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典缩印 第2版 第二版 新版 商务印书馆 古汉语字典辞典 古汉语常用字 文言文字典 繁体字

古代汉语词典缩印 第2版 第二版 新版 商务印书馆 古汉语字典辞典 古汉语常用字 文言文字典 繁体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编
图书标签:
  • 古代汉语
  • 词典
  • 商务印书馆
  • 文言文
  • 繁体字
  • 工具书
  • 汉语词典
  • 辞典
  • 古汉语常用字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埫淑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48149
商品编码:29151083039
丛书名: 古代汉语词典缩印本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07-05-01

具体描述

[工具书]推荐
¥198
¥320
¥168.8
¥109.00
¥84.90
¥226.00
¥95
¥85
¥128.9

.....


《宋代文人笔记中的民间信仰与风俗研究》 作者: 张明哲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 2023年10月第一版 开本: 16开 字数: 约48万字 定价: 128.00元 ---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挖掘了宋代文人笔记这一独特的史料富矿,以全新的视角和扎实的考据功夫,系统梳理和剖析了当时社会中广泛流传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不同于以往侧重于官方文献或宗教经典的宏大叙事,本书聚焦于文人士大夫日常记录中所折射出的“地气”——那些生动、琐碎却又至关重要的市井百态与心灵寄托。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和文化思潮发生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使得传统以宗法血缘为核心的信仰体系,开始与更加注重现世利益、个人情感的世俗信仰相交织,形成了复杂而多元的文化景观。文人笔记,如《东京梦华录》《梦粱录》《夷坚志》乃至更具个人色彩的日记和尺牍,恰恰是捕捉这种时代脉动最灵敏的“温度计”。 全书共分七章,结构严谨,层层递进: 第一章:笔记文本的性质与宋代信仰生态的初步考察 本章首先对宋代笔记的文体特征、作者群体及其史料价值进行了界定,强调了此类文本在记载非正统、非主流文化现象时的不可替代性。随后,概述了宋代儒释道三教并行、民间神祇大量涌现的信仰背景。重点分析了文人在记录这些现象时的矛盾心态——既有批判和不屑,又不乏好奇和参与。 第二章:城市空间中的神祇谱系与祭祀活动 聚焦于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生活。详细考证了城隍、土地、灶神等地方性神祇的职能演变,以及它们如何深度嵌入市民的日常生活规划中。通过对“送穷”、“迎禧”等节日祭祀仪式的细致描述,揭示了城市治理者与普通民众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寻求心理慰藉方面的共同需求。特别探讨了文人笔记中对“庙会”盛况的描绘,展示了宗教仪式如何成为重要的社会交往场合。 第三章:生死观念的世俗化:鬼神叙事与因果报应 宋代对死亡的恐惧与对来世的想象,在笔记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章着重分析了以《夷坚志》为代表的志怪故事中,关于鬼魂索命、冥府审判的叙事母题。研究发现,笔记中的“因果报应”叙事,往往更倾向于现世的补偿与惩罚,而非纯粹的佛教轮回观,反映了宋人对“善恶有报”的朴素道德期盼。 第四章:医疗保健与巫术的边缘张力 在宋代医学体系尚未完全成熟的背景下,巫医并用的现象十分普遍。本章通过笔记中记载的符咒、禳灾、请神问卜等事例,探讨了官方医学(如太医院的设立)与民间巫术之间的互动与张力。对比分析了文人对巫术的接受程度,揭示了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士人,在面对重大疾病或灾祸时,也常常诉诸非理性力量。 第五章:风俗中的时间观念:节令与物候的信仰投射 以岁时节令为线索,深入剖析了传统物候与信仰活动的结合。例如,对惊蛰的雷神崇拜、仲夏的驱瘟疫仪式,以及秋冬的祭祖习俗。研究表明,宋代文人对这些传统风俗的记录,不仅是文化存档,更是他们试图在快速变动的社会中,锚定自身文化身份的一种努力。 第六章:女性、家庭与隐秘的祭拜仪式 宋代笔记中对女性私人空间的关注显著增加。本章专门探讨了闺阁之中的信仰活动,如对送子娘娘、月神(姮娥)的私密祭拜,以及家庭内部的家神崇拜。通过这些细节,重构了宋代女性的宗教生活,这些活动往往是家庭伦理和宗族延续愿望的投射。 第七章:笔记叙事对后世文学与民俗研究的影响 最后,本书对宋代文人笔记所塑造的民间信仰图景,进行了总结性的评价,并考察了这些记载对元明清小说、戏曲乃至当代民俗学研究的深远影响。强调了宋代笔记作为“活态历史”的价值,为理解中国文化从古典向近代的转型提供了关键的注脚。 本书特色: 1. 史料整合力强: 大量运用了相对冷僻的笔记、志怪、杂录等一手文献,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宋代民间信仰网络。 2. 视角新颖: 聚焦于“文人记录的民间世界”,有效避免了传统宗教史研究的局限性,具有鲜明的民俗学与社会史色彩。 3. 考证精细: 对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称谓,进行了严谨的地理和谱系考证,确保了论述的可靠性。 本书适合从事中国古代史、民俗学、宗教史、文学史及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学者、研究生,以及对宋代社会风貌和民间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本书,仿佛能穿越时空,亲历宋代市井间的烟火气息与心灵诉求。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古代汉语词典缩印本》的第二版,简直是文言文学习者和古籍爱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扎实的质感和精炼的排版吸引住了。作为一名长期与古籍打交道的学生,我深知一本好的工具书能省去多少查阅的弯路。这本书的编纂水平,尤其是商务印书馆这个金字招牌,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它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动辄上百万字,显得过于庞杂,而是真正做到了“缩印”的精髓——该有的核心释义和例证,一丝不苟地保留了下来,但厚度却控制在一个非常便携的范围内。要知道,在图书馆或者田野调查时,能带一本这样的“袖珍宝典”是多么方便。尤其赞赏它对常用古汉语词汇的收录,那些在诸子百家乃至唐诗宋词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语汇,解释得鞭辟入里,引用的例句也都是耳熟能详的名篇中的经典片段,帮助理解记忆效果极佳。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对照繁体字形的朋友来说,清晰的繁体标注更是省去了额外查找的麻烦,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实用至上。它不是那种堆砌冷僻词汇的“炫技之作”,而是脚踏实地的“实用利器”。

评分

说实话,我对工具书的挑剔程度近乎苛刻,尤其是涉及古代汉语这种需要精确考据的领域。这本《古代汉语词典缩印(第2版)》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它对词义演变和多义词的处理上展现出的深厚功力。很多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古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语境下,其核心意义会发生微妙的偏移。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僵硬的解释,而是通过细致的条目区分和翔实的引文佐证,把这种流变性清晰地勾勒出来。比如,对一些兼具名词、动词、甚至副词性质的词,它会分别列出其在特定用法下的精确含义。这对于撰写学术论文时需要精确引用古文的朋友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记得有一次在校对一篇魏晋小说的手稿时,对一个反复出现的动词的细微差别拿不准,就是翻阅此书后,才恍然大悟,找到了最符合当时语境的解释。这种对语感和历史背景的尊重,体现了编纂者极高的学术素养,绝非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古汉语速查手册”可比拟。

评分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细节设计,尤其是它对于“繁体字”的处理方式。在今天的学术环境下,尤其是在阅读清代以前的文献时,繁体字是绕不开的一道坎。这本缩印本的每一个条目,都清晰地标示了其标准的繁体写法,这为我们进行文本的校勘和重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很多时候,电子检索工具在处理异体字和繁体字时,总会丢失一些关键信息,但实体书的这种并列展示,确保了信息的完整性。此外,它的字体选择和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长时间阅读,眼睛的疲劳感明显低于一些使用劣质纸张的盗版或小出版社的书籍。商务印书馆对于书籍本身的物理属性的重视,使得这本工具书在作为长期学习伴侣时,耐用度和舒适度都得到了保障。这本词典不仅仅是一本查询工具,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阅读伙伴,体现了出版界对知识传承的敬畏之心。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作为一本“新版”,它在收录标准和引文的选择上,显然融入了近些年来的新的研究成果。古汉语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修正的过程,早期的词典难免会有些许的时代局限性。商务印书馆的版本一向以严谨著称,这次的“第二版”更新,我能感觉到它在一些争议性词义的解释上,采用了更为审慎和主流的观点。特别是在一些涉及文化概念的词汇上,新版提供了更具时代特色的解读。举个例子,一些关于古代官职或礼制的词汇,旧版可能采用的解释略显单薄,而新版则在释义后补充了更详尽的背景说明,这对于理解古代社会运作的逻辑非常有帮助。阅读古籍,不仅仅是识字,更是了解一个古代社会运作的百科全书,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将语言学与文化史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让读者在查词的同时,也在进行一次微型的文化扫描。

评分

对于初学者而言,市面上很多古汉语词典动辄上千页,光是翻阅的心理压力就足以劝退不少人。但这个“缩印本”的出现,无疑降低了入门的门槛。它并非是牺牲了深度来换取简洁,而是通过一种更高效的排版和筛选机制,实现了“大道至简”。它的选目非常讲究,聚焦于“常用”二字,这对于打好文言文基础至关重要。很多刚开始接触古文的学生,最怕的就是遇到的生词自己查了半天,结果发现那只是一个极少出现的生僻词,影响了对整段文字的理解。此书则规避了这个问题,它收录的几乎都是构成古代语篇的主体部分。更重要的是,它的注释语言也相对平实易懂,不像某些过于学术化的词典,解释本身也需要一本新的词典来帮助理解。我一个正在自学古文的朋友,过去对着厚重的字典望而却步,自从换了这本“缩印本”,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成就感也更强了。实惠的价格加上适中的篇幅,真是兼顾了“面子”和“里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