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这套丛书的王锡祺(1855-1913)是清光绪年间著名的编辑家。字寿萱,号瘦丹,江苏清河人。王锡祺生平喜好舆地游览之书,“闻人谈游事则色然喜,阅诸家记录与夫行程日记,即欣然而神往”。“凡山经、地志以至集部诸书,无不泛览”《续清河县志》记载,王氏藏书达数万卷。王氏长于地理之学,终日置身书海,埋头著述,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辑刊《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精装20册行世。小方壶斋舆地丛书卷帙繁浩,《丛钞》共12帙64卷,收书1200种;《补编》有12帙,不分卷,收书58种;《再补编》也分12帙,不分卷,收书90种。这部丛书共36帙,64卷,收书1348种。就收书种类而言,堪称清代舆地丛书之。这套丛书辑录的资料,一来源于专书、地志,如《丛钞》帙的《地球志略》摘录于《瀛环志略》卷一《地球》;《丛钞》第二帙的《绥服内蒙古记》,摘录于《圣武记》卷三《国朝绥服蒙古记》内六盟蒙古;《丛钞》第三帙的《雅克萨考》摘录于《朔方备乘》卷十四,《尼布楚考》摘录于《朔方备乘》卷十五等等。二来源于清人文集,如《丛钞》第四帙的《登泰山记》取材于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十四;《登南岳记》取材于唐仲冕《陶山文录》卷七;《游庐山记》取材于洪亮吉《更生斋乙集》卷八;《游九华山记》取材于施闰章《愚山先生学余文集》卷十四等等。三来源于各种传抄本、稿本,如杨宾的《柳边纪略》、高士奇的《扈从东巡日录》、博明的《凤城琐录》等等。四来源于今已不知所本的各种文献,这些文献原书亡佚后,《丛钞》却将有关内容保存了下来。这些资料编入《丛钞》时,一般皆照原书过录,一字不改,也有少数几篇改动过个别字句。该书卷帙浩繁,内容充实,包括地理总论、中国各省和边区形势、抚绥武功、旅行纪程、山水游记、各地风土人情、少数民族风俗,以及当时世界其他各国的山川地理形势与各大洋情况。该书出版后,引起了朝野人士的重视。《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及其补编、再补编范围广泛,内容详实,保存了清代相当完整的珍贵的地理资料,是研究清代中外历史地理方面很重要的一部丛书。
大连图书馆藏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三补编》稿本,为海内孤本。昔年《中国科技史料》曾有披露。此编取材于清末翻译西书,包括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和教会机构出版的地理文献。
| 大家都在买 |
| |||||||||||||||||||||||||||||||||||||||||||||||||||||||||||
这套《小方壶斋舆地从钞》的装帧,足以让任何一位热爱古籍的读者眼前一亮。宣纸特有的柔韧与温润,配合传统的线装工艺,赋予了这套书一种穿越时空的仪式感。每一页的翻阅,都像是与历史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两函十二册的配置,更是让人感受到其内容的份量,绝非浅尝辄止之作。地理研究,在我看来,是理解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化根源的重要途径。而“舆地从钞”这个书名,似乎暗示着它是一份对古代地理文献的汇编与梳理,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了解古代地理认知体系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具价值的资料。西泠印社出版社,一直以来都是我心目中文学艺术类图书的权威,他们的出品,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制作的工艺,都堪称上乘。收到这套书,我仿佛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其中,去探寻古人笔下的山河壮丽,人文风情,去感受他们绘制世界的方式,去理解那些地图之外的地理智慧。
评分《小方壶斋舆地从钞》这套书,其装帧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宣纸的质地,细腻而富有肌理感,搭配传统的线装工艺,散发出浓郁的古典气息,让人爱不释手。两函十二册的体量,预示着内容的丰富与厚实,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巨著。我一直认为,地理不仅仅是冰冷的地图数据,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风俗的活态知识。“舆地从钞”这个书名,直接点明了其研究方向,勾起了我对古代地理文献的浓厚兴趣,希望能从中一窥古人描绘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西泠印社出版社,一直是我心目中出版高品质古籍的代表,他们的专业和坚持,让我对这套书充满了信心。这套书的到来,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地理智慧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在其中探索,去了解古人如何看待和记录他们的疆域,去感受不同地域的独特魅力,去发掘那些隐藏在地图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脉络,相信它定能为我的地理知识库增添一抹浓重的历史色彩。
评分初捧《小方壶斋舆地从钞》,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选材的考究。宣纸的选用,本身就为这套书增添了几分神圣感,它不同于寻常纸张的冰冷与单调,触感温润,仿佛是为承载这承载着古人智慧的文字而量身定做。线装的工艺,更是勾起了我对传统装帧技艺的无限向往,每一针一线都饱含着匠人的心血,翻阅时小心翼翼,生怕辜负了这份心意。两函十二册的体量,预示着其内容的广博,足以让我在其中沉浸良久。地理,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条与名称,更是人文历史、自然风貌的综合体现。《小方壶斋舆地从钞》,光听书名,便有一种“舆地”的宏大叙事感,“从钞”二字,又暗示着它并非凭空捏造,而是经过一番搜集、整理、钞录的学术结晶。西泠印社出版社,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书香气,他们对古籍出版的坚持,是值得我们去尊敬和支持的。我希望能在这套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地域变迁、物产风俗,甚至是古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这些都是现代地理学无法完全取代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套《小方壶斋舆地从钞》初见之时,便被其装帧的古朴雅致深深吸引。宣纸的质感温润细腻,泛着淡淡的米黄色,仿佛承载着岁月的痕迹。线装的装订方式,一页页小心翻阅,能清晰地感受到纸张的韧性与墨迹的晕染,那种亲手触摸古籍的触感,是现代印刷品难以比拟的。两函十二册的规模,也足以体现其内容的丰富与厚重。打开其中一函,一股淡淡的纸香扑鼻而来,是独属于古籍的醇厚气息,令人心神宁静。我一直对地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展现古代人们认知世界方式的文献。西泠印社出版社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与匠心精神,他们的出品,向来是品质的保证。收到这套书,我迫不及待地将其摆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每一次望见,都心生一种获得珍宝的喜悦,期待着能在这浩如烟海的篇章中,寻得地理知识的宝藏,领略古人描绘山川河流的独特视角。
评分当这套《小方壶斋舆地从钞》展现在眼前时,最先征服我的便是那份原汁原味的古韵。宣纸的触感,温润而富有生命力,配合着一丝不苟的线装,仿佛能听到古人在书房里低语。两函十二册的组合,彰显了其内容的丰富与系统的编纂。作为一名对地理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渴望找到能够展现古代地理学研究风貌的著作。“舆地从钞”的字眼,暗示着这是一部承载着前人地理知识的汇编,是古人认识和描绘世界的生动写照。西泠印社出版社,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的出版物,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艺术品位和学术严谨性。收到这套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地理世界的大门,期待着能在这字里行间,寻找到那些关于山川河流的传说,关于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关于古人对于宇宙自然的朴素认知,这些知识,对于丰富我的地理视野,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