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全球华语大词典 | 作者 | 李宇明 |
| 定价 | 298.00元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ISBN | 9787100122290 | 出版日期 | 2016-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词典是在《全球华语词典》的基础上编写的,是一部反映世界主要华语区当代华语词汇面貌的语文辞书。注重实用性,力求促进不同华人社区之间的交流,在华语使用中起协调作用。编写过程中充分吸收现有学术成果,反映当代学术研究的高水平。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提高了辞书编纂的技术水平。
|
| 作者简介 | |
|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国家语委副主任。 邹嘉彦(港澳组主持人),香港大学语言和亚洲语言讲座教授。 竺家宁(台湾组主持人),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 汪惠迪(新加坡组主持人),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前语文顾问。 庄晓龄(马来西亚组主持人),马来亚大学教授,语言学系主任。 储诚志(北美组主持人),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副教授。 李嵬(欧洲组主持人),英国伦敦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本词典是在《全球华语词典》的基础上编写的,不仅收录条目更多,篇幅更大,信息也更全面,是一部反映世界主要华语区当代华语词汇面貌的语文辞书。 |
| 文摘 | |
| 序言 | |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编纂思想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学术自觉和批判精神。在很多具有争议性或语义流变较大的词条下,编者并没有采取一锤定音的态度,而是谨慎地呈现了不同的学术观点或历史沿革,这使得使用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起独立思考和审视语言演变的习惯。它不仅仅是一本“告诉我们是什么”的词典,更是一本“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的学术参考书。比如在处理一些涉及历史事件或社会变革的词汇时,其引用的材料来源广泛且权威,使得每一个释义都建立在坚实的语料基础之上。这种严谨到近乎偏执的求真态度,让这本书在知识的可靠性上拥有了无可撼动的地位,也让它更适合作为学术研究的首选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简直是艺术品。初拿到手,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典雅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纸张的选用非常考究,摸上去细腻而有韧性,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印刷的清晰度更是无可挑剔,无论是正文的宋体还是注释的小字,都锐利分明,墨色浓郁。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的版式设计,充分考虑了阅读的舒适度,字间距和行距的把握恰到好处,使得即便是在查找复杂词条时,视线也能轻松地在页面间游走。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体现了商务印书馆深厚的出版底蕴,让人在使用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阅读体验。这样的工具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更别提它在内容上的丰富和严谨了,光是看着就觉得心情舒畅,让人更有动力去深入学习和研究。翻阅它的时候,甚至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清香,这在如今充斥着电子屏幕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从个人学习成长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我习惯在夜深人静时,随机翻开一页,随便挑选一个生疏的词条进行深入研究。这种漫无目的的探索过程,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知识的涟漪效应”。一个词的词源可能会牵引出一段历史,一个特殊的用法可能会引申出一种文化现象,从而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学科领域的大门。这种由点及面的学习体验,是任何碎片化、即时性学习工具都无法替代的。它鼓励了一种深度阅读和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让人感受到语言背后的宏大体系与精妙结构。对于任何希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语言驾驭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工具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位博学而耐心的导师,陪伴着学习者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
评分这本书的编纂团队显然付出了超越常人的心血和时间。我特别关注了它对不同地域华语差异的处理,这通常是大型词典难以完美平衡的难点。它不仅清晰地区分了普通话的标准用法,还细致地标注了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社区中常见的不同表达和词汇习惯,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或“对译”。这种“全球视野”的格局,让这本书摆脱了地域局限性,真正成为了一个跨越文化和地域的交流桥梁。我曾在一个跨国项目中遇到一个因语言习惯差异导致的理解偏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查阅了相关表达,结果发现书中针对这种特定语境的解释,恰好解答了我的困惑。这种对当代全球化语言现象的敏感度和捕捉力,无疑是其超越时代和地域的价值所在。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文字工作者,我对于工具书的“实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本书在收录词汇的广度和深度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包容性。我尝试着去检索一些近年来新兴的、尚未完全被主流词典吸纳的网络热词或者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令人惊喜的是,很多都能在其中找到详尽的解释和出处考证。它的解释并非简单的定义罗列,而是融入了大量的例句和语境分析,这对于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至关重要。例如,对于一些古汉语的通假字或一词多义的情况,它的处理方式极为精妙,往往能一语中的地揭示其核心内涵与演变脉络。这种全方位的、立体化的释义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查询效率和理解的准确性,真正做到了“一词在手,万义不愁”的境界,远超我过去使用的几本同类工具书的综合表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