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 农业标准编辑部 9787109187139

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 农业标准编辑部 978710918713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农业标准编辑部 著
图书标签:
  • 农业标准
  • 农机
  • 新中国农业
  • 行业标准
  • 第九辑
  • 农业机械
  • 标准规范
  • 农业技术
  • 农机分册
  • 9787109187139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87139
商品编码:2945731807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
作者 农业标准编辑部
定价 160.00元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 9787109187139
出版日期 2014-01-01
字数
页码 312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收录了作物加工机械、农机作业、农机修理和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农业行业标准34项。并在书后附有2012年发布的11个标准公告供参考。
  《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可供农业生产人员、标准管理干部和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目录
出版说明
NY/T 228-2012 天然橡胶初加工机械打包机
NY/T 261-2012 剑麻加工机械纤维压水机
NY/T 338-2012 天然橡胶初加工机械五合一压片机
NY/T 341-2012 剑麻加工机械制绳机
NY/T 342-2012 剑麻加工机械纺纱机
NY/T 381-2012 天然橡胶初加工机械压薄机
NY/T 2135-2012 蔬菜清洗机洗净度测试方法
NY/T 2139-2012 沼肥加工设备
NY/T 2144-2012 农机轮胎修理工
NY/T 2145-2012 设施农业装备操作工
NY 2187-2012 拖拉机号牌座设置技术要求
NY 2188-2012 联合收割机号牌座设置技术要求
NY 2189-2012 微耕机安全技术要求
NY/T 2190-201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名词术语
NY/T 2191-2012 水稻插秧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NY/T 2192-2012 水稻机插秧作业技术规范
NY/T 2193-2012 常温烟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2194-2012 农业机械田间行走道路技术规范
NY/T 2195-2012 饲料加工成套设备能耗限值
NY/T 2196-2012 手扶拖拉机修理质量
NY/T 2197-2012 农用柴油发动机修理质量
NY/T 2198-2012 微耕机修理质量
NY/T 2199-2012 油菜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
NY/T 2200-2012 活塞式挤奶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2201-2012 棉花收获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2202-2012 碾米成套设备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2203-2012 全混合日粮制备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2204-2012 花生收获机械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2205-2012 大棚卷帘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2206-2012 液压榨油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2207-2012 轮式拖拉机能效等级评价
NY/T 2208-2012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NY/T 2261-2012 木薯淀粉初加工机械碎解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2264-2012 木薯淀粉初加工机械 离心筛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72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72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7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78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78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86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86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86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87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87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12年第22号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 内容概述 《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是一部汇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行业相关标准的权威性工具书。本书由农业标准编辑部组织编纂,旨在系统梳理、整合并发布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机械领域制定的各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本书内容详实,覆盖了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检验、使用、维修、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关键环节,为农业机械行业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和法规依据。 核心内容解读 本分册的出版,标志着新中国农业机械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式进展。它不仅仅是一本标准的汇编,更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的缩影,反映了国家在不同时期,为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提升机械化水平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1. 农业机械分类与术语: 本书包含了对各类农业机械进行科学分类的标准,明确了不同机械的界定、性能特征及适用范围。同时,还提供了行业通用的专业术语和定义,有效解决了行业内因术语不统一而产生的沟通障碍,为技术交流、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和掌握整个农业机械体系至关重要。 2. 关键农业机械的设计与制造标准: 针对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植保机械、农用运输机械、灌溉设备等核心农业机械,本书详细规定了其设计、制造、材料选用、零部件精度、性能参数等方面的要求。这些标准严格遵循了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原则,旨在确保制造出的农业机械能够满足实际农业生产的严苛需求,并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例如,在拖拉机设计部分,可能涉及发动机功率、牵引力、转向性能、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具体指标。在收割机标准中,则会详细规定割台宽度、脱粒效率、损失率、振动与噪声限制等。 3. 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标准: 为了保证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本书对各类机械的检验方法、检测设备、验收标准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包括了出厂检验、型式检验、进场检验等不同层级的质量把关环节,确保了进入市场的每一台农业机械都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例如,针对农用播种机,可能规定了漏播率、重播率、播种深度一致性等关键检测指标。 4. 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护标准: 农业机械的有效使用和合理维护是发挥其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的关键。本书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提供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日常维护保养要求、故障排除指南以及配件更换规范。这部分内容对于广大农业生产者和农机操作人员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他们安全、高效地操作农机,并掌握基本的维护技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标准: 农业机械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本书专门设立章节,详细规定了农业机械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包括驾驶员的安全资质、作业场地安全、机械操作安全、防火防爆措施、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与使用等。这些标准旨在最大程度地预防农业机械事故的发生,保护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例如,关于拖拉机翻覆防护结构(ROPS)和座椅安全带的强制要求,可能就包含在此部分。 6. 农业机械的节能与环保标准: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本书也纳入了对农业机械在能源消耗、排放物控制、噪声污染等方面的标准。这部分内容推动了绿色农机的研发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例如,针对发动机的排放标准,可能参照了国家最新的环保法规。 7. 农机配套件及零配件标准: 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行离不开高质量的配套件和零配件。本书也包含了对各类农机重要零部件,如传动件、液压件、电气件、密封件等的材质、性能、尺寸精度、互换性等方面的标准。这有助于规范零配件市场,保证维修和保养的质量。 8. 农机作业服务与技术推广标准: 除了产品本身的标准,本书还可能涉及农机作业服务、维修网点建设、技术培训体系以及农机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规范,旨在构建一个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提升整体农业机械化水平。 价值与意义 《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的出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规范行业发展: 为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和维修等各环节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语言和行为准则,有效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提升产品质量与性能: 通过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性能的改进,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产需求的个性化和专业化要求。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强调并规范了农机安全操作和使用,显著降低了农机事故的发生率,为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促进农业现代化: 标准化的推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本分册的发布,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服务国家战略: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下,本分册所汇集的标准,是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关键技术支撑。 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走向国际市场,参照和执行国际标准,并推动我国标准与国际接轨,也变得日益重要。本书为国内外相关机构在技术交流、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依据。 读者对象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包括: 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质量控制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农业机械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检验等相关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 从事农业机械销售、维修、服务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经营者。 农场经营者、合作社管理者及农机使用者。 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 关注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机械化进程的研究者。 总之,《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是一部集权威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专业性著作,是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国农业机械行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必备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喜欢收藏具有时代印记和历史价值的文献的读者。当我得知有这样一本《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存在时,我的兴趣就被极大地激发了。这本书,在我看来,是新中国农业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侧面,它记录了中国在农业机械化道路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窥见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在农机制造领域所制定的基本规范和技术要求。我想看看,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中国的农业机械标准是如何确立的,它们是否体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技术理念和发展方向。我尤其对那些早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农机标准感到好奇,它们或许能揭示出新中国农业机械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而且,我也想了解,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农业技术的进步,这些标准是否也经历了更新和升级,是否更加注重效率、环保和智能化。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一部技术文献,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它将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来龙去脉。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研究者,我深知标准在推动一个行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这本书《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对我而言,是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的一个重要文本。我希望从书中能够梳理出中国农业机械行业标准体系的演进逻辑,以及这些标准如何与国家的农业政策、科技发展战略相辅相成。例如,我可以期待书中能够体现出不同时期,国家在农机研发上的重点投入方向,以及相应的标准制定所起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体现中国农业特色和国情的标准,它们是否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土壤条件以及劳动力结构等因素。此外,我也想了解,这些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学界、产业界和政府之间的有效互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对我来说,它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如何通过标准化战略,构建和完善其农业机械产业体系的案例研究。它将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农业机械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位置和发展潜力。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乡村文化和技术发展抱有深深好奇心的普通读者。偶然间在书店瞥见这本《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它的标题就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专业的力量。我常常思考,我们今天能够看到中国农业机械的繁荣景象,背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积累和规范。这本书,我想一定能为我解答许多疑问。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最基础、最核心的农机标准。比如,关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宗农机具的安全标准、性能指标,以及它们在设计上的基本要求。我很好奇,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标准是如何确立的?它们是否受到了当时国际技术的影响?又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基本需求?我希望能从中看到中国农业机械技术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轨迹。而且,我也想了解,在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农机相关的环保标准和节能标准,在新中国农业标准体系中占据怎样的位置。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行业规范的汇编,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农民如何用科技武装自己,逐步实现从“靠天吃饭”到“人定胜天”的奋斗史诗。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一眼就能看出是那种务实、厚重的工具书。泛黄的纸张和略显粗糙的印刷,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翻阅的专业技术书籍,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对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历史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农机研发和推广方面所做的努力。这本书的标题——“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立刻吸引了我,让我联想到这是一份集大成式的文献,收录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农机标准,对于研究农业机械的演变、技术进步的脉络,以及国家政策对农机行业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年代的农业生产对机械的需求是如何变化的,以及这些需求又如何驱动了农机技术的更新迭代。我尤其期待能够看到一些关于早期拖拉机、收割机等基础农机具的标准,它们承载着新中国农业机械化起步的艰辛与辉煌。同时,我也想看看随着时代发展,对于精细农业、智能农机等方面的标准是否有所体现,这有助于勾勒出中国农业机械化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过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标准汇编,在我看来,它更是一部新中国农业机械发展史的缩影,记录着中国农民摆脱落后生产方式、走向现代化的足迹。

评分

最近偶然翻阅到这本《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九辑:农机分册》,虽然我并非直接从事农业机械行业,但作为一个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变迁的读者,我对这类能够反映国家宏观战略和具体实施层面的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覆盖面,让我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丰富信息量。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这些“标准”是如何在实践中被制定、推行和执行的,它们又对中国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使用以及安全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具体影响。例如,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对于农机性能、可靠性、能耗等方面的要求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农业发展目标和技术水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或者解读,帮助我理解这些标准的“生命力”——它们如何从纸面上的文字,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实际生产力。另外,我也对不同种类农机(如耕作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等)在标准上的侧重点有所好奇,这或许能揭示出中国农业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环节的重视程度。总之,这本书对我而言,是理解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维度的窗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