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英图解小词典-(含1张光盘) 字典词典/工具书 书籍

汉朝英图解小词典-(含1张光盘) 字典词典/工具书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汉朝
  • 历史
  • 文化
  • 语言学习
  • 工具书
  • 字典
  • 词典
  • 图解
  • 汉字
  • 古代汉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8676
商品编码:29043119290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汉朝英图解小词典-(含1张光盘) 字典词典/工具书 书籍
作者:商务印书馆汉语教学研究中心 
定价:88.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100108676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依据《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为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积极双语教育,商务印书馆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指导下开发了《汉朝英图解小词典》。
  本词典是专门为朝鲜族中小学生设计的新型图解式学习词典。词典用孩子的视角,以“我”为线索,展现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70个场景,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场景15到20个词语,全书共收近1400个少儿常用的高频词。另有三种小贴士:1.场景会话,主要介绍和场景有关的常用对话,帮助学习者加强对相关词语的记忆。2.汉语这样说,扩展性地介绍数字,时间、日期、钱币等主题相关的常用词语及其他用法。3.介绍基本句型和语法,每个语法点给出适量例句。

  目录
汉语拼音声母表韵母表

朝鲜文字母表

前言

1. 我

2. 我的家

3. 我的家人

4. 我爱爸爸妈妈

5. 我的房间

6. 我的东西

7. 我的衣柜

8. 我的存钱罐

9. 我和朋友

……

65. 天空

66. 天气

67. 春夏

68. 秋冬

69. 放假了,我想去

70. 有多大?

汉文索引

朝鲜文索引

英文索引
























《中华文明探微:从先秦到魏晋的文化图谱》 导言:溯源华夏,文明的初啼与激荡 中华文明,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其源头深远,在先秦的烽火与哲思中孕育出坚实的基础,在秦汉的统一与强盛中铸就了恢弘的篇章,最终在魏晋的变革与冲突中完成了又一次深刻的转型。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迷雾,深入考察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思想精髓、艺术成就以及日常生活风貌,构建一幅立体、生动且细节丰富的中华文明初期图谱。我们摒弃单纯的史实堆砌,力求以文化为经,以制度为纬,展现文明的动态演变。 第一部分:先秦风云——思想的熔炉与秩序的奠基 (约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为璀璨的“轴心时代”。本书将从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切入,分析早期国家形态的构建与神权、王权的结合。重点剖析周代分封制下的社会契约精神与宗法伦理如何为后世政治哲学打下基调。 诸子百家的争鸣与核心思想: 儒家:深入剖析孔子“仁”与“礼”的内涵,阐释其如何从理想化的道德规范逐步演变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哲学。重点考察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辩证关系,及其对个体修身与国家治理的深远影响。 道家:以老庄哲学为核心,解读“道”与“自然”的观念,探讨其对个体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无为而治”对后世君主政治的潜在批判力量。 法家:详述商鞅变法、申不害、韩非子的核心主张,如“法、术、势”的结合,分析其如何提供了一套高效且冷峻的国家机器运行蓝图,为秦朝的统一提供了理论支持。 墨家与其他学派:探讨墨家“兼爱”、“非攻”的社会理想,以及名家、阴阳家等流派对逻辑思辨和自然观的贡献,展示先秦思想界的多元生态。 早期物质文化与社会生活: 青铜器的铸造艺术及其礼仪功能,反映出权力与等级的固化。 甲骨文与金文的释读,揭示了早期文字的巫史传统。 井田制到土地私有的过渡,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态势。 第二部分:秦汉恢弘——帝国初立与文化整合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大一统的实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特征的帝国时代。本书将重点分析这一制度的创建过程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秦的统一与制度创新: 郡县制的推行与中央官僚体系的初步建立,如何打破旧有的贵族政治结构。 度量衡、文字、货币的统一,及其在巩固国家认同中的文化意义。 秦朝的文化高压政策(如焚书坑儒)与社会反弹的分析。 汉代:儒学的国家化与通经致用: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动因与具体实施路径。探讨董仲舒如何将阴阳五行学说融入儒家体系,使其更具适应性与解释力,从而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太学教育的兴起与察举制度的形成,分析了知识分子进入政治体制的渠道,以及这如何塑造了士人的社会角色。 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张骞通西域的战略意义,分析丝路沿线带来的物质交流(如物种、技术)与思想传播(如佛教的初传)。 汉代乐府诗的兴盛,作为社会情绪和民间风貌的直接反映。 科技与日常生活: 造纸术的发明(蔡伦改进)对知识传播的革命性影响。 汉代建筑艺术(如画像石、画像砖)中对日常生活、丧葬观念及社会习俗的细致描摹。 第三部分:魏晋风骨——士人精神的觉醒与文化的转向 (公元220年—公元420年) 魏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与思想深刻反思的时代。在中央权威衰落与异族入侵的背景下,传统儒家伦理受到冲击,个体精神价值开始凸显。 玄学的兴起与对儒学的超越: “建安风骨”的悲凉底色,曹氏父子诗歌中对生命无常的敏感。 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的玄学清谈之风的形成,探讨“名教与自然”的张力。分析士人如何通过阐释《老子》、《周易》来疏解对现实政治的无力感。 文学与艺术的独立审美: 文学: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回归与精神自足的追求,形成独立于政治的审美范式。 书法:从隶书到楷书的演变,重点分析钟繇、王羲之等人的贡献,探讨书法如何从实用技能上升为个人性情与生命哲学的载体。 绘画:顾恺之的“传神写照”,标志着中国人物画开始注重内在精神的刻画。 佛教的全面渗透与本土化: 佛教在魏晋时期超越了早期简单的信仰阶段,开始与本土思想深度融合。分析鸠摩罗什等高僧的译介工作,以及石窟艺术的兴盛,展示了佛教如何为士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精神慰藉和宇宙观。 门阀制度与社会结构: 九品中正制的运作机制,及其如何固化了士族阶层的权力垄断,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并为后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 结语:文明的螺旋上升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展现从先秦的理论奠基到秦汉的帝国整合,再到魏晋的文化反思,中华文明如何不断地在继承与创新、稳定与动荡之间寻求平衡。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伴随着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艺术升华,共同构筑了后世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深厚底蕴。通过对这些关键节点的细致梳理,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与持久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我期待了好久,从网上看到介绍就心动不已,想着这绝对是那种能让人快速上手、掌握基础知识的“神器”。拿到手沉甸甸的,光盘的包装也挺有设计感,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我主要是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汉朝历史脉络的书,特别是那种图文并茂、讲解细致的工具书。毕竟,历史的细节太多了,靠零散的知识点很难形成体系。我希望它能在关键人物、重要事件、制度变迁这几个方面做到深入浅出,让我这个历史爱好者能更专业地去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光是看目录,就觉得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西汉到东汉的各个方面,这让我对它寄予了厚望,希望能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我甚至已经准备好了我的笔记本,打算边看边做笔记,把那些复杂的历史概念梳理清楚。

评分

我这次买书的目的是想给家里的小侄子找一本历史启蒙读物。他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尤其对古代那些帝王将相的故事特别感兴趣,但传统的历史书对他来说太枯燥了。我看到“图解小词典”这几个字就眼前一亮,心想这可能就是最适合他的。我特别关注它在趣味性和知识性之间的平衡。我希望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定义堆砌,而是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配合丰富的插图,把汉朝那些复杂的礼仪、兵制、经济模式讲得明明白白。如果它能把光盘里的多媒体资源也利用起来,比如动画演示一些战争场景或者宫廷礼仪,那就再好不过了,那样孩子肯定会爱不释手。说实话,挑选一本既能教知识又不怕孩子反感的书,真是一件考验眼光的事情,所以我对这本书的实际内容抱有很高的期望值。

评分

说实话,我这次购买纯粹是出于对“汉朝”这个主题本身的狂热,我本身就是个资深的汉文化爱好者,对这个时期的各个领域都有涉猎,但总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总有那么些零散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细节,像一块块拼图散落一地。我需要的不是一本普及读物,而是那种能把那些细微的概念、冷门的官职名称、具体的度量衡单位等,都给解释得清清楚楚、有据可查的“专业辞典”级别的工具书。我希望这本书在“词典”的定位上做到极致,每一个词条的释义都要详实可靠,最好能引用原始文献的出处,这样我才能在学术探讨或者写一些文化评论的时候,有个坚实的后盾。这本书的装帧看起来比较厚重,感觉内容量应该很扎实,希望能满足我这种“钻牛角尖”的需求。

评分

我最近正在准备一个关于古代服饰文化的讲座,需要大量准确的视觉参考和专业术语来支撑我的论述。选择这本《汉朝英图解小词典》是因为它明确标注了“图解”和“工具书”的属性。我的核心需求是快速、直观地查阅特定历史名词的准确图像和文字描述。比如,关于汉代冠冕的具体形制、不同等级官员的服色差异,这些信息如果能用高清的图示清晰地呈现出来,对我讲座的视觉冲击力和专业度将是巨大的提升。光盘部分我也很期待,如果里面有可供打印的高清原图,或者更详细的器物三视图,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能像一个随身的“汉代文物图谱”,让我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清晰的视觉记忆库。

评分

我对历史类书籍的评价标准一向很苛刻,尤其注重其作为“工具书”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我购买这本书,是想用来校对一些我正在整理的个人研究资料,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历史地名变迁和年号纪年。我不太关心大段的叙事性介绍,我更看重的是索引的便捷性和词条的权威性。这本书的字体排版、纸张质量以及词条的检索结构,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它能采用清晰的宋体或楷体,而不是那种看着费劲的艺术字体。而且,如果它能提供一个详尽的交叉引用系统,比如提到某个制度时能立刻链接到相关的历史人物或事件,那么它的工具价值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总之,我期待的是一本能经得起反复查阅,并且每次都能提供新发现的、高质量的参考手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