通的桥梁,而不是情感的枷锁。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正面管教”这个概念一直存在着一种刻板印象,总觉得那是一种放任自流、溺爱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偏见。它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将“正面”和“管教”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汇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书中的核心理念——“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父母”,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醒。我们总是在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却很少有人提醒我们自己也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过载”。书中关于“如何应对挑衅行为”的章节,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暂停与思考”流程。它教会我,在孩子抛出“挑战性”的言语或行为时,不要急于反应,而是给自己一个深呼吸的时间,去分析行为背后的动机。作者强调,很多时候,孩子发出的“坏行为”其实是他们“未被满足的好需求”的表达方式。这种视角转换,让我从一个惩罚者,变成了一个“需求侦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长期的、面向未来的育儿哲学,让我们能够从容地应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小危机”。
评分对于我这种对育儿书籍有“阅读疲劳症”的人来说,这本书的文笔就像一股清新的山泉。它避开了那些让人感到焦虑的“必须做/绝不能做”的清单体,而是专注于构建一种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的部分,我感觉受益匪浅。我一直很担心孩子未来会变成一个“讨好型人格”,总是需要外界的肯定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日常化的策略,比如如何赞美努力而不是结果,如何给予孩子选择权以增强他们的自主感。举个例子,书里提到,与其说“你画得真棒”,不如说“我看到你花了很多心思在细节的处理上”。这种细微的差别,对于塑造孩子看待自己和世界的眼光是至关重要的。它不是教你如何让孩子“听话”,而是教你如何一步步引导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责任心、并且内心丰盈的个体。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且具有启发性,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立刻在生活中尝试应用,并且都能感受到亲子关系中的微小而积极的变化。它真的帮助我卸下了很多不必要的精神包袱,让我能够更放松、更智慧地享受为人父母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