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章 “天下”秩序观及“天下”秩序的想象与建构
**节 中国古人关于世界秩序的设想及初步建构
一 中国古人关于世界的想象:“天”与“天下”
二 中国古人关于世界秩序的初步设想与建构:“天下一朝贡”体系与制度
第二节 中国古人对外交往理念及其一元等级性世界秩序观
一 “夷夏观”与“服事观”
二 以华夏为中心的一元等级性世界秩序观
第三节 夷夏之辨的相对性、天下主义与夷夏观的互嵌与包含
一 夷夏之辨的相对性
二 天下主义与夷夏之辨的互嵌与包含
第二章 “天下一朝贡”体系及其政道与治道
**节 朝贡体系
一 朝贡体系及其演变
二 朝贡贸易的内涵及其与东亚**体系
第二节 “天下一朝贡”体系的观念建构
一 东亚各国的观念共享
二 “正名”与“名教”
第三节 “天下一朝贡”体系的政道与治道
一 “天下一朝贡”体系的政道
二 “天下一朝贡”体系的治道
第四节 “天下一朝贡”秩序的缺憾:“治道”而非“政道”
第三章 “天下一朝贡”秩序的物质建构与实用理性特征
**节 “天下一朝贡”秩序的物质基础与现实主义考量
一 “天下一朝贡”秩序的物质基础:东亚经济的一元格局
二 古代东亚**秩序的军事与政治二元格局
三 维持“天下一朝贡”秩序的关键:军事征服
第二节 作为策略互动及现实利益考量的朝贡制度
一 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秉持“以德抚远”原则的解读 ,
二 作为策略互动及理性算计产物的朝贡制度
第四章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与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观
**节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理念
一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的伦理与文化导向性
二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的价值理念
第二节 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观与外交思想
一 西方近现代主流世界秩序观
二 西方近现代主流世界秩序观的冲突性特征
三 西方近现代冲突世界秩序观的理论滥觞
四 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观的利益与工具理性导向
五 近现代西方世界秩序观的经济与军事导向
六 以**政治原则改造**政治
第三节 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的双重性:文明与帝国
一 西方大国崛起与**间政治
二 种族等级理念
三 西方大国崛起的两面性:文明与帝国
第五章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与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观的冲突
**节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与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观的文明基础
一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的文明基础:大陆农耕文明
二 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观的文明基础:海洋商业文明
第二节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与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观的碰撞
一 中西世界秩序观的冲突
二 中西文明的对抗及结果
第三节 “天下一朝贡”和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的“中心一边缘”与等级性特征
一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的“中心一边缘”与等级特性
二 西方**的近现代世界秩序:基于权力的均势与等级世界秩序
第六章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与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观的哲学基础
**节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的哲学基础
一 “二元和合”
二 天道与人道合一:“天人合一”
第二节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的人性与道德假设
一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的人性假设:性善、道德人
二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的道德假设:“仁”
第三节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的实用理性与人文理性特质
一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与实用理性
二 “天下一朝贡”世界秩序观的人文理性特性
第四节 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观的哲学基础
一 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观与理性主义
二 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观与经验主义、实证主义
三 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观的二元对立与工具理性思维
第五节 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观的逻辑与人性起点
一 个人主义
二 人性恶
第六节 西方近现代世界秩序原则:均势原则与自由主义原则
一 均势原则
二 自由主义原则
三 现代混合世界秩序:均势与**制度
第七章 对“天下一朝贡”体系的**与对东亚共同体建构的展望
**节 东亚**秩序的演变及基本特征
一 东亚**秩序的演变及决定当代东亚**秩序的核心力量
二 东亚脆弱的“均势”与治理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对“天下一朝贡”体系的**
一 东亚“文化共同体”与东亚现代化模式及东亚一体化
二 去中心化与去等级化的东亚共同体建设
三 “天下观”的现代化:从差序到平等及去中心化
四 将安全共同体与政治共同体建设放在首位
第三节 中国在东亚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
一 中国是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关键变量
二 中国在东亚共同体建设中发挥重大影响的制约性因素
三 中国在东亚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积极影响的关键
四 “天下观”的启示及中国在东亚共同体建设中的角色
参考文献
后记
这本书就像一本穿越时空的旅行指南,带领我深入探寻古代东亚世界的核心运转机制。作者以一种极为精巧的方式,将“朝贡体系”这一历史概念置于宏大的世界秩序观之下进行审视,这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以来对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和国际格局感到好奇,但很多时候只能接触到零散的碎片化信息,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解读框架。 读到书中关于朝贡使团的细节时,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远道而来的使者,他们携带的贡品,以及在紫禁城内上演的一幕幕充满仪式感的场景。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一体系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动因。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进贡”与“赏赐”,更是一种权力宣示,一种文化认同的构建,以及一种维护地区稳定的微妙平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将朝贡体系的“朝贡”二字拆解开来,分别解读了其“朝拜”的政治象征意义以及“进贡”的经济功能,这种精细的分析方式,让我对这个古老的概念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对“世界秩序观”的探讨更是拓展了我原有的认知边界。我曾以为古代的世界认知是相对封闭和狭隘的,但作者通过朝贡体系,展现了中国如何将自身置于一个更大的、以自身为中心的“天下”之中,并以此来规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这种以“朝贡”为纽带,构建的非西方中心、非主权平等的国际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熟悉的国际关系理论截然不同,也因此更显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古代东亚,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套用,而是要进入当时的历史语境,才能真正把握其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相当严谨,但又不失引人入胜的魅力。作者在处理“朝贡体系”这一复杂议题时,表现出了极高的学术功底,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但并非堆砌,而是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论证之中,使每一个观点都有坚实的支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朝贡体系的“礼”与“利”之间的微妙关系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它并非简单的“怀柔”或“敲诈”,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兼顾面子和里子的外交策略。 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朝贡体系实践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对这一体系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早期相对松散的宗藩关系,到明清时期更为规范化的朝贡流程,再到其逐渐受到西方冲击的过程,作者层层递进,条理分明。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书中对于那些“不朝贡”或者“假冒朝贡”的案例的分析,也同样精彩。这些“例外”反而更能凸显出朝贡体系的运作逻辑和其内在的弹性与局限性。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复杂性,而是将其视为研究的切入点,展现了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对于那些对中国古代外交史、国际关系史,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参考书。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是如何与外部世界互动,并构建起自身的秩序的。读完这本书,我对“天下”的理解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种包含了政治、文化、经济等多重维度的秩序想象。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在阅读这本书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是这样”。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解构了“朝贡体系”这个听起来有些遥远和复杂的概念。我一直以为朝贡就是一种单方面的进献,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它更像是一种多边互动,一种基于相互需求的“合作”模式。 书中对朝贡体系的“世界秩序观”的阐述,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不同于我们现在理解的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而是建立在中国作为“天下中心”的认知之上。这种“天下观”在书中被细致地描绘出来,让我理解了古代中国是如何看待自己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的。书中提到,这种秩序观并非完全静态,而是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演变,这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动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具体案例的描写。比如,书中提到一些国家虽然名义上是朝贡国,但实际上的自主性很强,甚至会在朝贡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海上贸易。这让我意识到,历史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朝贡体系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充满了各种缝隙和变通。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真实图景。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梭于历史的长廊,为我一一讲解沿途的风景。它让我不再对“朝贡体系”感到陌生,而是能够对其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讲述历史,更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背后的逻辑和运作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当下。
评分这本书所描绘的“朝贡体系”及其“世界秩序观”,让我对古代东亚的世界格局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认知。它打破了我之前对国际关系的固有模式,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书中对“朝贡”二字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政治朝拜,而是深入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认同、经济互助以及政治博弈。 我之前总觉得,朝贡体系是一种被动的、单向的进贡,但本书让我看到了其积极的、互动的一面。朝贡国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获得了宗主国的承认和保护,也借此打开了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通道,获得了稀缺的资源和技术。而对于中国而言,朝贡体系也是一种维护地区稳定、彰显自身文化优越感、并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这种双向的、互利共赢的逻辑,是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之一。 书中对“天下秩序观”的阐述,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它不同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主权平等原则,而是建立在中国作为“天朝上国”的地位之上,通过一种等级化的、以“德”为中心的秩序来维系。这种秩序观,在当时的东亚地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塑造了长达数百年的地区政治格局。作者通过大量的史实来论证这一点,让我不得不信服。 阅读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东亚的大门。我看到了一个与我们如今所熟悉的国际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由朝贡体系所维系的、充满东方智慧的秩序。本书的分析深刻而独到,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在阅读了《天下-朝贡体系及其世界秩序观》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深度和复杂性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将“朝贡体系”视为一种过时的封建制度,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秩序观”的框架下进行审视,从而揭示了其在古代东亚地区所扮演的复杂而关键的角色。 本书对“朝贡”二字的解读,不再是单调的“进贡”与“赏赐”,而是对其内在的政治象征意义、文化交流功能以及经济互通机制进行了精妙的剖析。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佐证,勾勒出了一个多层次、动态化的朝贡网络,其中既有强权政治的博弈,也有文化辐射的魅力,更有经济利益的驱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那些“不称臣”、“假冒朝贡”的案例的分析,反而更能凸显出朝贡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其实践的灵活性。 书中关于“世界秩序观”的论述,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打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叙事,展现了古代中国如何以自身为中心,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天下”秩序。这种秩序并非建立在绝对的主权平等之上,而是以“德”和“礼”为基础,通过朝贡体系来维系区域内的政治稳定和文化认同。这种以“天下”为核心的秩序观,在古代东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对此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梳理和阐释。 读完此书,我才真正体会到,理解古代中国与周边世界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去套用。而是要深入到当时的语境,去理解“朝贡体系”及其背后的“天下秩序观”是如何运作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有价值的视角,帮助我重新认识古代东亚的历史格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