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
定价:180.00元
作者:孙浩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47831137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出版于2012年8月,面世后受到广大钱币爱好者,尤其是机制银币收藏爱好者和研究者的肯定和赞赏,甚至有读者褒奖:“这是我见过的写得*好的银币书!”作为对读者的回馈,2016年6月推出的这个修订版,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版的风貌和内容,仅作了少许文字体例上的统一和订正,相信这个修订版能弥补没有买到版《百年银圆》读者的遗憾。对于已经买过版《百年银圆》的读者并深爱她的读者,这个修订版也是上佳的珍藏版本。
内容提要
《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修订版)》依据外知名学者及收藏家的著作,结合晚近公开的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史料和近年来国外钱币学家的研究成果,以高质量图片结合文字描述的方式系统介绍中国近代银圆,尤其是存世量稀少的珍贵银圆,包括未公开发行的样币、试制币,并对它们的留传和拍卖记录作了详细描述;另外,《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修订版)》还介绍了与中国机制币渊源颇深的近代西洋人、鲜为人知的钱币模具雕刻师,以及新兴的第三方钱币鉴定评级等内容,是一部钱币收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进阶之书。
目录
前言壹·清代银圆——地方篇1 广东省造银圆 22 湖北省造银圆 113 北洋造银圆 174 江南省造银圆 245 安徽省造银圆 336 奉天省与东三省造银圆 377 吉林省造银圆 448 四川省造银圆 519 浙江省造银圆 6010 福建省造银圆 6411 台湾省造银圆 6612 “京局制造”银圆 6713 湖南省造银圆 7114 云南省造银圆 7415 陕西省造银圆 8016 山西省造银圆 8217 新疆银圆 8418 西藏地方银币 91
贰·清代银圆——总厂篇1 造币总厂 942 “圆两之争”时期试制的样币 973 “宣统年造”大清国币系列样币 1034 “宣统三年”试制的样币 1055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之“曲须龙” 109
叁·民国银圆——人像篇1 开国纪念币银圆 1142 袁世凯像银圆 1203 北洋造人像银圆 1274 孙中山像试制样币 1375 金本位银圆 1416 孙中山像帆船银圆 1457 孙中山像布图银圆 151
肆·民国银圆——地方篇1 四川省造银圆 1542 新疆省造银圆 1583 云南省造银圆 1624 湖南省造银圆 1655 贵州省造银圆 1666 甘肃省造银圆 171
伍·近代银饼与银两币1 台湾“老公银”“如意”“笔宝”银饼 1742 福建“漳州军响”银饼 1803 上海银饼 1814 贵州“黔宝”银饼 1845 “上海壹两”与“关平壹两” 1866 “富字一两”与“鹿头一两” 189
陆·近代金币与金章1 大清金币1922 袁世凯侧像洪宪飞龙金币 1953 袁世凯洪宪飞龙金银章1974 袁世凯像嘉禾金币 2005 唐像金币与滇字金币 2016 龙凤黻黼金币 2047 孙中山像布图金币2058 金圆券金币 2069 伪“满洲国”金币 21010 “中央造币厂”金条 212
柒·苏维埃红军银圆苏维埃红军银圆 214
捌·币海掇英——延伸篇1 臆造币 2202 “铸币”与“机制币” 2263 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史事 2284 近代机制币人物列传 2325 浅说钱币品相鉴定 245
参考文献 248后记 250
作者介绍
孙浩,钱币鉴定师,收藏家,银圆收藏界专家。研究、收藏中国银圆二十余年,在多家专业钱币杂志上发表文章。擅长高档银圆的鉴定、考证和钱币制造工艺研究。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收藏充满热情,而中国近代机制币作为一种重要的收藏门类,我一直想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书中的内容之丰富,让我感到惊喜。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各种银圆,而是将每一枚银圆都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我可以看到,同一时期,不同的政治势力、不同的地域,可能都会发行带有不同风格和寓意的银圆。比如,书中对“袁大头”的分析就非常透彻,不仅仅介绍了不同年份、不同签字版别的区别,还探讨了“袁大头”在当时作为一种统一货币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它如何逐渐取代了旧有的铜钱和银两。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银圆的品相和价值的分析。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市场价格,而是从银圆的存世量、品相、以及历史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初涉收藏的爱好者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银圆保养的建议,以及如何避免一些常见的收藏误区,这些都非常实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近代机制币的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这个领域的收藏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内容详实,对于想要系统学习中国近代机制币知识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我喜欢书中对每一个版别银圆的详细介绍,不仅有高清的图片,还有对铸造年份、材质、直径、重量、以及最关键的——版别特征的详细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细微版别差异的解读,这些往往是区分真伪、判断品相的关键所在。比如,书中对“袁大头”的不同签字版别(如甘肃版、鲁币版等)的辨析就非常到位,每一个细节的差异都讲解得非常清楚。此外,书中还对一些不太常见的、但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银圆进行了收录和介绍,这拓展了我对中国近代机制币的认知边界。我还在书中了解到了,不同时期、不同造币厂所使用的模具和工艺特点,这对于理解银圆的“血统”和“出身”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明白,收藏不仅仅是拥有,更是对历史和工艺的理解和鉴赏。它让我学会用更专业的眼光去审视这些古老的金属,去体会它们背后所蕴含的价值。
评分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国家,从它的货币入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角度。这本书恰恰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我一直对中国近代史充满了好奇,而这本书就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了解那个动荡而又充满变革时代的大门。书中的内容不仅仅是关于银圆的图鉴,更是关于中国近代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一部生动写照。我从书中了解到了,不同时期,银圆的发行受到了怎样的政治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些军阀时期发行的银圆,往往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和地方色彩,而一些国家层面的统一银圆,则体现了中央政府试图稳定经济、统一货币的努力。书中的一些关于银圆的流通范围和价值的探讨,也让我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了解到,在那个时期,银圆的价值会受到国际金银价格波动、国内政治局势,甚至是大宗商品的市场行情的影响。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我对中国近代经济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给收藏家看的,更是给所有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人看的,它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冰冷的史料变得鲜活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非常出色,纸张厚实,图片色彩饱满,细节呈现得淋漓尽致。翻阅这本书,就像是在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我一直对清末民初时期那些充满民族自信的设计风格的银圆很感兴趣,比如一些带有龙纹、或是孙中山先生头像的银圆,它们的设计往往大气磅礴,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这本书中收录了大量的这类银圆,并且对它们的细节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我学会了如何去辨别不同时期龙纹的细微差别,如何去欣赏孙中山先生头像不同角度的雕刻艺术,以及一些当时为了表达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设计的独特图案。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当时中国银圆与外国银圆在流通市场上的竞争,以及中国银圆如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这种结合了货币流通、政治斗争、以及文化交流的叙事方式,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很多关于银圆铸造工艺的介绍,比如不同时期的雕刻技术、模具制作等,这些都让我对机械制造在那个时代的进步有了更深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视觉和知识的双重盛宴。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银圆的图鉴,更像是一本关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百科全书。我之前对银圆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模糊的印象,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系统和深入的方式,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它从银圆的起源讲起,详细介绍了中国机制币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包括不同时期引进的铸币技术、不同国家对中国发行的银圆的影响,以及中国本土钱庄和造币厂的崛起。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版别银圆的分类和介绍。它不仅仅列出图片和基本信息,还深入分析了不同版别在设计、工艺、以及铸造数量上的差异,甚至提到了辨别真伪的一些关键细节。比如,书中有关于“龙洋”的章节,详细讲解了不同时期龙纹的演变,从清朝初期的五爪龙到晚期的四爪龙,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历史的变迁。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留意过的“小人物”的银圆,它们可能并不是主流的、产量巨大的版别,但却同样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枚银圆都有它自己的故事,都有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它让我学会用更专业的眼光去审视这些古老的金属,去体会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这绝非一本泛泛而谈的简略介绍,而是内容扎实,值得细细品味的重量级著作。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信息量,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将那些沉默的百年银圆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枚银圆的历史背景的深入挖掘。它不仅仅停留在“这是哪一年铸造的”、“这是什么人物的头像”,而是试图去解答“为什么会在那个时期铸造这样的银圆?”、“它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记得书中有一章专门讲到了辛亥革命前后不同政权发行的银圆,那些银圆的设计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比如一些为了纪念革命、宣扬新思想而设计的图案,它们不仅仅是货币,更是那个时代思想解放的象征。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革命的洪流如何席卷而来,而这些小小的银圆,也成为了历史洪流中的一部分,被人们使用、被人们铭记。书中对一些稀有版别的介绍更是让我大开眼界,那些我从未在市面上见过的银圆,在这里得到了详尽的展示和解读,它们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或是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这种“挖宝”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中国近代货币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敬畏那些流传至今的古老银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复古的色调搭配上泛黄的纸张纹理,仿佛立刻将人带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书名“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也足够直白,但又充满了神秘感,让人迫不及待想翻开看看里面究竟收录了哪些值得“珍赏”的古老银币。我一直对中国近代史上的货币变迁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历史沧桑的银圆,它们不仅仅是流通的货币,更是那个时代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缩影。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需求。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不同时期、不同版别的银圆,包括它们的铸造背景、设计风格、材质特点,甚至是背后的故事。比如,袁大头、孙小头这些耳熟能详的银圆,书中是否会对其进行细致的辨析,区分不同时期的细微差异?而那些可能不太为人所知的,但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银圆,又会如何呈现?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高质量的图片,能够清晰地展现银圆的细节,包括龙纹、人物肖像、文字的雕刻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珍赏”的乐趣。同时,如果能附带一些鉴赏的技巧,比如如何从包浆、磨损程度、以及一些细微的铸造痕迹来判断银圆的真伪和品相,那就更好了。总之,从封面到书名,这本书已经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会是一次难得的收藏与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仿佛是穿越回了那个百年前的中国。我一直对那个时代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就如同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缩影。书中的每一枚银圆,都像是一个故事的载体,它们经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带有地方特色的银圆的介绍,比如一些边疆地区或特定民族聚居区发行的银圆,它们的设计往往融合了当地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元素,独具特色。我还从书中了解到,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银圆的流通和价值是如何受到地域、政治、以及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贴近生活的叙事方式,让我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宏大的事件和政治斗争,更是渗透在每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细节。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也更加敬畏那些曾经为我们留下这些宝贵财富的先辈。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图书,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并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各种银圆,而是通过对每一个银圆背后历史故事的解读,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从书中了解到,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银圆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易媒介,更是权力的象征、思想的载体,甚至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比如,书中对一些带有政治宣传意味的银圆的介绍,让我看到了那个时期社会思潮的演变。我还从书中了解到,不同国家发行的银圆在中国市场上的流通情况,以及它们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种跨越国界的视角,让我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更加宏观和深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看似微小的物件,都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历史信息。它激发了我对中国近代货币史的浓厚兴趣,也让我开始主动去搜寻和了解更多相关的历史资料。
评分每次翻开这本书,都仿佛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旅程。书中的每一个银圆,都像是一个沉默的讲述者,诉说着属于它那个时代的往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错版币”和“纪念币”的介绍印象深刻。那些因为铸造失误而产生的“错版币”,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仿佛是历史偶然的产物,也因此具有了非凡的收藏价值。而那些为了纪念特定事件、人物或成就而发行的纪念币,则更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价值取向的生动体现。书中对这些纪念币的设计理念、发行背景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期盼。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很多关于不同银圆在当时的流通状况的介绍,比如,某些银圆在特定地区更受欢迎,或者在特定时期价格波动较大。这种结合了货币流通、历史事件、以及社会心理的叙事方式,让我对中国近代货币的历史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