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书 名 | 新概念物理教程 力学(第二版)-赵凯华 罗蔚茵 | ||
| 外文书名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作 者 | 赵凯华 罗蔚茵 | 原作者 |
|
| 出版时间 | 2004.07 | I S B N | 9787040152012 |
| 套装书 | 否 | 引进版 | 否 |
| 装 帧 | 平装 | 版 次 | 2 |
| 字 数 | 530 (千字) | 配套资源 | |
| 页 数 | 476 | 开 本 | 16开 |
| 丛书系列 |
| ||
| 重点项目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 ||
| 获奖信息 |
| ||
| 编辑推荐 | |||
|
面向21世纪教材,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以本书(第一版)为基础的教学改革项目《新概念力学》1997年获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998年获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本书在结构上有较大的变化,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更新。本书在用现代观点审视教学内容、向当代前沿开设窗口和接口、培养物理直觉能力等方面作了一些改革。本书共分质点运动学,动量守恒、质点动力学,机械能守恒,角动量守恒、刚体力学,连续体力学,振动和波,万有引力,相对论等八章和三个数学附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特别适合物理学基础人材培养基地选用。对于其他理工科专业,本书也是教师备课时很好的参考书和优秀学生的辅助读物。 | |||
| 作者简介 | |||
|
| |||
| 目 录 | |||
| 绪论 | |||
| 营 销 语 | |||
|
| |||
| 精彩书评 | |||
|
| |||
| 书 摘 | |||
|
| |||
这本书在处理振动与波的部分,尤其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功力。不仅仅是简单的简谐振动的数学求解,它更深入地探讨了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在物理现实中的意义。书中的讨论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贴近工程应用的可能性,比如共振现象的分析,对于理解许多工程结构的安全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入耦合振动系统时的思路,它没有直接跳到矩阵对角化的复杂数学技巧,而是先从两个耦合摆的小角度近似运动入手,用能量法来构建耦合方程,这个过程非常直观,让你能清晰地看到“主振动模式”是如何自然地从系统耦合中产生的。对于那些害怕处理多自由度系统的初学者,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读完这部分,你对周期性运动的理解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再只是停留在三角函数周期性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能量如何在不同自由度间转移和分配的本质。
评分关于刚体运动的部分,这本书的叙述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水平。刚体运动的瞬时转动中心、欧拉角、角动量定理的矢量形式……这些内容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让人感到头晕目眩。但这里的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认知曲线,他们没有急于展示复杂的张量分析,而是先用清晰的几何图像来解释瞬时转动轴的概念,这一点对于建立空间想象力至关重要。随后,在讨论欧拉角时,虽然涉及到复杂的旋转矩阵和变换,但作者通过对每一个旋转角度的物理意义的细致解释,使得读者能够把握住“绕哪个轴转了多少”的关键。最后对陀螺运动的分析,更是将抽象的角动量守恒与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展示了经典力学在解释宏观世界稳定性和进动性方面的强大威力。
评分再谈谈它在处理刚体动力学中能量和动量守恒时的精妙之处。这本书非常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参考系下的普适性,并且巧妙地将动量守恒与质心运动联系起来。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转动惯量和转动动能的讨论。作者不仅仅给出了平行轴定理和转动惯量的积分定义,更重要的是,它将转动惯量视为描述物体抵抗转动效应的“质量”概念,并用矩阵的形式来推广这个概念,预示了更高级的张量分析。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原本看似只是几何计算的转动惯量,立刻提升到了物理量级的概念高度。当学到转动刚体的能量方程时,读者会发现,通过对角化的理解,复杂的刚体运动可以被分解为几个独立的绕主轴的简单转动,这极大地简化了分析,展现了数学工具服务于物理洞察力的完美结合。
评分这本教材,说实话,在大学物理学习的征途上,简直就是一座里程碑式的存在。从一开始接触宏观世界的运动规律,那些基础的概念,比如质点、参考系、动量、角动量,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就显得极其严谨又不失启发性。它不像某些枯燥的参考书那样,只是把公式堆砌起来,而是非常注重物理图像的构建。当你第一次接触到牛顿定律的向量形式,并且开始尝试用它来分析复杂系统时,你会发现书中的例题和习题设计得恰到好处。它们不是那种为了难而难的题目,而是层层递进,引导你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我记得尤其清晰的是关于功和能的概念,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保守力场的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推导,让你深刻理解能量守恒在物理世界中的普适性和力量。读完这部分,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之前所有模糊不清的力学问题,都有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去审视。对于想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未来想深入研究理论物理或者工程力学的学生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
评分拉格朗日力学的引入,是这本书区别于许多普通教材的关键所在。很多教材在讲完牛顿力学后,就匆匆带过变分原理,使得学生对拉氏量的物理意义感到迷茫。然而,这套教程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将变分原理的引入建立在能量和虚功原理的逻辑推导之上,使得“最小作用量原理”不再是凭空出现的神秘公理,而是一个高度概括了经典力学所有信息的自然结果。书中的公式推导详尽而严密,但语言描述却保持了极高的清晰度。特别是对约束力的处理,通过引入广义坐标和拉格朗日方程,彻底摆脱了对力的显式表达,这在处理复杂的约束系统时,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对于想要跨越经典力学到分析力学的门槛的人来说,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由繁到简的数学构造过程,是理解分析力学思想的绝佳铺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