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帽黑客+反黑客工具大曝光+linux服务器安全攻防+网络攻击与漏洞利用+深入浅出密码学 计算机安全

灰帽黑客+反黑客工具大曝光+linux服务器安全攻防+网络攻击与漏洞利用+深入浅出密码学 计算机安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黑客技术
  • 网络安全
  • Linux安全
  • 渗透测试
  • 漏洞利用
  • 密码学
  • 信息安全
  • 攻防技术
  • 安全工具
  • 灰帽黑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华夏学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111562740
商品编码:27347281029
套装数量:6

具体描述

'

 

反黑客工具大曝光

图书简介

防御当今隐蔽的攻击

《反黑客工具大曝光——范例详解安全工具的使用策略与方法(第4版)》在上一版基础上做了全面修订,向读者介绍新安全工具,揭示如何保护网络免受大范围的恶意攻击。本书详述每个工具的功能,并在示例代码和新真实案例的引导下演示佳配置和应用实践;还提供一些简短视频作为参考资料,供读者观摩一些工具的用法。这本紧贴实用的指南对工具进行了分类,使读者能便捷地找到防御新、具破坏性攻击的系统保护解决方案。

演示如何配置和使用下列工具及其他重要工具:

● 虚拟机和仿真器:Oracle VirtualBox、VMware Player、VirtualPC、Parallels以及开源选择

● 漏洞扫描器:OpenVAS、Metasploit

● 文件系统监控工具:AIDE、Samhain、Tripwire

● Windows审计工具:Nbtstat、Cain、MBSA、PsTools

● 命令行网络工具:Netcat、Cryptcat、Ncat、Socat

● 端口转发与重定向工具:SSH、Datapipe、FPipe、WinRelay

● 端口扫描器:Nmap、THC-Amap

● 网络嗅探器与注入器:WinDump、Wireshark、ettercap、hping、kismet、aircrack、snort

● 网络防御:防火墙、数据包过滤器与入侵检测系统

● 战争拨号器:ToneLoc、THC-Scan、WarVOX

● Web应用攻击工具:Nikto、HTTP工具、ZAP、Sqlmap

● 密码破解与暴力破解工具:John the Ripper、L0phtCrack、HashCat、pwdump、THC-Hydra

● 取证工具:dd、Sleuth Kit、Autopsy、Security Onion

● 隐私工具:Ghostery、Tor、GnuPG、Truecrypt、Pidgin-OTR

 

灰帽黑客(第4版)

图书简介

发现和修复关键安全漏洞的前沿技术

多位安全专家披露的久经考验的安全策略助你加固网络并避免数字灾难。 灰帽黑客(第4版):正义黑客的道德规范、渗透测试、攻击方法和漏洞分析技术 在上一版本的基础上做了全面细致的更新,新增了12章内容,分析敌方当前的武器、技能和战术,提供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案例研究和可部署的测试实验,并揭示黑客们如何获取访问权限、攻击网络设备、编写和注入恶意代码及侵占Web应用程序和浏览器。这个与时俱进的知识宝库也透彻讲解Android漏洞攻击、逆向工程技术和网络法律等主题。

主要内容

● 利用Ettercap和Evilgrade来构建和发动欺骗攻击

● 使用模糊器来诱发错误条件并使软件崩溃

● 入侵思科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硬件设备

● 利用高级逆向工程技术对Windows和Linux上的软件发起漏洞攻击

● 绕过Windows访问控制和内存保护方案

● 使用Fiddler及其x5s插件来扫描Web应用的漏洞

● 研究近零日漏洞中使用的“释放后重用”技术

● 通过MySQL类型转换和MD5注入攻击来绕过Web身份验证

● 利用新的堆喷射技术将shellcode注入浏览器内存

● 使用Metasploit和BeEF注入框架来劫持Web浏览器

● 在勒索软件控制你的桌面前使其失效

● 使用JEB 和DAD反编译器来剖析Android恶意软件

● 通过二进制比较来查找1-day漏洞

 

linux服务器安全攻防

图书简介

Linux已成为流行的Web服务器平台,因此每位系统管理员(当然也包括每名黑客)都将“Linux安全措施”作为优先考虑事项。Linux一直充当安全领域的技术和发展温床,包括诸多攻防工具,如knockd、netcat、Nmap和Nping等;了解黑客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已逐步成为保护系统安全的重要部分。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黑客,还要预测和阻止黑客的一举一动。

Chris Binnie是一名Linux专家,曾为极注重安全的银行和政府部门部署服务器。Chris凭借自己深厚的探测、预防和防御技术功底,在多个不同安全领域攻坚克难,并在每个步骤提出诸多真知灼见。《Linux服务器安全攻防 呈现的技术适用于多个Linux发行版本(包括Debian、Red Hat衍生产品以及其他Unix类型系统),并给出将软件包与操作系统和其他包集成的专家级建议。Linux因基础的稳定性赢得美誉,占据了Internet公共服务器70%的市场份额;本书主要介绍确保Linux安全所需的洞察力和技能集。

利用Linux的稳定性和安全功能来保护系统安全

● 在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隐藏生产环境中的服务器

● 为文件应用数字指纹,从而手动或自动监视文件系统

● 在系统防御过程中利用黑客常用的工具反制黑客

● 了解黑客发现系统弱点的方式

● 探讨标准Nmap脚本的各种用法

● 抵御恶意软件并击退DDoS攻击

● 了解网站如何被轻易攻陷,密码如何被轻易破解

 

网络攻击与漏洞利用

图书简介

制定攻防策略来强化网络安全

仅凭防御来应对网络攻击显然不够。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安全性,需要一个纳入统一架构的攻防策略。 网络攻击与漏洞利用 安全攻防策略 为制定完备攻防策略提供了全面、清晰的路线图,以帮助你阻止黑客行为和计算机间谍行为。

本书作者Matthew Monte是安全专家,一直为政府和企业开发漏洞检测工具和安全工具。本书指导你单项技术的限制,开发影响更深远、更长效的解决方案。本书将讲解安全工具及其用法,简要介绍计算机操作的固有属性以及网络攻击和利用原理;并呈现多个实例,解释其工作方式、所用工具以及应用时需要的资源。

主要内容

● 理解计算机漏洞利用的基本概念

● 学习系统攻击以及所用工具的本质

● 分析进攻战略以及黑客如何尝试保持其优势

● 更好地理解防御战略

● 学习当前方法为何不能改变战略平衡

● 了解如何发起有力进攻,如何构建坚如磐石的战略防线来阻挡攻击和漏洞利用

就网络安全而言,我们处在一个法律和风俗仍不断演变的世界中。本书将列出有关策略、工具和实现的明确指导意见,以及阻止系统性计算机间谍和信息窃取的实用建议。

 

信息安全原理(第5版)

图书简介

信息安全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道德、法律层面的,同时对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本书全方位展示了信息安全的理论知识,每章都从一个小故事起步,逐步引出该章要讨论的安全主题,章末则再次回顾故障场景,总结安全知识的应用。

本书特色

● 由专家、教授执笔,系统阐述信息安全涉及的理论、技术和道德知识

● 每章由精心设计的小故事引出要讨论的安全话题,趣味性强

● 提供大量用于强化知识的自测题、总结、知识拓展等内容

● 体现了信息安全领域的新理论及技术成果

 

 

 

目 录 

 

第Ⅰ部分 速成课:备战

 

第1章 道德黑客和法律制度 3

 

1.1 理解敌方策略的意义 3

 

1.2 正义黑客过程 4

 

1.2.1 渗透测试过程 5

 

1.2.2 不道德黑客的做法 7

 

1.3 网络法的兴起 8

 

1.3.1 了解各种网络法 8

 

1.3.2 关于“黑客”工具的争论 13

 

1.4 漏洞披露 13

 

1.4.1 各方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 14

 

1.4.2 个中缘由 14

 

1.4.3 CERT目前采取的工作流程 15

 

1.4.4 Internet安全组织 16

 

1.4.5 争议仍将存在 17

 

1.4.6 再没有免费的bug了 18

 

1.4.7 bug赏金计划 19

 

1.5 本章小结 19

 

1.6 参考文献 20

 

1.7 扩展阅读 21

 

第2章 编程技能 23

 

2.1 C编程语言 23

 

2.1.1 C语言基本结构 23

 

2.1.2 程序范例 27

 

2.1.3 使用gcc进行编译 28

 

2.2 计算机内存 29

 

2.2.1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29

 

2.2.2 字节序 29

 

2.2.3 内存分段 30

 

2.2.4 内存中的程序 30

 

2.2.5 缓冲区 31

 

2.2.6 内存中的字符串 31

 

2.2.7 指针 31

 

2.2.8 内存知识小结 32

 

2.3 Intel处理器 32

 

2.4 汇编语言基础 33

 

2.4.1 机器指令、汇编语言与C语言 33

 

2.4.2 AT&T;与NASM 33

 

2.4.3 寻址模式 ...

 

反入侵的艺术              ISBN:9787302373582      49.80  

灰帽黑客(第4版)           ISBN:9787302428671     79.8

linux服务器安全攻防       ISBN:9787302457923     39.8

网络攻击与漏洞利用        ISBN:9787302466673     39.8 

深入浅出密码学            ISBN:9787302296096        59

 

01234567890123456789........';
隐秘战线:数字化世界的攻防艺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字世界已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乃至思维的延伸。然而,在这片繁荣的虚拟疆域之下,潜藏着无数的风险与挑战。从个人隐私的泄露到国家基础设施的瘫痪,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一场无声的战争从未停歇。本书并非聚焦于单一的技术流派或工具集,而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更为宏观、更为立体的安全认知体系,深入剖析数字化世界中无处不在的攻防博弈,以及我们应如何在这场隐秘的战线上,守护自己的数字疆域。 第一章:数字边界的模糊与重塑——理解现代安全格局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的安全边界早已模糊不清。云端计算、物联网设备、移动办公、社交网络……这些曾经各自独立的领域,如今已通过错综复杂的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庞大而脆弱的生态系统。这意味着,攻击者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网络出口,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连接点发起攻击。我们将探讨: “零信任”原则的兴起: 传统的基于边界的安全模型已难以适应。我们将解析“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零信任理念,以及它如何重塑企业和个人网络安全策略。 攻击面的无限扩张: 从服务器到终端设备,从应用程序到API接口,每一个可能暴露在外的节点都可能成为攻击者垂涎的目标。本书将梳理现代IT架构中常见的攻击面,并探讨如何识别和缩小这些潜在的脆弱点。 人为因素的深层影响: 技术漏洞固然可怕,但社会工程学、钓鱼邮件、内部威胁等人为因素,往往是导致安全事件的“致命一击”。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非技术性攻击手段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流程来降低人为失误的风险。 第二章:洞悉弱点——信息收集与漏洞分析的艺术 无论多么坚固的堡垒,总会有其薄弱之处。在网络攻防中,信息收集(Reconnaissance)是发现这些弱点的首要步骤。本章将揭示攻击者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悄无声息地收集目标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漏洞分析。 被动侦察: 并非所有信息收集都需要直接与目标交互。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公开可用的信息源,如搜索引擎、社交媒体、WHOIS查询、DNS记录等,来构建目标画像。 主动侦察: 当被动侦察的限制显现时,攻击者会采取更具侵略性的主动侦察手段,如端口扫描、服务版本探测、操作系统指纹识别等。我们将探讨这些技术的原理、常用工具(在此不列举具体工具名称),以及防御者如何检测和应对。 漏洞数据库与情报共享: 现代安全研究成果和漏洞信息在公开和私有的数据库中流通。我们将了解这些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预测和防范已知漏洞。 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的基础: 掌握自动化漏洞扫描工具的原理,理解渗透测试的流程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评估自身系统的安全性,并优先修复最关键的漏洞。 第三章:渗透之路——攻击载荷的生成与交付 一旦发现了目标系统的弱点,攻击者便会精心准备“载荷”(Payload),即用于实现其恶意目的的代码或命令。本章将聚焦于攻击载荷的生成与交付,以及其背后隐藏的策略。 Shell访问与权限提升: 获取远程Shell是攻击成功的关键一步。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Shell(如Bind Shell, Reverse Shell)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系统漏洞或配置错误来获得更高的系统权限(Privilege Escalation)。 Web应用程序攻击载荷: SQL注入、跨站脚本(XSS)、文件包含等Web攻击,其本质都是通过构造恶意的输入来欺骗应用程序,执行非预期的操作。我们将深入解析这些经典攻击的原理,以及如何编写相应的攻击载荷。 恶意软件的构建与伪装: 从简单的脚本到复杂的后门程序,恶意软件的形态多种多样。我们将讨论恶意软件的设计思想,以及如何通过混淆、加密等手段来逃避安全软件的检测。 社会工程学与载荷分发: 并非所有载荷都需要直接利用技术漏洞。通过精心设计的钓鱼邮件、欺骗性链接,攻击者可以诱导用户主动执行恶意代码,从而绕过许多技术性防御措施。 第四章:层层设防——网络安全防护的纵深策略 面对日益复杂的威胁,单一的安全措施已不足以提供充分的保护。唯有构建多层次、相互协作的安全防御体系,才能有效抵御攻击。本章将系统地介绍网络安全防护的纵深策略。 边界安全强化: 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等边界设备是抵御外部威胁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将探讨它们的工作原理、配置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的流量监控。 端点安全管理: 终端设备是攻击的最终落脚点。我们将关注防病毒软件、端点检测与响应(EDR)解决方案、以及主机防火墙等,如何保护终端不受恶意软件侵害和非法访问。 身份与访问管理(IAM): 弱密码、账户滥用是常见的安全隐患。我们将探讨强密码策略、多因素认证(MFA)、最小权限原则(Least Privilege)等,如何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所需资源。 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 保护敏感数据是安全的核心。我们将介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技术(如TLS/SSL),以及静态数据加密的重要性。 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记录和分析系统活动日志,是发现异常行为、追踪攻击路径、以及进行事后调查的关键。我们将探讨日志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中提取有价值的安全信息。 第五章:守望者之道——安全运维与事件响应 即便拥有强大的防御体系,安全事件的发生也难以完全避免。因此,建立高效的安全运维流程和事件响应机制,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至关重要。 漏洞管理与补丁更新: 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洞是预防攻击的最直接手段。我们将讨论漏洞扫描、风险评估、以及补丁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安全监控与告警: 实时监控网络流量、系统日志,并配置有效的告警机制,能够帮助安全团队及时发现潜在威胁。 事件响应流程: 当安全事件发生时,一个清晰、有序的事件响应流程至关重要。我们将详细介绍从事件识别、遏制、根除,到恢复和事后分析的各个环节。 威胁情报的应用: 了解当前活跃的威胁、攻击者的常用手法,能够帮助我们更主动地调整防御策略,预测潜在风险。 持续改进与演练: 网络安全是一个动态演进的领域。定期的安全演练、渗透测试、以及对事件的复盘分析,是持续提升防御能力的关键。 结语:数字时代的公民责任 本书并非一本技术手册,而是一次对数字化世界攻防艺术的深入探索。它旨在揭示隐藏在技术背后的逻辑,阐明攻与防的相互依存,并最终提升读者的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在日益互联的时代,网络安全不再仅仅是技术专家和企业IT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数字公民的必修课。理解这些攻防的原理,掌握必要的防御知识,我们才能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数字疆域中,更加自信、更加安全地前行,共同构建一个更值得信赖的数字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我的“计算机安全启蒙圣经”!我以前对信息安全这块总是感觉云里雾里,各种概念混杂,但读完这几本后,那种清晰的脉络感一下子就建立了。尤其是对渗透测试的那些思维方式,作者讲解得非常到位,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实际场景的分析。我记得有一本专门讲Linux服务器攻防的,里面对于权限管理的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自己日常使用的系统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装上防火墙就万事大吉了,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安全是一层层剥开洋葱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深入理解底层机制。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顺畅,语言风格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又严谨得像教科书,这种张弛有度的叙述方式,让我在学习那些晦涩的技术细节时,丝毫没有产生阅读疲劳。它成功地搭建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知识框架,让我这个新手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白未来应该从哪个方向深耕下去。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套书的时候,心里是抱着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打着“大曝光”旗号的书,十有八九都是浅尝辄止的货色。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在网络攻击与漏洞利用那一块的剖析,简直是手术刀级别的精细。作者似乎真的潜伏在攻击者的思维模式里,把每一个常用的攻击向量、每一种绕过防御机制的手法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能做到”以及“如何防御”。这种闭环的思考方式,才是一个真正的安全从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我用了书里介绍的一些调试技巧,去分析自己维护的一个老旧Web应用的代码,结果真的发现了一个隐藏很深的逻辑缺陷。那种从书本知识到实战验证的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评分

对于我这种偏向理论研究的读者来说,这套书里的《深入浅出密码学》部分,简直是久旱逢甘霖。许多其他书籍只是把密码学当作一个工具箱来介绍,告诉你哪个算法摘要用MD5,哪个加密用AES,但从来不深究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安全边界。而这套书里,作者非常耐心地铺陈了公钥基础设施(PKI)的建立逻辑,以及椭圆曲线加密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是如何保证信息传输安全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复杂数学概念时所使用的类比和图示,虽然涉及到数论和代数结构,但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感。它让我明白了,所谓的“加密”并非魔法,而是严谨的数学约束。这对于我后续进行安全协议设计和评估至关重要,不再是盲目地套用标准,而是真正理解了这些标准背后的“为什么”。

评分

这套丛书的整体编排逻辑,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构建系统化安全知识体系的工程师。它不像碎片化的博客文章,给你一堆零散的技巧,而是像一个精心规划的课程大纲。从最初的“黑帽”视角理解攻击者的手段,到“反黑客工具”的防御视角进行应对,再到Linux服务器作为主要目标的环境化防护,最后上升到密码学的高度去夯实理论基础。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来回跳跃地查找资料来补全知识链条。尤其在涉及到特定工具的使用说明时,作者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指出其局限性和适用场景,避免了“工具崇拜”。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全面的“安全技能体检”,哪里薄弱,哪里需要加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尤其对于初入行或者想要转型到安全领域的IT人员来说,它就像一张详尽的航海图。它没有回避那些充满争议的“灰帽”技术,而是用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去解析这些技术的使用边界和道德风险,这非常难得。这种对技术双刃剑的深刻洞察,培养了读者一种审慎的职业态度。我注意到,在讲解工具和技术时,作者总是强调合规性和授权的重要性,这才是真正专业的表现。阅读过程中,我反复思考的不是如何去“破解”某个系统,而是如何用这些知识来“加固”我自己的防线,以及如何设计出更具弹性的防御体系。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像一个安全专家那样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像一个技术操作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