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查尔斯•W. 艾略特(Charles W. Eliot,1834—1926),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曾任美国中等教育十人委员会主席、美国进步教育协会第一任名誉主席,美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被罗斯福总统誉为“共和国第一公民”。
自1869年上任,艾略特在哈佛大 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主张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积极倡导选修制,提高入学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研究生教育,倡导学术自由……这些教育改革措施对美国教育界乃至整个人类教育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带领下,哈佛大学从偏安一隅的传统学院发展成为世界顶尖大学。
1909年从哈佛退休后,艾略特积极投身公共教育事业,并主编了闻名全球学术界的“哈佛经典”丛书,该丛书在五四时期即被胡适、赵元任等人介绍引进中国,又称“五尺丛书”。
本书详述查尔斯•艾略特长达40年的哈佛校长生涯,介绍了传主独特的教育思想以及在大学管理方面的卓越贡献,并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人生经历等方面剖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梳理出艾略特极富人文关怀的教育思想及其形成过程。
▼媒体推荐
艾略特不仅影响了哈佛大学的一切,而且使哈佛成为美国一流大学。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没有一所高校不受艾略特哈佛改革的深远影响……在美国,没有哪位教育家、大学校长、教授、教师或助教没有受到艾略特的直接影响。每一本教科书都按照他的标准修订,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他有形的影响。就伟人的胸襟和永恒成就而言,我们发现同时代的美国人中,没人能与之匹敌。由于贡献卓越,他和爱默生及林肯一同成为那个时代国家的功臣。
——威廉•尼尔森(美国历史学家)
哈佛大学今天的辉煌源于历史……其中又以查尔斯•威廉•艾略特的功绩居首位。正是他的思想和实践扭转了哈佛大学的困境,使其成功地从一所地区性院校成长为一所国家性大学,为哈佛大学今后的国际教育界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我国“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此时追溯世界一流大学哈佛大学的成长轨迹,研究其校长的本科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汪霞(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在书店偶然发现,买来打算慢慢看。原著1930年出版,获得了普利策奖,迄今已经90年了。意外发现,校长任职期间(1869-1909)恰好也是史学职业化开始(1870)到确立的时段,往后一看,果然用一章和附录介绍和对比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职业化。改Sparks论文的时候,又翻出这部传记,发现哈佛的专业教育,很多手段,比如讲座之类的,都是前人奠定基础。不过作者以为是其他校长,实际上应该追溯到Sparks。那个时期基于原始史料写的传记就是非常细节,这不是什么缺点。重点也非常突出,围绕他推动哈佛专业教育展开,附录也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评分##内容很有趣,可读性也很高,翻译也十分流畅。书籍装帧特别舒服~一个半月读完了这本传记,真的好喜欢啊!受益良多,堪称为人师表之表率呢!
评分##粗略的读了一遍,以平实的文笔,详细的资料,大量的信件为基础,描写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伴随着美国高等教育成长的一生;
评分我认为,我在任何社会都看到一个高贵的人既有地位又有职责;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应畅饮美酒,乘坐舒适的马车,而应引导和充实芸芸大众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富有远见,潜心治学,锲而不舍,甘于奉献,怀念地位卑微的老友——默默地活出人生的精彩。 他们各人帮助邻舍,各人对弟兄说:壮胆吧! 富有教养和活力的智者是大众教育最得力的助手,一群精英思想家是民主精神的守护神。他们是虚荣和贪欲的天敌。大量才智平庸的人聚集在一起,也无法替代他们的位置。
评分##教育的改革,目的是独立,自由,思考,发挥特长,选课系统,合适的教职员工薪水,多元化思想,强化思考模式。读书只寻找合适应用的理论,看到的,感知到的为洞察世事,健康,精神为人成长的基本基础。
评分##半个世纪之前的传记,看起来和现在的作品还是有点脱节的。
评分##内容很有趣,可读性也很高,翻译也十分流畅。书籍装帧特别舒服~一个半月读完了这本传记,真的好喜欢啊!受益良多,堪称为人师表之表率呢!
评分##粗略的读了一遍,以平实的文笔,详细的资料,大量的信件为基础,描写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伴随着美国高等教育成长的一生;
评分##以老派的方式写就一个老派教育家的故事,文笔很“平”,读着读着就会睡过去,唯独第八章让人振奋,值得多给一星。大部分资料是艾略特的书信,除了关于教育改革的理念还有些为人处世的边角料。和作者行文一样,主人公的家庭很老派,美德也很老派,虽然可见闪光点,但被这文笔埋没了不少。另外史料的组织有些凌乱,毕竟书的体量不小,需要有可让读者明确把握的主线,对于介绍一本教育家思想的书,时间线并不是一个好选择。抛开这些,一个19世纪30年代生人能教育有这等开放而先进的观念,实属不易,教育心理学直到19世纪末才成为独立学科,此前的教育改革创举应该也能算是天才之光了吧。有一封书信艾略特提到依靠惩罚矫正学生行为并非良策,因为这不是社会“惩罚”人的方式,学校的职责是帮助学生适应漫漫人生,而不是虚拟一股外部力量,这点很厉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