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路跑提速 从5公里到半马
定价:55.00元
作者:皮特·普菲青格(Pete Pfitzinger) 菲利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1154338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跑步需要科学的方法和训练才能事半功倍的提高。你是否刚刚爱上跑步,只是一名跑步初级玩家?你是否只能跑下三五千米,尚未能突破到10千米?你是否已经可以跑下10千米但遇到瓶颈,在突破半马距离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亦或是你已经是个跑步老鸟,但就是无法突破自己在5千米、10千米、半马的PB?本书正是你需要的路跑突破训练指南,它将告诉你如何科学、系统、有效地进行路跑训练,从5千米到8千米到10千米再到15千米半马距离21千米,本书涵盖了多种距离路跑的训练方法,会帮你不但突破距离,还能突破自己在该距离的成绩。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帮助初跑者突破5千米到半程马拉松距离的路跑训练书,一本针对初中级跑步爱好者的训练指南。书中全面地讲解了如何系统、科学地进行路跑训练,更快更轻松地让跑者从5千米跑提高到半程马拉松的距离。全书共分两大部分,介绍了跑步系统训练的方法及计划,包括肌肉力量、平衡性训练,饮食及不同距离的参赛准备等;第二部分按照5千米、8千米、10千米、15 16千米及半程马拉松距离21千米分章,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路跑训练及提高成绩和距离的方法。本书适合广大的跑步爱好者,尤其适合广大的初级爱好者阅读,同时也可供希望提高5千米到半程马拉松距离跑步成绩的中高级爱好者学习使用。
目录
目录
前言
简介
部分 训练构成
章 训练的基本内容
第2章 平衡训练和恢复
第3章 补充训练
第4章 跑者的饮食
第5章 中年跑者注意事项
第6章 赛前减量
第2部分 训练计划
第7章 训练计划简介
第8章 基础训练
第9章 5千米比赛训练计划
0章 8千米和10千米比赛训练计划
1章 15千米和16千米比赛训练计划
2章 半程马拉松训练计划
3章 多种比赛距离训练计划
附录A:配速表
附录B:等效竞赛成绩
附录C:训练配速
关于作者
作者介绍
皮特·普菲青格美国知名马拉松选手,参加过1984年和1988年奥运会马拉松项目,是知名的教练、运动生理学家和高效能运动管理员。在1984年美国奥运会马拉松的赛道上,他击败了阿尔贝托·萨拉查,成为美国历史上知名马拉松运动员之一。同年,他被授予罗伯特·德塞勒奖,获得美国长跑运动员称号,还得到美国路跑俱乐部(RRCA)颁发的年度跑者的称号。他还是两届旧金山马拉松的冠军,以及1987年纽约城市马拉松的第3名。他是美国路跑俱乐部长跑杰出运动员的成员之一。菲利普·莱特《跑步时报》的高级撰稿人,同时还是《跑者世界》杂志和网站的特约撰稿人。他编写过大量关于跑步科学的文章,主题广泛,从路跑比赛的环境影响到摄氧量耐热训练的影响。他的文章是关于对比不同马拉松训练方案的优势和有效的减量方法。他报道过许多美国知名跑者,如1500米奥运银牌得主利奥·曼萨诺,还曾去肯尼亚当地采访过2012年波士顿马拉松冠军卫斯理科瑞尔和伦敦奥运会马拉松亚军阿贝尔·奇鲁伊。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如何跑步”的范畴,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模式。我发现,当我开始按照书中的理念来规划我的生活和训练时,我的决策质量似乎都有所提高。它教会我如何进行长期的、跨年度的规划,如何在一个大的目标之下,分解出无数个可量化、可执行的小目标。例如,在讨论如何应对比赛日的突发状况时,书中提及的“预案制定”原则,我甚至开始应用到我的工作项目管理中去——总是要为A计划之外的B计划和C计划留出空间。这种将高阶运动训练理念融入到日常目标管理中的能力,是这本书带给我最意外的收获。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跑步机器”,而是通过跑步这个载体,将严谨、耐心和科学的决策流程植入你的思维深处。每一次翻阅,我都能从中提炼出新的洞见,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具有极高的复利效应,是真正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尤其喜欢它在不同距离阶段的训练计划划分,从短距离的打基础到中长距离的专项突破,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跳跃感。作者似乎预见到了不同水平跑者在训练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卡点”。举个例子,对于我这种一直在“平台期”挣扎的跑者来说,书中关于“乳酸阈值提升”的训练模块,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不像有些书只是笼统地说“跑快点”,而是具体到你需要在什么心率区间、以多大的跑量来持续刺激,并提供了多套不同的周训练模板供你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用。而且,它对不同训练日子的“角色定位”描述得极其到位,比如什么日子是专门用来做有氧耐力的“打地基”,什么日子是用来做“强度冲刺”的“攻坚战”,这种清晰的结构感,让我的训练不再是漫无目的的堆砌,而是一场目标明确的“战役规划”。这种结构化的引导,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训练依从性和目标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抓人眼球,那种充满活力的橙色和深邃的黑色搭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运动的激情。装帧质量也很扎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物超所值。我最欣赏的是它排版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书页的纸张选材非常考究,那种略带哑光质感的纸张,让印刷的文字和图表都显得清晰锐利,翻阅起来有一种高级的触感。我记得我是在一个雨天的下午打开它的,那种翻书时细微的沙沙声,配合窗外的雨声,营造出一种非常专注的学习氛围。这本书的整体视觉呈现,无疑是为严肃的跑者量身打造的,它不仅是一本训练指南,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运动装备,让人爱不释手,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觉得自己的跑步目标又近了一步。我甚至特意把它放在了床头柜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地就想拿起来摩挲一下,这种对实体书的迷恋,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它优秀的物理属性所激发出来的。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的克制与精准。它没有使用太多华丽的辞藻来渲染跑步的“伟大”或“自由”,而是用一种非常冷静、甚至有些冷峻的笔调来阐述事实。这种风格很对我的胃口,因为它让我能够专注于训练本身的技术细节,而不是被过多的情感渲染所干扰。比如,描述一次高强度间歇跑时,它不会用“挑战自我,超越极限”这类口号,而是会用精确的词汇来描述身体在接近极限时肌肉纤维的反应、呼吸效率的变化等。这种“去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反而让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训练的本质:它是一项需要科学管理、精确执行的体能工程。对于那些追求效率和技术提升的跑者来说,这种务实的态度比任何激昂的叙事都更具说服力。它就像是给你一个清晰的工程蓝图,让你知道每一步螺丝该拧多紧,每一个结构件该如何组装,这才是真正通往高手之路的基石。
评分当我第一次翻阅这本书时,立刻被它那种近乎学术的严谨性所震撼。它不是那种空泛地喊口号、鼓舞士气的心灵鸡汤式读物,而是真正深入到了训练的底层逻辑。我感觉作者对人类生理学和运动科学的理解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每一个训练阶段的设置、每一次配速的调整,背后似乎都有详实的数据和理论支撑。特别是关于“疲劳积累与恢复”那几个章节的论述,我以前总觉得跑步就是“跑得越多越好”,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观念,它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高质量的休息,以及如何科学地安排“减量周”。这种深入骨髓的专业感,让我对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充满了信任。它更像是一位世界级的教练坐在你面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给你最纯粹、最有效的科学指导。我甚至会拿着笔在旁边空白处做大量的笔记和标注,因为它给出的信息密度实在是太大了,每隔几页就有一个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的知识点,这对于追求效率和结果的跑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