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生態影響價值計量及後續政策研究(精)/人民日報學術文庫 | 開本: | 16開 |
| 作者: | 王立群 | 頁數: | |
| 定價: | 68 | 齣版時間: | 2018-01-01 |
| ISBN號: | 9787511549822 | 印刷時間: | 2018-01-01 |
| 齣版社: | 人民日報 | 版次: | 1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1 |
......
精 彩 頁: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王立群 女,1963年生於黑龍江。博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8—2009年中美富布賴特研究學者。研究方嚮:林業經濟預測與評價、資源環境與發展、發展經濟學。主持完成**社會科學基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等多項課題研究,作為主要參加人完成**計委、**林業局、**閤作課題、校級課題十餘項,其中,完成的**計委課題獲**計委1992年度科技進步三等奬,**閤作課題獲1996年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奬。獨著或參編專著與教材十餘部,其中參編專著《農業預警概論》獲1996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奬。獨立或閤作公開發錶學術論文100篇。手捧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宏大的生態敘事之中。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這可不是一項簡單的林木栽種,它背後牽涉到地理、氣候、生物、經濟、社會等多個維度的復雜互動。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價值計量”的論述充滿瞭期待。想象一下,一本能夠將“治理一片荒漠”轉化為“增加多少碳匯”、“改善多少空氣質量”、“保護多少珍稀物種”、“提升多少生態旅遊潛力”等等具體數值的書籍,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我總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對生態治理的認識停留在感性的層麵,這本書的齣現,是否能讓我們更理性、更科學地認識到這些工程的真實價值?同時,“後續政策研究”這一部分,對我來說更是至關重要。任何一項宏大的工程,如果缺乏可持續的政策支撐,都可能功虧一簣。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讓治理成果長久持續的智慧,比如,如何建立有效的監測體係,如何 incentivise當地居民參與保護,如何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等等。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背後更深層思考的大門。我一直對這項巨大的生態工程充滿敬意,但對於其“生態影響價值計量”的具體方法論,以及“後續政策研究”的深度和方嚮,始終感到好奇。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它是否能夠提供一套嚴謹、科學的評估體係,來量化那些抽象的生態效益?比如,它會如何衡量改善空氣質量、增加生物多樣性、提升土壤涵養能力等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我更期待的是,“後續政策研究”部分能夠帶來真知灼見。治理的成功,離不開後續的政策保障和持續的投入。這本書是否能為我們指明未來的方嚮,例如,如何建立可持續的生態補償機製,如何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如何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從而讓生態治理真正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它不僅僅是一份報告,更像是一份關乎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指南。
評分說實話,剛看到書名的時候,我有點望而卻步,感覺“價值計量”這種詞匯過於專業。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人,我知道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意義非凡,它關係到北方人民的呼吸、國傢的生態安全。這本書的名字又冠以“人民日報學術文庫”,這至少說明它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有現實基礎和學術深度的。我最想瞭解的是,這本書是如何將復雜的生態影響轉化為具體的經濟、社會價值的。比如,當我們說“治理風沙源”時,它背後有多少是直接的經濟投入,又有多少是間接的、難以量化的生態效益?書中會不會給齣具體的計算模型和案例分析?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清晰的視角,讓我們普通讀者也能理解,那些投入在生態保護上的資金,是如何最終惠及我們每一個人的。同時,“後續政策研究”的提法,也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現實意義,它不僅僅是對過去成就的迴顧,更是對未來方嚮的指引,這正是我們當下最需要的。
評分初拿到這本《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生態影響價值計量及後續政策研究(精)/人民日報學術文庫》,我便被它厚重的體量和嚴謹的標題所吸引。雖然我本身並非專業研究人員,但對於京津冀地區長久以來備受關注的風沙問題,以及國傢為此付齣的巨大努力,我一直懷揣著濃厚的興趣。翻閱目錄,一些諸如“生態係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生物多樣性保育價值”、“碳匯價值”等專業術語撲麵而來,這無疑預示著這是一部深入淺齣的學術力作,它試圖用量化的方式去解讀那些難以用金錢衡量的生態效益。讀著這些標題,我腦海中不禁浮現齣小時候在北京看到的漫天黃沙,以及後來政府大力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的景象,這些改變是如此真切。我想,這本書一定能夠解答我對這些生態治理工程背後科學依據的好奇,更能讓我理解這些看似抽象的“價值計量”是如何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藍天白雲、綠水青山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它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份對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深度體檢報告,並附帶瞭一份詳盡的“治療方案”建議。
評分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關於環境治理的普及性讀物,它們往往側重於現象的描述和治理措施的介紹,而這本書的標題卻直指“價值計量”和“後續政策研究”,這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尤其關注“價值計量”這一部分。風沙源治理,我們能看到的是一片片綠色的希望,但這份希望究竟蘊含著多少經濟、社會、生態的價值?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套科學的、可操作的評估體係?我非常好奇它會如何量化這些無形資産,比如,它會如何計算改善空氣質量對人們健康帶來的益處,如何評估增加的植被對涵養水源、降低洪澇風險的作用,又如何去量化生物多樣性增加所帶來的生態韌性提升?而“後續政策研究”,則更是直擊問題的核心。治理之後,如何鞏固成果,如何建立長效機製,如何平衡發展與保護的關係,這都是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議,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未來的生態建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