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极拳研究
定价:12.00元
售价:10.0元
作者:唐豪,顾留磬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02-01
ISBN:9787500907749
字数: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太极拳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健身拳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太极拳家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方法,大大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但由于在解放前,武术界门户之见很深,保守之风较重,这些拳论大部分散见于各种书中,大都言简意赅,初学者不易理解;有些甚至是代代抄传,没有著书问世。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国党和人民的关怀、提倡,以及广大群众的热情参加,太极拳这一宝贵遗产得到了发扬和推广,并相继出书介绍各派太极拳,对增强人民体质起了良好的作用。为了能比较系统地整理和继承已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以便进一步挖掘这一遗产,我从1961年夏起,受人民体育出版社之托,开始了《太极拳研究》的编写工作。
唐豪同志生前研究武术多年,因此把他的关于太极拳古拳谱的一部分考释遗著也纳入本书发表。
《太极拳研究》目的是参考各家著作,系统地、综合地阐述太极拳理论。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但限于我个人体验不深,水平和精力有限,故在编写中时继时续,有些技术虽然心中了了,但苦于不能达之于文字,几经修改,阐发粗疏之处,仍难避免,谨俟读者指正。
目录
章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一、太极拳的起源
二、近百年来太极拳的演变
第二章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姿势的要求
一、头部
二、上肢部
三、躯干部
四、下肢部
五、关节
第三章 太极拳整体动作中的要求
一、心静用意
二、身法中正
三、内外放松
四、姿势正确 举动轻缓
五、由内及外 动作弧形
六、连贯圆活 对称协调
七、分清虚实 稳定重心
八、轻沉兼备 刚柔内含
九、开合虚实 呼吸自然
第四章 太极拳的呼吸
廉让堂本《太极拳谱》
其他拳论
古典太极拳论作者小传
一、明 陈王廷传¨
二、清王宗岳传
三、清 武禹襄传
四、清 李亦畲传
五、郝为真传
六、陈鑫传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接触过不少关于传统武术的书籍,很多要么是过于晦涩难懂,充斥着生僻的术语和理论,要么就是过于流于表面,只是一些简单的动作分解图。然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简直是打通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老师,他不是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循循善诱地“引导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谈及“虚领顶劲”这个概念时,书中没有陷入无休止的解剖学分析,而是用了一系列非常生活化、甚至带有一点哲学思辨的比喻,将原本抽象的身体感觉具体化了。这种叙事策略非常高明,它照顾到了初学者的困惑,同时也满足了资深习练者对深层原理的探究欲。读完某个章节后,我立刻站起来尝试体会书中所描述的感觉,那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是其他许多教材无法给予的。它更像是一次精神层面的洗礼,而非简单的招式学习手册,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太极哲学和内家功夫的认知深度。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面采用了那种传统的水墨晕染风格,色调沉稳又不失灵动,让人瞬间联想到太极拳那种刚柔并济的意境。纸张的质地摸上去非常舒服,一看就知道是出版社在细节上用心了。我尤其欣赏那种留白的处理,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书名的古朴和力量感。翻开内页,字体的选择也颇为讲究,楷体和行书的穿插使用,不仅增强了阅读的韵律感,更让人感觉像是在阅读一本流传已久的手稿,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极致追求,在如今这个电子书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种享受,让人对书中所蕴含的智慧更加肃然起敬。不得不说,对于我这种对手感和视觉体验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光是捧着这本书,就已经获得了一种无形的精神慰藉,对即将开始的研习也充满了更强的期待。
评分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意”与“气”的阐述,它完全打破了我以往对这些玄乎概念的刻板印象。过去,总觉得这些描述过于飘渺,难以捉摸,但在书中,作者用一系列清晰的逻辑链条,将内在的意念活动与外在的身体运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可观察、可体会的内在规律。例如,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特定的呼吸节奏来引导“气沉丹田”的过程,这种操作指南精确到了呼吸的深度、频率以及身体的微调,让“练气”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达成的具体状态。我尝试按照文中的指导进行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确实感受到了身体内部能量流动的细微变化,这种可验证的反馈极大地增强了我持续练习的信心和动力。这本书成功地将传统武术中的神秘感,用一种近乎科学的、系统化的方式进行了转化和呈现,非常适合追求实效的现代习练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极具匠心,它采取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而不是线性的堆砌知识点。开篇的理论基础奠定得非常稳固,像是一个坚实的地基;随后进入到具体的功法详解时,作者又非常注重“内功心法”与“外形手法”的同步阐述,两者互相印证,绝不偏废任何一方。更绝妙的是,在全书的后半部分,内容开始转向实战应用和养生层面的探讨,这使得之前学习的全部内容有了一个落脚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这种编排方式,让读者在感到知识量递增的同时,却又不会产生强烈的压迫感,仿佛是顺着一条设计精良的河流在缓缓前行,最终到达了广阔的湖泊。这种整体的阅读体验,体现了编撰者对习武者成长曲线的深刻理解,它不只是教你“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你“如何持续地进步”,非常具有指导长远规划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在历史脉络的梳理上做得非常扎实,绝非信手拈来的片段拼凑。阅读时我明显能感受到作者在文献考证上的严谨态度。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几位太极拳名家的生平,而是将太极拳的起源、发展,乃至不同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描绘成一幅清晰而宏大的历史画卷。特别是在讨论拳理的演变过程中,作者巧妙地引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潮作为参照系,使得太极拳的“道”与“术”的结合显得更加自然和合理。这让我意识到,太极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中的产物。对于我这种对武术背后的文化意涵非常感兴趣的人来说,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解析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它解答了我长期以来的一个疑惑:为何太极拳能流传数百年而不衰?答案显然藏在它与时代精神的共振之中,而这本书正是揭示这一过程的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