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 9787516014684

2015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 978751601468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 著
图书标签:
  • 绿色建筑
  • 建筑材料
  • 产品选型
  • 建筑工程
  • 环保建筑
  • 节能建筑
  • 可持续发展
  • 建筑设计
  • 目录
  • 2015年出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创熠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014684
商品编码:2787159416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2015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

定价:218.00元

售价:148.2元,便宜69.8元,折扣67

作者: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

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6014684

字数

页码:4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5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包括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相关政策、证明商标管理办法以及2015年度通过认定的二百余项绿色建筑产品,分别按照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分章节予以介绍。《2015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旨在为建筑设计师、开发商、供应商提供绿色建筑选材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向开发商和建筑师介绍建筑材料新产品、新功能、新应用,将的企业和产品提供给绿色建筑开发商、设计师和建筑师,凸显产品高端优势。对于推动行业发展,提高行业、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积*重要的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绿色建筑材料与技术发展趋势报告(2025版) 引言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绿色建筑已不再是一种可选项,而是未来建筑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报告聚焦于2025年前后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创新及行业规范的最新动态,旨在为建筑师、工程师、开发商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参考资料,以指导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选择和应用环保、高效的建筑解决方案。 第一章:全球绿色建筑政策与标准前沿 本章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最新政策导向和法规变化。重点关注欧盟的《可持续产品倡议》(SPI)、美国的《能源之星家居项目》(ENERGY STAR Home Program)的最新修订,以及亚洲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在本土化绿色标准制定上的努力。 生命周期评估(LCA)的强制化趋势: 探讨了LCA不再仅是推荐标准,而是逐步成为建筑许可前置条件的具体案例,特别是在建筑构件碳足迹透明化方面的要求。 零碳/近零能耗(NZEB)建筑的推广策略: 分析了各国政府通过税收减免、快速审批通道等激励措施,加速向NZEB转型的具体路径和面临的挑战。 建筑能效标识的升级: 比较了不同国家对建筑能效等级划分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如何将可再生能源的集成效率纳入最终评级。 第二章:突破性绿色建材创新与应用 传统建材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是行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章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低碳化、循环化和功能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新型材料。 2.1 低碳混凝土与替代胶凝材料 地聚合物混凝土(Geopolymer Concrete): 详细阐述了以工业副产品(如粉煤灰、高炉矿渣)为基础的地聚合物混凝土的配比优化、早期强度控制技术,以及在结构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强调其相较于波特兰水泥在减碳方面的潜力。 碳捕集与封存(CCUS)在建材中的应用: 介绍了如何将捕获的二氧化碳注入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实现固碳和提升材料性能的双重目标,包括新型固化设备的介绍。 生物基与再生骨料: 探讨了使用回收建筑垃圾(C&D Waste)作为骨料的性能劣化控制技术,以及竹材、木塑复合材料在非承重结构中的替代方案。 2.2 高性能隔热与围护系统 气凝胶材料的规模化生产与成本控制: 分析了气凝胶保温材料在超薄墙体、复杂几何结构保温中的独特优势,并报告了当前产业界为降低其制造成本所做的努力。 智能温控玻璃(Smart Glazing): 重点介绍了电致变色、热致变色玻璃的技术进展,它们如何通过动态调节透光率和热增益,实现建筑能耗的实时优化。 相变材料(PCM)集成技术: 讨论了将PCM嵌入到石膏板、内墙涂料或地板材料中的技术路径,以及其在调节室内热惰性、削峰填谷方面的实际效果。 2.3 循环经济导向的建筑构件 可拆卸性与标准化连接件设计: 介绍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即“可逆连接”,侧重于螺栓连接、模块化设计,以确保构件在建筑寿命终结时能够高效回收和再利用。 建筑材料数字护照(Material Passports): 阐述了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建筑材料的成分、来源和潜在回收价值,为实现闭环供应链奠定基础。 第三章:集成化能源系统与智慧运营 绿色建筑的性能最终取决于其能源系统的效率和与建筑环境的协同性。本章聚焦于能源生成、存储和建筑管理系统的集成化。 3.1 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的演进 薄膜与柔性BIPV: 报告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下一代光伏技术在美学设计和屋面集成度上的突破,以及其在非标准屋顶和幕墙上的应用潜力。 光热一体化(PV/T)系统: 探讨了同时采集电能和热能的集成系统,特别是在高密度城市区域的热水供应和供暖中的应用潜力。 3.2 建筑能源存储与微电网 分布式储能解决方案: 比较了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以及热能存储(TES)在商业建筑和住宅社区中的适用性分析。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与人工智能结合: 介绍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建筑内部的人流密度、天气预报和历史能耗数据进行预测性控制,以最小化能源浪费。 3.3 室内环境质量(IEQ)的精细化管理 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与健康照明: 考察了新一代无醛胶粘剂和涂料的性能指标,并分析了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动态色温(Circadian Lighting)系统对居住者生理节律的影响。 新风系统中的热回收与空气净化集成: 评估了全热交换器与高效过滤网(如HEPA、活性炭)的结合效率,特别是在应对城市空气污染和保障室内新风量之间的平衡点。 第四章:绿色建筑项目实施中的挑战与机遇 本章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绿色建筑从设计到运维全生命周期中需要克服的实际障碍,并指出了未来十年的主要增长点。 融资与激励机制的匹配: 分析了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在实际项目中对降低融资成本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量化“绿色溢价”带来的价值回报。 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审计: 探讨了大型开发商如何对供应商进行尽职调查,以确保所选材料的来源地透明性和劳工标准合规性。 数字化交付与BIM的应用深化: 强调了从概念设计阶段就导入LCA数据和运维数据的BIM模型的必要性,以实现设计意图的精确传递和性能验证。 结论 绿色建筑的未来是技术创新、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本报告所涵盖的前沿技术和策略预示着一个更加高效、低碳且对人类健康友好的建筑新时代的到来。行业参与者必须紧跟这些趋势,将可持续性视为核心竞争力,而非额外的成本负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刚入行的建筑设计师,对于绿色建筑这块虽然有学习,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的及时雨!它非常实用,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讲解,而是直接告诉你“有什么产品可用”、“这些产品有什么特点”。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于不同类型材料的性能对比,比如在选择门窗的时候,它会详细列出不同节能等级的门窗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等,并且会说明这些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这让我对如何通过产品选择来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它还提到了一些创新型的绿色建材,是我之前接触不到的,拓宽了我的视野。这本书的语言也比较易懂,即使是刚接触这个领域的人,也能很快理解。我打算将这本书作为我日常工作的重要参考,遇到具体的项目需求时,我都会翻翻它,看看有什么合适的绿色建筑产品可以推荐给客户,或者应用到我的设计中。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确实算得上是精良,纸张的质感也挺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我一直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很感兴趣,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收到书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设计,简洁大方,配色也比较柔和,符合“绿色”的主题。内页的印刷清晰度很高,文字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吃力。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里面的每一个产品,但从目录和部分章节的浏览来看,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涵盖了建筑材料、设备、系统等多个方面。我觉得对于正在从事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或者想要了解这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参考的工具书。它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产品信息平台,可以帮助我们在众多选择中找到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产品。另外,一些配图也非常直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产品的特性和应用。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外观和初步的阅读体验上,都给了我很好的印象,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籍。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书中对各类绿色建筑产品的性能、安装要求以及注意事项都有详细的说明,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施工工人,确保材料按照设计要求正确使用,避免出现因材料使用不当而导致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书中提供的详细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克服不熟悉、不了解的困难,顺利完成施工。而且,书中对一些产品的环保检测标准也有介绍,这能让我们在材料进场时,有一个明确的验收依据。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们施工现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操作指导,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实现绿色建筑的预期效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评分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结构,它将绿色建筑的选用产品分门别类地进行介绍,条理非常清晰,找起来也很方便。比如,我最近在做一个住宅项目,需要为外墙选择保温材料,我可以直接翻到保温材料那一章,里面列举了各种符合绿色标准的保温产品,并附有详细的技术参数和性能说明。这大大节省了我自己去搜集和对比信息的时间。而且,它不仅仅是罗列产品,还对产品的环保性能、能耗、健康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评估,这对于我们做绿色建筑项目来说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中有不少产品都标注了相关的认证标识,这增加了我对产品可信度的信心。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被一些概念性的宣传所误导,但这本书提供的具体产品信息,让我们能够更加脚踏实地地去选择真正符合要求的材料和设备。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助手,把复杂的绿色建筑产品信息整理得井井有条,让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评分

作为一名房地产开发商,我非常关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绿色建筑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住宅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本书恰好能满足我的这一需求。它提供了一个权威的绿色建筑产品导向,能够帮助我们在开发项目中,准确、高效地选择那些真正具有市场价值和环保认证的产品。通过使用书中推荐的绿色建材和技术,我们不仅可以提升项目的品质,还能在营销推广中增加一个重要的卖点。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当前市场上的热点,也是我们开发项目的重要考量因素。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价值,能够帮助我们站在行业前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绿色地产项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