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警察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教育特点,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做到刑事法律理论知识传授和警察岗位专业技能培训的统一
上编刑法
章刑法概述
节刑法的概念与体系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体系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基本原则概述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刑法的任务与效力范围
一、刑法的任务
二、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二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节犯罪概念
一、犯罪的概念
二、犯罪的特征
三、犯罪的分类
第二节犯罪构成概述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意义
二、犯罪构成要件的概念和特征
三、犯罪构成的要件
四、犯罪构成的分类
第三章犯罪构成要件
节犯罪主体
一、犯罪主体概述
二、自然人犯罪主体
三、单位犯罪主体
第二节犯罪主观方面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二、犯罪故意
三、犯罪过失
四、犯罪目的和动
五、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六、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第三节犯罪客体
一、犯罪客体概述
二、犯罪客体的分类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第四节犯罪客观方面
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二、危害行为
三、危害结果
四、刑法上的因果系
五、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第四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节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与意义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四、特殊防卫
第二节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征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第五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节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犯罪构成的系
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
一、犯罪既遂形态概述
二、犯罪既遂的类型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
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
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犯罪未遂的种类
三、犯罪未遂的处罚
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
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犯罪中止的种类
三、犯罪中止的处罚
第六章共同犯罪
节共同犯罪概述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三、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几种情况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共同犯罪形式的定义
二、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二、各种共同犯罪人的特征及刑事责任
第七章刑罚的种类
节刑罚概述
一、刑罚的概念
二、刑罚的特征
三、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措施的区别
四、刑罚的目的
第二节我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
一、刑罚体系的概念
二、刑罚体系的内容
三、刑罚的种类
第八章刑罚裁量制度
节刑罚裁量概述
一、刑罚裁量的概念
二、刑罚裁量的特征
三、刑罚裁量的原则
四、刑罚裁量的意义
第二节量刑情节
一、量刑情节概述
二、累犯
三、自首
四、立功
第三节量刑制度
一、从重、从轻、减轻与免除处罚制度
二、数罪并罚制度
三、缓刑制度
第九章刑罚执行制度
节刑罚执行制度概述
一、刑罚执行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罚执行
三、刑罚执行的原则
第二节减刑
一、减刑的概念
二、减刑的条件
三、减刑的限度
四、减刑的幅度
五、减刑的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限制
六、减刑的程序
七、减刑后刑期的计算
第三节假释
一、假释的概念
二、假释的条件
三、假释的裁定和执行
四、对假释犯的监督和处理
五、假释的司法实践问题
第十章刑法分则概览
节刑法分则概述
一、刑法分则的体系
二、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
第二节重点罪名简介
一、放火罪
二、交通肇事罪
三、重大责任事故罪
四、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五、逃税罪
六、故意杀人罪
七、故意伤害罪
八、强奸罪
九、非法拘禁罪
十、绑架罪
十一、抢劫罪
十二、盗窃罪
十三、诈骗罪
十四、侵占罪
十五、妨害公务罪
十六、贪污罪
十七、受贿罪
十八、滥用职权罪
下编刑事诉讼法
第十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节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刑事诉讼
二、刑事诉讼法
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刑事诉讼主体
一、刑事诉讼中的
二、刑事诉讼的当事人
三、其他诉讼参与人
第十二章刑事诉讼管辖
节立案管辖
一、立案管辖的概念
二、公安立案侦查的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
四、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五、于立案管辖执行中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审判管辖
一、审判管辖的概念
二、级别管辖
三、地区管辖
四、指定管辖
五、专门管辖
第十三章刑事诉讼中的回避
节回避概述
一、回避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价值
第二节回避的分类、理由和人员范围
一、回避制度的分类
二、回避的理由
三、回避的人员范围
第三节回避的程序
一、回避的启动方式
二、回避的申请
三、回避的决定
四、回避的救济
第十四章辩护与代理
节辩护制度概述
一、辩护的概念和特征
二、辩护制度的功能价值
第二节我刑事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辩护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辩护的种类与方式
三、辩护人的范围和数额
四、辩护人的权利
五、辩护人的主要义务
第三节刑事代理
一、刑事代理概述
二、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
三、自诉案件中的代理和反诉案件中的代理
四、附带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代理
第十五章刑事诉讼证据
节刑事诉讼证据概述
一、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
三、刑事诉讼证据的意义
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据种类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笔录
八、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第十六章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节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概述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
二、强制措施的特征
三、强制措施的意义
四、适用强制措施的原则
五、适用强制措施应当考虑的因素
六、强制措施与其他处罚及措施的区别
七、扭送
第二节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种类
一、拘传
二、取保候审
三、监视居住
四、刑事拘留
五、逮捕
第十七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特征
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意义
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第二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条件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三、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期间
四、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
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先予执行措施
第三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二、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起诉的受理和准备程序
三、人民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
四、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限
第十八章刑事诉讼程序
节立案程序
一、立案的概念
二、立案的材料来源
三、立案的条件
四、立案程序
第二节侦查程序
一、侦查的概念
二、侦查行为
三、侦查终结
四、补充侦查
第三节起诉程序
一、起诉的概念和种类
二、审查起诉
三、提起公诉
四、不起诉
五、提起自诉
第四节审判程序
一、刑事审判概述
二、审程序
三、第二审程序
四、死刑复核程序
五、审判监督程序
第五节执行
一、执行概述
二、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三、变更执行程序
四、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第六节特别程序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二、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四、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依照新实施的法律组织、调整内容,注重总结和吸纳司法实践中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形成的理论体系,贴近司法实践,体现司法改革,反映司法成果。在传承成熟知识的基础上,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成果介绍给未来的司法警官们,让他们在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学科体系的同时,把握学科研究的新方向,了解新研究成果。这样,既注意创新,又注重守恒,将知识的系统性、学术性、新颖性有结合起来,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司法警官教育教学的需要。本书大多属于应用性学科,专业性强,知识更新换代快,实际操作技能要求高。因此,本书编写强调知识继承与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对司法实践工作的指导价值,以实现高等司法警官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和操作性。本书设立了“案例辅读”、“实验安排”、“实训设计”等板块,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掌握,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书涉及司法教育多个专业的课程,既包括刑事司法活动,也涉及侦查、审判与执行等,体系庞大,内容广泛。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内容严谨,结构清晰。它似乎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入门读物,而是试图深入到刑事法律的各个层面。从理论基础来说,它应该涵盖了刑法学的基本原理、刑法的渊源、发展历史,以及一些重要的学说和理论争鸣。这对于理解刑事法律体系的底层逻辑至关重要。而“实务”部分,则更吸引我,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我期望这本书能在警察岗位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比如,在证据的固定和审查方面,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收集和运用证据,避免证据链断裂;在讯问技巧上,如何才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获取有价值的口供;在法律文书的制作上,如何才能做到规范、准确、无误。我个人觉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这本书的副标题“传授刑事法律理论知识和警察岗位专业技能培训”让我对这方面的结合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它不会让我失望。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给我一种全面深入的感觉。我理解“基础”部分会涵盖刑法学的基本理论,比如犯罪的构成、刑罚的原则、各种犯罪的分类等等,这些是构建法律认知体系的基石。而“实务”部分,尤其是“警察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则更让我充满好奇。我非常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在现实执法场景中至关重要的技能。例如,在面对复杂的案件时,如何运用刑法理论指导侦查方向?在收集证据时,有哪些法律上的注意事项,如何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与嫌疑人或证人打交道时,有哪些沟通技巧和心理把握?这些都是光靠书本上的理论很难完全掌握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通过对真实案件的分析,来讲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为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倒是挺厚实的,封面设计也比较中规中矩,看得出来是正规出版物。翻开第一页,排版印刷都还不错,纸质也还可以,摸起来不会有廉价感。我之前看过一些法学类的书籍,有些排版混乱,字迹模糊,阅读体验很差,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还算可以。从目录上看,内容涵盖了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一些具体的犯罪构成和处罚规定,还有一些关于刑事侦查、证据收集、庭审程序等实务方面的介绍。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能在一个地方找到这些基础知识,还是挺方便的。不过,具体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还需要我慢慢去啃。我比较关心的是,这本书在理论阐述的时候,是否能够清晰地解释清楚一些抽象的法律概念,以及在讲解实务技能时,是否能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案例分析。毕竟,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我不仅理解“是什么”,还能知道“怎么做”。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的“实务”部分,特别是关于“警察岗位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我了解到,刑事法律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准确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合格的关键。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不小,我想它应该会比较系统地介绍一些侦查、取证、审讯等方面的实用技能。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如何规范地进行现场勘查,如何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收集证据,如何进行有效的口供突破,以及如何撰写各种法律文书等。我比较担心的是,有些法律书籍虽然理论讲得很透彻,但在实际操作方面却语焉<bos>i.c.e。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提供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指导,甚至可以是一些经验性的总结,这样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会非常有帮助。毕竟,理论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实践,而扎实的实践能力,才能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评分这本书从其名称来看,似乎是为有志于从事刑事司法领域工作的人量身定做的。我对“刑事法律基础”部分的介绍很感兴趣,这部分内容应该会涉及到刑法的基本概念,例如犯罪的定义、构成要件、责任形式、刑罚的种类和执行等。我相信,扎实的理论基础是理解和应用法律的关键。而“实务”部分,则更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作为一名潜在的读者,我非常关心这本书在“警察岗位专业技能培训”方面能够提供哪些具体的内容。例如,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如何进行现场勘查、物证收集、尸体检验等?在讯问嫌疑人时,有哪些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技巧?在起诉和审判阶段,警察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都是我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想了解和掌握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细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南,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并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