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从彩虹那边来:如何养育0至7岁的孩子
定价:28.00元
作者:(美)帕特森 (美)布莱德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5309660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通俗易懂地介绍了华德福教育
简单明了地揭示出7岁前儿童的成长规律
试图解答你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
帮助你培养健康、快乐而有能力的孩子
内容提要
本书缘起于一所学校的家长系列讲座,讲座是由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芭芭开设的,她提出了自己对于儿童发展的深刻理解。
书中介绍了家庭和学校的健康节奏、什么样的游戏能刺激孩子的想象力、如何保护孩子发展12感觉、孩子身体成长发育的阶段、关于创造性纪律的含义、怎样创编生日故事、怎样做娃娃和布偶等。阅读本书,你可以看到作者作为一名华德福教育工作者、两个孩子的妈妈和一位曾祖母,是如何将斯坦纳的人智学理念运用于实际生活的。
目录
章 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孩子
我父母的家
我自己的家
我的工作
我们的孩子
第二章 培育健康、快乐而有能力的孩子
儿童的成长规律
温暖的重要性
节奏的重要性
父母的提问
第三章 玩耍——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出生到两岁半
两岁半到五岁
五到七岁
孩子是游戏的创造者
父母的提问
第四章 十二感觉
意志感觉
知觉感觉
认知感觉
总结
父母的提问
第五章 创造性纪律
模仿和自律
重塑空间
清晰的信息和有限的选择
有魔力的词:可以
疗愈孩子的行为
应变
发挥正向的力量
灵性的指引
结论
父母的提问
第六章 芭芭拉的亲子课
亲子课的时间和节奏
歌曲和童谣
华德福幼儿园的生日故事
适合不同年龄的童话和故事
亲子课中的手工
附录
什么是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教育资源
什么是人智学
人智学资源
华德福教育参考书籍
出版社资源
致谢
译者后记
作者介绍
芭芭拉·帕特森(Barbara Patterson),华德福教师。曾在美国加州的高低礼堂华德福学校(HighlandHall Waldorf School)担任过三年幼儿园教师,后在芝加哥的家中开办河滨公园儿童之家(River ParkChildren’s Garden)长达八年。从2000年开始在密歇根州罗切斯特希尔斯的奥克兰斯坦纳学校(OaklandSteinerSchool)做教育支持工作,并在密歇根州东南部的华德福学校教授成人课程。她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现在也是一位曾祖母了。
帕梅拉·布莱德(PamelaBradley),曾获得纽约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出版过诗集,做过很长时间的公共关系顾问和教师,也是芝加哥华德福学校年刊的合作编辑。协助芭芭拉完成此书。目前与丈夫和两个女儿住在芝加哥。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封面色彩明亮的书时,我立刻被那种充满童趣和希望的氛围吸引住了。我一直觉得,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几年里,我们大人能提供的支持和引导,就像是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基石一样重要。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带有那么一丝奇幻的色彩,让人不禁好奇,作者究竟是从怎样的独特视角来解读这个“从彩虹那边来”的奇妙旅程。我期待着能从中找到一些能让我心安的、具体的建议,毕竟面对一个零到七岁的生命,那种既兴奋又手足无措的感觉是每个新手父母都会有的。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如何理解孩子快速变化的需求、如何应对不同阶段的挑战,以及如何保持我们自身平静和愉悦的技巧。书里的排版看起来很友好,不是那种死板的理论说教,更像是一场与经验丰富的朋友的深入交谈,这一点非常吸引我,因为育儿过程中,最怕的就是被生硬的教条束缚住。
评分翻开内页,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叙事方式。作者似乎非常懂得现代父母的焦虑所在,他们没有把育儿描绘成一场必须完美的竞赛,反而强调了过程中的自我接纳和灵活变通。我尤其欣赏其中几处对于“倾听”的阐述,那种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日常互动中的那些被忽略的微小信号。我感觉这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僵硬的“操作手册”,而是提供了一套底层逻辑和一套观察世界的工具。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应对学步期孩子突发脾气的讨论,没有简单地归咎于孩子的“不听话”,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内心深处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这让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这种充满同理心的视角,让我觉得自己被理解了,也更有力量去理解我的孩子。
评分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语言风格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又带着一种沉静的智慧。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因为某句话而会心一笑,然后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深意。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育儿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成年人”的补充读物,因为养育孩子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我们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不经意的提醒,比如在日程安排如此紧凑的今天,如何为孩子创造出真正高质量的“无目的”玩耍时间,那种时间的流动感和无拘无束的状态,对于孩子的大脑发展至关重要,这提醒了我,有时候“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安排。这种对慢节奏生活的推崇,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似乎是跟着孩子成长的自然脉络一步步展开的。我注意到不同年龄段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但最棒的是,它总是在提供具体建议的同时,不断地回到“为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上去探讨。这种深度思考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在讨论到关于早期语言能力培养的部分,它并没有仅仅推荐一堆识字卡片或绘本列表,而是探讨了亲子对话的质量如何影响孩子的情感连接和认知架构,这才是真正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我感觉作者们非常尊重孩子的主体性,他们提供的策略总是倾向于建立一种基于信任和尊重的伙伴关系,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控制,这对我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有极大的帮助。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释然”与“赋能”。释然是因为它承认了育儿的复杂性和不完美性,让我不必总是在追求虚无缥缈的“完美父母”形象中耗费心力;赋能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和方法。尤其是一些关于如何处理亲子冲突的章节,提供了一套既坚定又不失温柔的沟通框架,这对我而言是及时的雨露。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更平和、更具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每天的小小进步和偶尔的退步。它就像一个可靠的向导,陪伴着我穿越这个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头七年,让我有信心去迎接“彩虹那边”更广阔的风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