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定价:54.90元
作者:[美] 克莱·舍基(Clay Shirky)著,胡泳 沈满琳 译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213067211
字数:
页码:2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
“互联网*的思考者”克莱·舍基作品《未来是湿的》经典版。 互联时代里程碑式著作、思想家正在读的20本书之一、《商业周刊》**商业书籍。 作者作为“新文化*敏锐的观察者”,对人人时代的到来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等问题。 洞察中国社会数字化进程**人胡泳领衔翻译,《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作序,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知名IT评论人谢文, 《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重磅! 湛庐文化出品。
目录
[目录]
初版序 / III
未来为什么是湿的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互联网周刊》主编
姜奇平
译者序 /VI
未来是湿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胡泳
第1章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001
“人肉搜索”不是有中国特色的专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部丢失的手机,一个捡到别人手机不还的举动,造就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网络大搜索运动,甚至惊动了《纽约时报》、 CNN 和纽约警察局。多媒体手机、电子邮件、、论坛……拥有了新技术和新工具,群体行动的力量如此之大,我们能做的远不止找回一部丢失的手机。
第2章 分享,创造新群体的基点 /021
“美人鱼游行”、“伦敦案、“印度洋海啸、“泰国军事政变”……Flickr 网站上由用户分享的照片永远比传统机构和媒体的照片更快、更多、更全。没有事先组织,没有报酬支付,没有管理成本,Flickr网站所做的,不过是提供了聚合和分享的平台。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机构性群体已经对传统组织形成了重大挑战。
第3章 人人都是自媒体 /045
职业记者?职业编辑?职业摄影师?请别再使用这些落伍的称谓!当出版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当媒体不再掌控机构特权,当大规模业余化的旗帜被高高举起,当社会化工具清除了公众表达的旧障碍,当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发布任何事情,这就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
第4章 “先出版,再过滤”,崭新的游戏规则 /065
在未来,到底是每个人都能出名 15 分钟?还是每个人都会变成 15 个人眼中的名人?不管怎样,在阿猫阿狗都能写、拍视频的网络时代,名人还是会诞生,只不过游戏规则变了。诸如、论坛等社会化媒体已经铲平了出版的门槛,却也伴生着残忍的经济逻辑: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第5章 当个性化动机遇上协同生产 /087
维基科的运营可不是招呼邻里的牌桌,其庞大的规模堪比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为什么不采用商业模式,维基科还能成长得如此之快?为什么没有管理分工,维基科也不会被胡言乱语充斥?为什么没有报酬,人们仍愿意为维基科做事情?在新的社会化工具的帮助下,人们能为了爱做出大事情。
第6章 集体行动催生变革 /115
1992年,《波士顿环球报》爆出天主教牧师波特对儿童实施性侵害的丑闻,终主教劳把波特从一个教区调到另一个教区便草草收场。2002年,类似的丑闻再次由《波士顿环球报》引爆,同样的情节,同样的媒体,甚至是同一位主教,事件的结局却大不相同:罪犯盖根被绳之以法,试图庇的主教迫于公众压力也引咎辞职。正是社会化工具消除了集体行动的障碍,实现了信息共享,方便了人们改变世界。
第7章 从更快的速度到更快的行动 /131
快闪族、恐怖分子、闪电战、愤怒旅客和学生的维权行动、中东的激进分子……由于分享和协调的成本已经瓦解,这些原本互不协调的弱势群体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有效的方式共同工作,对抗强势对手。现在实时的协调也将更多地取代事先的安排,群体行为的组织过程可以是隐形的,而结果可见。
第8章 社会性困境的解决之道 /151
当你生病了,你的邻居会帮你遛狗;当你忘带钱了,柜台里面那个人相信你会下次付钱给他,这种美好而单纯的信任现在还会存在吗?在一个社会交往日益复杂,而社会资本不断衰的时代,怎样才能让参与变得简单?怎样让想法相同的人们拥有找到对方、聚集起来并互相合作的能力?网络化的组织所具备的韧性,一定是好事吗?
第9章 爱的小世界 /171
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不是天方夜谭,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小世界网络中。朋友的朋友式交往,让社会关系网络呈现出一种先稠密,后疏松的联结模式。而社会化工具的创新为这种模式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支持和延伸。我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你吗?
第章 开源运动,没有代价的失败 /189
几名开发人员,一些偶然的贡献者,为什么这些人捣腾出来的Linux能成功到抢下微软帝国的半壁江山?因为Linux以微软做不到的方式降低了发现并吸收好想法的门槛。它没有员工,不进行投资,甚至不牵涉决策。它对于失败出奇地宽容。开源并不降低失败的可能性,它降低的是失败的成本:它实际上收获了失败。
第11章 承诺、工具与协议的成功融合 /209
新的群体行动模式可以通过可信的承诺、适合于该任务的工具和易于接受的协议产生。承诺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参与的问题;工具解决的是“怎样做”的问题,如何克服协调的困难;协议则确立了路上的规则:你可以预期得到什么,以及群体期望你做什么。
结语 /235
致谢 /243
参考文献 /246
内容提要
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公众事件,绝不仅是来自草根的随兴狂欢,而是在昭示着一种变革未来的力量之崛起!基于爱、正义、共同的喜好和经历,人和人可以传统社会的种种限制,灵活而有效地采用即时通信、移动、网络日志和维基科等新的社会性工具联结起来,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展开集体行动。人人时代已经到来。
微软、诺基亚、宝洁、BBC、乐高、美国海军推崇的咨询顾问,“互联网的思考者”为你直指商业模式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宏大趋势,彻底改变你看待未来的角度和视野!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克莱·舍基(Clay Shirky)
被业界誉为“互联网的思考者”、“新文化敏锐的观察者”,致力于网络科技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
目前任教于纽约大学,是微软、诺基亚、宝洁、BBC、乐高和美国海军等知名机构为推崇的咨询顾问。
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连线》等媒体上发表了多篇指引网络科技未来的前瞻性文章。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难以言喻的,它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认知世界的大门。克莱舍基的笔触犀利而富有洞察力,他以一种近乎“解剖”的姿态,将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特别是那些源于数字时代的群体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惊讶于作者能够将如此复杂和抽象的概念,诸如“集体智慧”、“去中心化协作”等,用如此清晰、逻辑严谨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那些关于“免费”的经济学解释,关于“信任”如何成为新货币的论述,都让我茅塞顿开。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层面,而这本书则引领我们去探究其更深层的逻辑和驱动力。作者对“无组织”力量的赞颂,并非是对秩序的否定,而是一种对新型组织形态的探索和肯定。他让我们看到,在当今这样一个高度互联的世界里,个体之间看似松散的联系,却可能凝聚成一股强大的、能够改变现实的力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信息时代的定位,也让我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简洁有力,色调偏向沉静,但又隐约透露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张力。书名《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本身就充满吸引力,仿佛预示着一个颠覆性的变革正在发生。读过之后,我深深地被作者克莱舍基那独特的视角所折服。他并非简单地罗列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变化,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变化背后更深层次的动力机制——个体力量的汇聚与无组织协作的威力。书中对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工具如何重塑我们的沟通方式、信息传播乃至于集体行动的论述,都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所使用的生动比喻和翔实案例,它们使得那些看似宏大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而且极具说服力。例如,他对“一群人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深刻洞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挖掘出了隐藏在其中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根源。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参与一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深度对话,让我对“组织”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也更加认识到个体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所拥有的巨大潜力。这本书带来的思考是持续且发散的,它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思维的启蒙。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持续的思考,而《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克莱舍基的文字极具感染力,他用一种充满智慧又不失幽默的语调,引导我们去审视那些我们可能忽略的社会变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协调的成本”以及“动机”的论述。作者巧妙地解释了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曾经难以想象的集体行动变得如此容易实现。这种“容易”并非偶然,而是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化需求的完美结合。他让我们明白,很多时候,阻碍集体行动的并非意愿,而是高昂的协调成本,而互联网恰恰极大地降低了这种成本。此外,他对人们内在动机的解读也十分深刻,揭示了除了物质回报之外,个体参与集体行动所获得的荣誉感、归属感等非物质激励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术解读,而是一次关于人类社会协作模式演进的深刻反思,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民主、更加包容的社会未来的可能性,也让我对人类社群的韧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坦白说,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于“无组织的组织”这一概念并没有太清晰的认识,甚至觉得有些悖论。然而,克莱舍基的解读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他用一系列极具说服力的例子,从维基百科的协同编辑到开源软件的开发,再到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向我们展示了在没有传统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下,个体如何通过网络汇聚力量,达成共同的目标。作者的逻辑清晰,论证严密,他并没有回避互联网可能带来的问题,但总体而言,他更加关注其积极的、赋权的一面。我特别欣赏他在描述那些“自下而上”的组织力量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乐观和信心。他让我们看到,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体不再是孤立无援的,而是可以通过参与和贡献,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这本书不仅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更重要的是,它激励我们去思考“我们能做什么”,去主动参与到这个“人人时代”的建设中来。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以一种极其宏大而又微观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组织”这一概念。克莱舍基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企业、政府等科层制组织形式,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更加分散、更加流动的集体行动。他用精准的语言描绘了在数字时代,个体之间如何形成短暂而又强大的连接,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我尤其被书中对“分享”和“合作”的深刻洞察所吸引。作者让我们明白,当个体能够轻易地分享信息、分享知识、分享创意时,集体的力量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这种力量的产生,并非源于强迫或指令,而是源于个体自发的参与和贡献。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去中心化、更加民主化的社会图景,一个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变革推动者的时代。这种对未来社会模式的乐观预测,以及对个体力量的充分肯定,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接下来的社会发展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