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茶樹優質高産栽培與氣象
定價:9.00元
作者:黃壽,金誌鳳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02951177
字數:
頁碼:9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黃壽波、金誌鳳編著的《茶樹優質高産栽培與氣象》為“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科普係列叢書”之一,以問答的形式介紹瞭茶樹生育與氣象,茶葉品質與氣象,茶葉産量與氣象,茶樹氣象災害及其防禦,茶樹適宜栽培區域與氣候,茶園小氣候及其利用,生態茶園建設及其效益,茶樹病蟲害與氣象,茶葉加工、儲藏、運輸與氣象等知識。茶葉是世界上三大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中消費量大、飲用麵廣、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保健性飲料,它是從茶樹上采摘下來的芽、葉經過精製加工而成的。
目錄
一、茶樹生育與氣象
1.茶樹對太陽輻射和光照強度有什麼要求
2.茶樹生育與日照時數有什麼關係
3.茶樹生育與太陽輻射光譜有什麼關係
4.茶樹生育對溫度有什麼要求
5.茶樹生育與積溫有什麼關係
6.茶樹生育對降水量有什麼要求
7.茶樹生育與土壤含水量和空氣濕度有什麼關係
8;茶樹生育與空氣組成成分和風有什麼關係
9.影響茶芽萌動和伸育速度的主要氣象因子有哪些
二、茶葉品質與氣象
10.評定茶葉品質的標準是什麼
11.茶葉品質與商品茶品質有何不同
12.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有哪些
13.氣候因子對茶葉品質有什麼影響
14.氣候因子怎樣影響茶葉中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
15.季節氣候怎樣影響鮮葉中香氣成分
16.何謂名茶,我國有哪些名茶
17.名茶與氣候有什麼關係
18.水域小氣候與名茶生産有什麼關係
19.為什麼說“高山齣好茶”
20.高山名茶産地的氣候特點是怎樣的
21.我國茶區茶樹栽培的適宜高度是多少
22.影響我國茶葉品質的主要生態因子有哪些
23.提高我國茶葉品質的途徑和措施有哪些
三、茶葉産量與氣象
24.什麼是茶葉産量其影響因子有哪些
25.茶葉産量與茶葉經濟效益有何關係
26.茶葉産量與氣候有何關係
27.茶鮮葉采摘遲早與早春氣候有何關係
28.氣溫對茶鮮葉采摘量有何影響
29.降水量對茶鮮葉采摘量有何影響
30.茶樹生物學特性對茶鮮葉采摘量有何影響
31.怎樣利用農業氣象方法預測茶葉産量
四、茶樹氣象災害及其防禦
32.什麼是茶樹凍害,凍害程度受哪些因子影響
33.我國茶樹凍害的分布規律是怎樣的
34.茶樹凍害有哪些防禦方法
35.什麼是茶樹霜凍害,與茶樹凍害有什麼不同
36.茶樹霜凍害有哪些防禦方法
37.什麼是茶樹旱熱害,怎樣防禦
38.什麼是茶樹濕害,怎樣防禦
39.什麼是茶樹風害,怎樣防禦
40.什麼是茶樹雹害,怎樣防禦
五、茶樹適宜栽培區域與氣候
41.茶樹原産地在哪裏,其自然環境特點是怎樣的
42.世界上有哪些國傢生産茶葉,氣候特點是怎樣的
43.怎樣劃分我國茶樹栽培氣候區
44.我國喬木型大葉類茶樹栽培的適宜氣候區在哪裏
45.我國灌木型中小葉類茶樹栽培的適宜氣候區在哪裏
46.我國灌木型中小葉類茶樹栽培的次適宜氣候區在哪裏
47.我國哪些氣候適宜性較差地區可以種植中小葉類茶樹
48.我國茶樹栽培的生態條件適宜性區劃是怎樣的
49.什麼是茶樹的光閤生産潛力:我國各地茶樹的光閤生産潛力是怎樣的
50.怎樣提高我國茶樹的光閤生産潛力
六、茶園小氣候及其利用
51.什麼是茶園小氣候,有哪些基本特徵
52.茶樹栽植密度對茶園小氣候有何影響
53.茶樹種植方式和行嚮對茶園小氣候有何影響
54.茶園灌溉小氣候有何特點
55.茶園土壤錶麵鋪草的小氣候特點是怎樣的
56.茶叢蓬麵覆蓋遮陽網的小氣候效應是怎樣的
57.茶園耕鋤的小氣候效應是怎樣的
58.茶園防護林的小氣候效應是怎樣的
59.茶園種植遮陰樹的小氣候特點是怎樣的
60.塑料棚茶園的小氣候特點是怎樣的
61.塑料大棚茶園怎樣閤理確定搭棚、拆棚和揭膜、蓋膜時間
62.塑料棚茶園有什麼經濟和社會效益
63.茶樹樹冠小氣候有什麼特點
64.茶樹樹冠不同方位對茶樹新梢生長和花蕾發育有什麼影響
65.茶樹樹冠不同方位對茶樹新梢化學成分有什麼影響
七、生態茶園建設及其效益
66.什麼是生態茶園
67.建設生態茶園的意義是什麼
68.建設生態茶園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69.生態茶園建設的內容和方法是什麼
70.生態茶園建成後有什麼生態效益
71.生態茶園建成後有什麼經濟效益
72.生態茶園建成後有什麼社會效益
73.我國茶園復閤生態係統有哪些模式
74.怎樣建立茶園復閤生態係統
75.怎樣調節和控製茶園復閤生態係統
76.不同茶林問作模式的小氣候特徵是怎樣的
77.茶林復閤生態係統對係統內作業的采茶工人人體舒適度有何影響
78.茶林復閤生態係統對提高勞動生産率有何影響
八、茶樹病蟲害與氣象
79.我國茶區有哪些主要害蟲,分彆為害茶株哪些部位
80.茶尺蠖發生發展與氣象條件有什麼關係,怎樣防治
81.茶毛蟲的發生發展與氣象條件有什麼關係,怎樣防治
82.假眼小綠葉蟬發生發展與氣象條件有什麼關係,怎樣防治
83.我國茶區有哪些主要茶樹病害,分彆為害茶株的哪些部位
84.茶餅病發生發展與氣象條件有什麼關係,怎樣防治
85.茶白星病發生發展與氣象條件有什麼關係,怎樣防治
86.茶雲紋葉枯病發生發展與氣象條件有什麼關係,怎樣防治
87.什麼叫有效積溫法則,怎樣利用有效積溫法則預測某種昆蟲可能發生的世代數
88.怎樣利用有效積溫法則預測某種害蟲下一蟲態或下一世代的發生期
89.怎樣利用氣象資料預測茶樹害蟲防治適期
九、茶葉加工、儲藏、運輸與氣象
90.成品茶葉分幾類,在茶葉加工過程中有哪些工序
91.茶葉加工的幾種工序對小氣候有什麼要求
92.綠茶加工與小氣候有什麼關係
93.紅茶加工與小氣候有什麼關係
94.青茶加工與小氣候有什麼關係
95.黑茶加工與小氣候有什麼關係
96.黃茶、白茶、花茶加工與小氣候有什麼關係
97.茶葉儲藏的氣象條件對茶葉品質有什麼影響
98.儲藏茶葉有哪些控製小氣候環境的簡單方法
99.怎樣利用控製溫度的防潮包裝保鮮法儲藏茶葉
100.茶葉運輸與氣象條件有什麼關係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茶樹優質高産栽培與氣象》這本書在“茶葉加工與氣象變化”這一部分,提供瞭一套極為精細化的操作指南,讓我意識到,茶葉的加工過程遠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和精妙,並且與外部環境息息相關。我原以為茶葉加工就是將茶葉烘乾、揉撚,但書中卻將每一個加工環節,都與氣象條件的變化進行瞭緊密的結閤。它詳細闡述瞭,例如,在潮濕的天氣裏,如何調整萎凋的程度和時間,以避免茶葉發黴;在乾燥的天氣裏,又如何控製揉撚的力度和揉撚時間,以獲得最佳的成形效果。書中還深入探討瞭,不同氣象條件對茶葉在殺青、揉撚、乾燥等過程中,內含物化學反應的影響,例如,溫度和濕度如何影響茶多酚的氧化程度,進而影響茶葉的色澤和滋味。更令人驚喜的是,書中還介紹瞭如何利用氣象信息來優化加工設備的操作參數,例如,根據室內的濕度情況,來調整烘乾機的溫度和風速,以達到最佳的乾燥效果,同時保證茶葉的香氣不流失。我讀到書中關於“根據實時氣象數據動態調整發酵時間”的案例時,更是為作者的科學嚴謹所摺服,這讓我意識到,優質的茶葉加工,並非一成不變的套路,而是一門需要根據外部環境不斷調整的藝術。
評分當我閱讀完《茶樹優質高産栽培與氣象》這本書的最後一章,關於“未來茶産業的氣象適應性發展趨勢”的探討,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振奮和對未來的憧憬。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隨著具體栽培技術的介紹而結束,但作者卻將目光投嚮瞭更長遠的未來,將茶産業的發展與全球氣候變化趨勢緊密地聯係起來。書中詳細分析瞭,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降雨模式的改變以及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發,茶樹的適宜種植區域可能會發生變化,現有的茶樹品種可能麵臨挑戰。更具前瞻性的是,作者探討瞭如何利用先進的氣象模型和大數據分析,來預測未來氣候變化對茶産業的影響,並提齣相應的適應性策略。例如,通過培育耐高溫、耐旱的新型茶樹品種,優化種植區域的選擇,以及發展更具彈性的農業生産係統,來應對未來的氣候挑戰。書中還提到瞭,利用科技手段,例如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來提升茶園管理的智能化和精準化水平,從而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氣象環境。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茶樹栽培的專業書籍,更是一部充滿智慧的、對茶産業未來發展方嚮的深度思考,讓我對茶産業的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
評分我最近購入瞭一本名為《茶樹優質高産栽培與氣象》的書,盡管它書名寫得如此明確,但翻閱之後,我發現它的內容遠超瞭我最初的想象,甚至在某些方麵,它顛覆瞭我對一本專業書籍的認知。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茶樹生長環境的細緻描繪,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溫度、濕度羅列,而是將氣象因素與茶樹的生理活動,比如光閤作用、蒸騰作用,乃至茶多酚、芳香物質的形成緊密地聯係起來。它詳細闡述瞭不同季節、不同海拔、不同坡嚮的氣候特徵如何影響茶樹的生長周期、芽葉萌發的速度和品質。例如,書中通過大量的實證數據和案例分析,說明瞭春季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對於提高新梢的産量和氨基酸含量至關重要,而夏季的日照強度和降雨分布則直接關係到茶葉的苦澀度和香氣。更有趣的是,書中還探討瞭一些非常規的氣象現象,比如局部地區的“小氣候”對茶園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人工調控(例如噴灌、遮陽網)來應對極端天氣,減少損失。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是什麼”,更深入地解釋瞭“為什麼”,這種循序漸進的科學邏輯讓我受益匪淺。我原本以為這類書籍會枯燥乏味,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甚至有些章節讀起來像是在閱讀一篇充滿科學探究精神的報告文學,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
評分《茶樹優質高産栽培與氣象》這本書在“氣象災害對茶産業的影響與應對”這一部分,給我帶來瞭強烈的警示與啓發。我原以為書中隻會提及一些常規的氣象知識,但作者卻以一種極為宏觀且深刻的視角,剖析瞭氣象災害對整個茶産業造成的嚴峻挑戰。書中詳細列舉瞭,例如,突發的霜凍、冰雹、乾旱、洪澇、颱風等極端天氣事件,如何對茶樹的生長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導緻産量銳減,甚至絕收。更重要的是,作者不僅停留在描述災害的破壞性,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利用氣象監測和預警係統,來提前預測和規避氣象災害。書中介紹瞭多種氣象災害的監測技術,以及如何根據氣象預報,提前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例如,在霜凍來臨前,進行人工灌溉或熏煙;在颱風來臨前,對茶樹進行加固,減少損失。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建立茶産業氣象風險評估與管理體係”的探討感到印象深刻,它強調瞭從宏觀到微觀,從預防到應對,全方位地構建茶産業的氣象風險防禦體係。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在氣候變化日益加劇的今天,茶産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對氣象災害的深入研究和有效應對。
評分在《茶樹優質高産栽培與氣象》這本書中,“茶葉倉儲與氣象因素”的章節,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一直以為茶葉的品質主要取決於種植和加工,但這本書卻強調瞭倉儲環境對茶葉品質的長期影響,並且將氣象因素放在瞭至關重要的位置。書中詳細分析瞭,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等氣象因素,如何直接影響茶葉在儲存過程中內含物的變化,例如,高溫高濕的環境會導緻茶葉加速陳化、發黴,失去原有的香氣和滋味;而過於乾燥或暴露在強光下,則會使茶葉失去水分,變得乾癟,香氣散失。書中更是詳細介紹瞭,如何根據茶葉的種類(綠茶、紅茶、烏龍茶等),以及當地的氣候特點,來設計和建造適宜的茶葉倉庫。它不僅提供瞭具體的倉儲條件建議,例如,建議的儲存溫度範圍、濕度範圍,以及需要注意的通風方式,還強調瞭如何利用簡單的氣象監測設備,來實時監測倉庫內的環境變化,並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控。我讀到書中關於“利用天氣預報指導茶葉包裝與儲存策略”的案例時,更是為作者的創新性思維所摺服,這讓我意識到,茶葉的品質,從田間到茶杯,每一步都充滿著科學的智慧。
評分當我翻閱《茶樹優質高産栽培與氣象》這本書的“茶葉采摘與氣象條件”章節時,我被作者對於茶葉品質形成過程的深刻洞察所震撼。我原本以為采摘隻是一個簡單的體力勞動,但書中卻將氣象因素對茶葉內在品質的影響,進行瞭極其詳盡的剖析。它不僅探討瞭不同季節、不同天氣狀況下,茶葉內含物的變化,例如氨基酸、茶多酚、咖啡堿等關鍵成分的含量,還將其與茶葉的滋味、香氣、色澤等感官品質聯係起來。書中詳細闡述瞭,例如,清晨露水未乾時的采摘,與艷陽高照時的采摘,茶葉的內含物會有怎樣的差異,以及這對最終茶葉口感帶來的細微區彆。更有意思的是,書中還深入研究瞭,不同氣象條件下,茶葉中芳香物質的生成與揮發規律,解釋瞭為什麼某些季節采摘的茶葉會帶有特彆的香氣。作者還介紹瞭如何根據天氣預報,來安排最佳的采摘時間,例如,在連續晴朗的天氣之後采摘,茶葉的內含物往往更為豐富,品質也更好。這種將采摘時機與茶葉的內在品質進行科學關聯的思路,讓我對茶葉的生産過程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對未來選擇茶葉有瞭更明確的標準。
評分《茶樹優質高産栽培與氣象》這本書在“茶園管理與氣象因子調控”這一部分,展現瞭極為精細的操作指導,讓我從一個宏觀的視角,進入到每一個微觀的管理細節。我原本以為茶園管理無非是施肥、除草、修剪,但書中將這些傳統工作與氣象條件的實時變化緊密地聯係起來,提供瞭一套動態的、智能化的管理方案。例如,書中詳細闡述瞭不同季節、不同氣象條件下,茶樹對養分的需求差異,以及如何根據氣象預報來調整施肥的時間和種類,以達到最佳的吸收效果,同時避免養分流失。在修剪方麵,它不僅講解瞭傳統的修剪技藝,更強調瞭如何根據降雨量、光照強度等氣象因素,來決定修剪的時機和力度,以促進茶樹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快速恢復生長。書中還引入瞭利用氣象監測設備(如溫度計、濕度計、風速儀)來收集數據,並結閤大數據分析,來優化灌溉、施肥、修剪等各項管理措施,實現精準化栽培。我讀到書中關於“通過預測性氣象數據指導茶園鼕季休眠管理”的案例時,更是為作者的創新思維所摺服,這讓我意識到,看似簡單的“管理”,實則是一門高度科學化的藝術。
評分這本書在“茶樹品種選育與氣象適應性”這一章節的深度,讓我對茶樹種植的未來發展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原以為這部分隻是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茶樹品種,但作者卻將品種的遺傳特性與不同地區的氣象條件進行瞭精妙的結閤。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根據特定區域的氣候特點,選擇最適閤的茶樹品種,並強調瞭品種的抗旱、抗寒、抗病蟲能力與當地氣象災害頻率之間的密切關係。例如,在高海拔、常年低溫的地區,作者推薦瞭具有較強抗寒性的品種,而在多雨、易受病蟲害侵襲的地區,則建議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更有啓發性的是,書中還探討瞭通過雜交育種、基因工程等現代育種技術,培育齣更能適應未來氣候變化(例如全球變暖、極端天氣頻發)的新型茶樹品種的可能性。書中列舉瞭一些科研機構正在進行的育種項目,以及他們如何利用氣象數據來預測和評估新品種的適應性,這讓我看到瞭茶樹育種領域的前沿動態。這種將品種選育與長遠氣候趨勢相結閤的視角,讓我意識到,成功的茶樹栽培不僅是眼前的産量,更是對未來環境挑戰的積極應對。
評分《茶樹優質高産栽培與氣象》這本書在病蟲害防治章節的處理方式,完全超齣瞭我一貫對農業技術書籍的刻闆印象。我原本設想的是枯燥的化學藥劑名稱和施用方法,但作者卻從一個更加生態和可持續的視角齣發,將氣象條件與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規律進行瞭深度關聯。書中詳細分析瞭不同氣象因素,如溫度、濕度、降雨頻率、光照強度等,如何影響茶樹對病蟲害的易感性,以及如何加速病原菌和害蟲的繁殖與傳播。例如,書中指齣,高溫高濕的天氣是茶樹白星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的溫床,而乾旱、高溫則有利於紅蜘蛛等害蟲的滋生。更具價值的是,作者並未僅僅停留在“預警”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利用氣象信息來指導病蟲害的綜閤防治。書中詳細介紹瞭多種非化學防治手段,如生物防治(利用天敵)、物理防治(誘捕器、防蟲網)以及農業防治(修剪、清潔田園)。它甚至提到瞭如何通過分析天氣預報,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從而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這不僅對環境友好,也確保瞭茶葉的健康安全。我讀到書中關於“氣象災害預警與病蟲害防治聯動”的案例時,更是為作者的科學洞察力所摺服。
評分當我深入閱讀《茶樹優質高産栽培與氣象》這本書時,我被其中關於土壤與水分管理的章節深深吸引。我原本以為這部分內容會相對宏觀,但作者卻以一種近乎顯微鏡般的細緻,剖析瞭土壤的質地、結構、pH值以及有機質含量對茶樹吸收養分和水分的影響。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土壤(如紅壤、黃壤、紫色土)的特性,以及它們在種植茶樹時的優勢與劣勢,並提齣瞭相應的改良建議。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將氣象數據與土壤水分動態監測相結閤,例如,通過對降雨量、蒸發量以及土壤濕度傳感器的讀數進行分析,來預測茶樹的需水量,並據此製定最優化的灌溉計劃。書中列舉瞭多個不同地理區域的茶園案例,通過圖錶和數據的形式,直觀地展示瞭科學灌溉如何有效提高茶葉産量和品質,減少因水分脅迫或過量導緻的問題。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節水灌溉技術”的探討感到新奇,例如滴灌、微噴灌等方式,不僅能夠節省水資源,還能避免葉麵長時間積水,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看似簡單的“澆水”背後,其實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原理和實踐智慧,對於想要提升茶葉品質的茶農來說,這部分內容無疑是寶貴的指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