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词典(第2版 缩印本)

汉语成语词典(第2版 缩印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梦梅,于金淳 著
图书标签:
  • 汉语成语
  • 成语词典
  • 语言文字
  • 工具书
  • 词汇
  • 第二版
  • 缩印本
  • 参考书
  • 汉语学习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玖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1005
商品编码:2908402444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汉语成语词典(第2版 缩印本)

定价:39.8元

作者:孙梦梅,于金淳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7601005

字数:1958000

页码: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汉语成语词典》(第2版)是在《汉语成语词典》的基础上修订的中型汉语词典。选收成语1万余条,以常见、常用成语为主,也酌收部分常用熟语。条目按释义、语见、例句等项目进行阐释,提供丰富资料,探索成语本源。强化使用和范例功能,每个成语词条中均提供了典型、规范的例句。词典适合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特别是广大师生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古代诗歌史》 作者: 袁行霈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月(第二版) 字数: 约70万字 --- 内容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史》是一部由著名文学史家袁行霈教授主编、并亲自撰写核心章节的权威性学术著作。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扎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系统梳理了从先秦至清代末期,中国诗歌发展的完整脉络、主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演变规律和艺术特征。全书力求在继承传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融入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个既全面又深入的古代诗歌艺术殿堂导览。 本书并非简单的作品选集或作家传记汇编,而是着重于“历史”的构建——阐释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塑造了诗歌的面貌,以及诗人们如何回应时代精神,最终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艺术风格。它关注诗歌文本的内在结构和美学价值,同时也探讨了诗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功能和审美趣味的变迁。 核心内容与结构 本书结构严谨,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划分为若干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叙述都紧密围绕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展开。 第一编:先秦诗歌的肇始与奠基 本部分着重探讨了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其社会背景、采集体例、四言为主的基本句式以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被详尽剖析。从《诗经》的现实关怀到《楚辞》浪漫主义的恢弘想象,特别是屈原的“香草美人”象征体系及其对后世抒情传统的深远影响,构成了中国诗歌抒情传统的两大基石。对楚辞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骚体特性的分析尤为深入。 第二编:汉魏六朝诗歌的转型与成熟 这一阶段是诗歌从集体创作向个人抒情转化的关键时期。 汉代: 重点分析汉乐府的叙事力量、现实批判精神与民歌传统,以及建安文学中曹操、曹植父子所展现的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 魏晋: 聚焦玄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正始之音”的出现。阮籍等人的诗歌反映了士人对政治局势的隐晦表达。 六朝: 详述“永明体”声律的探索,以及宫体诗的精致化倾向。更重要的是,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开创性地位进行了深度阐释,分析其如何将个体生命体验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成为后世田园诗的典范。山水诗派的兴起及其对自然意象的审美化处理,也得到了充分论述。 第三编:唐诗的巅峰与多元发展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本书对此投入了最大的篇幅。 初唐: 概述初唐的宫廷诗风与“初唐四杰”在格律和题材上的探索,为盛唐的勃发积蓄了力量。 盛唐: 深入剖析唐诗的巅峰成就。对盛唐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的禅意与画境,以及盛唐边塞诗(高适、岑参)的雄浑气魄和家国情怀进行了细致的文本解读。李白和杜甫被置于核心地位,李白的浪漫主义天才、豪放飘逸的风格,与杜甫“诗史”的现实关怀、沉郁顿挫的艺术境界被系统对比和分析,展示了盛唐气象的复杂性。 中晚唐: 探讨了中唐韩愈、白居易等人对古文运动的文学影响,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社会意义,以及韩愈对诗歌语言的革新。晚唐李商隐、杜牧的唯美倾向、典故的运用和含蓄蕴藉的风格,则标志着唐诗在形式技巧和情感表达上的精微化。 第四编:宋词的崛起与诗歌的相对沉寂 本书清晰地区分了诗与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转移。宋代是词的鼎盛期,词逐渐超越了传统五言七言近体诗的中心地位。 宋词发展: 追溯了宋词的起源,重点分析了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对女性情感和市井生活的细腻描摹,以及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如何将诗歌的“气”注入到词的体制中,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 宋诗: 尽管光芒被词所掩盖,但宋诗的哲理思辨和对格律的精细锤炼仍具有重要价值。对黄庭坚的“点铁成金”理论和江西诗派的风格特点进行了阐述。 第五编:元明清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这一时期,戏曲和小说成为新的文学热点,但诗歌并未中断。 元代: 少数民族政权下的文人诗歌,多以怀古和隐逸情怀为主。 明代: 重点讨论了以“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思潮,他们对唐诗的模仿与反思,以及晚明小品文兴起对诗歌观念的影响。 清代: 梳理了清初的“格律派”对近体诗形式的规范化,以及以“性灵说”为代表的文学思潮。袁枚、龚自珍等人的诗歌,在僵化的格律风气中,强调个性和真性情的表达,为清代诗歌的保守中寻求突破提供了重要的声音。 学术特色与价值 1. 体系完整性与宏观把握: 本书结构清晰,脉络分明,能够让读者全面掌握中国诗歌数千年发展的全景图。 2. 理论深度与文本细读结合: 袁行霈教授的论述不仅停留在宏观的历史总结,更注重对经典篇章的深度文本细读,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成就和时代内涵。 3. 兼顾流派与作家: 在宏观叙事下,对重要流派的形成和主要作家的风格特征的分析,做到了详略得当,尤其对唐宋诗人的艺术转型有独到见解。 4. 面向现代读者的叙述方式: 语言平实、逻辑严密,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的需求,也适合文学爱好者进行系统学习,是高等院校中国文学史教学的经典教材之一。 《中国古代诗歌史》是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精髓和历史地位不可或缺的一部著作。它帮助读者穿越历史的烟尘,聆听古人的心声,领略中华文化最精粹的文学形式所蕴含的无穷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汉语成语词典(第2版 缩印本)》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不同于以往那些厚重得像砖头一样的工具书,这个缩印本拿在手里,轻巧且方便携带,即便是塞进日常通勤的背包里,也不会觉得是个负担。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虽然是缩印本,但印刷的清晰度完全没有打折扣,即便是那些笔画复杂的成语,细看之下也毫无模糊之感,这对于长时间查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在有限的空间内,编辑团队显然下了一番功夫来优化布局,使得查阅效率得以保证。那种密密麻麻却又不失条理的感觉,体现了编纂者对用户体验的细致考量。从外在的观感来说,它完全摆脱了传统词典那种古板、严肃的印象,多了一份现代的精致感和实用性,让人更愿意时常把它放在手边,随时可以翻阅一番,而不是束之高阁。这种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兼顾便携性的设计理念,在新版缩印本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值得称赞。

评分

总而言之,这部缩印本的价值远超其小巧的体积所暗示的范围。它成功地在“全”与“精”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发现它在提供深度知识的同时,巧妙地运用了“缩印”这一形式,将原本需要厚重篇幅才能承载的内容,以一种更加紧凑、易于携带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使得我不再需要为了查阅一个成语而背负沉重的参考书,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回顾。无论是对于专业研究者、严肃的语言学习者,还是仅仅希望提升日常表达准确性的普通读者,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高质量的平台。它不仅是一部工具,更像是一位沉默而博学的良师益友,时刻准备着为我拨开语言的迷雾,让我对浩瀚的中华成语宝库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对这部词典的收录广度和深度感到非常满意。作为一部工具书,它的核心价值自然在于内容的扎实程度。我随机抽取了几个不同领域和时期的成语进行比对,包括一些比较生僻、在日常交流中不常出现的典故,它都能给出准确且详实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罗列了成语的字面意思,更深入地剖析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出处典故,甚至连一些细微的语境差别和现代引申义都有所涵盖。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汉语的博大精深至关重要。很多时候,仅仅知道成语的意思是不够的,了解它“为什么”是这个意思,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该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提供了足够的语料和考证,让每一个查阅过程都变成了一次小型的文化探索之旅。这种对知识的负责态度,是任何追求速成、只提供基础释义的电子词典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

在使用体验上,这部缩印本的检索系统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我测试了拼音首字母检索和部首检索两种主要方式,反馈速度都非常快。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它在释义的结构编排上非常人性化。每一个词条都清晰地分成了几个部分:成语、拼音、释义、典故出处,甚至还有用法示例。这种结构化的展示,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定位到所需信息,避免了冗余信息的干扰。例如,当我只需要知道一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下的基本用法时,我可以直接跳到例句部分;而如果我对它的历史渊源感到好奇,典故出处部分又会提供详尽的补充。这种分层级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和查阅的效率,使得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字典”,更像是一个多功能、可定制的语言学习助手。对于需要快速在写作或口语交流中验证成语用法的学习者来说,这种高效的导航设计无疑是加分项。

评分

这部《汉语成语词典(第2版 缩印本)》在释义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方面,展现出了极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我注意到,对于一些存在争议或多重解释的成语,编纂者并没有采取一言堂的方式,而是审慎地列举了不同的主流观点,并指明了主要的、被广泛接受的解释。这体现了修订者在处理语言规范性问题上的审慎与专业。在对比我之前使用过的旧版工具书时,我能明显感觉到新版在对近现代新生的、口语化的成语吸收上做得更及时,同时也对一些传统成语的解释进行了更细致的校订,修正了过去版本中可能存在的轻微偏差。这种持续的、精益求精的修订过程,是保证一部工具书生命力的关键。它不仅是一本记录历史的词典,更是一部与时俱进、反映当代汉语使用现状的权威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