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译 者: | |||||||
|
“养个男孩太闹心了,他们坐不住,不听话,争强好胜,经常犯错,爱磨蹭,爱偷懒,动不动就出手打人,喜欢看漫画、看电视、玩游戏……” 家有男孩的爸妈,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小棉袄”文静乖巧、懂事听话,一想到自家那个“熊孩子”身上的种种“问题”就常常头疼不已。男孩,真的就那么难养吗? 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结合自己养育儿子的亲身经历和多年来积累的数千个咨询案例,从国内外养育男孩的理论和实践中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男孩家长践行的体系和方法。本书从一个个典型的养育男孩的难题入手,深入分析每个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终给出一系列的原则性建议和操作性很强的解决方案,包括亲子活动、亲子游戏等。看完本书,读者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既减轻自身的养育焦虑,也能帮助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养个男孩太闹心了,他们坐不住,不听话,争强好胜,经常犯错,爱磨蹭,爱偷懒,动不动就出手打人,喜欢看漫画、看电视、玩游戏……” 家有男孩的爸妈,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小棉袄”文静乖巧、懂事听话,一想到自家那个“熊孩子”身上的种种“问题”就常常头疼不已。男孩,真的就那么难养吗? 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结合自己养育儿子的亲身经历和多年来积累的数千个咨询案例,从国内外养育男孩的理论和实践中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男孩家长践行的体系和方法。本书从一个个典型的养育男孩的难题入手,深入分析每个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终给出一系列的原则性建议和操作性很强的解决方案,包括亲子活动、亲子游戏等。看完本书,读者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既减轻自身的养育焦虑,也能帮助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书名:谁说男孩不好养
定价:49元
作译者:付小平
出版时间:2018-04
千字数:250
版次:01-01
页数:284
开本:16开
ISBN :9787121338656
PART I 请把我当男孩养
男孩就是男孩,与女孩有着天然的不同。他们坐不住,冲动好斗,事事喜欢争一;但他们也拥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这就需要我们顺应男孩的身心发展规律,真正认识他们作为男孩的一面,选择适合男孩的教养方式。
坐不住,不是我的错!
当我怒不可遏时,别动不动就拦我!
我也有哭的权利!
我就喜欢争强好胜!
请鼓励我胆大!
我是天生的“ 科学家”!
我需要通过身体进行学习!
请呵护我的天马行空!
我有很强的空间感!
PART II 我比女孩更难养
“男孩比女孩更难养”,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作为男孩父母,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他们不听话,性子急,自控力差,爱磨蹭,爱偷懒,爱玩电子产品,不喜欢阅读……这些都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其实,男孩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问题就是一次机会,只要父母用心了解和观察自己的儿子,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男孩真的不难养!
我是妈妈的“ 小情人”!
喜欢一个人“ 战斗”!
不想做个“ 听话”的乖孩子!
总是等不及!
真的不喜欢规则!
就爱磨蹭,催我也没用!
一次只做一件事,“ 非诚勿扰”!
喜欢偷懒,请你“ 认真”对待!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真的能做到?
电子产品,可是我的爱!
我“ 金口难开”,请你耐心点!
不爱阅读,逼也没用!
PART III 我要顶天立地!
一个小男孩,如何才能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以下这些男性的关键特质就不可或缺:有担当、高自尊、换位思考、有韧劲、敢创新、有远见、脚踏实地。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尽力呵护他们的男性本色,培养他们的男性特质,帮助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
有担当,才是真男人!
高自尊,才能成大事!
换位思考,才能感同身受!
韧劲十足,才能坚持不懈!
敢于创新,才能“ 脑洞”大开!
有远见,才能洞若观火!
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
PART IV 我的爸妈不好当!
柏拉图曾说:“在所有的动物中,男孩是难以管束的。”由于深受传统养育观念的影响,很多男孩父母的养育方式容易走向极端,采用简单粗暴的棍棒式教育。男孩父母确实不那么好当,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管教之中需要有智慧的爱相伴,规则之中需要有适度的自由并行。
你是“ 虎妈狼爸”,我就是“ 熊孩子”!
黄荆棍下出好汉,你太天真了!
你要多倾听,千万别唠叨!
你不愿放手,我怎能长大?
你就是“ 灯塔”,我前行!
我要学做好男人,爸爸千万别缺席!
附 录
写给男孩的两首诗
20部适合男孩看的冒险动画电影
参考书目
孩子起床上学拖拖拉拉,家里“兵荒马乱”,怎么办?每天催催催,让他早点上床睡觉,怎么这么难?孩子爱撒谎,原因*然出在家长身上?我都喜欢玩手机,怎么才能让孩子不沉迷手机游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的孩子如何学会独立思考?孩子不爱练琴,我该坚持还是放弃?不爱学习只想玩,我该拿他怎么办? 别着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办法! 《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是三位杰出妈妈培养孩子的经验总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和家庭成员沟通5个关键方面,带领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经过作者亲身实践并被很多家庭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本书提供的方法能帮助家长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何小英 亲子教育专家,儿童时间管理专家,学而思家长帮家长学堂讲师,亲子教育图书作者。亲子教育课程覆盖150000+父母,为1500+家庭提供亲子教育问题解决方案。 魏华 实战派亲子教育讲师,儿童学习力提升研究专家,亲子教育图书作者,在大V店单个主题课程超过11.6万人收听,亲子教育课程覆盖300000+父母。 李丛 《多子女养育》版权课程创始人,育儿领域知名大V,“俩娃以后,精彩依旧”的辣妈,在行,分答平台认证答主,公众号“虫虫正面管教”创始人,国内知名正面管教导师。 “妈妈点赞”是妈妈们自己的舞台,这里有妈妈们认真挑选的各种好物,还有专家团提供高效实用的育儿方法、生活妙招、职场帮助,让妈妈们开心养娃,快乐做自己! 搜索微信公众号momup100,关注“妈妈点赞”, 妈妈与孩子一起幸福成长!
心理学者张怡筠博士、中国榜样家长王人平、中国家庭教育学会黄微老师,家长帮 启蒙听听 壹父母 互动吧 果妈阅读 朗读吧等平台倾力!
第 1章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
1.1学会四叶草法则,帮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孩子起床上学拖拖拉拉,家里“兵荒马乱”成常态>
第 一片叶子:提前约定,让孩子心中有数 / 3
*二片叶子:制订目标,有目标的人才不会迷路 / 6
第三片叶子:有限选择,孩子更愿意合作 / 7
第四片叶子:认可孩子,让孩子更有价值感 / 8
(小练习)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改 / 10
1.2孩子不好好吃饭?原来我们一直都错怪了他
<威威小时候,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
Positive正面:营造正面的吃饭环境,给孩子积极影响 / 14
Power权力:把吃饭的权力还给孩子 / 15
Participation参与: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中 / 17
Perseverance坚持:家长的态度要坚持如一 / 18
微案例:另一个**端—需要控制饮食的轩轩 / 19
1.3健康的睡眠是美好生活的开始
<为了让孩子早点入睡,很多妈妈被逼成了凶妈妈>
环境(Environment):创造合适的入睡环境 / 23
规律(Routine):形成规律的“入睡仪式感” / 25
能力(Capability):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能力 / 26
微案例:5岁威威独立睡的约定 / 27
1.4 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距*然这么大
<李小烦有些烦>
别做“直升机家长”,让孩子去动手吧 / 31
一、家务清单,人人参与 / 33
二、根据孩子的年龄手把手教授,花时间训练 / 34
三、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贡献 / 35
(小练习)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务清单 / 36
1.5孩子爱撒谎,原因*然出在家长身上
<轩轩一做坏事就撒谎>
T(Trap):不给孩子设圈套,诱导孩子说更多谎话 / 39
T(Time out):暂停,冷静自己的情绪 / 40
H(Honoring honesty):创造尊重诚实的家庭环境 / 40
微案例:轩轩打翻了水杯 / 41
(小练习)孩子偷偷拿了钱怎么办 / 43
1.6让人难堪的熊孩子,学会礼仪要这样做
<在电影院里大声说话的小女孩>
三字真言“清、示、样”引导孩子有礼貌 / 45
(小练习)带孩子文明看电影 / 47
(小练习)让孩子学会主动打招呼 / 48
1.7拿什么打败手机游戏?是你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你的孩子沉迷手机游戏要怪谁 / 50
三招教你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游戏 / 51
1.8三招出手,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无脑族”>
从做家务开始,做家庭的小主人翁 / 54
不要事事直接给答案,多引导提问 / 55
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说你先想想看 / 56
第 2章 发现你家的小天才 57
2.1请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优势
<天才也学渣>
【微案例】爸爸,我喜欢画画…… / 59
一张表帮你发现孩子的天赋点 / 60
培养孩子天赋的几个小技巧 / 63
【微案例】如何让孩子愿意学书法 / 64
2.2家有琴童,不肯练琴怎么办
<半途而废的琴童之路>
孩子学琴的三个误区,你有吗 / 67
帮孩子坚持练琴的三个方法 / 68
【小工具】我的学琴小目标 / 71
2.3拿到全国绘画金奖,全靠和孩子的五个约定
<兴趣班是行走的碎钞机,往往还没有收成>
约定一:孩子,你为自己的兴趣选择 / 73
约定二:孩子,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 74
约定三:孩子,你为自己的目标制订计划 / 75
约定四:孩子,跌倒了你要爬起来 / 76
约定五:孩子,我为*秀的你点赞 / 77
(小练习)不同性格的孩子适合什么特长班 / 79
2.4当众说话三步走,你的孩子也能成为演讲达人
<你怎么就不敢演讲呢>
一、从小开始,潜移默化建立孩子的语料库 / 81
二、开口游戏,循序渐进走向外面的舞台 / 82
三、刻意练习,让孩子学会自我改进 / 83
【小工具】家庭演讲比赛评分表 / 84
2.5财商教育,从压岁钱、零花钱开始
<压岁钱、零花钱怎么花>
3~6岁财商启蒙:四步让孩子认识金钱的作用 / 86
7~14岁财商成长:“三金一账”教孩子学会规划金钱 / 89
【小工具】3~12岁孩子的财商培养地图 / 90
(小练习)孩子成绩好,要求父母给零花钱奖励怎么办 / 91
2.6奔跑吧,孩子!—用APA方法让孩子爱上运动
<孩子经常生病又不愿意运动>
尝试:先有体验,才有热爱 / 94
【小工具】家长在孩子3~6岁时可以体验的亲子运动清单/ 94
坚持:制订计划,持之以恒 / 97
陪伴:以身作则,全家受益 / 98
【小工具】适合3~12岁孩子的运动项目 / 99
2.7你的孩子未来有什么可能
<每个人都有一百个梦想,却只有一辈子的时间>
孩子的优势与特长的规划 / 101
孩子兴趣的三个等级 / 102
发现适合的赛道,帮助孩子进行职业规划 / 103
【小工具】霍兰德“兴趣与职业对应表” / 103
第3章 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105
3.1四招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时间管理,从娃娃抓起>
第 一招,教孩子认识时间 / 107
*二招,时间四象限,教孩子分清轻重缓急 / 107
第三招,时间到了!限时法训练孩子专注力 / 110
第四招,做计划,我的时间我做主 / 111
【小科普】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 / 116
3.2游戏学习法,学习根本停不下来
<学习太枯燥,只想逃>
卡片学习法 / 118
积木学习法 / 120
鼓励树和彩虹墙 / 122
“五星*大酒店”角色扮演 / 123
3.3好好做作业,这里有大招
<陪写作业误终身>
孩子没写完作业,你的反应是哪一种 / 125
四步帮孩子养成按时写作业的好习惯 / 127
【小工具】小熊吹泡泡学习计划 / 131
3.4学霸们都在用的撒手锏——用好错题集
<听说错题集很有用>
错题集没有用,是因为你不会用 / 134
错题的本质原因不是粗心,是知识掌握不到位 / 136
【小工具】错题集模板 / 138
第4章 培养心理阳光的孩子 139
4.1孩子的心也有晴雨天
<考砸了,心里阳光的孩子这样想>
一张表教你判断孩子的心理状态 / 141
4.2红绿灯法:拽出身体里的情绪小怪兽
<失控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你是哪一种家长 / 145
学会“红绿灯法”,做好负面情绪管控 / 146
【微案例】孩子在商场大哭大闹要买玩具 / 151
(小练习)父母情绪自测表 / 152
4.3“乐观DAD”方法教会孩子抵御“抑郁”
<这两种妈妈与孩子的沟通模式,哪种能培养乐观的孩子>
一个小场景测出你家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 / 154
“乐观DAD”方法教会孩子乐观 / 155
【微案例】领唱的轩轩没有露脸 / 157
(小练习)运用“乐观DAD”方法,父母引导孩子完成以下乐观情绪的培养练习 / 158
4.4“哆来咪”唱起来,每个孩子都拥有自信
自信“哆”:多发现孩子的优点 / 160
自信“来”:小小成果到,自信自然来 / 161
自信“咪”:教孩子百“米”竿头更进一步 / 162
(小练习)一张表帮你判断孩子是否自信 / 162
(小练习)自信培养小练习 / 164
4.5用活“CAP原则”,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孩子失控的烦恼>
自控力强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 166
Control:控制欲望,不做掰不到玉米的狗熊 / 167
Arrangement:一诺千金,小屁孩也是真君子 / 167
Persistence:积极暗示,我要坚持到*后 / 168
(小练习)判断孩子的自控力 / 169
4.6孩子叛逆怎么办?聪明的家长都这么做
<你说东,我偏要西>
五种父母容易遇到叛逆的孩子 / 171
理解、冷静、尊重三步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 173
第5章 家庭沟通好,孩子更快乐 177
5.1隔代育儿矛盾多,怎么说老人才愿意听
隔代教育:标配下的冲突 / 178
用“黄金圈沟通法”,隔代沟通不犯愁 / 179
【微案例】宝宝到底应该怎样吃药 / 183
【微案例】宝宝需要穿很多衣服吗 / 183
5.2爸爸去哪了?爸爸多参与,孩子更*秀
<爸爸的威力>
别让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缺位” / 186
巧用三招,让爸爸乐意一起照顾孩子 / 187
【微案例】奥运爸爸不缺席 / 189
5.3学会开家庭会议,做个“没主见”的父母
<孩子管不住>
角色认领 / 191
致谢 / 192
提出议题与头脑风暴 / 192
找到解决办法 / 193
家庭娱乐 / 193
5.4二宝来啦,如何让大宝喜欢二宝
郑重地告诉大宝:你升级啦 / 196
爸爸妈妈给你的爱还是 / 197
打架正是学会和平相处的好时机 / 198
【微案例]妈妈,哥哥又打我了 / 199
【小工具】大宝上岗清单 / 201
5.5懂你,才能更好地爱你
<我的孩子是不是比别人差>
父母必须知道的孩子身心发展三差异 / 203
如何做一个懂孩子的父母呢 / 205
【小科普】“男孩女孩大不同” / 207
后记 / 209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好妈妈”这个概念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和重塑。我们这一代父母,从小被灌输的“好”的标准太多了,社会、家庭、媒体都在定义“好孩子”应该是什么样,随之而来的是“好妈妈”必须是无所不能、永远牺牲奉献的形象。而付小平老师的文字,像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这些沉重的枷锁。她强调的“好”不是“完美”,而是“真实”和“成长”。书中探讨的关于母亲自我关怀的部分,我感触颇深。作者没有把母亲的自我需求放在“非必要”的位置,而是将其视为维系整个家庭和谐稳定的基石。当母亲感到被滋养、被理解时,她才能更好地去滋养孩子。这种“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别人”的理念,在许多育儿书中被提及,但在这本书里,它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心理学支撑和更具操作性的建议。它让我放下了为“好”而伪装的疲惫,开始学着以一个有血有肉、允许犯错的姿态去陪伴我的孩子,这反而让我们之间的亲密感大大增加。
评分我之前读过好几本号称能改变亲子关系的育儿书籍,结果大多是读完后感觉自己知识储备增加了,但实际操作起来依然一塌糊涂,因为书里描述的“完美父母”和我日常焦头烂额的状态完全脱节。然而,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让人卸下防备的魔力。它非常坦诚地承认了养育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挫折和失控时刻,这让我这个经常在孩子面前“破功”的家长感到极大的宽慰。其中关于“‘不急不吼’的内在修炼”这部分,对我触动极大。我意识到,我吼叫的根源往往不在于孩子行为本身有多恶劣,而在于我自己的内在焦虑和对“失控感”的恐惧。作者没有要求我们成为一个永远波澜不惊的圣人,而是引导我们去探究愤怒背后的需求。她提供的方法不是压抑情绪,而是建立一个更健康的缓冲区。我开始尝试在想发火的前三秒钟深呼吸,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结合了心理学上的自我调节技巧,非常科学实用。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度的自我对话,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指令。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先成为一个更稳定、更接纳自己的成年人,孩子自然会被这种稳定的能量场所吸引和影响。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孩子“坏习惯”的养成和纠正方面,展现出一种近乎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度和温柔性。市面上很多书讲纠正坏习惯,要么是严厉惩罚,要么是过度溺爱,很少有能找到那个平衡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好习惯”定义的多维度理解,它不仅仅是按时睡觉、好好吃饭这些表层行为,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孩子“自律”的萌芽是如何在日常互动中被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的。比如,对于孩子拖拉磨蹭的问题,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框架,教我们如何将“任务分解”并赋予孩子“选择权”,从而让他们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我试着将给孩子穿衣服的任务,变成了“你想先穿裤子还是先穿上衣?”这个小小的改变,效果立竿见影,他不再把穿衣服视为我的命令,而是他自己的决定。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才是培养终身好习惯的关键。这本书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它层层递进,从理解孩子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入手,再到具体的行为引导策略,结构紧凑,逻辑严密,绝不是那种东拉西扯的经验之谈,而是有体系的教育哲学在支撑。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运用也相当出色,完全没有传统育儿书那种枯燥的说教感。它大量运用了生活化的案例,很多情节让我仿佛就身临其境地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曾经的反应。这些鲜活的例子,使得书中的理论不再是悬在空中的概念,而是变成了可以随时在厨房、卧室、游乐场等场景中立刻调用的“实战手册”。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沟通障碍”的分析,她不仅指出了问题,更提供了“翻译”的工具。比如,孩子说“我恨你”的时候,书里会引导我们去思考,他真正想表达的是“我希望你多关注我一下”或者“我对你刚才的决定感到不公平”。这种深层次的倾听和解读能力,是需要刻意练习的,而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私人教练,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打通亲子间的情感壁垒。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与孩子的对话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我们不再是简单的指令接收和抱怨反馈,而是在进行真正有意义的情感交流,这对于构建一个健康、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本普通的育儿指南。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育儿路上的及时雨,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初为人父,面对自家“小祖宗”手足无措的新手爸妈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特别喜欢作者那种平和而坚定的语气,读起来一点压力都没有,不像有些育儿书动辄就给你列出一堆严苛的标准,让人光是看目录就先泄了三分气。这本书里分享的许多小技巧,都是那种你一听就觉得“对啊,我怎么没想到”的实用招数。比如关于孩子情绪管理的那一章,它没有泛泛而谈地叫你“理解孩子”,而是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场景模拟和应对话术。我记得有一次我家宝宝因为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拿走而大哭大闹,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正准备吼回去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书里提到的“先接纳情绪,再处理事件”的原则。我就蹲下来,轻声跟他重复他的感受:“我知道你现在非常生气,因为你的积木被拿走了,这让你很难过,对吗?” 奇妙的是,他那股要爆发的劲儿一下子就泄了,虽然还是有点委屈,但愿意听我接下来解释了。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真的让我对这本书的信任度直线上升。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真正能融入日常生活的“工具箱”。这本书让我明白,养育孩子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拉锯战,而是一场需要智慧和耐心的陪伴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