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32开
定价:118.00元
作者: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5326239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1.162kg
编辑推荐
《康熙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共收录汉字47035个,是中国收录汉字zui多的古代字典。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体例上,无论是在学术性上,还是在实用性上,都代表了传统字书的水平,是传统字书名副其实的集大成者和殿军,至今对于读者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基本需求。
道光七年(1827),语言学家王引之奉旨大规模校订重刊《康熙字典》,是为公认善本,*为准确,惜流传不广。近年来亦有不少该版本影印行世,然一无断句标点,难以检读,二是编排注音不符合现代读者查检习惯,三是王氏之后多有考订成果未能纳入。为此,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组织专家力量对《康熙字典》全书进行了标点、注音和整理编辑,使这一素负盛名的古老工具书焕发青春,满足今天社会各界的迫切需要。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的主要特点有:
1.精选公认善本为底本,参考学界成果。王引之校正的《康熙字典》道光刊本是公认的善本,编者整理时参考吸收了钱玄同、王力、黄云眉、蒋礼鸿、钱剑夫等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
2.全书逐句加新式标点。内文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间隔号等,解决古文阅读*难题。
3.全书加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原字典只有注音反切、直音,现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不光能看懂,还能准确读出字来。
4.字头后附列规范小篆及部分古文字形。字典原无书眉篆文,但现代读者多有需要,整理者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增补了小篆和部分古文字形,附在字头之后,非常醒目且便于查检。
5.科学编制多种索引,查检速度因此倍增。字典内封有部首目录。书眉处标明该页单字,并注明但在所属部首及除部首外的笔画数,转面的*个单字前注明笔画数。字典末附有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录原书正文、补益、备考中的字头。
6.三栏横排,版面紧凑,便于阅读。采用专用字典纸印刷,清晰度高,纸张手感与韧性。
7.分大开本(16开)和小开本(32开),充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实用所需,每年销售均超10000册。
内容提要
1716年成书的《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四十二个,是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基本需要。
本字典以道光王引之订正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为方便读者使用,在原注音反切、直音后加标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原书无篆文,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规范小篆附于正文字头之后。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字头,以便检索。
此次重印,我们在原书的基础上约请专家、学者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对原书中一些错误作了挖改,使得重印本既保持了本词典的原有特色,又提高了质量,将更适合广大读者的需要。
目录
作者介绍
原著:《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张玉书(1642—1711),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于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年,谥号文贞。陈廷敬(1639—1712),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
标点整理:汉语大词典编纂处,为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编纂出版而设立的专门机构,长期与语言学界、各大学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学术沟通,专注于语文辞书编纂、语言文字信息的搜集和语言文字标准化等工作。
文摘
序言
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购买这样一部工具书,不仅仅是为了查阅某个生僻字,更多的是为了培养一种对汉字文化更深层次的敬畏感和亲近感。这部书的重量感和内容密度,无形中塑造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氛围。每当翻开它,都会被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感染。它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汉字知识体系的参照系,让人在面对任何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时,都能找到一个可靠的“锚点”。我发现自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字面意思,而是会忍不住去探究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变,这种探索的乐趣,正是源于这部书提供的坚实基础。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典,它更像是一座通往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每一次开启,都能带来新的发现和对中华文字魅力的深刻感悟。
评分作为一部权威的字书,其校勘和注释的严谨性是检验其价值的试金石。我特意对比了家中收藏的几部不同版本的字书,发现这本标点整理本在某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字形演变和音韵标注上,体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编辑团队显然是下了大功夫进行比对和修正的,许多过去版本中被忽略的小错误或不一致之处,都在这里得到了规范和统一。特别是对于一些生僻字,不仅给出了准确的解释,还附带了清晰的引证来源,这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提供了宝贵的佐证资料。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中引入的现代语言学观点,使得理解古老的字义时,不再完全依赖于古代语境的揣摩,而是有了一个跨越时代的对话桥梁。这种“古为今用”的编纂思路,让这部厚重的经典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而不是被束之高阁的“古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封面和封底的材质选择上,能明显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既有传统的古籍韵味,又不失现代印刷的精良工艺。尤其是那种微微泛着哑光的光泽,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微妙的变化,每次翻开都有种仪式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摸上去细腻而坚韧,印上去的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小号的字也毫不费力,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像我这样经常需要查阅古籍原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的工艺也相当扎实,书脊的处理非常平整,可以完全摊开平放在桌面上,这在查阅厚重工具书时至关重要,避免了反复对折造成的书脊损伤。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的存在,让阅读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仅仅是获取信息的手段。这种对书籍载体的尊重和投入,绝对是品质的保证,让人更加信赖其中的文字内容。
评分阅读体验的流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排版的匠心独运。拿到这本工具书后,我立刻体验了它的实用性,首先是字体的选择,既保留了康熙字典原有的古朴风格,又经过了现代标点整理的优化,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晦涩的字头和注释,变得更加一目了然。排版师对留白的处理堪称一绝,疏密有致的布局,使得每一个字词都有了呼吸的空间,即便是遇到篇幅较长的解释,整体观感也不会显得拥挤或杂乱。尤其是异体字和繁体字的标注,采用了非常巧妙的符号系统,初次接触的人也能迅速理解其指向性。这种清晰的逻辑结构,极大地缩短了查找和理解的路径。很多旧版字典在排版上过于保守,导致查找效率低下,但这本书显然吸取了教训,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进行了极具现代思维的结构优化。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才是真正让工具书“好用”的关键所在,而不是徒有其表。
评分对于工具书的购买者而言,内容的全面性与权威性是决定性因素。康熙字典的底蕴毋庸置疑,但如何将这份浩瀚的知识体系有效地整合到现代读者的手里,就是考验编纂功力的地方了。这部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平衡。它保留了原典的宏大框架,但通过精细的标点和章节划分,极大地提升了可检索性。我尝试随机抽取了几个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但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字进行查询,无论是笔画检索还是部首检索,定位都异常迅速准确,这得益于其清晰的检索系统设计。此外,它似乎还增加了一些现代学者对某些字义发展的补充说明,这些内容虽然篇幅不大,但极大地拓展了字义的维度,避免了读者仅停留在清代的解释层面。这种兼顾历史深度和现代广度的编辑策略,使得它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的复刻,更是一部服务于当代学习者的实用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