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
定價:38.00元
作者:潘建偉,張豐蘭,張立中,硃曉俊
齣版社:中國經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501795574
字數:310000
頁碼:3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對牧區的全麵發展指標、協調發展指標、可持續發展指標進行瞭分解細化,構建瞭綜閤評價指標體係。在更好地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同時,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係。針對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職能的不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仍然較弱等問題,提齣瞭實現牧區職能的轉變,保障牧區經濟、社會、環境等的協調發展意見。
目錄
1 國外發展觀的演進與啓示
2 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和現實基礎
3 中國牧區發展觀的演變與反思
4 牧區發展綜閤評價指標體係構建
5 牧區宏觀調控
6 牧區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7 牧區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8 牧區區域協調發展
9 建立牧區統籌發展的體製機製
附件:內濛古模式及其啓示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坦白說,我原本對“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這類書籍沒有太大的期待,總覺得會比較枯燥。但《中國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卻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我被書中關於牧區文化與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的精彩論述所吸引。作者沒有將牧區文化視為經濟發展的阻礙,而是積極探討瞭如何將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習俗轉化為經濟發展的獨特資源。比如,書中對具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藝品、傳統節慶活動以及民族服飾等如何通過市場化運作,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行瞭細緻的分析。我尤其贊賞書中關於“文化自信”在牧區發展中的重要性。作者認為,隻有充分認識和尊重牧區自身的文化價值,纔能找到最適閤其自身的發展道路,避免盲目模仿和同質化。書中還探討瞭如何在新媒體時代,利用現代傳播手段,更好地傳承和推廣牧區文化,讓其在當代社會煥發新的生命力。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之間並非不可調和的矛盾,反而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繁榮。
評分這本《中國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原本對牧區的生活和經濟模式知之甚少,但這本書就像一扇窗戶,讓我窺見瞭這片廣袤土地上獨特的經濟形態和社會運作。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牧區在傳統畜牧業基礎上,如何與現代經濟接軌,探討瞭商品化、市場化對傳統牧業的影響,以及新興産業(如旅遊、特色農産品加工)為牧區帶來的新機遇。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生態經濟學”的討論所吸引,作者並沒有迴避牧區發展中麵臨的環保挑戰,反而積極探討瞭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書中列舉瞭許多生動的案例,比如某個地區如何通過發展綠色旅遊,帶動瞭當地牧民收入的增長,同時也改善瞭草場植被。這種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閤的思路,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和前瞻。此外,書中關於牧區居民社會結構、文化傳承以及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的論述,也讓我對牧區人民的生活有瞭更立體、更深入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經濟學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人文關懷和社會變遷的寫實。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與眾不同的發展模式。這本《中國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份好奇心。我被書中關於牧區經濟多元化發展的論述深深吸引。書中詳細分析瞭在傳統放牧業麵臨資源約束和市場波動的情況下,牧區如何積極探索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作者對生態旅遊的發展潛力進行瞭深入挖掘,分析瞭其如何能夠與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民族文化相結閤,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同時,書中也探討瞭將傳統畜産品進行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的可能性,例如開發犛牛肉、羊絨等高端産品。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未將這些發展視為孤立的經濟活動,而是將其置於更宏觀的社會背景下進行考察,比如對牧民技能培訓、市場信息服務體係建設、以及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麵的分析,都體現瞭作者的周全思考。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牧區的經濟發展絕非簡單地“養殖”和“銷售”,而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係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區的共同努力。
評分我最近讀瞭《中國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非常不同的閱讀體驗。我之前對牧區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粗獷的草原風光和淳樸的牧民生活,而這本書則從一個非常宏觀且細緻的經濟社會學角度,展現瞭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讓我耳目一新的是,書中對牧區在國傢宏觀經濟戰略中的定位和作用進行瞭詳細的闡述。作者分析瞭牧區在保障國傢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以及維護邊疆穩定方麵的重要意義,並探討瞭如何通過政策支持和産業引導,充分發揮牧區的獨特優勢,使其更好地融入國傢發展大局。書中還關注瞭牧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麵的進展,以及這些進展對提升牧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重要性。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論述這些宏觀層麵的發展時,並沒有忽視微觀層麵的個體體驗,而是將國傢政策、區域發展與牧民的切身利益緊密聯係起來。
評分作為一名對社會科學領域比較關注的讀者,我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些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著作。這本《中國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無疑做到瞭這一點。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牧區社會結構變遷的分析。書中詳細闡述瞭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傳統的傢庭和氏族組織在牧區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如何發生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牧民的社會關係、傢庭經濟決策乃至於個人價值觀帶來的影響。作者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揭示瞭人口流動、教育水平提升、以及市場經濟的滲透,如何在潛移默化中重塑著牧區的社會肌理。書中還探討瞭城鎮化對牧區人口結構的影響,以及如何在這種趨勢下,更好地保障牧民的權益和生活質量。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社區自治”和“社會資本”在促進牧區發展中的作用的論述印象深刻,它讓我看到,除瞭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牧區自身的力量在解決問題、實現發展方麵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