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绿色网络与绿色技术
定价:89.00元
作者:【澳】San Murugesan(桑·穆鲁吉桑) 【印度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1154188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覆盖了绿色网络与绿色技术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给出了相应的战略举措。本书探讨了信息网络技术与系统绿色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方式,同时也对信息网络技术作为提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使能工具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探索。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研究,具有多个大型项目的研究经验,对于绿色网络与绿色技术具有独到的见解。丰富的实际项目经验使作者能够将绿色网络与绿色技术的方方面面,如设备与硬件、软件、数据中心、存储、网络和通信、企业战略、管理、标准和协议等进行深入浅出的系统阐述。同时,本书带来了很多绿色网络与绿色技术方面的案例和实践。本书必将对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的技术设计人员、主管、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和首席执行官产生极大的帮助,是有志于研究和实施绿色化的从业人员必读的参考书。
内容提要
本书探讨了使计算与信息系统更加绿色化,也就是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途径,同时又探讨了将信息技术(IT)作为工具和使能器来提高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种途径,既考虑了IT的绿色化,也考虑了绿色化的IT,还额外给出了获得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本书全面覆盖了IT绿色化的技术、设计、标准、成熟度模型、策略和部署等内容,也包括了绿色化IT的使用、出售、设计、制造等方方面面,还通过多个领域的实际案例说明了如何从战略高度进行绿色IT实践。本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实操指导,对IT专家、学者、学生、产业研究人员、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IT首席执行官、首席信息官、首席技术官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本书也适合其他任何对绿色IT以及用它来提高环境质量感兴趣的人阅读。
目录
目录
章 绿色IT:概览1
1.1 引言 1
1.2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2
1.2.1 难以忽视的真相 3
1.2.2 可持续发展 4
1.2.3 为什么需要绿色行动 4
1.3 IT对环境的影响 4
1.4 绿色IT 5
1.4.1 OCED绿色IT框架 6
1.4.2 绿色IT 1.0和2.0 6
1.5 绿色IT的体系化方法 7
1.5.1 “绿色化”计算机的全生命周期 8
1.5.2 绿色IT的3R 8
1.6 “绿色化”IT 9
1.6.1 绿色PC、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 9
1.6.2 绿色数据中心 10
1.6.3 绿色云计算 11
1.6.4 绿色数据存储 11
1.6.5 绿色软件 12
1.6.6 绿色网络和通信 13
1.7 应用IT系统加强环境可持续性 13
1.8 绿色IT标准和IT的生态标签 14
1.9 企业绿色IT策略 14
1.10 绿色IT:负担还是机会? 16
1.11 结论 17
复习题 18
讨论题 18
参考文献 19
延伸阅读及相关网站 19
第2章 绿色设备和硬件 21
2.1 引言 21
2.2 设备或硬件的生命周期 22
2.2.1 设计 23
2.2.2 制造 23
2.2.3 包装和运输 25
2.2.4 使用 26
2.3 再利用、回收和销毁 30
2.4 结论 32
复习题 32
讨论题 33
参考文献 33
第3章 绿色软件 35
3.1 引言 35
3.2 节能软件技术 37
3.2.1 计算效率 38
3.2.2 数据效率 40
3.2.3 上下文感知 43
3.2.4 闲置效率 45
3.3 评估和测量软件对平台功率的影响 48
3.3.1 Fluke NetDAQ((网络化数据采集单元) 48
3.3.2 软件工具 49
3.4 结论 51
致谢 51
复习题 52
讨论题 52
参考文献 52
延伸阅读 53
第4章 可持续的软件开发 55
4.1 引言 55
4.2 现行做法 56
4.3 可持续软件 57
4.4 软件可持续发展的属性 58
4.5 软件可持续的指标 60
4.5.1 可修改性和可重用性 61
4.5.2 可移植性 61
4.5.3
作者介绍
San Murugesan,欧洲工业技术基础研究专业服务的主任,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计算机与数学系副教授,美国卡特联盟的内容感知与社会化商业智能实践的高级顾问,同时也是一位企业培训师及独立的IT和教育顾问。他在澳大利亚的西悉尼大学和南十字星大学以及马来西亚的多媒体大学均担任多个高级职位。他曾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印度空间组织工作。他曾担任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在过去的30年职业生涯中,Murugesan博士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发起了多个创新型IT项目,在教育科研方面起着领导作用,也为商业、产业及教育机构提供咨询。他的专业和兴趣涉及IT开发、应用和管理等一系列广泛的领域,包括绿色计算、云计算、Web 2.0和3.0、移动计算应用、网络工程、电子商务和IT新兴市场等。他发表超过150篇文章,其中包括期刊和会议论文、执行报告、编辑书籍、IEEE CS Essential Sets和电子邮件咨询。他已经开发并交付了关于绿色IT和云计算的专业证书培训计划。他担任IEEE的IT专业杂志的首席副主编以及其他国际期刊的编委,同时致力于IT专业的新兴市场部门。他是澳大利亚计算机协会会员、IETE会员、IEEE高级会员和IEEE计算机协会杰出的客座和辅导教授。你可以在Twitter上@santweets或者在LinkedIn上通过san.greenit@g.与他联系。G.R. Gangadharan目前担任印度海德拉巴银行科技的发展与研究研究所(IDRBT)的助理教授。他在几个欧洲框架项目的工作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包括PAS、GAMES、COCKPIT和WATTALYST。他的研究兴趣领域包括互联网技术(面向服务的计算和云计算)、绿色信息系统和能源效率计算、新兴市场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自由开放源码系统(FOSS)和企业信息系统。他在国际会议论文集和期刊发表超过40篇文章。他是IEEE会员,拥有意大利和欧洲大学协会特兰托大学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博士学位。他是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学校信息技术的理学硕士;印度蒂鲁内尔维利Manonmaniam Sundaranar大学计算机科学的理学硕士。你可以通过geeyaar@g.与之联系。
文摘
序言
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那种严谨又不失批判性的研究态度所深深折服。他并非一味地推崇新技术或某一特定解决方案,而是在阐述各种方案的优势时,总会同时指出其潜在的局限性、成本效益分析,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瓶颈。这种“双刃剑”式的分析视角,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思辨能力。我尤其留意到,作者在引用数据和案例时,似乎总是挑选那些经过时间检验或具有广泛行业代表性的实例,使得论证的说服力大大增强。举个例子,当他在讨论某项前沿存储技术的可持续性时,他对比了三种不同成熟度技术的全生命周期能耗曲线,这种详实的数据支撑,远比空泛的口号来得有力。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内容是建立在扎实的实证研究之上的,而非空中楼阁般的设想。对于希望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决策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种审慎和负责任的写作态度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初读时可能会觉得信息密度很大,但很快就会适应那种紧凑而精准的表达方式。作者的措辞非常克制,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冗余的形容词或华丽的辞藻,每一个句子都像是经过精密计算后才写下的,直指核心论点。这种“少说废话”的风格,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我发现自己在阅读其他技术文献时,不自觉地会去套用这本书里的某些句式结构,因为它有效地去除了解释中的“水分”。虽然它在专业性上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但作者在关键转折点上又会适时地穿插一些形象的比喻来辅助理解,这种张弛有度的文风,使得即便是面对复杂的工程学概念,阅读体验也保持了较高的流畅度,没有产生强烈的阅读疲劳感。它真正做到了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兼顾了可读性。
评分这本书的后记和附录部分,我个人认为价值甚至不亚于主体内容。作者在最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时,展现出的洞察力令人赞叹。他不仅总结了当前研究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清晰地指出了未来五年内最有可能实现突破性进展的几个细分领域,并预测了这些突破将如何重塑现有产业格局。这些预测并非天马行空的猜测,而是基于他对现有技术演进速度、政策导向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的深刻理解。更实用的是,作者在附录中提供了一份精选的延伸阅读清单,这些推荐的书籍、论文和报告,大多是支撑本书论点的关键文献,这为那些想要进行更深层次学术探索的读者提供了清晰的导航图。对于一个想要站在行业前沿进行规划和研究的人来说,这种“授人以渔”的收尾方式,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得以最大化,它不仅回答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指明了“该往哪里走”。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逻辑性极强,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时展现出了深厚的功力。开篇部分并没有直接跳入复杂的理论模型,而是从宏观的背景铺垫入手,清晰地界定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紧迫挑战与潜在机遇。随着阅读深入,你会发现作者非常擅长“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每一个新概念的引入都建立在前一个概念的坚实基础上,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和复杂流程,都变得条理分明,易于消化吸收。尤其欣赏它在跨学科知识融合方面的处理手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不同领域的技术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思考框架。比如,在讨论到某个能源效率优化算法时,作者会自然而然地引申到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这种连接性让读者能更立体地理解知识的价值和应用边界,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份详尽的战略规划蓝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色彩饱和度适中,给人一种既现代又沉稳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个抽象的、仿佛在流动的数据流图案,它很巧妙地暗示了“网络”的主题,但又避免了那种过于直白的技术图解,显得很有艺术性。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比较考究,触感细腻,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对着屏幕或纸张,眼睛的疲劳感也相对较轻。装订工艺扎实,书脊处没有出现明显的松动迹象,这对于一本可能需要经常翻阅的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光是从拿到书本的物理体验来看,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内容和形式的重视。整体而言,从视觉到触觉,这本书都提供了一种高级的阅读享受,让人在尚未深入内容之前,就已经对它产生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愿意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知识。这种对实体书质感的坚持,在如今这个电子书盛行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它让知识的载体本身也成为了一种值得收藏的物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