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实用成语词典
定价:29.50元
作者:唐文辞书编委会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50655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收录成语8000余条。
特别设置“任意字速查索引”:只要知道一个字,就能找到含有这个字的所有成语啦。
以释义和例句为主体,夯实成语基础。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词典,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信息量,更在于它能否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实用成语词典》在这方面做得尤为成功。它的内容组织结构,似乎暗含着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初学者可以从它清晰的字母顺序索引开始,快速定位;而有一定基础的人,则可以沉浸在它精心设计的“主题成语集”中,比如“描写情谊的”、“描述战争的”等分类。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它在某些重要成语后面附带的“典故出处连缀图”,用流程图或简图的方式,将一个成语从其诞生的历史事件,到经过哪些历史名家的引用,最终形成固定说法的整个链条展示出来。这种信息的可视化处理,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历史典故的门槛,让学习过程变得像是在玩一个有趣的解谜游戏。它不是冷冰冰地堆砌知识点,而是巧妙地构建了一个知识网络,引导读者主动去探寻语言背后的文化源流。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顾了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的典范之作,真正体现了“工具书也可以很有趣”的理念。
评分坦率地说,我购买这本书之前,对它的期望值是比较保守的。毕竟市面上的成语词典汗牛充栋,大多不过是换个封面换个排序的“换汤不换药”的重复劳动。然而,当我第一次翻开《实用成语词典》的“疑难解析”部分时,我立刻意识到我错估了它的价值。这本书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对那些“似是而非”的成语的处理方式。很多时候,人们会把两个发音相近或结构相似的成语混淆,比如“一蹴而就”和“一蹴即至”的区别,或者对“集思广益”和“博采众长”的边界模糊不清。这本词典并未止步于简单的并列解释,而是专门开辟了“辨析”栏目,用对比的手法,从词源、侧重点、适用对象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它甚至会列出一些常见的误用实例,并指出错误所在,这种“反面教材”式的教学方法,比枯燥的正面说教来得更深刻、更具警示性。它不仅仅是告诉我“是什么”,更是在教我“如何避免犯错”,这种注重实践和纠错的编辑思路,在我看来,是现代工具书设计中非常人性化且高水平的表现。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现代语境的关照上,这一点常常被传统工具书所忽略。我们都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古老的成语在现代媒体和日常对话中,其使用频率和侧重点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偏移。我发现《实用成语词典》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变化。在每一个常用成语的释义之后,它都会附带一组“现代应用示例”,这些例子选取的都是非常贴近当代社会热点和生活场景的句子,比如从商业报告到网络评论,覆盖面极广。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在不同场合使用规范书面语的人来说,简直太重要了。我曾经因为一个成语用得不够“接地气”而在一次重要的公开演讲中略显尴尬,但自从有了这本词典,我就能迅速判断出哪个成语既符合规范,又能让听众立刻领会其意。此外,它的附录部分,关于成语的“新近流行用法”也做得非常到位,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让我们这些需要紧跟语言潮流的职场人士,避免使用过时或显得迂腐的表达。
评分这本《实用成语词典》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以烫金的书名字体,既古典又透着一股现代的简洁感。拿到手里,能感受到纸张的厚实和韧性,翻阅时几乎没有噪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查阅工具书的人来说,是个极大的加分项。我尤其欣赏它内文的排版布局,字号适中,间距合理,即使是傍晚光线不佳的时候,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那些复杂的四字格成语,通过精心的编排,显得井井有条,不会混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在每个条目下对典故的阐述,往往能一语中的,深入浅出地揭示出这个成语背后的文化脉络和使用场景,这远比那些只给出现代解释的词典要来得有深度。比如,它对“罄竹难书”的解释,不仅仅是“罪恶多到写不完”这样简单的定义,而是细致地追溯到了古代竹简书写的历史背景,让人在学习成语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微型的历史文化之旅。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编纂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的尊重。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许是在某些非常生僻的古代成语旁,能增加一个简短的读音标注,以帮助那些不熟悉古音的读者,但瑕不掩瑜,整体的阅读体验已经非常出色了。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一批古代文稿的注释工作,那批资料的语言风格非常古奥,很多成语的使用都带着浓厚的时代烙印,让人捉摸不透。我原本以为手头的几本常用成语书就能应付,但很快就发现力不从心,《实用成语词典》的出现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它的收录范围之广,简直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我以为已经失传或者只存在于特定方言中的表达,竟然都能在里面找到准确的释义和出处。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于成语的“引申义”和“贬褒色彩”的界定非常清晰。在古汉语的语境中,很多词汇的感情倾向是微妙且多变的,这本书没有简单地贴上“褒义”或“贬义”的标签,而是通过详细的例句对比,展示了同一个成语在不同历史时期或语境下可能产生的细微差别。例如,对于某些本是中性,后来才逐渐演变为贬义的词汇,这本书都做了详尽的梳理。这极大地帮助我还原了原文作者的真实意图,避免了用现代的语感去误读古人的表达。可以说,对于从事古典文献研究的学者或者深度文学爱好者而言,这本词典的参考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工具书范畴,更像是一部活态的文化史参考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