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1)9787109234666 中国农业出版社 李冬梅,唐浩,

中国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1)9787109234666 中国农业出版社 李冬梅,唐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冬梅,唐浩,孙连发 著
图书标签:
  • 大豆
  • SSR
  • 分子标记
  • 品种鉴定
  • 遗传多样性
  • 指纹图谱
  • 中国大豆
  • 作物育种
  • 农业科技
  • 李冬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34666
商品编码:2943198150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1)
作者 李冬梅,唐浩,孙连发
定价 80.00元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 9787109234666
出版日期 2018-01-01
字数
页码 198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中国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1)》共分两部分内容。部分提供了国家种质资源库中用于新品种保护的165份大豆品种的SSR指纹图谱;第二部分给出了与指纹图谱制作相关的品种数据信息、引物信息、所使用的荧光引物组合、品种信息来源及保藏编号、获得SSR数据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及方法。
  《中国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1)》内容可作为筛选近似品种使用,为各级种子管理与监督部门以及作物育种家、作物种质资源的科研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也可为SSR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其他类似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技术指导。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部分 165份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
科龙188
蒙1001
蒙1101
蒙1102
皖豆31
皖豆33
皖豆34
皖豆35
皖宿2156
皖宿5717
益科豆112
保豆3号
冀豆22
北农106
北农107
北农108
中黄66
中黄68
中黄688
中黄70
中黄74
中黄75
濮豆857
濮豆955
商豆14号
辛豆12
永育1号
郑7051
郑滑1号
周豆23号
北豆28
北豆40
北豆42
北豆51
北豆52
北豆53
北豆54
北豆56
北豆57
北兴1号
北兴2号
登科5号
登科7号
登科8号
东农3399
东农51
东农53
东农56
东农59
东农60
东农豆251
东农豆252
东农豆253
东生5号
东生6号
东生7号
广兴黑大豆1号
合农63
黑河44
黑河50
黑河51
黑科56号
黑农57
黑农58
黑农69
金源1号
金源55号
垦保1号
垦保2号
垦保小粒豆1号
垦豆25
垦豆31
垦豆33
垦豆34
垦豆35
垦豆36
垦豆37
垦豆38
垦豆39
龙达1号
龙豆4号
龙豆5号
龙黄1号
龙黄2号
龙垦332
龙垦335
牡602
牡豆8号
穆选1号
嫩奥1号
嫩奥2号
嫩奥4号
嫩奥5号
农菁豆1号
农菁豆2号
绥农23
绥农24
绥农25
绥农26
绥农32
绥农33
绥农34
绥农35
绥农36
绥农37
绥农38
绥农39
绥无腥豆2号
五豆188
先农1号
长密豆30号
长农26
长农27号
吉大豆3号
吉恢100号
吉农17
吉农28
吉农31
吉育35
吉育99
九农22号
牡试401
南农99-10
苏豆7号
徐豆20
徐豆21
铁豆36号
铁豆37号
铁豆39号
赤豆三号
蒙豆37号
SFy0803
SFY1008
苍黑一号
菏豆13
菏豆21号
菏豆22号
菏豆23号
键达1号
临豆10号
南圣001
南圣105
南圣210
南圣222
南圣270
南圣439
齐黄30
山宁17
圣豆14
濉科12
濉科15
潍豆8号
院丰1148
交大02-89
贡秋豆4号
华严0926
华严0955
华严286号
华严2号
华严3号
华严94号
衢鲜3号
浙鲜豆8号
滋身源1号
滋身源2号

第二部分 指纹数据表及实验相关信息
165份大豆品种信息
40对SSR引物名称及系列
165份大豆品种指纹数据
Panel组合信息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方法
索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为您准备的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该简介力求详尽,不涉及您提供的具体图书内容,并且语言风格自然流畅。 书名:现代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与应用前沿 作者:王建国 教授 领衔 多学科专家团队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80-3215-9 --- 内容简介 《现代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与应用前沿》一书,是对当前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特别是作物改良与遗传改良核心技术的系统性梳理与深度剖析。本书旨在为农业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种业企业研发人员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平台和理论参考。全书聚焦于二十一世纪以来,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与传统育种学深度融合所催生的革命性进展,着重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分子工具,高效、精准地创制出具有更高产量潜力、更强抗逆性、更优品质的新型作物品种。 全书共分为七个核心篇章,超过五十万字的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尖端技术的完整链条。 第一篇: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标记技术基础 本篇是全书的理论基石。首先详细回顾了经典遗传学向分子遗传学转变的历程,重点阐述了不同作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测序技术的发展(从Sanger测序到第三代、第四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对育种的战略意义。随后,深入剖析了各类分子标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RFLP、RAPD、AFLP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特别辟出一章,详细讲解了微卫星标记(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的原理、设计与高效筛选策略,强调了SNP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的核心地位。本章还介绍了利用这些标记进行亲缘关系鉴定、种质资源评价和遗传图构建的实际操作流程与案例分析。 第二篇:数量性状遗传与基因定位 育种的终极目标往往是改良数量性状,如产量、株高、成熟期等。本篇集中探讨如何利用现代统计遗传学方法,结合分子标记数据,对这些复杂数量性状进行遗传解析。详细介绍了传统的QTL(数量性状位点)定位方法,如一维和二维QTL定位模型,以及它们在田间试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先进的基因定位技术,包括基于高密度SNP芯片的GWAS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多个重要农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产量相关QTL的实例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影响关键农艺性状的基因区间,为后续的精准育种奠定基础。 第三篇:基因组选择(GS)与预测育种 基因组选择被誉为现代育种的“工业革命”。本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GS的理论模型,包括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估值)的改进模型、贝叶斯方法以及深度学习在预测模型构建中的应用潜力。详细阐述了建立高精度预测模型的关键步骤,包括参考群体的构建、基因型数据质量控制、关联信息提取以及预测性能的评估标准(如准确率、预测相关系数)。书中提供了详细的案例研究,演示如何通过GS技术,大幅缩短水稻、棉花等长世代作物的育种周期,实现“少一代,多收获”的育种目标。 第四篇: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改良中的突破 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最受瞩目的前沿技术之一。本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CRISPR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从I型到V型等不同系统的技术演进。重点关注了其在作物功能基因验证、启动子和增强子改造、以及精确修复靶向基因方面的应用。书中特别探讨了非经典的应用,如靶向细胞器基因组的编辑、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导等。此外,还对基因编辑作物的监管、伦理及商业化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展望。 第五篇:转基因技术与合成生物学在育种中的集成 尽管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猛,传统的转基因技术(GM)在抗虫、抗除草剂等性状的快速导入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篇系统回顾了农杆菌介导转化、基因枪法等经典转化技术,并着重介绍了高效、高频的“无孔”转化体系。更重要的是,本章将重点介绍合成生物学思维如何指导分子育种:如何通过设计新的代谢通路、构建模块化的元件库,来实现对作物次生代谢产物、营养品质(如维生素、脂肪酸组成)的精准重构,从而创造出具有特定健康功能的新型食品和饲料作物。 第六篇:表观遗传学与环境互作的调控 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终表现,是基因型、环境和它们之间互作(G×E)的共同结果。本篇将表观遗传学的最新发现引入育种领域。详细介绍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如miRNA、lncRNA)在调控作物发育、胁迫响应和作物“记忆”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如何通过分子手段靶向调控这些表观遗传标记,以期获得对环境变化(如干旱、高温、盐碱)具有更稳定表现的“环境适应型”品种。 第七篇:种业信息化与大数据管理 现代分子育种是一个数据密集型领域。本篇聚焦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和分析庞大的育种数据。内容涵盖了育种数据库的设计规范(如IAIS/IBPGR标准)、高通量表型组学(HTP)数据的获取、处理与标准化。重点介绍了云平台在多中心试验数据汇集、基因组数据的存储与共享中的应用,以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在预测育种模型优化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为构建智能化、精准化的“智慧育种”体系提供了技术路线图。 总结与展望 本书汇集了来自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专家智慧,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深度,更注重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可操作的育种策略。全书图表丰富,注释详尽,是理解并掌握现代作物分子育种核心技术的权威参考书。它预示着,通过集成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与自动化技术,作物改良正迈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效与精准的新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中国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一幅宏大的科学画卷。SSR,这三个字母代表着一种强大而精确的分子标记技术,而“指纹图谱”则形象地勾勒出对不同大豆品种进行遗传信息“身份识别”的宏伟目标。我设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图谱汇编,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大豆遗传多样性与育种策略的深刻剖析。它可能详尽地记录了不同地域、不同利用方向的大豆品种的SSR位点信息,揭示了它们的亲缘关系、遗传差异,甚至可能指向一些关键的育种性状基因。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克服海量数据的处理和整合的难关,又是如何确保图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这本书的价值,我想远远超出了学术范畴,它更像是一份宝贵的“基因地图”,为未来的大豆育种者指明方向,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进行品种选育、杂种优势利用,甚至可能为发掘和保护中国本土的优良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中国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1)》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是一本硬核的学术著作!”SSR,一个我熟悉的分子标记技术,它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指纹图谱”,则将这种技术应用具象化,指向对中国大豆品种进行精确的遗传标识。我无法想象,要完成这样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多么扎实的专业知识、多么精密的实验操作和多么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将是极其详实的,它可能包含了大量的SSR位点数据、图谱绘制方法、以及对这些图谱的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指南,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大豆遗传资源基因层面的“全景图”。我想,这本书的读者群体应该非常专业,比如从事育种研究的科学家、农业院校的研究生,甚至是对分子标记技术有深入了解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它将为他们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用于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构建更高效的育种体系。

评分

“中国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科学的魅力和探索的欲望。SSR技术,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分子标记手段,在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品种鉴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将其应用于中国大豆这一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物,更是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极为丰富,它可能详细阐述了SSR标记的原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SSR引物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大豆品种的SSR指纹信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基因序列的罗列,更可能包含着对这些指纹信息背后所蕴含的遗传背景、地理分布规律、育种历史等深层信息的解读。作为一名对农业科技发展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打开我认识中国大豆遗传资源的新视角,了解科学家们如何运用先进的分子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评分

《中国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它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实用价值的书。SSR标记,听起来就很高大上,但它背后的科学原理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通俗易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解释SSR技术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为什么它在大豆品种鉴定和育种方面如此有效。而“指纹图谱”这个词,则让我联想到像人类的指纹一样,每个大豆品种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遗传“签名”。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展示多少中国大豆品种的指纹信息?这些信息又是如何被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我猜想,这背后一定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可能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对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成就的认识和学习。它或许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一些品种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色,又或者,为我提供一个了解不同大豆品种的独特遗传特征的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中国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光是听着就觉得是一部厚重、严谨的学术著作。我一直对农业育种领域充满好奇,特别是像大豆这样重要的经济作物,它的遗传改良更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福祉。我想这本书一定汇集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先进的分析技术,能让读者深入了解不同大豆品种的基因特征,为育种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想象一下,通过SSR标记,就能精确地辨识出每一个大豆品种的“身份证”,这简直是基因层面的“人脸识别”啊!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有分量,李冬梅老师和唐浩老师,都是我非常敬佩的农业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虽然我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但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丝毫不减,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给像我这样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前沿科研的绝佳机会。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SSR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构建起这样一套庞大的指纹图谱,这些对于理解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