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不吼不叫 激发孩子內在学习力
定价:32.0元
作者:王意中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12710580
字数:17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专注成绩是下策、指导方法是中策,学会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机才是上上策
2. 教给好妈妈辅导孩子学习的实用方法,让孩子学得舒心,妈妈不再担心!
3. 为了能让孩子成才,家长可谓煞费苦心。亲子专家王意中老师的这本书不仅解决了如何教的问题,而且还是“不吼不叫”。
内容提要
不吼不叫 激发孩子內在学习力,学习不是角力赛,而是一场「心理战」;好成绩不是骂出来的,学不会并不等同于不认真。只有你的理解、引导和欣赏,才能激励孩子主动出击!亲子心理专家亲授8堂读心课,教你读懂孩子心,冲出名的竞争力!
目录
作者介绍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心理师、《亲子天下》杂志专栏专家。高雄医学院行为科学研究所届硕士毕业。后成立宜兰县家心理治疗所,演讲场次已超过1000场。
著有《不吼不叫,激发孩子的学习力》《孩子不敢说的40个成长困惑》《标准答案——临床心理师的大格局教养》《谁让孩子变成失控小恶魔——从情绪管理开始,教出讲道理的好孩子》《301个专注力教养祕诀》《301个过动儿教养祕诀》《301个自闭儿教养祕诀》等。
文摘
学习动机招
建立目标
非学不可之建立目标
有时,孩子就像站在学习的十字路口,眼前尽是错综复杂的道路标志,却没有方向指引,红绿灯闪烁不停。有些孩子无奈地停在原地,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有些孩子远远地被抛在后面,甚至无法看到前方车辆的尾灯;有些孩子想以50、60公里的时速闯入高速公路;有些孩子则孤注一掷,以违规、改装的方式,竞速飙车。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清楚、合理的目标,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达到目标。有时,目标只是父母所期待的,但并不为孩子所钟爱;有时,孩子会为了达到目标,铤而走险,不择手段。
当孩子陷入目标危机,不要只是抱怨孩子没动机,请首先好好审视孩子的特质和能力。这就如同汽车要定期保养一样,把孩子的车身状况及学习性能好好地探究一番,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启动学习之旅之前,让我们先和孩子确立所要前往的目的地。GPS设定好,估算好达到目标所需的时间,以及可以选择的佳路线──无论是选择短行车距离还是选择快抵达时间,请同时考虑“引起”及“维持”孩子前往目标所需要的内在状态。
让我们先沉下心,找出孩子的优势特质,以及有待改善的学习能力,建立符合孩子水平的目标,让孩子有方向感,让孩子有所遵循。孩子慢慢地了解自我并驾驭学习,在前往目标的路途上体会和感受,可能遇见的所有美好。
提升孩子学习动机的个密码,要从建立目标开始。
问题一:当孩子没有目标
“大钧爸,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都已经初中二年级了,每天无所事事,成天看他这样晃来晃去,晃得我心烦意乱。不要说读书没目标,就连生活上也乱成一团,像个无头苍蝇,不知道要飞往哪里。整天只会说‘反正免费的义务教育时代来临,提倡减负,考好考坏都无所谓’。你看看,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行?”大钧妈皱着眉,无奈地说。
“没目标?学校里不都把该上的课写得清清楚楚,怎么会没目标?我看这是在找借口,现在的孩子只要一说‘我没目标’,好像一切都事不关己,责任全无。没目标?把课本打开,目标就在眼前。”大钧爸不以为然地回应着。
“话是这么说,但你也知道大钧只要一碰到书,就像路上遇见路人甲、路人乙,不仅不打招呼,连微笑都省了。不要说在课本上找不到目标,我看连明天要上的课本放在哪里,他都不能找得到。”大钧妈苦笑着说,心想:“没有目标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滋味?”
“哎哟!大钧妈,你叹什么气。孩子没目标,直接给他定目标不就得了,哪来那么多麻烦?”
“你以为大钧吃这一套吗?我又不是没试过,每次只要和他讨论到学习,他马上会回你一句‘反正有学校上,担心什么?’一句话,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说到这里,大钧妈又叹了一口气。
“哎!这孩子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该直接帮他把目标设定好呢?”
建立目标的秘诀指南
秘诀001 学习是为何而战
秘诀002 谁来决定目标
秘诀003 学业优先吗
秘诀004 先实现小目标
秘诀005 体验可掌握与可控制
秘诀006 寻找优势力
序言
让孩子爱上学习
从宜兰市的家出发,与念小学二年级的大儿子兴之所至地骑着自行车,经安农溪畔去三星乡健身;迂回金同春圳绕礁溪龙潭湖;沿得子口溪去头城外澳和龟山岛;跨过兰阳大桥,顺兰阳溪向出海口,沿冬山河畔欣赏经过铁桥的火车;或沿宜兰河右岸到壮围东港出海口,玩沙、吹海风。
在一次次的父子短途骑车旅行中,我常常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孩子愿意尝试这些费力的活动,甚至乐此不疲?”
仔细想想,或许正是内在学习力在发挥作用。
你可以找找,有哪些事孩子不需要催促、提醒、叮咛,就会主动去接触、探索、尝试?你可以发现,这样的行动力能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一直朝着设定的目标前进。请试着感受孩子的内在状态,这就是我在本书里想要强调的内在学习动机。
你可能苦恼于孩子的学习动机像泡在水中的木炭,根本无法点燃。请想想,指责、纠正、批评、谩骂、大吼大叫,是不是都无助于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力?有时,甚至还在起反作用。
在本书里,我将和你分享提升孩子学习动机的8大关键密码与教养秘诀,包括目标、奖励、热情、好奇心、兴趣、自信心、参与力和好心情。你可以优雅地教育、欣赏孩子,让孩子能在学习中翩翩起舞。
感谢宝瓶文化朱亚君社长兼总编辑的支持,让我能将多年来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经验及临床实务,通过文字化为书本,与读者进行更多元、更完整、更深刻的分享。
谨将此书献给我亲爱的老妈、老婆,以及姵涵、翔立、涵立3个好宝贝,因为你们的陪伴,我的生活才更精彩、更丰富。
这部作品简直是为那些在“吼叫教育”的泥潭里挣扎的父母们准备的一剂清凉药方。我记得最开始翻开它的时候,心里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关于“正面管教”的书籍已经多如牛毛,很多都是老生常谈,读了让人感觉空泛。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概念的层面,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精准地把脉到了现代家庭教育中最核心的那个“堵点”——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和权力错位。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倒是像邻家那个教育得特别成功的阿姨在跟你分享她的“独门秘籍”。特别是关于如何识别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那一部分,我深有感触。我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就是故意跟我作对,现在才明白,那些看似“叛逆”的举动,往往是他们表达无助或寻求掌控感的笨拙方式。书中提到的那些小技巧,比如“延迟满足”的艺术和“共情式倾听”的实操步骤,我回家后立刻尝试了几次,效果立竿见影。我的孩子,那个以前一不如意就摔东西的小家伙,开始愿意坐下来跟我谈谈他的感受了,那种感觉,就像是紧锁的门锁突然被打开了一条缝隙,阳光洒了进来。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控制”孩子,而是如何“放下”自己对“完美育儿”的执念,转而关注孩子内心成长的土壤是否肥沃。强烈推荐给所有被亲子冲突搞得心力交瘁的家长,它会给你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套实用的工具箱。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又是一本“鸡汤”读物,翻了几页准备放弃,但作者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一下子抓住了我。她对当前教育环境下普遍存在的“效率至上”和“结果导向”思维的批判,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们现在社会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恨不得孩子从娘胎里出来就要开始“超前学习”。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流,它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而是把焦点回归到“学习的本质”——那就是好奇心和内驱力。我最喜欢的一章是关于“兴趣的培养”与“任务的布置”之间的微妙平衡。作者没有简单地喊口号说“要让孩子爱上学习”,而是给出了一个非常精妙的框架:如何设计一个让孩子觉得“有挑战但又不至于绝望”的任务,以及,最关键的,父母应该在何时后退,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我曾经特别焦虑孩子数学成绩上不去,总想盯着他做题,结果越盯越紧张,孩子效率越低。读了这本书后,我尝试了一种“观察者”的角色,只是在孩子需要时提供支持,而不是全程“监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他自己开始摸索出更高效的学习方法,虽然过程有点曲折,但那种发自内心的投入感是我以前用任何奖励或惩罚都换不来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帮助我们家长从“教育的执行者”转变为“成长的陪伴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提升孩子的自主性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那种极其冷静和理性的,它没有过多煽情,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教育规律的深刻理解,反而更具穿透力。我发现它在处理“规则建立”方面提供的方法论非常具有操作性。很多家庭面临的困境是,家长立了规矩,但孩子一反抗就立刻心软或者爆发冲突,导致规则形同虚设。这本书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规则会被打破”——往往是因为规则的制定过程不民主,缺乏孩子的参与感,或者规则本身过于僵硬。它提出了一套“共同协商制定”的流程,这听起来似乎很耗时间,但在我实际应用后发现,虽然前期沟通需要耐心,但一旦规则被孩子“内化”为自己同意的“约定”,执行起来的阻力就小了太多。更绝的是,它还提供了“规则失效后的危机干预”策略,教我们如何在冲突爆发时,不升级矛盾,而是通过“暂停”和“冷静对话”来修复关系。这种全流程的指导,让我感觉手中有了一份详尽的“育儿应急手册”。它不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完美”的父母,而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在面对混乱时依然能保持清晰思路的“高效管理者”。对于那些习惯于用逻辑和系统解决问题的职场父母来说,这本书的结构化思维模式尤其对胃口。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视角相当独特,它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了“心智成熟”而非“成绩优异”上。这本书对于探讨“挫折教育”这个敏感话题,处理得极其老道和周全。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坚韧不拔,但问题是,我们成年人往往在孩子刚要尝到失败的滋味时,就忍不住要冲上去替他们“铺平道路”,生怕他们受委屈。这本书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种“过度保护”恰恰是剥夺了孩子发展“心理韧性”的机会。它没有鼓吹让孩子去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而是强调了“在安全范围内体验失败”的重要性。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网”,让孩子敢于尝试那些可能出错的事情。比如,当孩子考试失利时,父母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指责,而是引导他去分析“哪些步骤可以改进”,将失败转化为下一次努力的地图。这种从“情感安抚”到“理性分析”的过渡,需要极高的技巧,而作者提供了许多真实的案例和脚本,让我们看到这种教育方式的实际效果——孩子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因为这次经历,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晰、更积极的认识。这本书真正是在教我们如何培养一个“有能力面对复杂人生的成年人”,而不是一个只会在温室里娇生惯养的孩子。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释然”。过去几年,我一直在被各种育儿标准拉扯,总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总是在“管教”和“放任”之间摇摆不定,找不到一个稳定的支点。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锚点”,那就是孩子与生俱来的、那股澎湃的、需要被引导而非被压制的内在驱动力。它没有使用任何激进的语言,但其核心思想却是颠覆性的:学习的动力源自于孩子自身的兴趣和探索欲,父母的角色是“点燃者”和“守护者”,而不是“监工”或“鞭策者”。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自我激励”机制的构建方法。作者没有推荐用贴纸、奖励金钱等外部激励来驱动孩子,而是专注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内部的“成功循环”——从小的、可控的成功体验出发,逐步累积自信,最终形成持续的学习热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高压政策都来得持久和有效。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给的不是一时的解决方案,而是一套能够伴随孩子成长的完整教育哲学。如果你厌倦了疲于奔命的追赶式教育,这本书会带你进入一个更加从容、更具智慧的育儿境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