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 张仲秋 9787109225978

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 张仲秋 978710922597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仲秋 著
图书标签:
  • 水产动物疾病诊断
  • 兽医
  • 动物医学
  • OIE
  • 诊断试验
  • 水生动物健康
  • 疾病防治
  • 实验室技术
  • 张仲秋
  • 动物疫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25978
商品编码:2937273384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

定价:150.00元

作者:张仲秋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1092259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张仲秋、于康震、陆承平、庞素芬、宋俊霞主编 的《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包括三部分内 容。**部分主要有兽医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传 染性疫病诊断方法的确认原则和方法、水产养殖场的 消毒方法等;第二部分为关于特定疫病的建议,对32 种水生动物疫病(其中蛙病2种、甲壳类10种、鱼病 11种、软体动物病9种)的疫病信息、采样技术和诊 断方法作了详细描述;第三部分是OIE专门机构。

目录


前言撰稿人缩略语表术语表部分 总论 .1篇 引言 .1.1章 兽医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1.2章 传染性疫病诊断方法的确认原则和方法 .1.3章 水产养殖场的消毒方法第二部分 关于特定疫病的建议” 概述 第2.1篇 两栖类动物疫病 第2.1.0章 概述 第2.1.1章 箭毒蛙壶菌感染 第2.1.2章 蛙病毒感染 第2.2篇 甲壳类动物疫病 第2.2.0章 概述 第2.2.1章 螯虾瘟(丝囊霉菌) 第2.2.2章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 第2.2.3章 传染性肌坏死病 第2.2.4章 坏死性肝胰腺炎 第2.2.5章 桃拉综合征 第2.2.6章 白斑病 第2.2.7章 白尾病 第2.2.8章 黄头病 第2.2.9章 球形杆状病毒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第2.2.10章 四面体杆状病毒病(对虾杆状病毒) 第2.3篇 鱼类疫病 第2.3.0章 概述 第2.3.1章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第2.3.2章 流行性溃疡综合征 第2.3.3章 三代虫病(大西洋鲑三代虫) 第2.3.4章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第2.3.5章 鲑传染性贫血病 第2.3.6章 锦鲤疱疹病毒病 第2.3.7章 真鲷虹彩病毒病 第2.3.8章 鲤春病毒血症 第2.3.9章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第2.3.10章 马苏哈鱼病毒病· 第2.3.11章 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 第2.4篇 软体动物疫病 第2.4.O章 概述 第2.4.1章 鲍疱疹病毒感染 第2.4.2章 杀蛎包拉米虫病 第2.4.3章 牡蛎包拉米虫病 第2.4.4章 折光马尔太虫病 第2.4.5章 海水派琴虫病 第2.4.6章 奥尔森派琴虫病 第2.4.7章 加州立克次体病 第2.4.8章 马可尼闭合孢子虫病 第2.4.9章 牡蛎疱疹病毒1型感染第三部分 OIE专业机构 0IE两栖类、甲壳类、鱼类及软体动物疫病参考实验室及协作中心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 张仲秋 9787109225978 前言 在不断发展的水产养殖业中,病原体的快速检测和准确诊断是保障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生物健康,维护全球水产品安全与贸易流通的关键。鉴于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组织编写的《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应运而生,并不断更新迭代,以适应最新的科学认知和技术发展。本书已发展至第六版,由张仲秋教授领衔翻译并加以审定,确保其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水生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第六版手册是在前几版坚实基础上,吸纳了近五年来水生动物病原学、诊断技术和风险评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不仅涵盖了对已知病原体的诊断方法,更关注新兴病原体和对国际贸易构成潜在威胁的病原体。本书旨在为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研究人员、政府监管机构以及所有从事水生动物健康管理的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标准化、易于操作的诊断指南。 内容概述 《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以其严谨的科学性、详尽的描述和高度的实用性,成为水生动物疾病诊断领域的权威参考。本书共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聚焦于一类或一种特定的水生动物及其相关的病原体,提供详细的诊断方法和技术指南。 第一部分:引言与通用章节 本书的开篇通常会包含一些重要的引言和通用性章节,为读者搭建起理解和应用后续具体章节的基础。 导言: 阐述了手册编写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其在全球水生动物卫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早期预警、准确诊断和有效控制对可持续水产养殖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OIE在水生动物卫生中的作用: 详细介绍了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作为国际性政府间组织,在制定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标准、促进国际贸易、提高成员国动物卫生水平等方面的职责与贡献。 通用诊断原则与技术: 这一部分至关重要,它为手册后续所有具体的诊断方法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和方法论。 采样指南: 详细指导如何在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生动物中,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如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样品(如组织、血液、排泄物、水体、沉积物等)。强调了采样前的准备、采样过程的无菌操作、样品的保存和运输,以确保样品的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安全: 提供了严格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个人防护措施、废物处理、设备消毒以及在处理潜在传染性物质时的注意事项,以保护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阐述了在诊断试验中建立和维护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体系的重要性。包括试剂的验证、仪器的校准、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计划,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数据管理与报告: 指导如何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管理、记录、分析和报告,并强调了信息共享在疾病监测和疫情预警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特定水生动物病原体诊断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各类水生动物常见病原体的诊断方法的详细阐述。这些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以及一些尚未明确病原体的疾病。手册通常按照病原体类别或感染的动物种类进行组织。 细菌病原体诊断: 细菌分离与培养: 详细介绍了针对不同细菌的培养基选择、培养条件(温度、气体环境、时间)以及分离技术。例如,对于弧菌(Vibrio spp.)的检测,会详细说明如何使用特定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 细菌鉴定: 涵盖了传统的生化鉴定方法,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16S rRNA基因测序等,用于准确鉴定细菌种类。 药物敏感性试验: 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用于评估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并有助于监测耐药性的发生。 特定细菌病原体的诊断: 针对如虹彩病毒(IMNV)、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鲑鱼贫血病毒(SAV)等,会提供详细的检测流程,包括特异性抗原检测(如ELISA)、核酸检测(如PCR)以及病毒分离与鉴定。 病毒病原体诊断: 病毒分离与细胞培养: 介绍了成功分离和增殖水生动物病毒所需的细胞系、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及分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 描述了如何通过显微镜观察病毒感染细胞后出现的特异性形态学变化。 抗原检测: 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法(IF),用于检测病毒表面的特异性抗原。 核酸检测: PCR、real-time PCR、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等技术,能够高效、灵敏地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手册会提供不同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设计和PCR反应条件。 血清学检测: 如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用于检测宿主动物产生的抗病毒抗体,判断其是否曾经感染或免疫。 基因组学与测序: 介绍了一些先进的基因组学技术,用于病毒的株系鉴定、进化研究和耐药性分析。 特定病毒病原体的诊断: 针对如鳗鱼虹彩病毒(EHV)、蛙虹彩病毒(IRV)、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等,会提供详细的检测流程,包括特异性抗原检测(如ELISA)、核酸检测(如PCR)以及病毒分离与鉴定。 真菌病原体诊断: 真菌分离与培养: 介绍了适合不同水生动物真菌感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及分离方法。 真菌形态学鉴定: 描述了如何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的菌丝、孢子等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分子生物学方法: 如ITS(内转录间隔区)基因测序,用于准确鉴定真菌种类。 特定真菌病原体的诊断: 针对如水霉病、腐皮病等,会提供相关的诊断技术。 寄生虫病原体诊断: 寄生虫的收集与制备: 指导如何从宿主动物体内外采集寄生虫,并进行固定、染色、制片等处理。 形态学鉴定: 详细描述了各类寄生虫(如纤毛虫、鞭毛虫、吸虫、绦虫、线虫、螨虫等)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以及用于鉴定的图谱和描述。 分子生物学方法: 如PCR、DNA条形码技术,用于寄生虫的精确分类和鉴定。 血清学检测: 用于检测宿主动物对寄生虫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 特定寄生虫病原体的诊断: 针对如鱼类的吸虫、绦虫、原生动物,甲壳类的螨虫,软体动物的寄生虫等,会提供详细的诊断技术。 其他病原体与疾病诊断: 朊病毒病: 简要介绍相关疾病的诊断挑战和现有方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详细阐述了PCR、real-time PCR、LAMP、DNA测序等在水生动物病原体检测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其优势和局限性。 血清学诊断技术: 介绍了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凝集试验等在检测抗体或抗原中的应用。 影像学技术: 如超声、X射线在诊断某些疾病(如肿瘤、内脏损伤)中的辅助作用。 第三部分:水生动物种属特异性章节 本书还可能按照重要的水生动物类群,设置专门的章节,综合阐述该类动物常见的疾病和相应的诊断方法。 鱼类疾病诊断: 涵盖鲤科鱼类、鲑科鱼类、非洲鲗、石斑鱼、鳗鱼等不同经济价值鱼类的常见病原体和疾病,如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PN)、鱼类网状内皮增生症(RED)、细菌性败血症等。 甲壳类疾病诊断: 重点关注对虾(如凡纳滨对虾)、蟹类等的重要病原体和疾病,如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对虾肝肠坏死病毒(IHHNV)、蜕壳综合征等。 软体动物疾病诊断: 涵盖贝类(如牡蛎、扇贝)、头足类等的重要病原体和疾病。 两栖类与爬行类动物疾病诊断: 针对水产养殖中的两栖类(如牛蛙)和爬行类(如鳄龟)的疾病进行介绍。 第四部分:数据分析与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策略: 讨论了如何根据风险评估和监测目标,设计有效的疾病监测计划,包括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 流行病学数据分析: 指导如何分析收集到的疾病发生率、死亡率等数据,以评估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风险。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强调了国际间在疾病信息共享、联合监测和疫情应对方面的重要性。 结论 《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宝贵资源。通过对本书的深入学习和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水生动物疾病的诊断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本书的出版,对于我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建设和国际水生动物卫生标准的接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将成为实验室、科研机构、监管部门以及广大从业人员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刚入行不久的水产兽医,能够接触到《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这样的专业书籍,感觉就像获得了一张通往专业领域的“入场券”。之前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虽然接触过一些基础的诊断方法,但面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病例,还是会感到力不从心。OIE的手册,我一直把它当作是行业内的“圣经”,这次的新版,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提供更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精密的仪器操作和试剂的使用,我希望能够有清晰的指导。另外,关于结果的解读和判定,也一直是我的一个难点,如果第六版能在这方面给出更明确的指南,帮助我更好地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那就太棒了。

评分

在我看来,《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份记录人类在水生动物疾病防控领域不断探索和进步的史书。我非常期待这次第六版的更新,能够收录更多近年来在疑难杂症诊断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特别是那些针对复杂病因、多病原复合感染的诊断策略,如果能提供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分析思路,将对我们这些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的同行们非常有启发。同时,我也希望手册能进一步强调人兽共患病在水生动物中的诊断和防控,这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同样意义重大。

评分

这本《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我早就听说了,尤其是在水产行业工作了这么多年,对OIE的各种标准和指南都非常熟悉。这次看到它出了第六版,而且有幸能从张仲秋老师这里接触到,真的是太激动了。我从事水生动物的疾病诊断已经有十几年了,期间接触过无数的诊断手册和技术资料,但不得不说,OIE出品的东西,总是那么权威、严谨,而且更新迭代的速度也跟得上最新的科研进展。这次的第六版,听说在很多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更新,比如一些新的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或者对现有方法的优化和标准化,这些对于我们一线诊断人员来说,意义重大。我尤其关心的是,这次更新会不会加入更多关于新兴疫病的内容,因为近些年出现的不少新型病毒和细菌,让我们的防控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手册里能有更详细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症状、以及最关键的——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那无疑是雪中送炭。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在外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工作者,我深知掌握准确、权威的诊断技术对于渔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在我看来,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希望这本书在第六版的更新中,能够更加贴近基层实际需求,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的、适应不同养殖环境和条件下的诊断方案。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可能很多先进的设备和试剂无法获得,如果手册里能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替代方法,那将极大地促进疾病防控的普及。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生物安全措施与诊断技术相结合的内容,毕竟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

评分

我一直认为,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际应用。《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的出版,我希望它能成为连接基础研究和一线实践的桥梁。我特别关注第六版在方法学验证和质量控制方面的论述。一个好的诊断方法,不仅要准确,还要有可靠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如果手册里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实验室间比对、标准品应用、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指导,那将极大地提升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疾病的有效防控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

读到《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的预告,心里还是挺期待的。我本身不是直接做实验的,但在水产养殖的风险评估和疫病预警方面,需要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对诊断技术的了解。OIE的权威性不言而喻,他们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次的第六版,我更看重它在信息整合和实用性上的提升。我希望它能涵盖更多常见的水生动物疾病,并且对诊断流程进行更细致的梳理,比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可能出现的特有病种,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诊断建议。同时,我也希望手册在数据呈现方面能更加直观,比如图文并茂地展示病原体的形态、病变部位等,这样即使不是一线操作人员,也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消化其中的信息。毕竟,科学的普及和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传递方式。

评分

我是一名水产养殖场的经营者,虽然不直接参与诊断,但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视。以前也接触过一些诊断方面的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权威。《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这本书,听名字就觉得非常有分量。我特别想了解,这次第六版在内容上有没有更加聚焦于对养殖业影响最大的几种重点疾病,比如虹彩病毒、细菌性疾病等。如果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以及如何通过诊断结果来指导用药和调整养殖管理,那对我们养殖户来说,价值就太大了。毕竟,及时准确的诊断,能够帮助我们减少损失,提高效益。

评分

我对水生动物免疫学和疫苗研发领域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的出版,我个人认为,在诊断技术之外,也应该能够为疫苗研发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例如,通过对病原体进行更深入的诊断分析,能否发现一些新的抗原表位,或者对病原体的致病机制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开发更高效、更广谱的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我也希望第六版能够增加一些关于不同诊断方法在疫苗效果评价方面的应用,例如通过检测动物体内的抗体水平或细胞免疫指标,来评估疫苗的有效性。

评分

在水生动物的国际贸易中,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的出版,对于维护全球水产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希望这次第六版的更新,能够更加强调国际标准的互认和对接,提供更统一、更规范的诊断方法和报告格式。同时,我也非常关注手册中关于新发、再发病原体监测和预警的章节,这对于我们国家层面的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风险评估和疾病溯源方面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

评分

我一直对水生动物的病原微生物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引起严重经济损失的病原体。《OIE水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第6版)》这本书,我之前就有所耳闻,一直想找机会好好学习一下。这次的第六版,我特别想知道它在分子诊断技术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PCR、ELISA这些方法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了,但我更关心的是有没有出现更灵敏、更快速、甚至是可以现场操作的诊断技术。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病原体基因组学和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对于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生规律,以及开发新的防治策略,都非常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