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定价:22.0元
作者:王海峰 杜军茹 王群英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31
ISBN:9787511620590
字数:175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在简要介绍外小麦生产形势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选育小麦品种的原则方法及目前推广的主要品种、小麦规范化播种与管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小麦收获与贮藏等内容。为了让培训人员在生产上使用方便,还附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常用有机肥的氮、磷、钾含量、主要化学除草剂及其施用方法、几种小麦常用农药与生长调节剂等。在优良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等内容的编写方面,立足于北方区域的生产实际,突出区域性和时效性,力求实用和可操作。本书适合作为农民培训教材用书或作为农户组织生产时的参考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王海峰,男,41岁,中员,高级农艺师,现任安阳市农干校副校长。一、个人主要经历 1、 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在河南农大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简称土化专业)读本科,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学士学位。 2、 1991年11月至1994年12月在安阳市农林畜牧局土肥站工作,任助理农艺师。 3、 1995年1月至1996年底在汤阴县菜园镇挂职锻炼两年,任镇长助理。 4、 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安阳市农业局土肥站工作,任副站长,农艺师。期间2002年3月始在滑县四间房乡李南呼村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一年,任驻村队队长。 2002年底至今,在安阳市农干校工作,高级农艺师,任副校长。
文摘
序言
我作为一个在小麦育种和栽培研究领域工作了近二十年的研究人员,对《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这本书的评价,可以用“惊喜”和“认可”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涵盖了当前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最新技术和理念。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基因与环境互作的深入探讨,以及如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来辅助选育具有高产潜力且抗逆性强的品种,这一点非常前沿,也符合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在栽培技术方面,作者对不同生育期小麦的生理生化反应有着深刻的理解,并据此提出了精细化的管理策略。例如,在氮肥运筹方面,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以及品种特性,在不同生育阶段进行精准施肥,这对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我个人也非常认同书中关于减少化学投入、发展生态农业的理念,书中关于生物农药、诱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来增强小麦自身的抗病虫能力,都为绿色生产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此外,书中还涉及了智能化农业的概念,例如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进行精准管理,虽然这些技术在一些地区可能还没有完全普及,但其提出的方向是正确的,也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理论体系完整,而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实践的技术,对于提升我国小麦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拿到《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这本书,我抱着学习的态度翻阅了一下,结果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更加丰富和实用。我一直觉得,虽然现在农业技术进步很快,但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栽培技术,仍然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这本书就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从最基础的小麦生长规律讲起,逐步深入到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小麦病虫害的详细介绍,不仅仅是列出病虫害的名称和危害,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多种防治方法,并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这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防治策略。比如,书中对于蚜虫和白粉病的防治,就提到了多种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措施,这些方法不仅环保,而且成本也相对较低,对于我们普通农户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另外,关于小麦的田间管理,书中也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指导,比如如何进行合理的间苗、定苗,如何进行蹲苗控旺,如何根据土壤情况调整施肥量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细节,却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小麦品质提升的一些建议,比如如何通过科学的灌溉和施肥来提高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这让我意识到,不仅要产量,更要注重小麦的品质,这样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收益。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本全面的小麦种植百科全书,内容详实,通俗易懂,对于想要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农民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好书。
评分作为一名在农业科研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阅尽各种技术书籍,不得不说,《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这本书在众多同类著作中,展现出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准和实践价值。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技术要点,而是深入地剖析了小麦生长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生物学原理和生态学机制。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优质高产”动态平衡的解读,这远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涉及品种选择、土壤改良、养分管理、水分调控、病虫草害防治以及病害预警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优化组合。书中对这些环节的论述,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例如,在品种选择部分,作者并没有止步于介绍现有优良品种,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品种在抗逆性、营养价值、加工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并提供了依据不同区域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搭配的策略,这对于区域性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书中对于病虫害防治的论述,也摆脱了陈旧的单一防治模式,而是提倡综合防治,强调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同作用,并结合了现代化的监测技术,例如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等,这些内容都显示出其前瞻性和先进性。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不仅能指导一线生产,对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和参考资料。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实践案例,必将对我国小麦产业的升级换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分读完《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种小麦有这么多讲究,以前总以为只要把种子撒下去,浇点水,施点肥就能收成,现在看来,这简直是对土地和技术的极大浪费。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很独特,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技术手册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方式,把复杂的技术原理讲得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它们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比如说,书中关于土壤改良的部分,不仅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改良土壤,还具体介绍了如何通过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加有机质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土壤肥力和结构,并且还配有不同土壤类型的改良建议,这对我这样的农村家庭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还有关于水分管理的部分,以前我总是凭感觉来浇水,这本书则详细讲解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以及如何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来科学灌溉,这让我明白,过犹不及,精准的水分管理才是高产的关键。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章节,这让我非常欣喜,因为我一直希望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更健康的小麦。书中介绍的那些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都非常实用,而且成本不高,我相信通过学习这些技术,我家的麦田一定能变得更加健康,产量和品质都能得到提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农业技术的力量,也让我对未来的农业生产充满了期待。
评分刚拿到这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虽然书名听起来很专业,但实际翻阅起来,却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更容易理解,而且内容详实,信息量巨大。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户,家里种了几亩地的小麦,每年都希望能收成更好一些,但总感觉有些不得法,遇到病虫害或者极端天气的时候尤其心慌。这本书就像一本及时的“救星”,里面关于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小麦种植建议,感觉特别接地气。特别是对于我关心的“优质高产”这两个字,书中不仅讲解了如何提高产量,还对如何提升小麦的品质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我一直觉得,产量高了,但品质不行,卖不上好价钱,那也挺可惜的。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比如关于施肥的科学配比、灌溉的时机和水量控制,甚至连如何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都有很详细的介绍。我还在里面看到了关于绿色种植的一些理念,这让我意识到,不仅要产量,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健康的土壤。这本书的语言虽然是专业的,但配图很多,而且很多步骤都讲得很细致,即使是像我这样没有太多理论基础的人,也能看懂并尝试去实践。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部分,希望能学到一些不用农药或者少用农药的方法,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让我对小麦的种植有了更系统、更科学的认识,充满了实践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