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路跑提速 从5公里到半马
定价:55.00元
作者:皮特·普菲青格(Pete Pfitzinger) 菲利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1154338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跑步需要科学的方法和训练才能事半功倍的提高。你是否刚刚爱上跑步,只是一名跑步初级玩家?你是否只能跑下三五千米,尚未能突破到10千米?你是否已经可以跑下10千米但遇到瓶颈,在突破半马距离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亦或是你已经是个跑步老鸟,但就是无法突破自己在5千米、10千米、半马的PB?本书正是你需要的路跑突破训练指南,它将告诉你如何科学、系统、有效地进行路跑训练,从5千米到8千米到10千米再到15千米半马距离21千米,本书涵盖了多种距离路跑的训练方法,会帮你不但突破距离,还能突破自己在该距离的成绩。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帮助初跑者突破5千米到半程马拉松距离的路跑训练书,一本针对初中级跑步爱好者的训练指南。书中全面地讲解了如何系统、科学地进行路跑训练,更快更轻松地让跑者从5千米跑提高到半程马拉松的距离。全书共分两大部分,介绍了跑步系统训练的方法及计划,包括肌肉力量、平衡性训练,饮食及不同距离的参赛准备等;第二部分按照5千米、8千米、10千米、15 16千米及半程马拉松距离21千米分章,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路跑训练及提高成绩和距离的方法。本书适合广大的跑步爱好者,尤其适合广大的初级爱好者阅读,同时也可供希望提高5千米到半程马拉松距离跑步成绩的中高级爱好者学习使用。
目录
目录
前言
简介
部分 训练构成
章 训练的基本内容
第2章 平衡训练和恢复
第3章 补充训练
第4章 跑者的饮食
第5章 中年跑者注意事项
第6章 赛前减量
第2部分 训练计划
第7章 训练计划简介
第8章 基础训练
第9章 5千米比赛训练计划
0章 8千米和10千米比赛训练计划
1章 15千米和16千米比赛训练计划
2章 半程马拉松训练计划
3章 多种比赛距离训练计划
附录A:配速表
附录B:等效竞赛成绩
附录C:训练配速
关于作者
作者介绍
皮特·普菲青格美国知名马拉松选手,参加过1984年和1988年奥运会马拉松项目,是知名的教练、运动生理学家和高效能运动管理员。在1984年美国奥运会马拉松的赛道上,他击败了阿尔贝托·萨拉查,成为美国历史上知名马拉松运动员之一。同年,他被授予罗伯特·德塞勒奖,获得美国长跑运动员称号,还得到美国路跑俱乐部(RRCA)颁发的年度跑者的称号。他还是两届旧金山马拉松的冠军,以及1987年纽约城市马拉松的第3名。他是美国路跑俱乐部长跑杰出运动员的成员之一。菲利普·莱特《跑步时报》的高级撰稿人,同时还是《跑者世界》杂志和网站的特约撰稿人。他编写过大量关于跑步科学的文章,主题广泛,从路跑比赛的环境影响到摄氧量耐热训练的影响。他的文章是关于对比不同马拉松训练方案的优势和有效的减量方法。他报道过许多美国知名跑者,如1500米奥运银牌得主利奥·曼萨诺,还曾去肯尼亚当地采访过2012年波士顿马拉松冠军卫斯理科瑞尔和伦敦奥运会马拉松亚军阿贝尔·奇鲁伊。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训练计划可执行性的读者,如果一本书看起来像一本高冷的学术论文,我多半会在第三章就放弃。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具有代入感,仿佛作者本人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跑友,坐在你旁边,非常耐心、非常实在地跟你分享他的独家秘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恢复和营养搭配的部分,这往往是很多速度训练指南会忽略的“软肋”。作者没有把恢复看作是训练的附庸,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与高强度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极其契合我这种需要平衡工作和训练的普通跑者。书中对于不同强度训练后身体需要的能量补充和休息时间的建议,详细到令人发指,但正因为这种周到,让我可以大胆地尝试更高的训练强度,而不用担心过度训练的风险。它让我明白,跑得快的前提是跑得聪明,学会倾听身体的需求,远比一味地追求“多跑一点”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跑步的“系统观”。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跑得更快”,更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可预测的训练体系”。在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论去调整我的训练后,最显著的变化不是某一次的PR(个人记录),而是我整体训练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过去我的进步总是伴随着反复的伤病和疲劳期,而现在,我能更清晰地预判风险点,并在它们发生之前进行干预。书中对长距离慢跑(LSD)与速度训练的配比和交叉安排,非常科学地平衡了有氧基础的打磨和无氧能力的开发。对于我这种从基础5公里稳定下来,想向10公里甚至半马迈进的跑者来说,它提供了一种平滑过渡的阶梯,避免了那种力量跟不上,心肺先崩溃的尴尬局面。读完它,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训练推着走,而是我正在掌控我的训练,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心理赋能。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结构性的,它颠覆了我过去几年对“刻苦训练”的固有认知。过去,我总觉得跑得慢就是因为跑得不够多,或者强度不够大,结果就是疲劳积累,状态时好时坏。这本书却清晰地指出了“效率”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如何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最大化地刺激身体适应性。特别是关于间歇跑和节奏跑的设计,书中给出的配速区间划分极其精妙,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籍那样给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建立在一系列自我测试的基础之上,确保你找到的是真正能推动你进步的“甜蜜点”。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设计也做得非常出色,大量的数据图表能够直观地展示训练效果的曲线变化,帮助读者建立更宏观的视角。它教会我,提速不是一蹴而就的冲刺,而是一个稳健的、科学构建的过程,每增加一公里,每提高一秒的配速,背后都有严谨的训练逻辑支撑着,让人心服口服。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这书的时候,有点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毕竟名字里带着“提速”这种听起来就充满专业门槛的词汇。然而,一旦开始阅读,那种顾虑就烟消云散了。作者非常擅长使用日常的语言去解释复杂的运动生理学概念,这对于像我这样,只关心“跑得更快”而不是“为什么跑得快”的实用主义者来说,简直太友好了。书中的案例分析和训练计划模板,不是那种僵硬的表格,而是充满了弹性和适应性。我特别喜欢它强调的“个体化”原则,它没有强迫你一定要遵循某个“标准”训练周,而是教你如何观察自己的睡眠、心率变异性(HRV)以及日常感受,然后动态调整训练负荷。这种“学会自己做教练”的能力,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所在。它提供的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一种自我监控和长期规划的思维模式。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完成训练量,而是带着目的和理解在跑步,每一步都走得更踏实,那种跑感和心理上的富足感,是单纯跑量堆砌不出来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在跑道上迷失方向的跑者量身定做的指南!我一直以为路跑提速是个玄学,或者说,得靠天赋才能实现,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它不是那种空洞地喊着“努力就能成功”的鸡汤读物,而是真正深入到科学训练的肌理之中。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注重细节和逻辑,仿佛是在手把手教你解读自己的身体反馈。特别是关于不同配速下的生理反应讲解,让我茅塞顿开,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总是在某个里程碑掉速,原来是乳酸阈值训练的配速设置出了问题。书里对如何根据个人当前体能水平制定阶段性计划的描述,详尽到让我觉得简直像请了一位私人教练。我最欣赏的是,它并不局限于追求极致速度,而是强调可持续的、健康的进步,这对业余跑者来说至关重要。翻开书页,你能感受到作者对这项运动深沉的热爱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它不是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本让你从根本上理解跑步哲学的教科书,对于从五公里到半马这个跨越的瓶颈期,这本书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路线图,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未来训练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