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揽/曾国藩全集 曾国藩 9787202111833

要揽/曾国藩全集 曾国藩 978720211183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国藩 著
图书标签:
  • 曾国藩
  • 晚清史
  • 清史
  • 名人传记
  • 政治人物
  • 思想家
  • 文学
  • 历史
  • 传记
  • 要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111833
商品编码:2940201399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要揽/曾国藩全集
作者 曾国藩
定价 49.00元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02111833
出版日期 2016-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要揽》包括功业、事略和年谱三个部分,全方位展示了曾国藩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目录

功业


上谕一
上谕二
上谕三
谕赐祭文一
谕赐祭文二
谕赐入祀贤良祠祭文
御制碑文
国史本传
江苏巡抚查明事迹疏
安徽巡抚请建祠疏
湖广总督请建祠疏
江西巡抚请建祠疏
直隶总督请建祠天津疏
直隶总督请建祠保定疏
神道碑
墓志铭


事略


卷一
耕读传家
道光二十三年至道光三十年
咸丰元年
咸丰二年
咸丰三年
咸丰四年
咸丰五年
咸丰六年
卷二
咸丰七年
咸丰八年
咸丰九年
咸丰十年
咸丰十一年
同治元年
卷三
同治二年
同治三年
卷四
同治四年
同治五年
同治六年
同治七年
同治八年
同治九年
同治十年
同治十一年


年谱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以书生身份而克平乱世,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数,而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对天津教案的处置不力。这一切使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也使他成为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国潘全集》由曾国藩的35位门人编校而成,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包括奏稿、批牍、书札、文集、诗集、日记、杂著、十八家诗钞、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求阙斋读书录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实践,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编辑者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于后世。


   文摘

   序言

《智勇双全:乱世中的擎天之柱》 在风云变幻、乾坤倒转的晚清,有一位名叫曾国藩的文人,却凭借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深厚的儒家修养,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他以一介书生之身,在内忧外患的乱世中,力挽狂澜,平定太平天国,重塑了大清王朝的脊梁,被誉为“中兴名臣”。 一、 文弱书生,胸怀韬略: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和勤奋。在那个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的时代,他刻苦攻读,屡试不第,却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求。他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深植内心。然而,与许多沉溺于故纸堆的文人不同,曾国藩在治学之余,也密切关注时事,对国家民族的命运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声势浩大,直逼京畿,大清江山岌岌可危。此时的曾国藩,虽然只是朝廷中的一名小官,却已敏锐地意识到,单凭八旗绿营的腐朽力量,已无法抵挡汹涌的起义浪潮。他深知,必须依靠汉族士绅的力量,组织一支新的军队,才能挽救危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奏请组建湘军,这支由他一手创建的军队,日后成为了平定天下、挽救大清的关键力量。 二、 湘军崛起,砥砺前行: 组建湘军并非易事。当时,曾国藩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和质疑。许多人认为,书生治军是痴人说梦,而依靠地方力量组建军队,更是对中央权威的挑战。然而,曾国藩凭借其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说服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将一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带入了战场。 湘军的组建和发展,是曾国藩军事生涯的开端。他以身作则,亲临一线,与士兵同甘共苦。他注重军队的训练和管理,强调“整齐划一,不令而行”。他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战术,并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他深知,军事胜利的背后,是艰苦卓绝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 在与太平天国的殊死搏斗中,湘军经历了无数次惨烈的战役。曾国藩本人也曾屡遭败绩,甚至有过投水自尽的念头。然而,每一次的挫折,都让他变得更加坚韧。他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反思,最终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方法。他善于运用“围困”、“消耗”等战略,逐渐瓦解了太平天国的攻势。 三、 战略大师,攻城拔寨: 曾国藩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其战略部署上,更体现在其具体的战役指挥中。他最令人称道的战役,莫过于对安庆和南京的围攻。 安庆,作为太平天国的军事重镇,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曾国藩深知,攻克安庆,便能断绝太平天国与外部的联系,为其后续的战略奠定基础。他采取了“围困粮道,逐层推进”的策略,耗时一年多,最终将这座坚固的城池攻陷。 而南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其陷落意味着整个起义的终结。曾国藩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攻克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市。他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派遣水陆大军,采取了“分进合击,内外夹攻”的战术。最终,在1864年,湘军攻破南京,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在军事上的胜利,并非仅仅依靠兵力优势,更重要的是他精湛的战略战术,以及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深知,战争不仅仅是兵刃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较量。他善于瓦解敌人的斗志,利用内部矛盾,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四、 政治家风范,维系统治: 曾国藩的贡献,绝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他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稳定国内局势,并为大清王朝的延续做出贡献。他深知,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政治手段,来巩固统治,并推动改革。 在政治上,曾国藩奉行“持重”、“守成”的原则。他反对激进的改革,认为任何改革都必须循序渐进,在不触动根本的情况下,逐步进行。他主张“就旧以救弊”,在保持传统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他积极推行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他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化企业,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他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抵御外国侵略,并实现国家的富强。 在个人修养方面,曾国藩更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为人谦逊谨慎,办事勤勉踏实。他一生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不断反思和自我批评。他奉行“恒心”的原则,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 五、 复杂人格,历史印记: 曾国藩的一生,无疑是功勋卓著的。他以一介书生,却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重要的国家栋梁。他平定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并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曾国藩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有儒家士大夫的忠君爱国,也有其个人的功名利禄。他既是民族英雄,也曾被后人批评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对他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也正是这种复杂性,使得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人物。 《智勇双全:乱世中的擎天之柱》这本书,将带您走进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们不仅会回顾他辉煌的军事成就,更会深入探讨他卓越的政治智慧、深厚的儒家修养,以及他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所做出的艰难抉择。这本书,将为您呈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曾国藩,让您领略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在乱世中,如何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二段 翻开这本书,首先被吸引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文人气息,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沉静而坚韧的力量。它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说教,所有的道理都是在具体的事件和人物命运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场景、对话,往往蕴含着决定历史走向的深层逻辑。比如,书中对某个重要决策前夕的内心描写,那种内敛的、克制的表达方式,比任何激烈的言辞都更具穿透力。这本书读起来需要耐心,它不像快餐文化那样即时满足,它的回味是悠长的。每读完一节,我都会习惯性地停下来,在脑海中构建自己的理解框架,去对照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境遇。这种主动的思考过程,是阅读带来的最大乐趣,它把“被动接受信息”升华为“主动构建认知”,实在是难得的体验。

评分

第四段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颇具匠心,墨香中带着一丝古朴的气韵,拿在手里就让人感到一种庄重感。内容上,它成功地做到了“古为今用”的典范。它没有将历史人物神化或妖魔化,而是将其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客观的剖析。书中对于“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尤其令我受益匪浅。在面对快速迭代的现代社会时,我们常常焦虑于如何抓住每一个新风口,而这本书却提醒我们,有些核心的、关乎立身之本的原则是亘古不变的。它像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我们在追求效率和速度时,是否遗失了内心的定力与长远的目标。这种对“慢哲学”的温柔提醒,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

第三段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低,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对复杂人际关系的理解力。但一旦你跨过了初期的那道坎,后面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精心打磨的迷宫,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如何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个体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你既能看到庙堂之上的风云际量,也能窥见案牍之下的隐忍与布局。这种全景式的展现,让人对那个时代的理解不再是扁平化的,而是立体的、有层次的。书中对“担当”二字的诠释,更是直击人心,它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而是通过一系列真实的困境与抉择,展现了何为真正的责任与担当,那种沉甸甸的重量,读完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甚至会反思自己在面对压力时的反应模式。

评分

第五段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起承转合之间,节奏的把握拿捏得炉火纯青。它并非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充满了精心设计的叙事张力。阅读时,我常常会被作者那种对复杂局面的清晰梳理能力所折服。面对纷繁芜杂的线索和多方势力的角力,作者总能抽丝剥茧,将核心矛盾提炼出来,让读者能清晰地把握脉络。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阐述治理方略时,没有陷入教条主义的窠臼,而是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智慧,那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寻求平衡的艺术,才是真正的大家手笔。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被拓宽了,看待问题不再只是非黑即白,而是开始接受世界的复杂性和灰色地带,这是一种心智上的巨大提升。

评分

第一段 这本书,简直是时代的洪流里的一朵奇葩,它不像那些教你如何快速成功的指南那样空洞无物,反而像一坛陈年的老酒,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醇厚。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力,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仿佛能透过历史的烟尘,直抵人心最深处的幽微之处。读起来,你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到那些风云变幻的年代,去感受那些人物在抉择关头的挣扎与权衡。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在感叹世事无常的同时,也对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能动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文字的张力十足,叙事流畅却又不失严谨,每一章的推进都像是精心布局的棋局,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一个让你重新审视自身处境的参照系。它不只是在讲述过去,更是在默默地叩问未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